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寻传统文化之旅的作文1000字

嘉欣 233分享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探寻传统文化之旅的作文1000字。

  探寻传统文化之旅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探寻传统文化之旅

  河水哗哗淌,像一条蓝色袖带,将村庄环抱。村子中间有一个木质舞台,伴随着“噔呛噔呛,噔噔呛。”红色的帷幕缓缓拉开。戏儿出现在了舞台中央。

  戏儿一袭黑衣,长长的柳叶眉,忧愁的面容。她慢慢走到了前台,微微摇了摇头,双手缓缓摆动:“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歌喉秒杀当今的中国好声音,凄凄的声音,给人一种压抑感。

  戏儿双眼含泪,眉眼间说不出的凄惨,他看了看身边站着的凶神恶煞的持刀大汉,她低下了头,声泪俱下:“没来由~,遭刑宪~”。下面哽咽声一片,有的捂住了耳朵低下了头,他们不想再听再看,多听多看一秒,心就多一份破碎。

  “噔呛、噔呛、噔噔,呛~”一幕终了,帷幕缓缓拉上,渐渐戏儿的身影消失在村民眼前。戏儿的表演让村民分不清戏里戏外,这一天哀愁笼罩了整个村庄。

  戏儿从小就喜欢戏剧,所以她认真练习每一个动作,深情表露每一句台词,每一次表演,他都当作一个新的人生。她最大愿望就是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戏剧的魅力,让更多的人喜欢戏剧。

  伴随着各个村庄之间的商贸联系,戏儿越发出名,每逢她的表演,观众里三圈外三圈,数都数不过来。

  可突然有一天,热闹渐渐消散了,来看戏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原因无他,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嘭!”的一声,电视机横空来到了这个村庄。一部《大侠霍元甲》不知掳获了多少人的心。

  戏儿也去看过,但也只有一次。她看着小小的屏幕中,小小的人在表演着,她认为,这些节目没有戏剧来的动人,没有戏剧的多彩多姿,没有戏剧那么博大精深。

  为了不让戏剧淡出村民视野,戏儿自己掏腰包,撑起了整个戏团。日子一天天的过,戏一场场的演,戏儿的腰包越来越瘪,于是她常常断炊,只为演出一场完美的戏剧,就算寥寥观众。

  看戏的人越来越少,追剧的人越来越多,戏团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开。最终,只剩戏儿一个了。戏儿走在舞台上,木制的地板吱呀作响,这是舞台上剩下的唯一的音乐了。她将手向上伸去,扭了几下,缓缓下蹲,进入了角色:“莫不是~八字儿载着~一世愁?谁~似我~无尽头!需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她从角色中出来,看见村长站在台下。戏儿激动万分,还有人记得戏剧!

  “戏儿啊,和这个戏台告个别吧,过几天就要拆了啊。”村长哀叹,拍了拍戏儿的肩,离开了。

  戏儿眼神空洞,她木讷地走上舞台,想摆出什么动作却摆不出来了,如木偶般僵硬,“天~若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咚!”戏儿倒下了。

  屏幕上跳出“全剧终”三个字。

  探寻传统文化

  对于书法的赏析,据说门道多,学问大,不过就我现在的水平和口味而言。只要看上去漂亮的,心里才喜欢。乱翻书帖见那傅山的字,何绍基的字,虽然他们在历史地位上一直好着。但我,除非谁拿金钱将我收买,否则,我实在是看不出的好来。

  田自强老先生的字就很好看,假如,在腊月里组织一次下乡写春联的活动。我想田老的字是因该最受欢迎的,因为贴近生活,有大众普遍审美的标准,“深厚,灵动,洒脱,传统”。卢浩若老先生曾说“田馆长的字是传统中走来的,很有味道”。老实说,现在我们生活在书法繁荣的时代,但也遭遇了书法泛化的现实,认何人都可以踌躇满志地挥动大笔作书法家,骂传统人,骂老老实实写字的书家。格守心灵走传统的人太少了。而在我所知道的书家中,田老是一位真正遵守书法艺术的客观规律的书法人文精神有所理解的人。

  我和田老有一面之缘,XX年暑假,在卢老的介绍下,与同学赵国峰二人到健庵书屋拜访了田老。在谈话中得知先生曾参与主编了《天水文物志》等一批地方志书,并且精于诗词绘画。可惜,先生多年手疾对其书法艺术造成了不少影响,实在是叫人心痛。临了,求的先生墨宝,手之舞之。

