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华文化遗产800字5篇

嘉欣 233分享

  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中华文化遗产800字5篇。

  保护文化遗产

  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长城,看那雄伟壮丽的长城。

  我和妈妈坐车来到长城脚下,只看见长城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慢慢蠕动着,一直伸向遥远的天边……我们一边登长城一边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方位。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跨群山,它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八达岭长城上一共有六个烽火台,听说这些烽火台在古时候可以在两到三个小时之间将情报传到数千里之外的地方。烽火台分为两层,上层是眺望台,下层是士兵吃饭和睡觉的地方。一旦发现敌情,便可点燃烽火,将消息传到远方。可见它在当时的军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长城下是茂密的树林,不时地听见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和游客们的议论声,他们为这伟大的建筑感到惊奇。我想为什么经过了两千多年雄伟壮丽的长城还是那么坚固吗?它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长城实在是太壮关了!它让人联想起伟大的祖国,祝愿我们美丽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保护文化遗产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黎族是我国南岭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琼中、乐东、白沙、昌江、保亭、陵水等县和三亚、通什、东方等市以及散居在万宁、儋州、澄迈、屯昌、琼海、定安等市县,居住面积占海南省总面积一半以上。黎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民间文化正面临猛烈冲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势在必行,并且意义重大。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温家宝曾于2007年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有过如下精辟的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可见,在中国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传统文化。

  黎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传统文化一样有着多种的属性。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区性、传承性、社会性、时代性、多样性、相对的独立性等等。黎族传统文化最突出的是它的丰富性、多重性和善交流性(相溶性)。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黎族民间的土生土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黎族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依靠本民族的民众传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不仅要服务农民,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参与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认识到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唯有如此,新农村文化才能有生命和活力。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摸底、整理,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相关工作的开展。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发展是加快黎族地区新农村文化的核心内容。

  一、有利于培育新农村文化建设基础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村镇文化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单调,不良文化趁虚而入。各种扶贫、社会资助对于满足黎族地区农村文化需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很多时候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被动式的帮助,时间长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就降低了。要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政府部门送文化下乡很必要,但本地的文化队伍培育更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跃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另外一些形式多样,深受百姓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引导培训,培育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产品。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飞速发展,要对传统文化的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改造。

  二、有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耳相传的特点决定了传承人的核心地位,传承人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的关键因素。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活保障,鼓励其传承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村民参与非物质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组织乡村文化队,是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乡村文化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如何创作出民众喜好的文化作品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离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农村文化建设,新农村就成为无源之水。只有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挖掘和创新,农村才会更有生命力和活力。例如运用传统节日,就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的有效方法。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最重要载体之一,这一属性决定了它在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拓展新农村文化建设融资渠道,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从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实践来看,旅游开发是普遍而有效的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或吸引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拥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旅游价值。在海南黎族聚居的地区有许多黎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被发掘,如黎族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民间传说、音乐、舞蹈、传统医药等。都是人文资源亟待保护和开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旅游资源对于发展旅游业来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优势,客观上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内容,是具有特殊诱惑力的民族旅游资源。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科学的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手段。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生存的“土壤”,而且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更多受众。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将这些文化遗产引入到旅游开发中,可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竞争实力。旅游还可以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还有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融资渠道在科学和保护的前提下的旅游开发,不仅可以弘扬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能发挥旅游产业化的市场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筹集资金。

  四、有利于促进农业合作协调发展

  黎族素有互助合作的传统,这些精神化为传统舞蹈、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得以传承。新时期农村需要更新文化组织方式,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这种需求。传统的合作精神在新时期开花结果,这种新式合作文化是通过互助,实现利益共享,照顾了农民的物质需求。虽然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生态文化环境已不复存在,但是这些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精神值得在未来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中以新的形式加以弘扬。

