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一下册语文教案

嘉红1163分享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地上发表的讲话。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1、课文第一段文字

2、练习中的关键词语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文体介绍: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2、课文有关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

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投影展示教学目标

三、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完成课后练习一

学生交流课后练习一的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

明确: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

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学生讨论体会)

1、 课文第一小节

学生齐读这一小节,体会悲痛的情感。

学生找出关键的词句加以揣摩

明确:

“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避讳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内涵,如:

“停止思想了”:伟人逝世,思想家停止思想,深感痛惜。

“安静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用这个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 。

“永远地睡着了”:“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

再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找出课文第七小节对马克思高度、热情赞扬的词句。

明确: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 、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三个词语感情色彩强烈,

3、学生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二 ( 体会句中重点词语)

五、补充练习

1、 课文中一些代词的指代内容

①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②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③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④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2、破折号的用法

第1 小节 “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转折或补充说明,有潜台词的作用)

第8小节“各国政府--无论……资产者--无论保守派……”

(解释说明:马克思不是为个人而战,而是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 。)

3、注意第五小节的关联词对颂扬马克思伟大贡献所起的作用。

六、学生再读课文

七、总结

教师:通过阅读全文,大家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答,教师小结:

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这完全得益于恩格斯语言艺术的高超精当,准确而又富于感情。

八、布置作业

1、字词归纳

2、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3、课课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悼词结构的特殊性,体会演讲辞结构的严谨性。

2.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悟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3.品味本文语言的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你了解马克思吗?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做自己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他是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奉献我们的敬意。

(课件1:马克思墓地)

这是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巨大的墓碑上雕刻的是马克思的头像。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和马克思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一生恰形成鲜明的对比。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恩格斯发表了一篇后来闻名世界的悼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解题并明确学习目标

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丰富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研读标题。“讲话”,提示这是一篇演讲词;“墓前”,又提示这是一篇悼词。悼词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呢?

生思考、回答: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追述死者的生平和贡献、歌颂死者的品德。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字--哀、功、德。(出示课件2)

(课件2悼词结构:开头:述其哀 主体:赞其功 结尾:颂其德)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扣紧这三个字。(出示课件3)

(课件3学习目标:1.品语言,体会“哀。2.理思路,概括“功”。3.明主旨,感悟“德”。)

三、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按照“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三部分来划分结构。

(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结构的划分。学生回答,在第二段的归属上,出现争议。)

生1:我认为第二段应该属于第一部分,这是在表达哀悼之情。

生2:我觉得第二段应该属于第二部分,这是在赞扬马克思的功劳。

师:请齐读第二段,再思考。(生齐读)

师:现在谁来说说自己的意见?

(两位学生发言,意见仍未能统一。)

师:大家的看法都有理有据。其实在段落的划分上可以见仁见智。但是我比较倾向于把第二段归于课文主体“赞其功”部分。为什么呢?等到学完这部分,大家就会明白了。

四、文本探究

(一)品语言,体会“哀”

师:(出示课件4:马克思的葬礼)现在,让思想穿越时空,回到100多年前安葬马克思的那个日子,设身处地感受恩格斯痛失亲密战友的心情。马克思、恩格斯相识于巴黎,40年间,他们志同道合,并肩携手,一起面对生活艰辛,一起经历政治风雨,不离不弃。亲如兄弟的战友突然去世,恩格斯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第一段。

(生自由朗读后,师范读,将学生带入凝重肃穆的氛围中,让学生再朗读,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

师:这一段没有直接表明哀痛悲伤的字眼,但是我们却分明感受到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哀伤。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

生答师点拨明确:

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深。

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而见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无与伦比的地位。

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可见悲痛之深。用了“讳饰”的手法。也切合马克思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

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师:简洁、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平静的叙述背后是恩格斯难以抑制的巨大的悲痛。

(二)理思路,概括“功”

师:凭着对战友的深刻了解,恩格斯接下来高屋建瓴地总结了马克思奉献的一生、创造的一生。现在请大家默读文章主体部分,思考马克思有哪些伟大贡献。

(生自读、思考、回答、梳理,很快概括出马克思的各项贡献)

师:同学们概括得又快又准,这不仅是因为大家思维敏捷,更重要的,是因为演讲者恩格斯在这篇演讲辞中及时地树立有声语言标志,时时提醒我们注意马克思一项又一项的贡献。同学们,你能找到这些提醒思路的标志性语言吗?