  原打算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自己喜欢的艺术,没想道,挠不到痒处,只能贻笑大方了。夜晚无事,闲翻自己收藏的字画,见到田老的字,没了睡意。在烛下用小揩写了以上话语。活动了手指,练习了书法。

  探寻文化之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的许多难忘的事,也渐渐地从脑海里消失。但唯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都难一忘怀。

  记得那是一个晴郎早晨。鸟儿在树枝上梳洗着羽毛;鲜红的花儿正睁开它那双惺松的眼睛;温暖的阳光照射着每一寸土地。今天,爸爸带领着我们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说是想让我体验一下农民的辛苦。我想:不就是干农活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经过五六小时的长途,终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我一下车,就看见那高矮的小草屋,破破烂烂的窗户和门。难道爸爸以前就是住在这里的吗?我惊奇地想着。这时,奶奶从房子里走出来,手拿着干活用的工具。爸爸走了过来,拿过奶奶手里的工具,悌给了我,说:“你旧哦好好学习一下农民的辛苦吧。”“不就是干活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我拿过锄头,走到田野里,开始挖土种菜。我刚开始干的时侯,觉得没什么。以为可以把这块地都种满菜,但是不到几分钟,我就气喘吁吁。开始喊罢工。

  原来,爸爸以前过的是这种生活:每天都要干着农活,吃不饱,穿不暖。而我呢:每天在家里当一个悠闲的公主,每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没想过农民的辛苦。

  这就是我最难忘的农村之旅。

  探寻文化之旅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味的,一种传承于冥冥的心灵深处、承载着厚重文化底韵的“味道”。伴随着明媚的阳光,我们雏鹰假日小队的伙伴们结伴来到塘栖古镇,寻访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

  塘西古镇座落于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如果把江南古镇比作璀璨的明珠,那塘栖便是镶嵌在古运河畔分外夺目而耀眼的那一颗。那里风景如画,特别在春节前后,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其中。

  来到塘栖古镇,雄伟的广济映入眼帘。它横跨在京杭大运河上,供人们在上面顺利地通行和观赏风景。广济桥非常坚固,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巍然屹立。它连接着桥两岸的传统文化,使其在上千年的传承中,未被淘汰。站在广济桥上往下望,到处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迎着着扑鼻的香味,我们寻找到了棕子铺。只见铺前坐着一位老奶奶,正有条不紊地包着汇昌粽子。粽子我们时常吃,但包还是第一次见,伙伴们带着好奇心一起围了上去。看着奶奶的示范,我们个个都在一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手拿两片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忙活开了。叠好粽叶,先放上一点小米,再在中间放一块肉,最后在肉上盖一层米,这样肉就被夹在了中间,最后要将粽子裹起来。看着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一个个都被最后的工序难住了,只能求救于奶奶。奶奶熟练地裹紧粽子,并快速地用线绕起来,系紧,打了一个小结。奶奶笑呵呵的说:“熟能生巧,你们第一次包,做的都很好。”临走时,我们还品尝了奶奶包的汇昌粽子,亲手包裹粽子后,感觉特别好吃。小小的粽叶内,包裹着大大的传统的文化。

  走出粽子店,穿过小巷,“砰、砰、砰”,大木棰敲击石臼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耳欲聋。伙伴们好奇地四下张望,只见街尽头,两个爷爷在打年糕。一个抡起大木锤有规律的敲打石臼中的年糕,一个蹲在石臼边来回翻揉年糕。跟随着爷爷的节奏,我们也情不自禁兴奋起来。看着我们期待的眼神,爷爷决定让我们自己试一试。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原来木锤那么重,一个人根本没有办法抬起它来。小个子的我们,只好三人一起出场,齐心协力抬起木锤,重重地砸下去。年糕在石臼里被砸开了花,热气腾腾的,好看极了。

  在塘栖古镇,我们见识了寓意五谷丰登的大粮仓,抱了象征着好运的金元宝,品尝了甜甜的棉花糖、香香的刺毛肉圆,包了味道鲜美的大肉粽,还亲自捶打了年年高升的年糕……传统文化其实就存在于人山人海间。

  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此次在塘栖古镇,我们寻访到了无处不在的优秀传统文化

    热门标签

    886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