  文化遗产

  首先,秦始皇陵作为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价值无可估量。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秦始皇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曾在90年代,有人提出过,“卖几件文物来盖博物馆”。当时,有人大代表针对文物工作的窘境,提出“卖它一个兵马俑如何”的动议。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表现,博物馆就是为了更加良好的保护文物而兴建的,如果,出卖了文物,来盖博物馆,那这博物馆本身就一直悲哀和耻辱。秦始皇兵马俑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怎么能单纯因为其数量众多,就起了“倒卖几个又如何”的愚蠢无知的念头。破坏了这个完整的整体,于心何忍呢?在物质社会中,也同样不能将“卖”字作为文物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是先民们智慧和创造力的见证。文物的特殊性在于其不能再生。我们固然听说过像梵高、毕加索画作等艺术奇葩在国与国之间拍卖过,但从未听说过有哪家国立博物馆的藏品沦落到拍卖场上的,至于拍卖珍藏了几个世纪的顶尖的馆藏文化则更是匪夷所思。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将整个民族的历史财富出卖。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给兵马俑定位价格,这是无价之宝。

  在2002年,“陕西旅游”上市以 8000万股“卖”掉兵马俑再次引发争议。按照陕西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初设想,“兵马俑”的上市借鉴的是“黄山旅游”(600054)的模式,将门票经营权通过租赁等方式进入股份公司,进而上市融资。其中目的是开发旅游,资金重组,但要强调的是文物有没有经营权,文物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能否分离?这才是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所在。公司负责人一再强调不是“卖文物”,而是“卖门票”,以便于更好的保护文物。目前,这种“卖兵马俑”的方式,仍然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

  当文物变为买卖的媒介时,是否就降低了自身的品格呢?靠着祖宗的宝藏,来融资上市是否不够尊重历史呢?似乎这都是我们有待解决的观念谜题。

  中华文化遗产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有许多珍贵的财宝,但也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的财富。

  我从小就接触到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我曾经读过《论语》、《大学》、《中庸》、《孝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通过读这些经典,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它们对我的学习与做人都很有帮助。它们不仅对我们有帮助,而且这些书里往往包含着一些有哲理的句子,如“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们还通过这些句子编出了通俗易懂的谚语。这样看来,国学可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啊!

  我们国家不仅有国学,还有毛笔字。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它们在书法中加入自己的创意,成为一个笔体。如:颜真卿的颜体有力,赵孟畹恼蕴迦崦?hellip;…我们要把已经被人遗忘的书法重新拾起来,传承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文化遗产还有中国画。中国画体现出了中华人民的智慧。中国画一笔下去,可以画出两—三种不同的色调,这是其它画所做不到的地方。

  中国虽然有这么多文化遗产,但几乎没有人愿意重新拾起它。大家都随着科技的变化走向新生活,而遗忘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让我们重新拾起文化遗产这颗明珠,传承后代,让它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

  文化遗产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蕴藏着人们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例如:夏、周、商三代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农耕文化,许多古人的遗址等等。历史也是民族赖以认同和团结奋斗的精神基础,历史需要我们肩并肩去守护它!

  回首历史,中华文明的拓展,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这些我们中国历代走过的旅程仿佛还历历在目,挥之不去。不过在这些我国古代繁荣景象的背后曾不知有多少惨不忍睹的事件在上演:黄河流域中为了争夺土地、财务,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秦始皇期间,滥用民力,使民不聊生,秦二世即位后,更加昏庸,最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商鞅变法,却遭酷刑而死……

  历史是如此的深重,历史是如此的灿烂。脚下的每一步路,似乎都成了对时间和空间的穿越。在现代,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遗产少之又少,如果我们现在还不保护它们,那我们中华儿女岂不是太对不起以前的辛苦劳动者了吗?古老的中华民族,面对头顶上的那片天空,迷惑,畏惧,无奈而又向往。谁会想到千百年后的文化遗产,会成为中华儿女探索的终点呢?

  作为新时代的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我国的历史文化,多关注我国的民俗传统,积极投入到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中华文化遗产一定会得到保护和发扬!

  遗产已经成为历史上的耀眼明珠,我们绝不能让它停留在现在,停留在历史上。让文化遗产成为一幅壮美的画卷,一如谱写在旷野的诗篇!

    热门标签

    88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