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高中生读书笔记范文3000字

小妹2 1172分享

  《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忏悔录》高中生读书笔记范文3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忏悔录》高中生读书笔记范文3000字

  卢梭坦露着一颗透明的灵魂来书写他人生的点点滴滴与坎坎坷坷,他的文字挟带着一股巨大的热忱引你进入他内心世界。他用自己的语言渲泻出他的渴望,他的追求;也用常人不可及的大胆表白,剖析自我人性,自我情感。

  文章开始卢梭就写道:“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前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貌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样迫切的言辞又怎能不让人走进他真挚、诚恳的精神家园中去呢?

  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作者在用自己的故事,他的心灵,在文字里与他或激昂或沉默或抑郁或舒畅或快乐或平静或热烈的起起伏伏、若浓若淡的叙述中行进,去领略他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去探寻他经历的爱恨情仇、恩怨变迁。

  整个自传是作者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有着怎样辛酸、坎坷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呢?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打开尘封的记忆之窗,走进卢梭,走进《忏悔录》……

  《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作恶的强者逍遥法外,走遍天下皆是如此!他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弱肉强食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的强烈愤懑和不满!

  1712年6月28日,卢梭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又端庄贤淑,不幸地是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几年后,比他大七岁的哥哥因为种种原因也离家出走,一去不返。父亲嗜好读书,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他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自幼就对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5岁时他开始当学徒,因不堪忍受粗暴的待遇,很快就外出流浪,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1732年以后,他过了一段相当平静的生活,有机会弥补学业上的缺陷。他系统地学习了历史、地理、天文、物理、化学、音乐和拉丁文,并深受伏尔泰哲学思想的影响。1741年,他带着新的音乐记谱法前往巴黎,但只是得到人们口头上的鼓励,后应狄德罗之约,为《百科全书》撰写音乐方面的手稿。

  1756年到1762年,卢梭隐居巴黎近郊潜心著述。哲理小说《爱弥尔》出版后,政府当局即下令焚毁,并逮捕作者,于是卢梭又开始了艰辛的流亡生活,直到1770年才重返巴黎。卢梭的晚年是孤独而不幸的,他仍受到当局的监视,过着清贫的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性格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喜好孤独而又缺乏自制力,大悲大喜而又旁若无人,渴望理解而又生性腼腆。他睿智但活得苟且,他坦诚但也有掩饰。(“我没有十六岁少年应有的欢乐,心中充满了茫无目的的欲念,我毫无原因地潸然泪下,我无缘无故地喟然长叹”)以他这样的性格生在当今社会,卢梭不会是我崇拜的偶像。但他对人生高屋建瓴的分析是如此犀利透彻,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试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卢梭一样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自由呢?

  他漠视金钱,鄙视富贵,崇尚自由,对下层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宁愿过着困苦冒险的自由生活,也不愿过安乐的奴隶生活。他认为: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虽掷千金,难遂所愿!(“一生中的任何时候,从没有因为考虑贫富问题而令我心花怒放或忧心忡忡。”)他从下层人民进入法兰西思想界,作为一个平民知识分子,他无法真正融入到整个贵族上流社会当中。在卢梭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真诚而高尚。

  他的感情生活放荡不羁,与多个女人有染。例如他同华伦夫人的关系,暧昧不明:有的时候靠她生活,一方面是她的情人,同时却又称她为妈妈:有时又允许她的男仆与他共同占有华伦夫人。

  他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秩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但是他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他觉得凭自己的经济情况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把他们送到育婴堂让国家培养是对孩子的最好安排。

  他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他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基础,人类是从自然状态,经过缔结契约,而进入社会和国家状态的。他主张自由平等,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把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行为举止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引导我们深入那一时代去认识和思考关于人和社会的许多奥秘和深层次问题。他在书中宣扬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的人生态度,把自由平等视为人的自然本性,因此这部自转同时也是一部宣扬个性解放的宣言书!

