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三优秀作文800字

金凤1871分享

《苏东坡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先生阅读大量资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着的传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1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颗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这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弟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娼妓题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既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2

苏东坡,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而是主张稳健行事,凡事皆从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不去阿附迎合,不为"新法"或"旧制"所囿,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苏东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伎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苏东坡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佞。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并体现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的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这正是我们太多的读者喜欢他的缘故。近千年来人们不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与读者的快乐上。苏东坡的作品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掩没,甚至历久弥新,是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

现在我最为欣赏的是他那真纯且有无尽趣味的《定风波途中遇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怎能不意会——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是一种境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是一种境界。不过现实中很少有人像东坡那样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其实,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这是用充满洞察力目光蔑视困境时才能拥有的真纯和趣味!

苏东坡异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达乐观的一生。他那种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超然达观,像他的诗词文章一样千载有余情!经万古流不尽!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3

初知苏东坡只知他诗文豪迈,一生被贬多次却依然积极面世,豁达仿佛就是他的代名词。读了《苏东坡传》,才明白对他了解颇少。林语堂先生如此评价苏轼:“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可谓只应天上有,人间不多得啊!读完这本书,我对苏东坡佩服不已。

苏东坡少时聪颖,二十岁成为进士,在入榜的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初显才学便有如此成就,令人叹服。然而苏东坡的魅力之大更在于他对世间的感知与率真的性情,如书中写道:“他挥动如椽之笔,如同儿戏一般,他能狂妄怪僻,也能庄重严肃;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当他厌恶某人的诗时,直说“正是东京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内,醉饱后所发者也。”开起玩笑不分敌友,如此真性情之人也就数他了。

然而,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但苏东坡官途坎坷,一生遭遇三次贬谪甚至遭到逮捕,忍辱而活,可是苏东坡豁达的心境使他所到之地都充满祥和之风。

苏东坡被贬黄洲期间,没有郁郁寡欢,反倒做起了农务,种麦苗,找菜种,筑水坝,建鱼池等,过着农民一样的日子,丝毫没有官架。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望着沾满雪滴的茎杆在月光下闪动如串串明珠,他感到得意和满足,甚至会欢喜得像个孩子般跳起来。苏东坡擅长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青菜汤、烧野鸡都很拿手。这在古代可是不得了的事,《孟子》有言“君子远庖厨”,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可苏轼偏偏打破这一规矩。他在黄州发明“东坡肉”,在《猪肉颂》写道:“黄州姗猪肉,价钱等类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海南吃生蚝,更写信给儿子,“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犬知,恐争谋南徒,以分此味。”这样一个在贬谪期间爱美食爱生活的人,心境如此豁达,在困境中寻求乐趣,怎么令人不钦慕?

苏东坡自带魔力,令无数读书人为之倾倒、爱慕。他一生过得快乐,无所畏惧。这一生的经历,更是他本性的流露。他尽情享受人生,不管生活多么艰辛他都能乐观豁达地面对,这也是他为古今世人敬仰的原因之一吧!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4

东坡者,于我可谓相识已久了,如同无数文学殿堂中璀璨的明珠一样,自小学起,“苏轼”于我而言即是背诵诗篇下“作者”的名字,见到便能认识,但未尝深聊。那时我,喜爱周敦颐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欣赏屈原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直到书法临帖时忽见苏轼的《赤壁赋》,不禁被深深吸引住了。而当我捧起这本《苏东坡传》,随着林语堂的脚步,越是走得深入,就越是发觉自己的肤浅,越发被这位“文坛巨星”深深震撼了。

东坡之秋者,乃酿就于风雨之后。《法华经》中有“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东坡的秋所蕴含的魅力,正是在这种伟大的痛苦中酿就出来的,其在黄州的经历与人生转变乃最令人为之所动。东坡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是他尝过那“深自闭塞,扁舟草覆,放浪山水间,与樵油独处”的孤寂之后,是他尝过那“乌台诗案”的“有恨无人省”之后,终于,他乘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硬是游近了心灵的“桃花源”,而当我踏进他这仙境般的思想,并未为满园春花而感叹,却是一种镇定、智慧、成熟的“新秋精神”,焕发出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鸣奏出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我也同那“源”中野草一样,有幸享受这暖锋与冷锋交汇的的暴雨之洗礼了。

