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大全

志豪2 1172分享

  大班的孩子,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视野的开阔,思维及动手能力的逐步发展和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他们的思维特点正由原先的形象思维逐步向初步的逻辑思维转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幼儿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大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幼儿园科学教案篇一

  瓶中吹气球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操作、记录等方式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2.能用自己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

  3.通过瓶中吹气球,体验科学探究的有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材料:气球两个;一样大小的矿泉水瓶2个(其中1号瓶子上没有洞,2号瓶子上有洞);装有纸屑的碗;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来玩吹气球游戏吧,比比谁的气球吹得。并且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吹的。

  小结:原来要用嘴巴紧紧贴住气球用力吹,才能将气球吹得大大的。

  二、观察比较,大胆猜想。

  1.观察比较瓶子的不同

  师:刚才我们都把气球吹得大大的,你们觉得把气球装在瓶子里,还能吹起来吗?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瓶子,请你们去玩一玩,看看两个瓶子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猜想,教师进行记录。

  师:两个瓶子宝宝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那你们来猜一猜哪一个更能把调皮的小气球吹大呢?

  三、操作记录,比较结果。

  (一)出示记录表,提出操作任务。

  1.提出任务。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1号瓶子宝宝可以把气球吹大,有的觉得2号,那现在调皮的小气球想请你们帮忙,让它到瓶子里面去玩,请你们试一试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2.介绍记录表。

  3.提出要求:a:吹完以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

  b:操作完把气球和瓶子放回托盘,并且将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二)幼儿操作并保留操作结果。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将吹好的气球拧紧在用夹子夹紧。

  (三)借助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你觉得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大,并且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录的。

  小结:我们都看到了瓶底有洞的2号瓶子容易把气球吹大,1号瓶子比较不容易把气球吹大。

  四、游戏迁移:会跳舞的纸屑。

  1.师:为什么瓶子上有洞气球就容易吹起来,瓶子上没有洞气球就不容易吹起来呢?老师不仅给你们准备了气球,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纸屑,请你们拿着瓶子对着纸屑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2.幼儿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哪个小朋友来和大家讲讲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

  4.个别幼儿验证操作,幼儿交流原因。

  师:有小朋友说纸屑飞起来了,像在跳舞。我们请他来吹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他说的一样。究竟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教师提炼,总结经验。

  师:原来在我们的瓶子中有许多空气,当我们吹有洞的瓶子中的气球时候,瓶子中的空气被挤压从洞里跑了出来,气球就越来越大,要是瓶子没有洞,空气就没有地方跑,气球就吹不起来了。

  活动延伸:

  今天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瓶子里的空气,那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空气呢?你们可以再去找一找,记得把结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幼儿园科学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提前几天告诉幼儿星期×下午我们到“玩水池”玩水。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点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幼儿园科学教案篇三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

  2、有主动探究的意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红、绿小火箭人手一个(大可乐瓶上盖一个纸做的圆锥体)。

  2、经验准备:

  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三、活动过程:

  1、 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谈话引题:

  教师:前段时间我们中国有一艘“神舟七号”飞船飞上太空了,你们知道是谁把它送上太空的呀?

  教师:上个星期我们也做了很多的火箭,还帮小火箭准备了发射器,那我们的小火箭能不能飞上天呢?我们一起去试一试,想出各种办法让小火箭飞上天。注意试的时候要让你的发射器稳稳的站在地上,不要东倒西歪。

  2)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交流:你的小火箭飞上天了吗?你用了什么方法?

  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教师:你觉得是哪一种方法最容易让小火箭飞上天?

  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飞起来?是谁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幼儿猜想讨论。

  2)幼儿盖上瓶盖,再用力拍瓶子。

  教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现在把瓶盖盖起来拧紧,再来玩一玩小火箭上天的游戏,看看这次小火箭会怎么样?

  幼儿探索。

  交流: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原来是瓶子里充满着空气,不盖瓶盖的时候,我们用力的拍瓶子,瓶子里的空气就会跑出来产生一股风,把瓶口的小火箭冲到天上去,小火箭就飞上天了。盖子盖紧后,瓶子里的空气流不出来,所以小火箭就飞不起来了。所以是空气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3、探索如何让火箭飞得高。

  1)幼儿两个两个比一比,谁的火箭飞得高。

  启发提问:为什么一样的火箭,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呢?

  2)幼儿操作验证,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力气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拍的力气大,火箭就飞得高。

  4、延伸活动

  椅子底下还有一种绿色的小火箭,它想跟红色小火箭比一比谁飞得高。这次请小朋友用一样大的力气先试红色的,再试绿色的,看看哪个飞得高?想想为什么?

  幼儿探索。

  设疑:为什么用同样的力气拍瓶子红色的小火箭飞得高?绿色的小火箭飞得低?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家去试一试、想一想,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查查资料。

  幼儿园科学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幼儿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大全

大班的孩子,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视野的开阔,思维及动手能力的逐步发展和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他们的思维特点正由原先的形象思维逐步向初步的逻辑思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9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