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技能教学 > 演讲技巧 > 朗诵技巧 > 朗诵的内外部技巧

朗诵的内外部技巧

倩愉0分享

朗诵的内外部技巧有哪些

朗读需要有节奏感,该起的时候起,这样有起伏有快慢,有轻重,才形成了语言的乐感和悦耳动听,否则话语不感人,不动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朗诵的内外部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朗诵的内外部技巧

朗诵的内部技巧

(1)作品的选取

好的作品未必是好的朗诵作品;好的朗诵作品未必是你朗诵得好的作品。应当从实际出发,让作品为我所用,我不为作品所役;朗诵因作品而生辉,作品因朗诵而增色。

1、度身定作 根据个人外在条件选作品,如音色、音域、音量等。

2、量力而为 根据个人内在条件选作品,如阅读能力、语言驾驭能力 、艺术再现能力等。

3、审时度势 根据客观语境选作品,如主旨、对象、性别、地点、规 模、设备等。

4、积累作品 “用兵一时”须“养兵千日”,要拥有“保留节目”“拳 头产品”,以应不时之需。

(2)作品的阅读

欲“动口”先“动脑”,技巧运用是末,阅读理解是本,对作品浮光掠影,不求甚解,其结果必然言不尽意,情不感人,或者捉襟见肘,弄巧成拙。要精读,词、句、段、篇,写作意图、艺术特色等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吃透它的精神实质,弄清它的精华所在。 如《立论》《将进酒》《沁园春·雪》

(3)作品的感受

也可叫做“体验”。朗诵者以作品为本,而文学家尤其是诗人,他们的笔下是一个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世界。要精准、美妙地再现作品,就要把心贴上作品,去获得作品赋予的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感性体悟,让作品中的一情一景、一事一物得到“还原”,从而使朗诵者的声情语调有了依托和着落。如《再别康桥》《致橡树》《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的自白书》《中国最高爱情方式》

(4)作品的想象

想象,为我们的思想生出翅膀,它让我们翱翔在无垠的时空里,又把无限的美好带回到我们身旁。朗诵,旨在把无声的符号化为有声的信息,让“躺”着的每一个文字“站”起来,变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天使,去叩击人们的心扉,擦亮人们的情感……这静与动的转换,这抽象到具象的升华,无不靠想象去润滑、去驱动。朗诵者应当具备出众的想象能力,一进入作品就如临其境、如视其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我愿意是急流》《海燕》《乡愁》

朗诵的外部技巧

(1)节奏

任何文字作品,都是通过词语、词组、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表情达意的,语义关系有近有远,用有声语言来表现就会有停有连、有快有慢, 这快慢、停连就是狭义的节奏要素,也是朗诵表达中最基本、表现最突出的节奏要素;广义的节奏还包括力度的强弱、抑扬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气的虚实等要素。

朗诵的节奏,就是所有这些元素的合情理、按规律、有变化地回环往复。

(2)停连

作品的有声表达,气息再长,也难用“一气”来“呵成”全篇;作品的听觉接受,能力再强,也难理解“连刀成块”的内容传达。于是就必然产生言者的呼吸换气、文章的句读标点,也就有了朗诵中停连运用的讲究。朗诵创作中的停连作用,远非仅仅标明语法、点示逻辑,它是作品肌体的“神经系统”,往往牵筋而动骨。

朗读技巧培训

理清脉络,分清层次。

考生应把作品的清晰轮廓输送到听众的头脑中,便于他们整体感知作品。熟悉了稿件以后,就要抓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把“形”理清,把“神”聚合,把“主题”提炼出来。这样,朗读才会有目的、有灵魂、有内涵、有深度。

细心感受、具体感悟。

散文偏重于内心感受,如散文《路》从人们日常见到的山路、水路、沙路、石路延伸到人生的前进之路,激励人们不畏险阻、不怕困难,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要表达生动、渲染到位。

曲折的情节、紧张的气氛、突然的变化、意外的惊喜、极度的悲哀、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都需要朗读者用生动的语言技巧去表达,不能平铺直叙、一字一顿、见字出声,要做到叙述清楚,描写具体,议论有理,抒情真挚,给人以感染。