东坡之秋者,乃弥漫于儒道之间。他“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纯天然的道家”,他的人生观,兼有“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也正是这种人生观,让东坡的秋得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我踏上他的小舟,看“月出于东山之上”,在月光的照耀下,与秋天一同陷入沉思,正如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所言“只有人类的幸福才是一切知识的终极目标,于是我们得以在命运的浮沉中的调整自己,欣欣然生活在这个行星之上”。

东坡之秋者,乃长存于凡世之中。我也如无数追随着东坡的“粉丝”们一样,渴望自己在生活与磨难的历练中练就他那超凡的性格,练就余秋雨言中那“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迂回与挫折之间,我尝于绝望的失意之中感叹自己到了“人生之秋”。但一番思考后便方知这一愁赋乃“不识愁滋味”的少年稚气。只是不管怎样,但愿当我真正走进人生之秋时,能在那里品到东坡般的成熟,当我有幸再读《苏东坡传》,又不知能有何感悟呢?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5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豪情万里;“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闲情逸致;“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壮士暮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深情思念……可即便是众多精妙的诗词,也仅仅是苏东坡精彩一生的冰山一角。暑假里,带着对大文豪的景仰,我潜心阅读了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

苏轼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饱受磨难。仁宗景祐三年的一天,四川眉山的一间房中,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他便是出生于书香世家的苏轼。他成长于宋仁宗当政时期,其时四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因此他生活无忧无虑。从小苏轼在诗词方面就表现出一定的天赋,后来进京应试,成绩斐然,名动京城。青年时期的苏轼正遇上王安石变法,政见上的不同使他遭到贬谪。特别是在一向维护他的皇太后离世后,他遇到政敌的打击报复,被一贬再贬,直至流放到偏远地方,终了余生,享年六十三岁。

曾有人形容苏东坡为“乐天派”,对此我非常赞同。他喜欢开玩笑,开玩笑的对象不分敌友。在遭遇贬谪时,他对沿途乡野、高山、峡谷等美景醉心游赏。在岭南的时候,他过得非常快乐,给朋友写信说:“来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无挂虑,因为已经乐天知命。”他发现甜美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写信给儿子说,别让陷害他的人知道这里有好吃的荔枝。流放到海南,在古代无疑等同于死刑。海南气候炎热,土地荒蛮,易生疾病。但苏东坡仍然笑对逆境,在那里了解民风,学习方言,兴办学校,称赞那里没有岭南的瘴气,还培养出海南第一位进士。

纵观中国古代,没有一位伟大的人物不是经历过挫折与苦难的,苏东坡也不例外。但他不同于陆游的忧国忧民之苦;不同于杜甫的颠沛流离之苦;不同于李清照的寂寞冷清之苦。苏东坡纵使历尽沧桑,依然苦中作乐。奸臣迫害,大可一笑而过;贬谪流放,仍可心如止水,乐天知命。在他的诗词中,我们未曾读出对世道、对他人的抱怨和指责,反而更多的是对当下生活的品鉴,对世事人情的豁达。

苏轼的一生中,诗、词、书、画无一不精通,道家、佛家与儒家之精华,已在他心中沉淀。他亲民和善的处世之道,乐观积极的生活之道,都将在中华历史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使再多的不公与艰辛,依旧能在苦难之中,盛开一笑翩翩。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相关文章: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高二优秀作文800字7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五篇

苏东坡传的读书心得启示五篇

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五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初中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600字5篇作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高考800字高分作文5篇

《苏东坡传》初三学生读后感作文900字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初二话题作文700字7篇

    33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