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教育教学的现状

秋玲 1172分享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艺术教育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钢琴是从国外传进中国的一种乐器,通过不断的推广,中国钢琴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下面小编带领大家走进中国钢琴教学的现状中去探讨。

中国钢琴教育现状浅析 在中国的钢琴教育中,为什么会存在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聊这样的问题呢?对于这种已经在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由于以前对于这方面并不重视,绝大多数家长自身在钢琴方面并不清楚。自己不会弹也没有学习的经历,所以在为孩子选择钢琴老师时,根据自己对文化课上面的经历单一的选择琴技高超、认真负责有耐心、要求严格等达到所谓条件的老师。只要满足这些表面的标准,家长们就会觉得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这样的判断实在是太过片面,但是也是家长们唯一知道的方式,实属无奈。

我们再从现在的钢琴老师的素质和水平来说,由于国家政策的推行和鼓励,尤其是学校将艺术成绩列入高考成绩当中,家长们为了孩子高考时能够多加几分,纷纷开启了课外艺术培训课程。由于市场需求量巨大,而家长们对这方面并不了解,很多会弹琴,甚至以前学了一点音乐的,没有任何教师资格证的都开始教孩子弹钢琴。绝大多数都只是为了滥竽充数赚钱而已,误人子弟的大有人在。老师们都是一上课就严肃正经的让孩子们开始弹奏之前布置的作业,然后并不对乐曲本身情感等个方面做出回应,仅仅只是简单的纠正一下错误,然后再布置下一次的曲目让学生回家自己练习,甚至会让学生家长进行监督。而且现在的家长以为考级是证明孩子学习的程度,认为学的越快就学的越好,学到的越多。在这样的思想和考级的利益驱动下,老师们一味地迎合学生家长们的需求,进度不断的加快,直接忽略孩子们是否能够接受,基本功是否扎实,对乐曲是否有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枯燥无味的学习和练习方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怎么会维持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呢?而且在考级的利益驱动下,教学进度能快则快,快马加鞭,也不管孩子是否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知否扎实,填鸭式的枯燥练习,这样不负责、不适时的教学方法,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怎么不会感到枯燥与乏味? 这些问题的关键都在于老师们不会教,不知道如何教。很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于未成年孩子该用什么方式、什么语言都不清楚,只知道教孩子“标准手型”弹琴。其实,在钢琴启蒙阶段,学生年龄都集中在4-7岁之间,这儿时期的孩子对于学习还不太清楚,完成一件事都只当做是另一种玩。而很多老师都是在用对成年人的语言像孩子们讲述课程。再如“适时”也就是说,教育时机永遠很重要。不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教育也是时间的艺术。当学生还是一张白纸,你给他传授的很多技巧上的东西他完全都没有概念,只会依样画葫芦,这样的学习效率高吗?还是让他先玩起来,等他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再传授一些适当的技巧,他是不是就能接受得更快更准确呢?其实还是有很多老师是很清楚这些的,但是因为利益和市场的需求,老师们只能抛弃所谓的“传统教学方式”。

