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怎么能学会有什么秘诀

世芳 1172分享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有效率的练习小提琴是很重要的,想要学会小提琴在方法上有什么技巧呢?

  小提琴怎么能学会

  一、干任何事都要认真,练琴也亦然。

  这句话是很常见的。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要么不练,要练就好好练。要是说不练也练了,说练了也没到位的样子,是最浪费时间且没成效的了。

  二、练琴要讲效率。

  同样的,这句话也是貌似没有多大用处的废话。但是我还是必须郑重的提出来,与其抱着磨时间的态度练2个小时,不如集中注意力仔细练半个小时,这就是效率。而效率来源于什么?来源于认真。有时不必拿时间当作唯一的衡量尺度。当然了,效率再高,一定的时间保证也是必要的,一定的遍数保证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质量源于数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一定要重视基本功的练习,不要将级别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尺度。

  必须重视音阶练习。音阶作用太大了,它不仅仅巩固音位,熟悉手指距离关系,培养良好的音准,还锻炼节奏、弓法、还有耐心等,也许刚练会觉得枯燥,但是任何本领都不是随意得来的。基本功总是占着不可动摇的绝对地位,而且既然大家选择了小提琴,就说明了决心,就要肯为它吃苦,否则就不要学琴好了。另外,级别不能代表一切。诚然,有时级别的确能反映一定的标准,但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其实本事学到手了,级别又能代表什么呢?级别只是一个数字,考级只是一种检验的手段。学琴是为了学技术、学本事,而不是仅奔着那个干巴巴的数字。

  四、养成时刻准备好的习惯。

  我有个习惯,那便是每次回课之前的半天从不练琴。所以,在大多数人觉得回课之前的半天很紧迫时,对于我却是最轻松的,就像学理科一样,功夫在平时,不要让临时抱佛脚的思想腐蚀了大家的观念。时刻准备好,就能够在特殊情况下应对自如,就有足够的资本保持镇静而临危不乱。成功总是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就是同样的意思。

  五、不怕失败,有自信,并且还需努力,不耍小聪明。

  失败是正常的,经过了失败才有成功的希望。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失败却败的有格调、有气度,才是潇洒的强者。失败是弱者的深渊,强者的学校,吸取教训,大不了再来,才是强者的表现。另外还要有自信,相信自己,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还要努力勤奋。在我们这个年龄,差不多大家都有努力的人都是脑子不好使吧?于是很多人懒散,却睁半只眼看结果,当成效不大,便自我安慰“我没努力!如果我努力了我会拉的特别好,不亚于×××”,当成效还不错时,便得意“看我多聪明,不努力都行。如果我努力了肯定超过×××”。这种侥幸的态度是虚荣心的驱使,光说假如怎样会如何,那如果结果还不如人意呢?这是心虚的表现,怕努力却没效果显得“没面子”。练琴不是为了面子,“假如”是自己设下的甜美陷阱幻想,不要耍这种没层次的小聪明,这种小聪明到最终又能得到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只是浪费了时间还有机会而已,真正的成功是必要刻苦的。所以报这种态度也不可能在小提琴道路上走得多远,脚踏实地总是最踏实的好方式。因为你不是天才。再说者,就算是,不努力也会作废!

  六、珍视经过你的努力换得的成果。

  不要羡慕他人,说不努力不认真练习随便搞几下子就能练好某种本领,暂不论这道理是否正确,但是努力之后取得的成果是最踏实、最令人振奋激动的。它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好好正视自己的努力成果,脚踏实地的干下去,那才是真正的酣甜啊。

  七、勇于实践,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像比赛、演出之类的有益活动,多参加是有好处的,培养我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等等。因为我们的社会实践太少了,需要锻炼。在这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重在参与,锻炼到自己,就是一种提升,是一种看不到的长进,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至于走后门、评委有水分等等实际的问题,就留给社会评价去好了。我们照我们自己的做,只要拉的好,有人欣赏就行了,不要抱着愤世嫉俗的态度,照做自己的事,勇敢的表现自己,推荐自己,又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八、不要蒙自己。

  常听大人说“你不好好练琴,怎么对得起父母”之类的,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们干什么事,自己心里就跟明镜似的,不管别人说我们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最重要的是不要蒙自己,要自觉,干事有个度,心里明白利益关系,就足够了。

  九、练琴不是全部。

  天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拉琴,什么人也会疯。所以这是不现实的,拉琴是为了丰富生活,如果因拉琴生活变得单调,不就失去了学琴的意义了吗?所以在拉琴的同时,不要丢弃其它健康有益的爱好,还不能影响到自己的专业。那样爱好反而成了一种负担,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学会正确调配爱好与专业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利于个人成长。

  十、学会运用音乐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高尚的艺术与道德情操。提升气质修养。

  累了的时候,拉上一曲显得多么美,多相得益彰。艺术教给人们许多道理,净化人的内心世界。从事艺术的人,除了在生理上超过常人(如听力等),还必须比一般人更有耐性、责任感、敏感、真诚度还有爱心等等(这是我看了傅雷家书的最大感受,感动于傅雷老师的教子智慧,十分佩服),培养一颗热爱音乐的心,真诚的喜欢音乐,同时别忘了规范自己的道德,做一个有修养、有涵养的人。