生:我觉得作者在每一段的开头都用了一些很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第四段开头有“不仅如此”,第五段中有“该是”、“即使”、“但是”等关联词,第六段有“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这些词句都在提醒我们关注马克思一项项贡献。

师:找得很准。大家来齐读这些句子,要特别关注加点的词语。(出示课件5)

(课件5:树立有声语言标志:第3段:马克思发现了…… 第4段: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 第5段该是很够了,但是……而且…… 第6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师:正是这些句子一直在提醒我们注意马克思一项又一项的贡献。这是演讲辞的特点决定的。想要听众听得懂,听得全,就需要及时提醒并帮助听众理解思路。这样演讲辞才能有条理性、整体感。

师:现在,我们再次将马克思的贡献梳理一下,归一归类。

(生思考、归为“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

师:我们来研究刚才有争议那个问题--为什么第二段归于第二部分比较好?

(生读第二段并思考)

生:第二段是第二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说的正是“行动”和“思想”这两个方面的贡献。

师:很好。下面我们再探究一个问题。在文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身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你认为,恩格斯最想强调的是马克思的哪一种身份?

(生思考、交流)

生1:革命家。因为文中说: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师:这个论据很有力。但是还要进一步思考:马克思在科学方面的贡献那么大,恩格斯为什么特别强调他是革命家呢?

生2:因为他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师:对,创立国际工人协会是他作为革命家堪称顶峰的贡献,也能有力证明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但是刚才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生3:第六段告诉我们,“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思想研究都是为革命做准备。所以恩格斯说,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师:分析很透彻!特别是他找到了第六段中这句话,很关键。恩格斯这样说,正是为了突出马克思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马克思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革命真理的人,更是第一个点燃无产阶级革命的星星之火的人!现在我们可以发现,课文的主体部分,不仅有总有分,而且,从理论到实践,从科学家的马克思到革命家的马克思,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三)明主旨,感受“德”

师:这就是马克思,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历史规律,剩余价值,他的每一项发现都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他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办报宣传,创立协会,爱憎分明,百折不挠。回顾战友的丰功伟绩,恩格斯不由想起这些年马克思经历的风风雨雨。在悼词的结尾部分,恩格斯说: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蔑的人。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八段,大家思考该段歌颂了马克思什么样的品格。

(生读。师作诵读指导。强调需要重读的“最遭忌恨”“最受污蔑”“竞相”“毫不在意”“蛛丝”“私敌”等词语。生再齐读)

师:这一段歌颂了马克思哪些品格?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呢?找出感受最深的一处,和大家交流。(生思考讨论。)

生1: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这表现了马克思“无畏”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

师:“无畏”一词,很有概括力。(板书:无畏)

生2:他是最遭嫉恨最受污蔑的人。从“最”感受到马克思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字能从他受敌人嫉恨污蔑可以知道,他是深受革命战友爱戴的人。

师:从“最”字推知马克思的影响力,很好。同时,我们还可以继续推论,最遭敌人嫉恨最敌人受污蔑,可知马克思是最受战友爱戴的人。

生3:他可能有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好,说明了马克思一生都不是为自己活着,他是无私的、光明磊落的。

师:很好!抓住“无私”,准确、精练。(板书:无私)

师:这就是马克思,他有着无与伦比的贡献,无私无畏的品格。一代伟人去了,在这篇悼词的结尾,恩格斯将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请跟我齐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但是与一般悼词不同的是,恩格斯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将”字。为什么呢?

生:我认为恩格斯用这个字是经过斟酌的。因为当时的社会对马克思的理论还没有认可,所以恩格斯加上“将”字,表明是对未来的预见,为了突出一种信心。

师:预见、信心,这两个词高度概括。具体讲是什么样的信心呢?