  他把政治思维和理论思维推向新的方向,他在音乐和其他艺术上的变革具有革命性。他的思想标志着理性时代的终结和浪漫主义的诞生,他的伟大功绩将永垂史册!

  我阅读了很多作品,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吝笔墨。读的人头晕目眩,他还是有一篓子情感要抒发,在与百科全书学派决裂后,他也几乎与所有的贵族保护人和社交圈子决裂,对此他的忏悔往往是“因为我有一颗水晶般的心”之类的话,有点不痛不痒,我总觉得卢梭本人也难辞其咎,即使他写了忏悔录这样的大作,也不意味着他的忏悔是完全真实的,他以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但还是很难说服我。

  在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薰陶下,他的心慢慢定了方向。他在悠然的平和中度过三十年。步入壮年是时,他开始了个人的写作生涯,著书《爱弥尔》。可由于这本书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格格不入,书稿被当局焚烧,自己被迫走上了流亡的生活,其中还遭友人所害。凡此种种,他没有放弃写作,而是坚强的活了下来。忏悔录的下半部就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断断续续写下的。

  写书更写出了他善于释放的个性特质。他说:“我对我的内心价值有所意识,它一面使我感到不公正的贬低,一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感觉,并使我潸然泪下,而我生平就是让喜欢让眼泪尽情倾泻的。”卢梭就是这样把生活中的不平化为了一缕烟雾而平衡自我心态。也正是这种易感的情怀,让他给这本没有任何粉饰的传记赋予了最原始的思想与情感,真实记录下他大半生心路里程。人们认识了他,记住了他。200多年了,作为人物自传的《忏悔录》,是唯一济身世界名著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卢梭的心血凝结的人性闪光点所带来的磨灭不息的经典之伟。它不是小说。是串连卢梭回意的杂文集。而每一段杂文都是作者心灵轨迹的烙印.

  卢梭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我觉得,做一个热爱思想的凡人,我们要从卢梭的文字中读出真诚,读出沧桑,读出时光不能倒流,读出良知的捶打,读出每个人心中的孤独和人群中的责任。虽然我们永远不是卢梭,但我们永远会是我们自己,同样如卢梭一样与众不同。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敢不敢象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周总理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忏悔录读书笔记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资料,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主角卢梭的《忏悔录》。

  当时大致看了一下译者的序,觉得不错,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蛮有意思。买回家仔细一读,便发现又是一本完全贴合我胃口的好书。在我准备开始好好读书的时候,本着世界名著的标准,非经典不读,所以从红与黑到远大前程,再到此刻的忏悔录,没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学璀璨的宝石,而且我也对这几本书的资料题材都个性喜欢。

  “我此刻要做一件以前没有人做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个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忏悔录的经典开场白。主角卢梭晚年受到了无情的政治迫害,甚至文学界的朋友都还是背弃他。最后他最后决定把自我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写出来,让世人和读者来决定,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哲学家的智慧和作家流畅的文笔,所以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无论是他的卑鄙龌龊,还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笔笔真实地写入了《忏悔录》。如他第一句所言,以前没有人做过,即使过了两百多年的这天,也没有人敢做。而他把自我的丑恶一面写下来,并没有对他的形象有太多负面的影响,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他的伟人地位完全被《忏悔录》一书坚实地奠定下来。

