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生儿进行早教的简单实用方法有哪些

嘉欣 173分享

  对于0-6个月阶段的新生儿进行早教,其实就是让宝宝开发潜能的过程,对于开发宝宝智力和促进身体发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新生儿早教的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希望你喜欢!

  新生儿早教的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爸爸妈妈是不是一直都以为新生儿只是吃和睡,新生儿早教真的对宝宝有效吗?其实外界的许多事情已经被新生儿所感知,新生儿早教方法可以从训练五官感觉,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入手,挖掘其智力和其它能力。以下8个新生儿早教游戏,家长和月嫂们可以作为参考:

  方法1:竖抱观景物

  锻炼颈部逐渐支撑头部重量。看会动和会发声的玩具,看户外风景,引起宝宝对景物的兴趣。记认图形,用延长注视时间的方法区别看过的和未看过的新图形。

  方法2:交谈

  换尿布、喂奶和洗澡时与宝宝讲话,让宝宝记认脸庞,认识家人。抚摸身体,逗乐,眼神交流,母乳的味道、温度,会使宝宝更安全舒适;贴抱、举起,变换体位等,都会使宝宝感到关怀,对爸爸妈妈产生信任和亲切感。

  方法3:抓握听音

  用柔和的发声玩具逗引宝宝抓握,牢固握物是锻炼手的第一种技巧。音乐旋转玩具、八音盒可使宝宝在观注玩具的同时,听到声音。

  方法4:口嘴游戏

  面面相对做张口、伸舌、咂舌等。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吸吮,所以

  口嘴的动作比其他部位灵活,学得更快。锻炼模仿能力。

  方法5:发声应和

  宝宝哭时,妈妈发声应和,宝宝会停哭,并辨别究竟是谁在哭,然后出现哭之外的声音;妈妈讲话时,宝宝会用小嘴一张一合应和,发出细小的“哦哦”声,高兴时会发“啊啊”的声音,母亲也可应和,使宝宝声音更加响亮。经常跟宝宝讲话,鼓励宝宝发声自娱,或与别人呼应,为以后开口讲话打基础。

  方法6:逗笑

  生活在快乐环境中,经常有人逗笑,宝宝会笑得早一些,越早会笑越聪明,快乐情绪能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逗弄宝宝时,挠挠身体,摸摸脸蛋,用快乐的声音、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宝宝。宝宝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轻松,眼角出现细小皱纹,口角微微向上,出现了快乐的笑容

  方法7:被动操

  洗澡穿衣时上下内外屈肘伸肘等动作,使身体得到运动,皮肤受到抚摸,全身受到按摩,能促进肢体发育,也可满足婴儿皮肤希望得到充分接触摩擦的需求。

  方法8:嗅觉和味觉开发

  感受不同气味刺激,开发嗅觉、味觉与动作的联系。

  新生儿早教的具体实际操作方法

  视觉方面

  0-3个月的宝宝视觉神经发育还不完善,建议用黑白色来刺激宝宝的视觉系统,比如开关灯或者拉窗帘、手电筒开关、黑白色卡片等。宝宝视觉刚出生的时候并不敏锐,可以科学的训练和培养,刚出生的宝宝能辨别光线的敏感,明暗刺激的训练为孩子的视觉发育和大脑的神经链接打下基础。

  3个月以上的宝宝训练重点可以是彩色卡片识别,尤其是轮廓鲜明、颜色对比强烈的图形或各种类别的高清彩色图片,开发视觉能力,玩具也多偏向于彩色。

  听觉方面

  要多和宝宝说话,以此来安抚宝宝的情绪,促进其脑功能发展,也可以多唱歌给宝宝听,多听听轻音乐,训练音准与节奏感,为学习语言打好基础。可以选择带悦耳响声的玩具,通过感官小游戏移动物体训练宝宝的视力跟踪,逗他伸手抓握,开发视、听、触觉和抓握能力。

  嗅觉方面

  刚出生的宝宝能分辨不同的气味,经过几天母乳喂养,宝宝就能分辨自己母亲的气味,经常闻闻不同的气味也能提高宝宝的分辨能力。

  味觉方面

  新生儿有良好的味觉,4-6个月婴儿添加辅食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给婴儿添加不同性状、不同味道的食物,进而开发婴儿的味觉能力。但是这个阶段不要养成宝宝吃甜味的习惯,否则就不容易接受其它味道了。

  触觉方面

  宝宝的手、脚、皮肤、嘴巴都是孩子的触觉器官,让孩子的手脚能自由活动去感官外界,用温暖干燥的双手抚摸宝宝,并按摩婴儿全身皮肤,常拥抱亲吻,用光滑的、柔软的、温暖的、凉爽的、粗糙的等玩具、物品接触宝宝的皮肤和手脚,刚开始很可能引起宝宝不适,可以挑选宝宝比较能接受的部位先进行,一段时间后再增加其他部位,开发触觉能力。

  新生儿宝宝身体发育规律

  1、体重

  新生儿体重的发育,不是孤立的,与许多因素有关。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一般来说体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这与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大;出生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小。

  婴儿体重标准值的计算公式是:出生体重(千克)+月龄×70%。但这仅是一个平均值,实际上出生体重较大的婴儿,满月时的体重,往往超过平均值很多。

  有的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里,体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后面的有关章节,我们将展开论述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问题。

  新生儿体重, 平均每天可增加3 0 ~ 4 0克, 平均每周可增加200~300克。这种按正态分布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代表的是新生儿整体普遍情况,每个个体只要在正态数值范围内。或接近这个范围,就都应算是正常的。体重指标是这样,其他指标也是这样,新手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为这些微小的差异而着急。

  2、身高发育规律

  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之间,男、女新生儿平均有0.5厘米的差异。新生儿满月前后,身高增加3厘米~5厘米为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与遗传关系不大,但进入婴幼儿期,身高增长的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出来了。

  遗传、营养、环境、疾病、运动等因素都与身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 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身高确实在不断提高,但个体差异性还是明显存在的。

  3、头围发育规律

  新生儿头围的平均值是34厘米。头围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快,但总的变量还是比较小的,从新生儿到成人,头围相差也就是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

  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比刚出生时增长两三厘米。如果测量方法不对,数值不准确,误以为宝宝头围过大或过小,会给新手爸爸妈妈带来不小的麻烦。头围增长是否正常,反映着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小头畸形、脑积水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所以尽管头围增长速度不快,变化不大,也要认真对待。爸爸妈妈们遇到的宝宝头围问题,一般都是测量不准造成的。最好请有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来测量。

  4、前囟发育规律

  新手爸爸妈妈们都认为,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允许碰,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上述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前囟门的斜径平均是2.5厘米,也有个体差异。但宝宝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家长把头围、囟门视为脑部发育的象征,非常重视,这固然是件好事,但面对体检数值,往往会因为一点点的差异引起焦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本来孩子并没有什么病,却因为一次测量结果而担心,为孩子做没有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这就过度了。

    热门标签

    52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