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毽子里的铜钱》原文及教案

成浩1254分享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钻研。只有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毽子里的铜钱》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毽子里的铜钱》原文

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那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肚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那个时代,还用铜板呢,一枚银角子换三个铜板,一块银元换三百个铜板。)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进去了。

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说:“老伯伯,给您。”

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铜钱在口袋里丁丁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栉风沐雨,都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

一、品读细节,感悟真情

(一)“生活艰辛”部分

1、根据积累人物外貌的词语齐读

2、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轻轻地品读。

重点理解“黑漆漆的手”和“满脸的风霜”

3、口述“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

写二婶反衬

我们一个一个来体会一下。先来看看老人送我第一个烤山薯的情景。谁来读读有关的语句。

(二) 围绕“老人生活够辛苦的,他为什么要送我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学习“山薯热烘烘”部分

1、抓关键词“笑呵呵、珍惜”等词语理解体会老人第一次送烤山薯的内容

2、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老人第二次送烤山薯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大组汇报

(2)师生品读

A、品读动作的词“撕开、挖出、递到”所在的句子

B、引读

二、品味赏读,积累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3.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读或者背诵,体会感情。

三、拓展延伸

1.师:文中老人的两块烤山薯,使我温暖至今。我不仅得到了两块烤山薯,而且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关爱。确实,金钱有时能买到一些具体的物品,却买不到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钱能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请你想一想,钱还能买到什么却买不到什么?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然后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毽子里的铜钱》教学反思

《毽子里的铜钱》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几十年前一位卖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而不要“我”的两枚铜钱的事,刻画了一个慈祥、谦卑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说实在话,当我拿到这篇文章时,我通览全书,觉得就是一个字:“难”。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含在质朴的文字当中,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备课时,我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自己拿着课文一遍一遍地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还有那些是一遍两遍读不懂的。我自己不能读懂的地方,我想也应该是孩子有疑惑或学习起来有困难的'地方。针对这一情况和课文的特点,我紧紧抓住“毽子里的铜钱”这一暗线和小女孩“感激、难过、不安、空落落”的内心的变化这一明线来组织我的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疑”中“学”,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

本文以“毽子里的铜钱”为题,文中也多次提到这两枚铜钱,因为这铜钱里包含了“卖烤山薯老人”和“我”之间的关爱和体谅,这种情谊是珍贵的。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把本课作者的情感主线抛给学生,由学生来质疑,朗读,解决。比如:再讲到“感激”这一情感时,我就对学生说,读到这个词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再如:在课堂上当孩子读到某一个自然段或某一句话时,我都会问一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还有疑问吗?让学生在质疑中去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孩子的斯文能力。新理念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充分给予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但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学生有质疑,但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还不足够,其实,如果我能再放开点,我想,这堂课将会更有活力,学生的思维会更有创造性。

2、品词酌句,重点深入,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姓“语”,只有细细的品味语言文字,才能真正悟出其中的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细读课文不难发现,本文作者精于用词,善于细节描写,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如“万分珍惜”、“慢慢地望着”等词。在教学中,我抓住几处描写老人言行的语句,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诠释、表达。一个“笑呵呵”,老人的慈祥如在眼前,一句“永远不能忘记”,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感激,更让学生理解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理解和体谅,进而启发他们怎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通过品词酌句很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体会写法,深化主题。

课文中“前后呼应”的手法,也是本文的一个特色。由于时间关系,在最后我点了一下,但没有具体展开来讲,其实我认为应该让四年级的孩子知道这种手法在结构和内容上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取到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并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

最后,我想请教各位同仁,这也是我在教学中长期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会犯一个毛病,将课文讲得很琐碎,我也尽力地在学,在改进,但效果不大。每一次的上课,对我来说不仅是考验,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锻炼。


四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免费教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详案五篇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经典范五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经典案例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样本

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参考五篇

四年级语文电子版参考教案五篇

语文四年级教案上册经典案例五篇

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五篇

    19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