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读书感悟笔记600字

小妹 1172分享

  《论语》这本书是春秋时期大儒学家、文学家孔子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论语》读书笔记600字,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读书笔记600字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论语》学而篇第一读书笔记(杨伯峻版)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按时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有若

  为人也孝弟:也表示句中停顿? ?

  孝:对父母的正确态度 弟:对兄长的正确态度

  鲜:上声,少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宾语若是指代词,这指代词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令:美好的?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多次,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上加数字,这数字一般表示动作频率,另如九

  信:诚

  传:动作名,老师的传授

  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治理

  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工作态度,因之常和“事”连用。如《卫灵公篇》的“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爱人:古代“人”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狭义的人只指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人。这里与“民”相对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一般两种含义,年纪幼小的人或者学生,这里是第一种意义

  入、出:《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则这里的弟子是指命士以上的人物而言

  谨:寡言叫做谨

  仁:即仁人,古代词汇经常运用这样一种规律:用某一具体人和事物的性质、特征甚至原料来代表那一具体的人和事物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夫妻关系看得极重,认为是“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

  致:委弃、献纳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庄重

  学则不固: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

  论语读书笔记

  今天读第一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 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曰(约):说。时:时常。习:用于实践,实习。亦:也是。乎:吗。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运):怨恨,恼怒。"

  此章乃孔子举人生三大乐事与大家共勉。这三句话都相当有道理,须我等细细体会。

  第一小句仅就字面上而言,这句话是说作学问除了努力求学之外,还要时常加以复习,实践,这样才是很快乐的事情啊!要注意这里说的学字应为广义上的学,举凡待人处事的道理、日常生活的技艺都包含在内。因而这句广义的解释应为:对天地万物及其道理,我们都应该尽力去认识、了解,而且还应该常常地把学来的东西,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之中,如此才能时时体会到学与习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啊!学习的手段多种多样,与人交谈是一种学习,看电视也是一种学习,关键看你是否用心,如果用心,你会学习到很多知识,比如看电视剧时,目前清宫戏较多,我们不仅关心剧情,演员的演技,也可以看看剧中人物的生活场景,历史背景,甚至可以考察一下堂上对联已经家具款式,无处不是学习的内容!如果你不用心,那么很可能就是关注剧情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剧情也会忘得干干净净,看电视的这段时间就被白白浪费了。

  第二小句的意思是: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难道不高兴嘛?孔子那个时代,由于科技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城镇之间的交通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当不便。没有汽车、火车、飞机,没有电话、计算机、网络,甚至连书信也可能也不多。于是住在远方的亲友要见一面,除了靠传统的方法走路,就是以牛车、马车代步(这个应该很少,很多人温饱都成问题,哪有牛马呀!),所以会旷日废时,荒废生产。因此除非有较强的动机,一般往来应很不常见。所以孔子才会说:看到远方的朋友放下他手边所有的工作,那样辛苦地步行千里而来与我见面交往,那是多么令人高兴快慰的事啊!

  第三小句的意思是:别人不理解我或因此冒犯我的话,我也不会恼怒、发火、心里不平衡,那就已经接近君子的境界了。能做到这点,就要看我们的涵养了。本句的重点并不在字面上,而是在人不知之后,要作什么?还有为什么会不愠?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到一种人买了名贵的轿车或珠宝就四处去找朋友炫耀,这样本来是人不知而他老兄也真的不会愠,只不过的他采用宣传的方式,一经宣传便大家都知了,如此一来自然更不会生气了。如果这样做也能接近君子的境界的话,那未免简单了点。小弟以为人不知而不愠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并不是要学给别人看的。况且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从学习中又能获得无穷尽的乐趣,所以就算有人不知而冒犯自己时,其所带来的不悦与所得自学习中的乐趣相比,根本无足挂齿,与其要生气,不如把时间及精力花在学习上,以求得更大的快乐。而且如果真能做到此一境界,必定早已对学习有了极深刻的了解及身体力行,也一定从中获得不少快乐,是故离君子之道就真的不远了。因此这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但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更是学习的目的了。

   《论语》读书笔记1000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几句话出自春秋时期的孔子及其弟子之手的流传千古的一本著作―《论语》。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这本书是家喻户晓的,还被尊称为“五经之?辖,六艺之喉衿。”这本书中的道理被后人延用至今。孔子的学说也流传出中国,传播到国外。

  谦 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别人的言行举止,必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你是多么学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万人敬仰的科学家,你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你可知《程门立雪》的故事,故事中的学生为了请教老师一些问题,在老师门外,冒着大雪,冷得哆嗦,依然等着,我们要虚心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大名鼎鼎的皇帝唐太宗,他虚心接纳魏征的建议,居安思危,戒骄戒奢。没有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向下臣学习,而是向魏征学习。最后,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

  读了孔子的言论,我知道了一个人无论是有多少成就,你都要虚心请教别人,做到谦虚为人,谦虚好学,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反 省

  《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坚持反省自己在为人,与朋友交往和复习知识等方面的做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得到升华。这是人有所成就的重点―坚持反省自己的行为。

  《子张》篇中记载的,子夏所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这就是一个人修身的根本,不断反省,做得更好,不断升华自己!

  孝 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言道:“百善孝为先。”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夫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君子专注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就是‘仁’的基础!

  子曰:“弟子,凡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你可听过《扇枕温衾》的事呢?东汉江夏安陆入黄香,他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在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父亲十分感动,邻居们都夸赞他孝顺。

  传承中华美德,做好仁德之人。

  仁 德

  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仁德之道,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中,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这是孔子对“仁德”的理解。《论语》可谓是把“仁德”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啊!孔子正是做到了“仁德”,他的芳名才会流传千古。如何做好一个伟大的人―首先要做到“仁德”,“仁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仁”则为善、刚、毅、省……“德”则为谦、让、助……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所以,我们要做个仁德之人。

  书中有许许多多的道理,久久回味,仔细咀嚼,像是亲自聆听了孔子的教导,品味《论语》,对话圣贤,“仁德”之道,显于其中。《论语》中的道理不仅指导着当前人们的行为,而且引领人们走向更文明的生活。它使我们终生受益。

  写《论语》的读书笔记

  导读:这是作者读完论语的一篇写作读书笔记,写着是作者对于论语的一些感受,跟从中学习到了论语的一些基本要点。

  标签: 读书笔记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论语吧?大家读后都因该有深刻感想吧!我也不例外。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它的意思是:学习了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自己,光想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我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天天把作业一写玩就玩去了,从来不去检查、思考自以为写对了,可是老师给我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虽然作业错了,但我只是改一下,从来不思考为什么会错。现在我学了论语这课懂得了:学习之后要去思考、去巩固、去复习。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好的成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似乎也对我有所启发,它的意思是: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他,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我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后,我天天复习所学的知识,别人错怪我了我都不怪他,赢得了同学的喜爱。

  论语可以教导我怎没做人、怎没学习,论语给了我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论语这本书真好!

    9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