老师们在教学中只追求规范化,要求孩子“规范手型”弹琴,腰杆挺直,手腕、手臂、身体僵硬,只需要手指头动,每一个音符的音色都统一,毫无美感,对各种曲风曲式都不知道,没有和声复调的意识。即使会有一些学生音乐会,也只是为了满足学生家长的某种虚荣心,对比谁家的孩子手型和坐姿更规范,让听觉享受变成了视觉的比拼。对于手型和坐姿的过分追求,忽略了真正重要的部分:音乐本身就是声音,就是人对于听觉的享受,对精神的一种升华。 从孩子掌握钢琴演奏技能来说,我们放眼各个领域时,就会发现都逃不过“技、法、道”这三个境界,只有悟出“道”的人才能真正站在这个领域的顶端,而“技”是最初级的境界,就拿钢琴演奏来说,对于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弹钢琴机器人,它们甚至在演奏的音色和效果上比人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但是谁又会去欣赏一个机器的表演呢?这些机器没有人类的感情,无法把感情融入到乐曲当中,没有感情的乐曲就没有灵魂,更无法打动人心。笔者相信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实,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些培养弹奏钢琴的机器的老师那里呢?对于这样的现象,笔者也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家长们的反应是:学习钢琴肯定是先打好基础,如果孩子连基础的乐曲都弹不出来,那怎么可能会达到更高的水平。学习钢琴确实需要每个学习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但是不能在学习当中把本应该最重要的东西丢掉,反而一位的追求标准,使得孩子面对漫长的枯燥无味的练习过程无法坚持下去,这样不是适得其反,让孩子失去对学习钢琴的兴趣么? 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替,在当今世界如此推崇以人为本,处处讲究人性化的大环境下,难道学习的“启蒙阶段”还非得要很苦吗?现在也有一部分家长的思想在觉醒,认为孩子在启蒙阶段的学习不需要追求什么证明和进度,只是让孩子能够培养起学习钢琴的兴趣,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上弹钢琴。兴趣才是维持孩子学习的最好老师,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玩”中开启学习钢琴的大门,这应该是一个无比快乐与轻松的阶段,为将来适应真正艰苦的学习生涯树立坚定的信念。  

我国的教学缺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讲解,内容重复,并且老师会非常直接的告诉学生该如何表达,而不会注重学生个人的特性。虽然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的弹奏技能性的知识,并且提高的也会非常快,但是学生会缺乏思考力,没有主动性,一首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千篇一律。

为了迎合学生家长的需求,老师们不能只是注重钢琴进度。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学生们的演奏个性当中,演奏者的个性才是抓住听众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老师着重于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们自己学会思考,去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演奏乐曲。老师们只在乐曲的演奏技巧中帮助学生把握乐曲的整体感觉,而学生就在其他方面会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就显示出在教学过程中的包容性。 除了教学方式之外,老师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演奏时的肢体语言也不多重视。好的肢体语言可以让音乐更为充分的表达,也更能感染听众,在演奏时,就是不断地使用肢体语言与听众们交流,使听众被带入表演者的音乐世界中。但是老师对于在演奏过程中的肢体语言并不重视,只会要求挺直腰杆,端坐凳子中间,使得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肢体僵硬呆板毫无生气,只是完成任务一般的弹奏乐曲,无法真正投入乐曲情感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注重肢体语言的表达,增強音乐感染力,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投入音乐当中,带动听众。

除了以上那些因素之外,老师们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形象并不是那么重视。学生的演奏气质对于学生演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奏时,气质出众,穿着大方得体,和一个邋里邋遢,随随便便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表演形象。前者就更能发挥其演奏的魅力,而后者笔者相信是没有人会欣赏的。老师很少关注学生的舞台气质,只关注学生对音乐的表达。学生们自然也就不会在意自己在舞台当中的穿着,只要弹得好,穿什么无所谓的态度。其实并不是,得体的服装能够衬托学生的气质,更能够表现出学生演奏的音乐魅力。

在现阶段我国的钢琴教育中,老师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视触键时的音色效果,弹奏和弦时要求学生利用手臂和身体的力量向下推,受到传统俄罗斯学派的影响,我国的教学大多重视触键时的音色效果,很多老师在弹奏和弦时要求用手臂的力量、用身体的力量推下去而不是砸,弹琴的音色要沉稳不要软、飘。不管任何时候弹琴都会非常关注每个音色的优美性。这样老师在教学当中对于演奏乐曲,往往忽略触键时演奏着本身想要表达的乐曲情感需求,优美的声音不一定就是好的声音。优美的音色当然是好的,但是有的时候会根据乐曲需要,在快速的触键中,音色不会那么优美,但是却更能表达乐曲形象。 笔者所做这些浅析就是希望能够加强我国钢琴基础教育及高阶段教育的水平,增强钢琴启蒙阶段的趣味性,而不是条条框框,使孩子很快就失去兴趣。

    相关文章

    精华图文

    3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