  小提琴多久可以学会

  “小提琴多久可以学会?” “这本教材需要学多久?” “学两年能达到什么程度?” 这些问题是小提琴教师们常常被问到的。这类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回答,因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学生的个性差异太大。其实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学生个体差异大的问题。但是其他学科大多是知识性的,而小提琴课是实践性的。就是说小提琴的学习,我们不仅要“知道”,还要“做到”。就比如,谁都知道音阶要拉“均匀”,但是真的要把音阶拉均匀了,需要一个长期的练习过程才能慢慢做到。帮助学生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中,教师只能靠经验。而经验是无法推向普遍的。所以说,“小提琴教学”永远不会变成一个学科,因为它主要靠的是经验。

  因此小提琴课的形式主要都是一对一的小课,很像以前的师傅与学徒的关系。当然,现在有很多人在办集体课,集体课肯定是有用处的;在“知道”层面上教学,集体课是效率更高的,可问题偏偏是最有含金量的部分在于“做到”。

  同样一本《开塞》,都是同一位老师来教,我本人就遇到过一年就学完的学生,也遇到过四年还没有学完的学生。这时候有人就会追问“那普通情况呢?” “平均值呢?”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同样很难回答。对于教小课的老师来说,无论教多少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那一个,每节课都是独特的一节课。我不会去把学生归类(优生、中等、差生),因为同一个学生一段时间的状态好,就成了优生;状态差就成了差生。状态有波动是常态,所以在我看来,没有“普通情况”,每位学生都是“特殊情况。”

  第二、教学成果很难被量化、被测评。我们都知道考级是目前公认的测评方式,同时也是争议很大的一种方式。一年到头只练一条音阶,一条练习曲和两首乐曲,只为通过考级的“速成法”就应运而生。考十级同样如,有的学得扎实的以后就能走专业道路了,有的却连五线谱都不认识,考级通过那天就是与小提琴说拜拜之日。怪考级制度?那么现在有英皇考级了,也同样有问题,我写过文章批判的。说白了就是学琴的成果很难被量化,被测评。权宜地测评一下是可以的,当作一段时间的目标与动力也罢,但结果千万别当回事儿。

  但其实,我认为小提琴课最大的收获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我关心的除了学生能拉出什么样的音乐,更多的是音乐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人品质等等)。从这方面来看,我常常觉得自己更像学生的人生伴侣,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把自己与学生放到同一境遇中,与他们共同成长。

  说了那么多,可是关于“小提琴多久可以学会”这个问题还是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方面我反倒不如某些培训机构打出“XX天学会小提琴”这类标语来振聋发聩,深入人心。但是喊喊口号容易,真的做到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当然商家有商家的如意算盘:如何算是“学会”的最终解释权还是在商家手里,无论你拉成什么样,它说你学会了就是学会了。

  我当然不会这么干。为了让读者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先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来自歌手李健,是他小的时候跟他的老师学吉他的事。李健先是参加了老师的吉他初级班,学得很顺利。初级班的最后一节课上,老师弹了一首很好听的吉他曲,并告诉同学们,要想弹这首吉他曲子,请来参加他的中级班。李健当时觉得很好听,于是报名参加了中级班,一同报名的还有班上的另一些学员。中级班最后一节课,老师故技重施,又弹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并预告,高级班就能弹这首曲子。李健很喜欢,于是又报名了高级班,一同报名的也有一些其他同学,但是明显比上一次少了。如此往复,他就跟这位老师学了好多年。之后,班的规模也越来越小。

  “山”,总有一座座新的山峰等着你去攀爬,总有新的阶段等待你去学习,问题是你想不想继续走下去。你若想走下去,便可以越走越远;你若不想走了,随时可以停下。但就像世上所有的事情一样,坚持走得越远,人就越少,收获也就越多。

  学会装配调整小提琴的方法

  小提琴的正确装配和调整,对琴的演奏性能和发音,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把琴,如果它的装配和调整不得当。那么演奏者就会感到演奏时不顺手,发音也不会好,琴本身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目前使用的小提琴,至少有一半在装配和调整上是有问题的。这些琴如能得到符合专业水准的调整,至少可以把它们应有的性能发挥出来,拉奏起来会舒适些,音色能得以改善。问题是,许多演奏者对此缺乏认识,或者以为靠自己用砂纸磨一磨,或用音柱叉敲打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而没有去找有关的专业人员。事实上,这方面合格的专业人员目前也很缺乏。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普及有关的知识,对广大提琴演奏者及提琴制作者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所论述的对象是小提琴,但其主要原则对提琴类乐器都是适用的。