散文朗诵技巧

感情要真实:朗诵散文要展示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感“,充分表现作品中的人格意向,要真情流露,用心体会作品的主题,在不同作品中把握好自己的感情色调。

表达方式要有变化:对作品中的叙述语言,朗诵时要语气舒缓,声音明朗轻柔,娓娓动听。对描写性语言,要用生动、形象、贴切的语气朗读。对抒情性语言要自然亲切,由衷而发等,具体地方具体处理。

语速要有快慢:对作品中的语速要掌握好快慢、缓急,对作品分层次的划分和归纳,对于一般文章的语速自然流畅就行,对于动情、有感染力的地方语速要稳、沉、快或慢、有力、有深度。

抓住动情点的表达:掌握好有声语言的朗读特点,在统一的基调上,感情是一步步铺垫、酝酿的,而不是一步到位。动情点的表达一定不要夸张,不能只用”拙劲“,用巧劲要找到动情点,一般文章是在中间和结尾部分找。

多练易读错字正音:每篇文章中都会有容易读错的字,通读时,要将容易读错的字打上标记,统一纠正,着重处理,反复练习。然后放在句子中多读多练,再加上感情色彩。

学习好语流音变的相关内容:词的轻重格式、语气词”啊“的变化、变调技巧、声调变化等内容。每项内容都有具体的说明,分别掌握好有突出代表性的举例,改正好容易误读的错误。

学习朗诵方法

一、把听力作为自学朗诵的基础

学习朗诵首先要多听。听力是鉴别力和欣赏能力的基础,是学习朗诵的基础能力之一。提高了自己的听力,就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好老师。多听名家名作的录音作品、赏析、学习其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运用,对我们朗诵能力的提高将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此外,我们不仅要多听老师、名家的示范和点评,还要经常听自己的录音,这样才能锻炼自己的听力、对比能力、纠错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解决朗诵中的吐字归音问题

发音清晰准确是良好表达的前提,更是好的朗诵所必备的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在普通话的吐字归音上多下功夫。

1.普通话声调发音要到位。声调是音节高低升降的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同于音阶间的跳跃式的移动。描写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来度量,最低为1度,最高为5度。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在五度标记法里的表示分别为:1阴平,标记为55。2阳平,标记为35。3上声,标记为214。4去声,标记为51。五度标记法是描述和纠正自己在声调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好工具,要想朗诵的效果好,就要谨记这一方法。

2.普通话语流音变要准确。在语流(句子)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因素的影响,一些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是轻声、儿化、变调(上声的变调、“不”的变调、“一”的变调以及语气词“啊”的变调等),朗诵中在读到这些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是否需要适时的变调。

3.克服方言发音的缺陷。各地人都有各地人的方言,各地方言的缺陷也是不一样的。朗诵时是不能出现方言的,所以就要对此有针对性的纠正。比如,解决南方人的平翘舌问题、前后鼻韵问题、舌边音和舌尖音问题;解决北方人的部分韵母发音(bo发成了be,mo发成了me等)问题,和尖音(xiang发成siang)等问题。对于纠正发言的发音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说正规准确的普通话,而不能在朗诵时才想到这一点。

三、掌握朗诵情感中的“一点”“两线”

朗诵中的“一点”是指:朗诵中的情感支点。语言表达的核心就是内在的情感,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撑,读出来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东西。我们朗诵的内容一般都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这都要求我们要对文章注入真情实感。而一些非文学作品,如社论、书信等,一旦作为朗诵材料,往往也会偏向于表现某个人的某种思想感情,自然带上明显的感情色彩。

朗诵中的“两线”分别指:内心感受线和外部表达线。内心感受线,是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内心感受,这个是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外部表达线,是我们用声音对文章进行的表达,这个是听众所感受到的东西。有的朗诵作品,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这往往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挤”情、“造”势的后果。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所以,朗诵者要想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就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而朗诵通常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再辅以感情,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的帮助来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所以,不要把朗诵和朗读混为一谈,这也是我们在朗诵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7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