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之东欧改革

世平1372分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苏联的改革,许多东欧国家也开始了自己的改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历史之东欧改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历史知识点:匈牙利的改革

匈牙利改革:

1956年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上台后,致力于推行改革。匈牙利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上,匈牙利政府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也长期保持稳定。后由于苏联的介入,改革被迫中断。

1、背景:50年代初,照搬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1956年底,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进行改革。

2、特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匈牙利本国的特点相结合。

3、内容:(1)政治上大力推行民主集中制,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加强法制建设。(2)经济上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积极改善人民生活。(3)结果:取得一定成效,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平稳,市场较繁荣,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提高。

匈牙利改革的历程:

1、背景:50年代初,照搬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1956年底,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进行改革。

2、特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匈牙利本国的特点相结合。

3、内容:

政治上大力推行民主集中制,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加强法制建设;

经济上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积极改善人民生活。

4、结果:取得一定成效,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平稳,市场较繁荣,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提高。

东欧各国相继进行改革的原因:

1、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成为对各国发展的巨大束缚;

2、苏共二十大后,各国受到赫鲁晓夫思潮影响,相继进行改革。

匈牙利事件:

1956年,匈牙利人民要求克服个人崇拜,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10月23日,布达佩斯十多万人举行示威游行。当晚,发生了暴力冲突。匈牙利事件爆发后,苏军坦克开进布达佩斯11月初,原党中央第一书记卡达尔等人组建了社会主义工人党。几天后,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宣告成立。应新政府的请求,苏军开入布达佩斯。暴乱很快平息。这次事件给匈牙利造成巨大的损失,有二千多人死亡、近二万人受伤;经济损失相当于当时匈牙利全年国民收入的1/4。

初中历史知识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东欧八国:

“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苏联模式:

所谓苏联模式,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这个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固化,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苏联模式的内涵,有各种各样的概括。总起来看,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层面,一是具体体制、机制的层面。

“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后不久积累了众多的矛盾,不得不进行改革。这些改革,情况各不相同,其中以匈牙利的改革较为突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有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即“布拉格之春”。

匈牙利的改革:

1、背景:50年代初,照搬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1956年底,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进行改革。

2、特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匈牙利本国的特点相结合。

3、内容:(1)政治上大力推行民主集中制,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加强法制建设。(2)经济上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积极改善人民生活。(3)结果:取得一定成效,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平稳,市场较繁荣,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提高。

“布拉格之春”:

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布拉格之春”

1、原因:要求摆脱苏联模式

2、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

3、人物:杜布切克

4、具体内容和结果: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才告终。这次军事入侵导致了约有10万人左右的难民潮,其中包括了许多精英知识分子。该事件也影响了在许多西方国家中宣扬列宁主义的左翼人士的地位,最终也导致了这些政党的部分崩溃。

战后东欧主要社会主义国家类型:

1.本国社会主义政党有浓厚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政党占据主要地位: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

2.本国社会主义政党有一定发展,在苏联的扶植下,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

3.完全在苏联的扶植下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东德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45年,南斯拉夫从纳粹德国手中获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实行了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一向关系不和,加上铁托不甘受制于苏联,1948年,南和苏联关系破裂,南斯拉夫共产党被开除出苏联领导的共产党情报局。

1949年,情报局公开斥责南斯拉夫”。赫鲁晓夫掌握苏联政权后,南苏关系开始改善,并恢复外交关系。以后,南苏关系一直在处于低度水平,南也并没有加入苏联领导的。

1963年南修改宪法,改国号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前南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他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为南斯拉夫赢得了国际尊重。1980年,铁托逝世后,联邦实行集体领导,各共和国日趋松散,民族矛盾加剧。

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及马其顿四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初中历史知识点: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又称苏东剧变,西方社会也称为1989年革命。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1、东欧剧变的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也出现了失误,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的严重影响。

2、概况: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国家名称也改变了。

东欧聚变的原因:

1.苏联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离,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误导,导致东欧各国思想混乱;

2.长期的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让各国经济陷入困难,民众生活困难,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相继失去领导权;

3.西方的和平演变促使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影响:

1.标志着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结束,华约瓦解;

2.标志着冷战结束,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终结;

3.社会主义在东欧的改革实验失败。

东欧剧变的先后顺序:

波兰—1989年12月29日

罗马尼亚—1990年5月

匈牙利—1990年5月

捷克—1990年6月

保加利亚—1991年7月

苏联—1991年12月(解体)

阿尔巴尼亚—1992年3月

南斯拉夫—1992年4月(解体)

初中历史之东欧改革相关文章:

2021年初中历史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考点清单

2021年初中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

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高分知识点

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历史重难点归纳大全2020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优秀中学历史教学设计5篇

2021年初中历史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初中历史19类开放式题答法2020

最新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10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