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成语典故

文萍2 1172分享

  乐不思蜀,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乐不思蜀成语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乐不思蜀成语典故

  【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司马文王与(刘)禅宴,为之作故蜀技……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译义】

  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蜀:三国时的蜀国。

  【故事】

  公元223年,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因病去世。他十六岁的儿子刘禅即位,称后主。刘禅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即位初由于丞相诸葛亮等人的辅佐,还能很好地治理国家。后来辅佐他的人先后去世,自己又只知道玩乐,因此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糟糕,国势日趋衰弱。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攻下绵竹,大军直逼成都。刘禅投降,当了俘虏,蜀汉灭亡。

  不久,魏帝曹奂命刘禅迁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并封他为安乐公,给予他很多赏赐。刘禅对此很满足,心安理得地在异国他乡享乐。

  当时,魏国的大权掌握在晋王司马昭手中。一天,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特地为他表演蜀地歌舞。在场的蜀汉旧臣看了,皆触景生情,十分难过,有的还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观看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全无亡国之恨。

  司马昭见到这种情况后,私下对一位大臣说:

  “一个人竟糊涂到这等程度,真是不可思议。如此看来,即使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保住他的江山!”

  席间,司马昭故意问刘禅:“你思念蜀地吗?”

  “这里快乐,我不思念蜀地。”刘禅回答。

  过了一会儿,后主起身上厕所,原在蜀汉任职的郤正跟到廊下,暗地里对刘禅说:“今后大将军再问您是否还思念蜀地,您应该哭着说,我没有一天不思念。这样,您还有希望回到蜀地去。

  不久,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是否还思念蜀地,刘禅照卻正教的说了,还勉强挤出了几滴眼泪。

  不料司马昭已知道卻正教刘禅说这话的情况,听后哈哈大笑,当场点穿,刘禅只得承认下来。

  原文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译文】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解读】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人多认为刘禅乐而忘本,无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异议,如《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的作者罗开玉和谢辉认为,刘禅装憨卖傻,不仅是养晦自保,更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这一表演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表现如出一辙而更精彩。

乐不思蜀成语典故

乐不思蜀,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乐不思蜀成语典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