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

林铃1157分享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

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第四、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

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

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具体说:

第一读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

第二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情况,老师通过语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三读就是细读,主要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然后将印象最深的段落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累下来。

第三、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厚积而薄发,我想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把寓言故事当中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用结合,积累这一课当中所学到的道理,那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这样,让孩子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在生活当中真正的意义。

四、说板书

我的板书主要来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2

《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

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

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学要求:

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

(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

幻灯:

(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3

《蜜蜂》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这篇课文语言严谨,层次清楚且逻辑性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探索的精神;3.体验人物思想感情,培养认真治学的态

过程与方法:1.查阅相关资料,预先准备关于蜜蜂的科普知识;2.抓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做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待学习与对待科学研究都需要严谨的学习态度;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科学、探索创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讨论,明确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到的。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4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古老的神话,相信下面这些神话中的人物你们一定熟悉,让我们大声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吧!(多媒体显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西游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非常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正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将容易读错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一侧。

3、认读词语,抽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并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抓住主线,理清条理。

1、指名读,每读一段,清理字词,理解每段内容。

2、第一段:引导最后一句度读得很慢很轻,想突出什么?理解本段写的是天地还没有分开,板书---天地没分开。

3、第二段:出示词语“抡起”、“猛劈”,指正读音,指名读。理解盘古用力,大家做抡起和猛劈的动作,此时盘古还在沉睡吗?板书---盘古醒后

4、第三段,出示词语:“一丈”、“逐渐”、“倒下”。结合实际理解一丈有多高。弄清多音字“倒”。这段中天和地已分开,板书---天地分开后。

5、第四段,出示形近字“肢、肌、肤”,发现不同之处,引导:深伸伸你的四肢,摸摸你的肌肤,体会都是身体的一部分,能说出几个月字旁的字吗?(脸、腿、肘、胳膊、臂、脚、脖、臀)出示形近字“液、滋、润”,找共同点,与水有关。出示本段中的偏正词语,指名读。此时盘古倒下后,板书----盘古倒下后

6、第五段,指名读。

四、精读品悟,感悟英雄。

过渡:读了一遍课文,许多同学就有些神奇的感觉了,想仔细体会盘古开天地的神奇吗?

1、精读第二段,思考盘古醒后,怎么做的?

(1)指名读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一:“…抡起…,…猛劈……”

体会人物动作:为什么抡起和猛劈读得这样重?再次指名读,再用力,看谁力量大。

出示句子二:“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引导读。师与全体学生对读,带手势。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段。

过渡:天地就这样分开了,接下来呢?指名读句子。

(1)出示句子三“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2)实践体会人物: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了不起的盘古?一起来试试。站起来,怎么顶?(师读句子,师生一起做动作,师注意观察用力同学的表现。)

(3)问特别用力的同学,“盘古”为什么腿神蹬得这么直?脖子怎么伸得这么长?眼睛为何瞪这么大?你们都和盘古一样,用尽力气顶住天,蹬住地。坚持住,“一、二、三、四、五、停”,有什么感觉?

(4)引导猜想:只是十几秒啊!盘古呢?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猜想多少年?

(5)师引读:十年过去了,生:盘古怕…。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怕……

一千年过去了,盘古怕……

一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十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师:直到天地逐渐形成,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此时你想对倒下的盘古说些什么?

3、学习第四段

过渡:英雄盘古倒下去了,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请认认真真读第四段,一定会发现更精彩、神奇的画面,将你看到的神奇画面画下来。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把看到的巨大变化,神奇的画面读出来。

(3)集中指导背诵;(逐句出示本段的排比句)

(4)课件出示全段,齐读感受神奇的变化。

(5)激发想象:表达神奇画面难道仅仅是文中写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大胆想象。

(6)出示句式:他的(),变成了()的()。每人想一句。

过渡:是啊!盘古的一切都化作了万物,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盘古,面对这样的一位英雄,你还想说些什么?课件出示盘古图

4、总结:是啊,盘古的确伟大。盘古,你确实了不起,是你,用大斧头劈开了天地;是你,用自己的身躯顶住了天地;是你,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宇宙的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宇宙)如果没有你,就没有美丽的宇宙,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5、练习复述。自己再读课文,照板书显示的顺序练习复述。

6、指名复述,学生评选讲故事能手。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像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

(投影其他神话故事图片)

2,老师从图书室借来了一些神话故事书放在图书角,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去分享。

六、作业:

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5

灰雀

教材简析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列宁男孩

惹人喜爱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果然


三年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篇

小学生三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荷花》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石榴》课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花的学校》语文教案

三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教案模板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