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医生的职业安全知识

金凤0分享

保障医生的人身安全和行医安全,让医生在无性命之虞的前提下安心给病人看病,是一条必须坚守的文明底线。守不住这条底线,整个社会都将付出惨重代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保障医生的职业安全,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

定义:本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包括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职业安全知识及处理程序。

为了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不规范的医疗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应该坚持采取必要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1、暴露部分的处理

医务人员的完整或有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时,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果结膜、口腔),那么应该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当医务人员被可能带有血液的器械扎伤或割伤后,应该及时挤压受伤的局部,鼓励出血,同时在流水下,用肥皂清洗伤口,然后在受伤的局部涂上消毒药水。

2、报告

医护人员个人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立即、主动向院感科报告,以便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报告的要点包括:暴露的日期及时间;暴露发生的过程;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源病人的情况;暴露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

3、评估

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以及使用基本或强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PEP),具体用哪些药。

4、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5、随访

不论暴露者个人有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6、咨询和健康教育

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播散。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⑤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

⑴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①、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②、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③、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⑵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⑶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医生潜在的职业病风险有哪些?

医生在救死扶伤的同时,自己也在不知不觉遭受各种「职业病」的侵袭。心脏介入医生面临着骨科疾病的困扰,放射科医生承受着白血病的风险,麻醉科医生饱受神经系统损伤的痛苦……

半数心脏介入医生有骨科病

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近期报告,半数心脏介入医生报告有工作相关的骨科疾病;其中腰椎受损占 34.4%,颈椎病占 24.7%,髋骨、膝盖和踝关节疾病占 19.6%。这和他们长时间手术密切相关。

另外,长期吃射线也是心脏介入医生不得不面对的,有研究表明,吃射线导致的最常见并发症为白内障(5.5%),其次是皮肤相关问题(4.8%)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和癌症(4.8%)。不仅如此,长期吃射线的心脏介入医生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也较高,另有 3% 以上的医生报告出现过肾结石。

在 SCAI 的这项调查中,受调查的医生从事心脏介入治疗的平均时间为 16 年,年均手术量为 580 例,包括 380 例诊断性操作和 200 例介入治疗性操作。7% 的心脏介入医生因为电离辐射量太大而不得不限制手术量,9.3% 曾经因为电离辐射身体出现问题一度休息。

这一系列数据有点触目惊心,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心脏介入医生面临的「职业病」风险在全球都是一个普遍问题。

放射科医生得白血病的几率比常人高一倍

放射科医生的职业暴露风险也很大。2011 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为华等撰文称,其所在医院有 3 台 C 臂机,每天使用 100—200次,但「相关医务人员未进行X射线防护技术的培训,虽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但不经常使用」。

还有专家对广东省 37 所医院的手术室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11 所医院没有防 X线透射的专用手术间,18 所医院有防护设备但数量不足,4 所医院没有防护设备;X线照射期间,医务人员严格使用防护装置的占 56%,仍有 22% 的医务人员不使用防护服。

随着 X 线照射剂量的加大,血液、免疫系统及遗传细胞学将发生改变,同时会伴有乏力、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衰弱征候群出现。

最严重是白血病等血液病,放射科医生的白血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一倍。其次是皮肤病、眼病如放射性白内障、骨癌以及各种疾病如肝病、性腺不育。此外,因为 X 射线会破坏毛囊,还会导致头发过早变白,显得苍老、皮肤粗糙等。

[职业病]在医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外科医护人员长时间手术站立或弯腰等不良体位及超负荷工作是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等的重要诱因;精细而高密度的手术操作则可引起视力疲劳、头晕头痛等。

前苏联医学科学院职业病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还表明,外科专业的女医务人员,孕期的妊娠合并症、早产、宫缩异常等都明显高于一般职工。

麻醉人员经常接触乙醚等麻醉气体,如防护不周而接触过多,可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牙科医生在作业中经常接触到贡、铅、铬、一氧化碳、二氧化硅、酸、碱等有害物质,其中有些可能成为变态反应原,有的可导致慢性中毒性损害。

药剂人员经常与各种药片、粉剂打交道,药物挥发扩散的各种气体,气体也是一种变态反应原或有害刺激物,会引发皮肤过敏、鼻炎、支气管哮喘,甚至导致嗅觉、听觉器官发生毒性变化。

对于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1、生物性因素

生物危害因素主要指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传染病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在世界各地医务人员,所患职业病中,传染病是一个重要部分。因职业接触造成感染的血源性病原体主要有3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物理性因素

医院有多种放射性医用诊断和治疗装置及物品,其辐射损伤是造成医务人员最严重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医院大量使用激光和超声波,操作不当或设备出现异常会对作业人员眼睛造成损害。针刺损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本身,还可以传播疾病,尤其是目前尚无特异疗效的AIDS。美国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有100~200名医务人员死于乙肝病毒感染。过去20年,共有54位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感染HIV,其中48人是因为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引起,数名感染者已经死亡。毛秀英对1075名护士针刺伤调查结果显示:针刺伤率高达80.6%,被污染针头刺伤占60%。并且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针刺暴露发生于:注射、抽血、静脉穿刺或拔除、锐器处理、废弃物处理、外科手术缝合等。

3、化学性因素

医院是一个频繁使用消毒灭菌剂、麻醉剂和各种抗肿瘤药物的场所,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如乙醚、甲醇、甲醛)、麻醉气体(如笑气)、消毒气体(如氧化乙烯)等多种化学物质,易引起化学物质急性和慢性中毒,职业暴露于抗癌药对医务人员可以造成毒性反应和遗传损伤。甲醛可刺激呼吸道黏膜,急性大剂量接触可致肺水肿,它是护士职业性皮炎、职业性哮喘的最常见原因。戊二醛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有研究表明,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中,不良妊娠结局、肝脏病、肾脏病及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发生率较高。不同的体液对于医务人员也是有害的,含病毒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含病毒低的血液和体液依次是:尿液、粪便、汗液、泪液、母乳。

4、心理社会性因素

急救室、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如外科医师、手术室护士,每天要抢救各种危重病人,作息没有规律,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强度大,仍然会有病人自然或因抢救无效死亡,医务人员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与传染病患者的职业接触,特别是接触HIV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对医务人员有明显的负面心理影响。医务人员在忍受巨大精神压力和体力负担的同时,还要忍受少数患者家属的无理纠纷甚至生命威胁和伤害。


如何保障医生的职业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医院医生工作个人总结2021通用

2021医院年度工作个人履职总结

医师个人年终总结感受简短

执业医生岗位工作个人总结万能版

医生个人工作心得总结报告

执业医师工作总结心得例文

医院工作人员年度总结万能版2021

医院医生工作履职个人总结通用版

医生医德年度工作个人总结万能版

2021医院医生工作经验个人总结

    11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