生:必胜的信心。

师:对。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五、小结

师:回顾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悼词的结构一般分为“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三部分。还知道演讲辞要“树立有声语言标志”,增强演讲辞的条理性和整体感。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无与伦比的贡献、令人高山仰止的品格。今天,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全世界最崇高的信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就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请同学们集体朗读毛泽东的这段话。(出示课件6)

(课件6: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我一旦接受马列主义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就再没有动摇过。——毛泽东)

六、拓展

师:掩卷深思。马克思何以成为一代伟人?贫穷疾病困扰,他不曾停步;驱逐,污蔑,诅咒,他不曾彷徨。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穿越风雨,走向伟大?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出示课件7)

(课件7: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写下这段话的时候,马克思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年龄,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规划。此后的一生中,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马克思都坚定不移地实践了他的诺言:为全人类而工作。

无独有偶,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16岁离家时留给父亲一首诗(出示课件8)

(课件8: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无题》)

这首诗道出了少年毛泽东非凡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从此,他闯荡天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成长为一名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缔造了崭新的新中国。

比较青年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博大胸襟,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联想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的废寝忘食,毛泽东的在北大阅览室的如饥似渴。两位伟人的青春年华颇有神似之处。我想恰同学少年的你,一定也有很多感慨吧?课后准备一分钟演讲辞,题目就是“伟人从少年走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测试题

1.下列加粗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悼(d4o)念           诅(z()咒

肤(f)浅            豁(hu^)然开朗

B.嫉(j0)恨            立即(j0)

驱逐(zh)           卓(zhu#)有成效

C.诽(f7i)谤           勒(l8)令

估量(liang)         意识(sh0)形态

D.闭塞(s8)            空(k#ng)白

忠(zh#ng)心         纷繁芜(w()杂

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

A.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似乎从没有见过他的音容笑貌。

B.他俨然像个大款,头上冠冕堂皇,身上大衣笔挺,脚上皮鞋锃亮。

C.走出峡谷,眼前便豁然开朗。

D.他慷慨激昂地把多年的积蓄捐献给希望工程。

3.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的研究。

[    ]

(1)这位巨人逝世以后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4.写出你对下列加粗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第2~6段,完成文后各题

5.第2段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

[    ]

A.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B.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欧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

D.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需要更迫切。

6.从全文看,文章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

[    ]

A.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B.先提马克思贡献最大的方面。

C.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内容层层深入。

D.这样写可以充分表现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

7.概括的说“两个发现”是什么

第一个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第二个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

8.“一生中能有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6段中,“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对于加粗词注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样”和“这”指代的是同一内容。

B.“这样”指代他的两个发现以及许多领域的深刻研究。

“这”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C.“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的研究。”

“这”指“他作为科学家”。

D.“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10.第6段中,“感到衷心喜悦”与“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两种喜悦程度的差别说明

[    ]

A.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相比,马克思更看重应用科学。

B.马克思主要从人类社会的进步,从革命的角度注视科学的发展。

C.马克思认为应用科学是立竿见影的,只有应用科学才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D.马克思认为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

1.B。  2.C。  3.D。

4.(1)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空白”一词即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也是恩格斯当时心境的准确表达。

(2)“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相对照,引导读者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了解马克思这一发展的伟大意义。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科学地说明资产阶级财富积累的真正来源,所以一切研究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找到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正确道路,所以用“豁然开朗”赞美这一发展的划时代意义。

(3)马克思有许多敌人,那都是无产阶级的共同敌人,却没有一个私人的仇敌,这就赞扬了他一心为公,一心为革命的崇高精神。

(4)既是悼念,更是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赞颂之情,在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将始终以他为榜样,将始终需要他的指导——马克思将与整个无产阶级共存。

5.A。6.A。

7.第一个发现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论,或唯物史观)

第二个发现是剩余价值

8.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成就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9.C。  10.B。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一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021必修二语文

202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二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202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公开课讲评教案整理五篇

2021年版本高一语文教案五篇

2021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24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