  我刚看完了《忏悔录》的青年部分,也就是和主角卢梭一齐重温了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很多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都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他有两面性,有时候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有时候会没有理由得变坏,幸运地是,他最后还是能够重新回到正确的方向,而没有一向堕落。我觉得自我的童年和青年在这一点一样,我自我的本性也是十分善良,但是在高中时代也堕落过,做过很多坏事。最后也能自我改正过来。实际上还是因为环境,环境确实能够对人的行为构成极大的影响。主角卢梭也喜欢女孩子,而且对自我喜欢的女人显得感情个性丰富,容易动情。但是又十分拘谨,有一次很深刻的恋爱,即使最深的接触就是吻了那位小姐的手。但这次恋爱给他带来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人以吻手开始的恋爱。不能否认,这一点我也和他一样。我和他一样从内心里就完全没有其它的想法,而已经能在交往中享受到极大的精神快乐了。主角卢梭有一段对女人的见解,一些自以为很聪明的女人喜欢用询问的方式来了解男人的内心,而实际上这会使男人产生本能的反抗,只会用谎话来欺骗她们。相反会对她们产生反感。我完全赞成他的这个观点。他确实有极强的对人性的观察力。还有一点性格我也和主角卢梭及其相似,就是不喜欢别人来教自我。用主角卢梭的话来说,就是担心在别

  人教我的时候担心听不懂,而不懂又要装着听的懂。最后还是没懂,所以我们都喜欢自我看书学习。还有一点就是反应很慢,这一点很可爱,但是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我们对人都有很强和很敏锐的观察力,在某次谈话结束后很久后,谈话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每个人的神情都能准确的回忆起来。可惜在过程中我们都有很慢的反应。这让我们看起来比实际上要笨,真正的才能被隐藏起来了。他对金钱的看法也和我一样,我也从来没有对金钱苦恼过。我完全统一他的观点:金钱有两种,我们口袋里的金钱是让我们持续独立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正在争取的金钱是让我们成为奴隶的一种工具。所以有时候他对自我的钱很控制,但是从来不羡慕不是自我的金钱。对待金钱上,我也和他完全一样,在能够保证生活下,我甚至要更大手大脚,也许来自于对自我的自信,从来不担心没有钱的生活。总而言之,从主角卢梭的青年时代,我看到了很多和我相似和相同的优缺点。很多很多那里都说不完。

  他在青年时期也碰到过很多善良的劳动人民,他们给他带给过无私的帮忙。劳动阶层的人在他笔下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这也勾起了无数我小时候的回忆,有一次离家出走,走了很远,之后迷路了。一个捡垃圾的老头帮忙我,他帮忙联系家里人,我最后得以安全回家。另一次在火车上,因为我没有座位,有善良的老爷爷老奶奶给我零食吃,而且她们的孙女还主动给我在泡面时让座。这些微小的善举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角卢梭问,为什么在我青年时代能够接触到那么多善良的人,而在我成年后接触到的确很少了呢?他明白,因为那是不一样的阶层。贵族阶层的人性要少了淳朴和热情,更多的是争夺利益时的卑鄙和无耻。

  主角卢梭没有对自我的性格多做评价,他将这个权利留给了读者。我觉得他的青年形象十分真实,很多缺点大家也有,但是有很多性格特点和一般孩子不一样。这样也是他能够取得之后的成就的一个原因。

  忏悔录读书笔记精选

  我本打算在毕业前写一篇关于卢梭的文章,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耽搁了,现在终于可以完成这篇文章了,这就像完成某种神圣使命一样让我感到愉悦。

  初看卢梭的《忏悔录》,开篇那发自肺腑的宣告多少让人感到惊讶,这是经历了多大的委屈才能有这番感叹!而现在看来,这宣告却给人一种混杂着心酸的崇高感。

  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末日审判的号角想吹就吹吧,我将手拿着此书,站在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我将大声宣布:“这就是我所做的,我所想的,我的为人。我以同样的坦率道出了善于恶。我既没有隐瞒什么丑行,也没添加什么善举。”(《忏悔录》P3)

  “卢梭仅仅只属于那些与他一样具有浪漫情怀的人,只属于心灵相同者。”武汉大学赵林教授这样评价道。卢梭那颗敏感的心使他成为了是那个时代的孤独患者,他离群索居、脆弱敏感、孤独自傲、愤世嫉俗。

  如果你也曾在当下这个看似花红酒绿的市井生活中感到过孤独,也曾试图摆脱社会的种种枷锁,那么你就很有可能感受到卢梭那颗敏感而脆弱的心。

  上流社会的孤独患者

  卢梭对于大多数来说恐怕只有个“启蒙思想家”的印象,这些思想家们大都是贵族,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整天没事就在思考国家大事,这是初高中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大概印象”.

