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常识百科:大岩桐的种植方法

荣雪 1172分享

  编者按:大岩桐是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的观花类植物,是比较受大家喜欢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种植方法吧!

  大岩桐又被叫做落雪泥,属于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地下块茎扁平形,株高15厘米至25厘米,大岩桐的植株小巧玲珑,叶茂翠绿,花朵姹紫嫣红,园艺品种繁多,有蓝、白、红、紫和重瓣、双色等品种。每年春秋两次开花,是节日点缀和装饰室内的理想盆花。

  大岩桐原产于南美洲巴西地区,现在被全球范围广泛种植。它生性强健,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花圃会采用椰糠和园土、泥炭的混合土来进行种植,实践证明大岩桐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肥沃偏酸性沙质土壤环境生长更好,所以很多盆友都会采用粗砂,园土,腐叶土来作为家庭种植的土壤。大岩桐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度到25度,不耐寒,冬季温度低于10度时候会进行休眠,地下块茎可以耐受5度低温,温度再低时候就会被冻伤。夏季温度超过32度以上以后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呈现一种半休眠的状态。

  大岩桐喜欢光照,但是忌阳光暴晒,夏季要避免正午烈日直晒,可以用遮阳网遮挡部分阳光,同时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菌类感染。大岩桐在生长期要求空气湿度较大,但是它的根系不能耐受水浸,需要及时进行排涝,一些盆友建议浇水的时候一般采用盆浸法来进行,主要是为了避免水分附着在叶片上导致叶片腐烂,但是实践证明只要环境透通性较好,水中没有杂质,是不会对叶片造成伤害的,反倒是有利于冲洗叶片表面的灰尘。冬季或者夏季的休眠期应该适当减少浇水量,避免烂根。大岩桐是很喜肥的一种花卉,生长期每周追施淡肥水1次至2次,植株长大需增加浇水量,施肥时切记不要将肥水溅到叶面和芽上,否则易发生斑点,甚至会腐烂。

  大岩桐的繁殖方法有分球法,叶插法和芽插法,育种的时候一般采用籽播法。分球法是选经过休眠的2年至3年老球茎,于秋季或12月至来年3月先埋于土中浇透水并保持室温20至25度进行催芽。当芽长到0.5厘米左右时,将球掘起,用利刀将球茎切成2块至4块,每块上须带有一个芽,切口涂草木灰防止腐烂。每块栽植一盆,即形成一个新植株。叶插法是指在花落后,选取优良单株,剪取健壮的叶片,留叶柄1厘米左右,斜插入干净的河沙中(如使用珍珠岩和蛭石混合的基质土效果更好),叶面的1/3插在河砂中,2/3留在地表面,适当遮荫,保持一定的湿度,在22℃左右的气温下,15天便可生根,小苗后移栽入小盆,一般叶插小苗两年后即可开花。也有盆友采用叶片水插,等到长出两三毫米的嫩根之后再移栽到基质里面,也有不错的效果。芽插则在春季种球萌发新芽长达4厘米至6厘米时进行,将萌发出来的多余新芽从基部掰下,插于沙床中,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翌年6月至7月开花。正常操作的情况下,芽插比叶插成功率要高一些。籽播的时候要注意选取品质良好的父本和母本,采取严格隔离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主要是为了避免蜜蜂等昆虫在采集花粉时候将别的植株上面的花粉混进来。因为大岩桐的雌蕊花柱明显高于雄蕊,而且雄蕊雌蕊不是同步成熟的,所以自然情况下是严格的异花授粉的,在隔离之后就需要依靠人工授粉来进行选种。授粉后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种子成熟。播种春秋两季均可。播种前,先用将种子浸泡24小时,以促使其提早发芽。用浅盆或木箱装入腐叶土、菜园土和细砂混合的培养土。将土平整后,均匀地撒上种子,盆底润水后,上面盖上玻璃。在18-20℃的湿度条件下,约10天后出苗,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分栽于小盆。

  大岩桐常见的病虫害以叶枯性线虫病危害严重,除及时拔除病株烧毁外,盆钵、块茎、土壤均需消毒。另外还有尺蠖,会在生长期食植株嫩芽,会造成严重损失。应及时捕捉或在盆土中施入呋喃丹防治。在高温干燥条件下,易生红蜘蛛,须尽快喷洒药剂防治幼苗期易发生猝倒病,注意播种和移栽土壤的消毒。病害主要是病害主要为叶枯性线虫病,由线虫侵染所致,危害嫩茎、幼株、地际茎部和叶柄基部,呈水浸状软化腐烂,病部逐渐上延,从叶基扩展到叶片,被害叶皱缩褐变而枯死。成熟植株从叶柄被害开始,逐渐扩大,不软化。防治方法:首先要做好苗床用土和花盆的消毒,一般用蒸汽或氯化苦等消毒,块茎也需要挖出后进行消毒处理。

  作者|饭醉闲逸人

  公众号:花友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标签

    4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