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发展史和景点介绍

秋梅 1172分享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CAS)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中国重要的植物科学与生态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今天小编带你来看看华南植物园的历史发展和景点介绍。

  华南植物发展历史

  华南植物研究所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同时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华南植物园由陈焕镛院士等创建于1956年,同年还创建了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鼎湖山树木园,开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先河。

  华南植物园和鼎湖山树木园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作出“两所三园”战略调整,撤销华南植物研究所建制,改为华南植物园建制。2003年10月16日,经中编办批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的发展方向:在创建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的同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围绕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环境与生态安全、物种的演化形成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育、植物资源储备与可持续利用等领域,进行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努力建设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并在恢复生态学、系统演化植物学与保育植物学领域发展成为具高水平的研究单位。

  华南植物园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由3部分组成:一

  华南植物园根据学科发展与国家需求,设置了6大学科领域:1、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环境退化与生态恢复;3、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4、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5、农业及食品质量安全与植物化学资源;6种质资源创新与基因发掘利用。6、大学科领域下设25个研究团队。

  1954年以来,华南植物园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中国植被》、《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等专著340部(卷、册);发表论文4000多篇。1978—2007年间共发表CSCD收录论文2430余篇,发表SCI收录论文597篇,包括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共取得353项研究成果,其中171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46次,包括19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省部级以上奖励;申请各类专利61件,授权34件。华南植物园历来重视科学传播工作。现已建成科普信息中心等多个科学传播场所和爱国科学家雕塑径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设施,开展了公众教育理论、方法研究与实践,常年举办各类科普培训活动。华南植物园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广东省、广州市等各级政府和机构共建的知识传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示范点等30余个,并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科普活动日先进单位”,还获得其他各种荣誉10多项。每年参与科普活动和爱国教育的游客达50多万人次。

  2002年底,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华南植物园协议。共建工程以“科学的内涵、艺术的外貌、文化的底蕴”为建设理念,以“人民满意、专家满意、政府满意”为建设目标。通过三方共建,全园的基础设施、园林景观、科学内涵等各方面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为把华南植物园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植物园、成为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典范奠定了良好基础。

  华南植物园历来重视知识传播与科普教育工作。现已建成科普信息中心等多个知识传播场所和爱国科学家雕塑径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设施;开展了公众教育理论、方法研究与实践,常年举办各类科普培训与大型科普活动。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2005-2007年连续3次)、“十佳广东省科普基地”(2008年)、“广州市最受市民欢迎的科普基地”(2009年)、“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10)等荣誉称号,而且被中国科协继续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0-2014年)。现已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入园参观人数达100万人次。

  华南植物园景点介绍

  凤梨园

  凤梨园由入口区、门厅、花廊、甲乙两个玻璃房及接待室组成,参观路线明确,有高潮、有平伏,可静观、可赏动,属设计精美的岭南庭园式植物专类园区。

  入口区为2004年底至2005年初改造新建,并以建园早期大型香樟树和南美图腾为引导,以入口景墙标识“凤梨园”突出专类园区名。重新组织入口道路布局,突显“曲径通幽”园林特色。调整后的园区根据凤梨科植物特性分为旱生区、附生区、半附生区和观赏区配置植物,改善空间布局,为凤梨科和其他热带植物的生长和展示提供适合的环境,体现以凤梨为主的热带园林景观。

  门厅以露光浅水池与门形成对景,池边卵石筑成,手法雅致。初植苏铁数株。改造时保留水池卵石景观,将景墙改造为文化石,镶嵌火山石种植凤梨,以飘逸的软叶刺葵替换原有苏铁,配以火山石滴水景观。

  玻璃房为门式钢架结构,跨度分别为10m与8m,高分别为7.4m与7m。甲号玻璃房保留了原有知名的神秘果、墨西哥油梨、夷兰香、金莲木、咖啡等热带植物,片植凤梨科植物,

  营造热带植物成林,小道藏于林间、迂回曲折,植物种类丰富,生长茂盛,行于其中数尺之外可闻其声不见其人,如同进入南美热带森林。乙号玻璃房调整了景观格局,遍地砂砾,行人穿梭沙丘曲行而过,以地生、气生、附生凤梨植物配以园林小品替换原有肉质植物,使人宛若置身于沙漠之中。

  门厅以曲廊与甲号玻璃房连接,使庭园一分为二,内侧是阳生凤梨植物区,外侧是附生凤梨区。科普接待室与甲号玻璃房自然融合,既可向游人展示南美热带凤梨和其他植物,又与甲号玻璃房互为借景,领略甲号玻璃房内热带景致。休息室临湖面构筑露台,可借景览湖外景色。景区还以曲廊连接两个玻璃温室,并营造自然外庭旱生凤梨区。

  龙洞琪林

  龙洞琪林是华南植物园最具有代表性景点之一,1986年入选为“羊城八景”,它由棕榈园和孑遗园两个半岛及人工湖组成,整个景观自然和谐,最佳观赏点是水榭。棕榈园内棕榈植物四季碧绿,椰风葵林一片热带风情,孑遗园内落羽杉四季分明,春来嫩绿、入夏青葱、秋时棕红、冬来飘落,一片温带景象,宛如一幅会变的风景图。