  不过卢梭可不是什么贵族,也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更不想思考国家大事。他和我们每个平凡人一样,甚至比我们的状况更糟糕。

  卢梭一出生母亲就死了,父亲是个钟表匠。10岁的时候父亲因为和别人发生纠纷逃往里昂,他便开始借宿生活,期间给一个浑身都是恶习的雕刻匠当学徒,之后还给别人当过仆役。总之,卢梭的童年很悲惨,基本上是在流浪和打工中度过。

  之后虽然凭借自己的才气结交了一些法国的上层人士,和“百科全书”派共同编撰新书,和贵妇人谈情说爱,但是卢梭总感觉和这些上层人士有着某种说不清的隔阂。

  我无可奈何地被跑到社交界中,既无它的气度,又无法装出那副派头,而且还不习惯于那种派头,于是便想弄出一副自己独有的派头,免得邯郸学步。(《忏悔录》P327)

  这种隔阂如神意的感召一般让卢梭与上流社会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而最终在得尿闭症的第二年(56岁的时候)促使他离开了法国的上流社会,开始了在埃皮奈的“退隐庐”的隐居生活。

  为什么不喜欢法国的上流社会?为什么要放弃国王的年金而选择归隐山林?这是理解卢梭的关键。古往今来,但凡超凡脱俗之人往往难以得到普罗大众的理解,因为他们的行为“有悖于”一般人的伦理观念,卢梭亦如此。

  卢梭在童年时期就培养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卢梭童年时期的流浪生活让他接触到了许多自然的风光,沿途旖旎的风景常常使这位不知世事的少年驻足不前,陶醉在自然美中。

  到处是盛筵和喜宴,我们无需破费,只要费点唾沫和喷泉玩具的水,就能走遍皮埃蒙特、萨瓦、法国以及全世界。我们拟定了一些永无止境的旅行计划,不是假设有必要在某处停留,而是为了翻越阿尔卑斯山的乐趣。(《忏悔录》P85)

  任何一个在大自然中长大的孩子都不会主动喜欢上城里的生活,即使城里的高楼大厦和生活氛围会在最开始的时候吸引这些“农村人”,但是自然给予他们的“自由”本性却无时无刻不向他们发出“返回自然”的呼声。

  卢梭的流浪经历让他接触了许多下层人士,这些人大都善良、热情,没有上流社会的虚假和阴险。除了浑身恶习的雕刻匠杜康曼师傅,卢梭给别人当仆役时遇到的下层人士无不让他感受到“友谊”或是“爱情”的美好。

  巴克勒(卢梭学徒时的一个伙伴)是个很风趣、很活泼的小伙子。他由于年轻,所以满嘴的俏皮话,让人很爱听。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巴克勒先生,竟至到了不能离开他的程度……这一次,除了独立自主,还有一个年岁相仿、趣味相投、性格随和的好朋友作伴,无牵无挂、无事无责、无拘无束、想停就停、想走就走,那该是那么地美啊!(《忏悔录》P86)

  每个真正接触过社会底层人士的人都不会否认这些下层人士“言行一致”的美德,若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进行必要的算计,这些人显然比上层人士更好相处!