  弦轴

  弦轴拧不动,或者一碰就走音,无法保持音高,是许多演奏者常碰到的问题。特别是在音乐会上,遇到这样的窘境,很煞风景。有的人因此在拉弦板上装上一大堆金属微调,如同装了一个弱音器,影响了琴的发音。造成这一问题有多种原因:一是原先配合紧密的技轴和弦轴孔磨损;二是两者的锥度不统一,原来就没有装配好;三是气温的影响,特别是湿度的影响,四是结合面不够润滑,或者是使用的润滑剂不当。

  弦轴孔一般是用专用的绞刀开出的,锥度标准为30:1。绞刀必须推度准确,刀口锋利,开孔的时候进刀、转动都要慢,使孔面光滑,孔的等圆度良好。如果绞刀变钝,或操作不当,就会使孔壁毛糙,孔口不等圆。这样的孔,不可能与弦轴配合紧密,也不可能转动灵活。弦轴也必须有同样的锥度。事实上我们买来的弦轴,很少有完全符合锥度标准的。这就需要用一个类似卷髦刀的专用工具仔细地修削,以使弦轴的锥度与孔的完全一致,而且光滑、滚圆。必须指出,这个专用卷轴器刀口一定要锋利,进刀量要小,否则就加工不出符合要求的弦轴。在弦轴与弦轴孔的接触面上,必须要涂适当的润滑剂,才能转动灵活又不打滑。最好是涂专用的弦轴膏。如没有,可用肥皂及粉笔末,涂后用力多转动一会儿。有的人错误地用松香。松香是粘性的,会使弦轴的转动更困难;如用力拧,则会加速弦铀和弦轴孔磨损,使之无法使用。

  还有一个因素也必须考虑,即木材的湿胀干缩特性。气候干燥时,弦轴孔会变大,而弦轴则干缩变细,使原来配合紧密的弦轴变松,琴弦定音;而当气候潮湿时,则出现相反情况,原先好用的弦轴怎么也拧不动了。这就需要在空气湿度变化的时候及时调节。特别是天气潮湿转不动时,要把弦轴投出来一些。否则情况严重时,会把弦轴孔撑破,造成琴头的破裂。此外,由于木材的弦向与径向胀缩系数是不一致的,会使原来等圆的弦轴与弦轴孔变“扁”。尤其是新琴,在用了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发生这样的问题,适时作相应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

  指板

  在小提琴装配中。指板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它的位置决定着有效弦长,决定着马子的位置、高低及弦(距指板)的高低,从而对琴的发音、演奏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指板的这些重要性有时往往被忽略了。我认为小提琴指板的最好尺寸是:长270mm,上端宽24.5mm,下端宽42.5mm,边厚4.5mm,表面的孤度为R42mm,纵向有0.7mm的内凹

  有许多演奏者喜欢用琴颈较细的琴,但琴颈过细,使弦的间距偏小,会给演奏带来困难;同时,也会因承受不住弦的拉力而弯曲变形。指板上端宽度如小于24mm,就应视为不符合标准。指板有纵向的下凹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演奏者在低把位和高把位有相差不多的按弦感觉。否则,按低把位会感觉弦缺乏弹性,而按高把位会觉弦太高、按不下去。这个内凹应是均匀分布的,低音弦处略大干高音弦处,不要形成一个坑。有些人喜欢用较厚的指板,认为这样可以用得长久一些。实际上,一块指板的使用寿命是相当长的。

  如果指板太厚(超过5mm),会使琴的整体重量增加,琴颈变硬,不利它适度的振动。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精装指板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弦枕的位置,这涉及到琴的有效弦长,也涉及到琴身与琴颈的尺寸比例。这个比例为3:2。即从面板顶端到装琴马处的长度为3,从面板顶端到弦枕处的长度为2。这一比例是琴结构上最重要的比例之一,而且对于所有提琴类乐器都是适用的。具体到小提琴,从面板顶端到装琴马处的长度一般是195mm,通过计算可知从面板顶端到弦枕的长度应为130mm。二者相加便产生了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即有效弦长。这个比例及尺寸,19世纪以来,已为全世界所接受和遵循。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小提琴家,拿起任何一把琴,由于把位、指距是统一的,都可以毫无困难地进行演奏。

  指板离开面板的高度决定了琴马的高度及弦通过琴马的角度,这个角度(夹角)又决定着弦对琴马及琴身的压力,对琴的发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板离开面板的高度应当这样确定:从指板顶面延伸出一条线,到装琴马处,使此处与面板间距为27mm。在实际操作时,可使用一个专用样板作标准。

  这个尺寸,根据琴的弧度可作下、上lmm的调整。如果各部尺寸准确,那么A弦经过马子的夹角为158度。这样的琴发音是正常、良好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必须把指板装在琴的正中,保证琴头、指板、马子、拉弦板、尾纽同处在琴的中线上。只有这样,才能使琴的发音平衡。其中,指板最重要,因为其它的部件都可以活动、调整,而指板一经粘好,便不易移动。如果发现指板装得不正,除了拆下来别无它法。

    相关文章

    45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