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阅读理解 > 文言文 > 黄牛滩文言文阅读

黄牛滩文言文阅读

升辉0分享

黄牛滩文言文阅读分享

《黄牛滩》是明代作家冯梦龙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一。它描写了一个贪官污吏在黄牛滩上南辕北辙、倒行逆施的奇闻异事,通过夸张、幽默的手法,生动又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黄牛滩文言文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黄牛滩文言文阅读

《黄牛滩》选自《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黄牛滩文言文翻译注释和赏析,希望大家多多阅读!

文言文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江水又东,经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俊俏,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嵌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黄牛滩文言文是什么

注释  (1)径:经过。  (2)既:极,很。  (3)信宿:连宿两夜,两个晚上。  (4)信:再宿叫信,住两夜。  (5)宿:停止,留住,住下。  (6)纡:弯曲,绕弯。  (7)负:背。  (8)东:向东。  (9)朝:早晨。  (10)遥:歌谣。

翻译

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步:古时长度单位)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赏析

1、歌谣中的三个“黄牛”分别指代什么?

答:第一个和第三个“黄牛”指代“高崖间石”。第二个“黄牛”指代黄牛滩。

2、本文文字围绕哪两个来写的?

答:作者在写南岸山石时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绘的?写出原文中的语句。本文文字围绕黄牛滩和南岸山石来写的。从形状(如人负刀牵牛)和颜色(人黑牛黄)两方面进行描绘。

3、本段文字对奇形山石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增加文章趣味性,另外使人们对三峡的景物产生向往之情。

4、篇末引用歌谣是为了说明文中的哪句话?

答:为了说明“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

5、作者写水抓住了什么特点?

答:抓住了水流湍急这一特征。正面描写:“江湍纡回”,“水路纡深”。侧面描写:“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回望如一矣”。

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黄牛滩文言文怎么创作出来的

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评和人性思考,是一篇值得读者深入品味的文言小说。

要理解和欣赏《黄牛滩》,首先需要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精炼、简练、深含意蕴,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文言文需要结合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来深入理解,比较生动形象的方法是通过注释、翻译、其他文献等多方面的解说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黄牛滩》时,读者需要对其背景、时代、作者进行了解,并对其中的各种典故、比喻等语言细节进行深入解读,以更好地领略这篇文言文的魅力。

此外,在阅读《黄牛滩》时,可以注意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道德观念。这个故事通过虚构的手法揭示了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批判了那些蹭名、想搏政绩的官员,同时也指出了人间万物,本质皆一,生灭无常,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可变的一面,让人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微小。因此,《黄牛滩》不仅是一篇有趣、幽默的小说,更是一篇富有思想深度的文言文作品。

总之,《黄牛滩》是一篇具有深刻性、幽默性的经典文言小说,从语言、文学、思想、历史等多个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古代文化和社会。


    70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