  广州第一村

  在广州人的发祥地--飞鹅岭的遗址上复原建成。50年前,考古学家在广州发现了距今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飞鹅岭。经过专家的考证,这就是广州人的发祥地之一。该遗址现位于华南植物园内一条宽约80米至100米、纵深约250至300米,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间谷地中,总面积约3公顷。

  该景点由标志性广场、遗址观光暨遗址保护群、大型塑像与主题雕塑群、模拟原始生态村落、模拟考古现场、历史文化展馆等构成,全面展示4000多年前先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游客还可在陶艺制作区像几千年前的祖先那样烧制陶器,在射箭场和农耕示范区亲身体验一下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由塑料树和真树相结合建成的“树屋”,则可以让游人上树“休息”,做一回“原始人”。

  大型展览温室群

  占地1000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综合性温室,集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展示热带雨林植物、沙漠植物、高山植物和奇花异草。温室设计方案采纳了法国着名的温室设计公司设计的木棉造型,该设计的灵感源自于广州市市花木棉花。

  温室由四个造型各异的五边形温室相互连接,组成了木棉树的花枝。温室的设计和水系相互映照,水系的设计形成整个木棉花枝和叶子,沿着水系,四座大小不一的花瓣形温室串联起来,游客可以从绵延的叶形桥步行到温室参观,也可以乘坐水上电瓶车来到温室,进行水上参观。这座专门为植物建造的新“房子”包括一个主体展览温室和三个辅助性温室。

  科普信息中心

  分“时光隧道”、“植物与人”、“植物生态”、“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四个主题内容,用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视频等形式展示与植物学有关知识。展厅在结构造型、展览设计上讲究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富于变化,互动性强,比较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时光隧道”主要利用通过影、音、图像等媒体技术构造成时光隧道的形式来表现植物的演化历史,让人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穿越几十亿年的生物演化进程,来了解植物进化及相关知识。

  在科普信息中心内还建有雾屏立体成像系统及幻影成像系统,雾屏影院展顶由三个屏雾连接而成,构成弧形屏幕,通过弧形屏幕成像,实现影、音立体效果,雾屏影院的图像清晰,富有动感,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视听新体验,让人们在一种轻松而又愉快的环境中了解科普知识。幻影成像以滨海植被为主题,利用模型和影视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态异形屏投影系统表现海岸、红树林、热带雨林等幻影场景,宣传生态系统保护。

  历史展览馆

  建于2005年,设计上以表现植物园特性为重点,融入岭南特有的黑桃木结构和雕花造型彰显出植物园的“华南”特点;在颜色的配用上,运用了黑、灰、土黄等基色,体现植物园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积淀。历史展览馆分为序厅、陈焕镛专栏、历史沿革、全面发展与共建工程五个展区。

  名人手植树区

  华南植物园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科学内涵不但吸数以万计的旅游爱好者,同时还吸引了不少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宾前来参观和访问,并欣然在此植树留念。名人手植树区位于中心大草坪旁,其中有朱德委员长种植的青梅,叶剑英元帅种植的木棉树,董必武副主席种植的青梅,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种植的海南红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种植的无忧树,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种植的乐昌含笑,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及夫人种植的无忧树,泰国诗琳通公主种植的诗琳通木兰,阿富汗前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种植的红花天料木等。

  蒲岗自然教育径占地面积约1.5公顷,以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知识为主题建成蒲岗自然教育径,是我国第一个集游览观光、科普教育、人文景观为一体,向公众普及植物学、生态学知识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区内有重要人文景观、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文天祥的老师朱澄的古墓。

  专类园

  华南植物园建园过程中,遵循了“师法自然”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根据植物分类系统和生态习性,建立了木兰园、姜园、竹园、棕榈区、孑遗植物区、药用植物区、兰园、苏铁园、蕨类与阴生植物区、兰园、凤梨园、杜鹃园、山茶园、城市景观生态园、能源植物区、澳大利亚植物园等近30个专类园。

  中小学生物实践园

  面积50多亩,建设有肉质植物种植棚;食用菌培养室;植物无土栽培室;藤本植物种植区;农具及农耕文化展示廊;粮食作物园农田水稻实践区;经济作物实践圃;蔬菜作物实践圃;岭南水果作物实践圃;园艺实践区;动手实践区及DIY植物繁殖圃;植物形态与文化区;太空作物区等。主要为中小学生提供植物栽培、育种、园艺体验等户外实践体验。

  华南植物园木兰园

  华南植物园木兰园占地120亩,收集木兰科植物约11属150种,保存有华盖木、观光木、盖裂木、焕刚好好镛木、鹅飞掌楸、合果木、大果木莲等珍稀濒危植物,是目前世界上收集木兰科植物种古古怪怪该类最多的种质保存基地之一,被命名为“世界木兰中心”。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6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