刺绣是一种以针为笔的生活艺术

秋梅 1172分享

  "每一种刺绣都有自己的特色。苏绣秀丽、精致、纤细;粤绣色彩华丽;蜀绣工整;京绣大方;而湘绣可以用'霸气'来形容,从刺绣里感觉到'霸气'之风采是很不容易的。"林爱卿说。

  过去讲"光耀门楣",门楣是嫁妆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门楣绣样是否生动,细部是否精致,是婆婆评价媳妇女红的重要"标准"。嫁妆里自然还有嫁衣等衣服,通常未嫁的姑娘都会绣很多画好袖子、领子等剪裁线的布料,装到箱子里带到婆家去。"以前的衣服上刺绣就是一幅画或是一个故事,而不是像现在机器制作的对称图案。"

  刺绣又名"针黹"、"针指"、"绣花"或"女红"、"女功",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早在一万八千年前,北京山顶洞人遗址中就有骨针出现,可知在当时生活中便有缝纫、补缀。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土、石头纺轮,考古学家研究,当时的人已经把植物纤维纺成线。商朝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等字,而一些战国、两汉时期的古墓中,确已有精美绣品作为陪葬品。

  "农耕社会的妇女通常擅长纺织刺绣,现在在一些农耕地区还可以看到,农忙之余妇女在日光下刺绣,将绣线缠绕在手腕上。"林爱卿早年曾到贵州地区采风,"女孩子6岁就要跟在妈妈、祖母身边学刺绣,但只是穿针。一般要经过6年的穿针,12岁才开始教她刺绣,然后她的嫁妆都是她自己打理。"

  过去儒家礼教讲究女性的"三从四德",女子出嫁之前都是"大门不出",自己的闺房也是绣房,将美好寓意的图案绣在各种材质的布面上,或是成衣,或是妆奁,这种传统促成了刺绣高手辈出,诸多刺绣精品成为今天重要的文化遗产。

  以针代笔

  在漫长的历史和广袤地域的交融发展中,民族文化的差异又使刺绣形成风格迥异的不同支系。每一个支系都有自己的历史文脉,工艺手法各具特色。尤其至明清时期地方绣种全面发展,形成顾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京绣、汴绣、鲁绣、瓯绣、苗绣、羌绣等诸多名绣,群芳争妍、千姿百态。

  "古时候最有名的是苏绣,最有文化气质的是顾绣。"顾绣不是一个地区的刺绣,而是晚明顾氏女眷擅刺绣而得名。顾绣所呈现的是一种文化、一件艺术品。顾绣所费的丝线、底料均为精选上品,作为临摹蓝本的唐宋字画,一幅也非常昂贵;而顾氏儿孙"服食起居必多方选胜"。后来顾氏衰落,子孙无养,便将顾绣商品化,同时也招收绣娘。林爱卿介绍,"男人的文件夹,就会找'顾绣'去做,以前的文件夹都是三段,可以夹书信、笔之类。在文件夹上可能会有一些图案,或者是诗词、山水。所以顾绣作品多是很有文化的,不会卖荷包之俗类。"

  过去,男人以笔画画,女人则以针代笔。一幅刺绣作品好坏,最关键就是纹案是否生动。心灵手巧的女人自己画花样,绘画能力次些的买现成的花样子,临摹出来绣。"花样子就是绣稿,有点像剪纸。在卖绣线的地方有卖,古时还有专门走街串巷卖画花样子的。"

  将花样子画在绣布上原来是用柳条,柳条烧成像炭笔一样,可以画得很细。柳条在过去也用来画眉毛,所以也说柳眉。"花样子打稿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刺绣的生动感。比如动物最重要的就是眼睛,绣工好的会非常逼真,很活。"

  活的刺绣艺术

  林爱卿拿出她早年在湖南张家界收来的一块未嫁姑娘的肚兜。深蓝色的底布,以黄色的线"勾勒"出蟋蟀、凤鸟等图案,没有其它颜色,也没有色块。肚兜的四个边角镶有一小块粉红软缎,软缎上绣工精美。"张家界原来算是比较偏远的地区,因此她们只在局部作一些最精致的刺绣,而其它的地方都是很实用的绣法。苏绣一条丝线通常要劈成20根,而湘绣是不劈的,所以湘绣美在粗犷。"

  刺绣中最有生命力的要数贵绣,以前很多人觉得贵绣是少数民族的生活刺绣,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到现在留下来最有生命力、保存最完好的却是贵绣。"湘绣、苏绣等已经不再应用到生活中了,只有贵绣还在,而且有些男人也会绣。"

  贵绣里一个很有意思的传统作品,就是背扇,也作背儿袋。"一般是三代人用一个背扇,少数民族结婚比较早,有些女孩背扇没有绣完就要嫁人了,她的妈妈就会对她讲,'让你的女儿继续绣吧'。"

    热门标签

    653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