  卢梭在巴黎的种种遭遇让他开始厌恶上流社会。卢梭在而立之年告别了尚贝里舒适的乡村生活,来到了充满着高雅腔调的大都市巴黎。正如每个拥有一丝才气的大学生刚进入社会的状况一样,卢梭自己发明的简易记谱法并没有得到认可,但却阴差阳错地结交了伏尔泰、狄德罗、大朗贝尔等人。

  18世纪,法国乔弗朗夫人的文艺沙龙情景。在场的人中有哲学家卢梭、阿朗贝尔、朱利叶·德·莱斯皮纳斯等

  卢梭总是以一种极大的真诚和这些人交往,在得知狄德罗入狱后,卢梭到处奔走,甚至冒昧地写信恳求路易十五的情妇设法把狄德罗救出来,当他有机会去监狱看望狄德罗的时候:

  我便飞奔过去,扑到我朋友的怀抱中。真实一言难尽的时刻啊!……我激动、快乐得喘不过气。他睁开我的臂膀后的第一个动作便是转向圣堂司库,对他说:“您瞧,先生,我的朋友们多么爱戴我。”……有时候回想起来,我始终认为,我要是狄德罗的话,首先想到的绝不是这个。(《忏悔录》P310)

  其实,那个时候卢梭并没有怀疑和狄德罗之间的友谊,只是等到了自己隐居退隐庐、外界开始对他的行为指指点点的时候,狄德罗便三番五次爽约不来看望卢梭,对比此前自己对狄德罗极大的热情,卢梭这颗玻璃心开始怀疑起他们之间的友谊。

  他总是约人相见,又无故缺席,接着又心血来潮地重新相约,旋即又是失约,真令我十分厌烦。我每月都要白等他三四次,而且,我还一直跑到圣德尼去迎候他,最后干等了他一整天……他最后的那一次失约尤为严重,更使我寒心。我于是写信向他抱怨,但语多温柔亲切,我写着写着,泪水便沾湿了信纸。(《忏悔录》P407)

  如果说与狄德罗一行人的友谊让卢梭感到心寒,那么与上层人士一起共事让他彻底地厌恶上流社会的制度。卢梭刚进入巴黎社会不久就得到了一个好差事——给蒙太居伯爵当秘书,但这个大使根本就不做事,基本上都是卢梭代做。

  18世纪法国巴黎上流社会

  一方面因为嫉妒他人称赞卢梭的尽职尽责,另一方面因为想讨好自己的第二随从,蒙泰居伯爵便一直刁难卢梭,想尽办法污蔑他,卢梭含冤受屈却投诉无门,这在他心灵中埋下了对法国愚蠢社会制度愤怒的种子。

  在这种制度下,真正地公义和真实的正义总是为一种莫名其妙的表面秩序做出牺牲,而这种表面秩序实际是在摧毁一切秩序,而且只是对弱者的被压迫和强者的不义的公开权力予以认可。”(《忏悔录》P288)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之前那个问题,卢梭为什么抗拒巴黎的上流社会?现在答案显而易见了,一切都源于卢梭那颗敏感易碎的心啊!一个从小热爱自然的人难道不是一个敏感的人?一个嗜书如命的人难道不是一个敏感的人?卢梭的童年充满着自然的美与文学的想象,少年流浪的经历更是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刺激着这颗敏感的心,让他时刻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力。

  当这样一颗本性向往自由的心进入巴黎上流社会时,这种心灵与环境的不适应起初还不太明显,但当与上流社会接触更加紧密时,这颗心必然会感到极度不适应,这时候要么环境改变心灵,要么心灵改变环境,卢梭选择了后者,怀揣着一种强烈的失望与孤独感选择了归隐山林。

  永恒不灭的激情

  在巴黎的种种尝试让卢梭选择归隐山林,过着离群索居的日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那种讨厌纷争、虚伪、不愿进入尘世的修道士。

  他饱览古罗马时期的著作,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普鲁塔克的《名人传》。据卢梭回忆,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他讲起了西伏拉的壮烈事迹(战败被俘,英勇不屈),为了表演西伏拉的英勇行为,他竟然伸出手来放在燃烧着的火盆上。

  因此,卢梭在《忏悔录》里也时常称自己从小就拥有“那罗马人的严峻性格”。这种性格不同于中世纪__培养起来的服从意识和柔弱性格,它偏爱力量之美、自然欲望和荣誉感,它滋养着反抗精神和自由性格。

  但是卢梭的性格注定是矛盾的,这样一种阳刚性格的反面便是极度柔腻敏感的性格。法兰西斯·韦渥在《卢梭》一书中写道:“卢梭幼年时从父亲和姑母那里得到了温柔和慈爱,使他养成了既十分高傲又非常温柔的个性,这种介于柔弱和刚强之间的矛盾心理,使他能克制骄奢的不良品质。”

  正是这种矛盾的性格让卢梭的心理欲望与现实表达呈现出巨大的张力。这种矛盾在对朋友的情妇乌德托的感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卢梭深爱着乌德托夫人,但是一种强烈的道德感压制着他心中的浴火,从而成就了这段柏拉图式的感情。

  当他面对社会不公和朋友的诡计的时候,这种矛盾的心里也使他感到异常难受,他往往因此采取委曲求全的做法,但心里的反抗欲望却越来越强烈,敏感而热烈的心迫切需要发泄的地方。

  于是充满力量的文字便诞生了,他把对乌德托夫人的感情转移到《新爱洛依丝》中蓝眼黄发的朱莉身上,他把对社会的控诉寄托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爱弥儿》上,他把自己最真实的人性写进了《忏悔录》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想》。

  纵观卢梭的一生,他在行为上其实算不上出格的人(尤其是归隐退隐庐之前),但他的文字却敢于跟时代唱反调,无论是时代的保守者(天主教),还是时代弄潮儿(伏尔泰等人),在他眼里都是人类历史的浮云罢了。他坚信内心的声音,坚信人类本性虽败坏但仍有机会获得幸福。

  正是这种对内心的确认才使得卢梭没能成为纯粹的隐居者,他对社会的思考才能通过文字传播出去,进而引发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大革命以及席卷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

  有人说卢梭赞美原始人的各种美德,呼吁人们回到“无欲无求”的原始社会,这是对他多么大的误解啊!虽然卢梭认为人类社会已经败坏了人的自然本性,但他并没有呼吁人们回到原始社会的意思,正如黑格尔所称,原始社会的人是一群动物的伊甸园,人类不可能再返回其中。

  可以说,我将要写下的就是你们这些纯粹的人的生活方式,你们原有的品性已经为教育和习惯所败坏,尽管没有完全败坏。我觉得有这样一个时代,人愿意永远驻足在那里,你也在寻找那个时代,并希望你们这些纯粹的人都生活在那里,永远不愿前进。(《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P20)

  卢梭在《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的本论中已经强调了他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状态的人,是纯粹的人,而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不应该被视为历史的真相”,“而仅仅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推理”。换句话说,卢梭研究的是人的自然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是“曾经是”什么样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卢梭的态度是积极的,他的目标是在未来,仅仅是通过对自然状态和人类社会败坏人性的揭示,让我们意识到当下人类状况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从而使我们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调整当下的制度,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向自然状态的“回归”。

  因此,卢梭不是一个纯粹避世的人,他的身体在逃避尘世,他的思想却直达宫廷。因为你既不能想象一个完全避世的人(如佛家)能写出诸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种政治学著作,也不能想象一个对人类社会持悲观态度的人,能天才地构想出人类社会原初契约和原则。

  如果非要追问卢梭为何对于社会公正、善良、自然情感有如此之大的激情,以至于隐居退隐庐后还时常受到它们的影响,他的回答是:

  良心啊!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是你在妥妥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是蒙昧无知然而事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同上帝。(《爱弥儿》,P417)

  原来,一切都是良心在作祟。


相关文章:

1.大学生关于忏悔录读后感

2.《爱弥儿》读书笔记心得体会1500字

3.小说《复活》初三学生读书笔记1100字

4.《基督山伯爵》初中生读书笔记600字

5.《围城》的读书笔记

6.小说《复活》读书笔记优秀作文

《忏悔录》高中生读书笔记范文3000字

《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忏悔录》高中生读书笔记范文3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忏悔录》高中生读书笔记范文3000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1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