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范文

小妹 1172分享

  做一个爱读书且会读书的人,《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把很好的钥匙,它能帮我们打开更多好书的大门,让我们读得更好,更有智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5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范文

  大家好,我是阿听。上周,我读了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完之后,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再次阅读此书,收益匪浅,我写了读书笔记,推荐给你们。

  这本书初版于1940年,多次再版。之所以推荐这本书,不仅因为它是一本历经时间考验的好书,也因为这本书高效的实用性。这本书可以帮助许多爱阅读的人少走很多的冤枉路。对阅读有所感悟的人,也能够通过这本书得到有更深的启发和领悟。

  按照自己的理解,我对这本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重新整理了,文末有思维导图。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一个读者对待阅读越主动,收获的知识和感悟就越深刻。根据书中的内容,我可以把此书分为四大部分: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分类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分层阅读:增进阅读的理解力;阅读的最终目标:促进心智的成长。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首先要保持清醒,明确自己的读书目标,不管你的目标是获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还是娱乐消遣,当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的那一刻,你就具备了主动阅读的基础。

  主动的阅读者要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下是四个主要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讲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是你能从中获取一些资讯,那这些资讯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仅仅学会提问是不够的,要想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你还得学会做笔记。

  除了在书中重点下画线、在空白处做星号,在空白处对相同观点编号等7种做笔记的技巧外,书中推荐了三种做笔记的方式:结构性笔记、概念性笔记、辩证性笔记。

  结构性笔记关注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以及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概念性笔记即发现作者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更高层次的笔记则是辩证性笔记,可以和作者进行观点的讨论。这三种方法在分层阅读中的分析阅读中都会使用到。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能养成习惯,并按照规则来操作的人。养成阅读的习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在学习到方法和规则之后,不断地练习是成为一个专业阅读者的不二选择。

  分类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

  首先是阅读目的分类,作者认为读者阅读的理由可以大体分为三类: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娱乐消遣。而增进理解力的书籍是最具有价值也是最难读的,所以作者在阅读的四个层次里,对读这类书的诠释也是最多的。

  第二,就是书籍的分类:我们不可能阅读每一本书籍都抱着同样的目的,用同样的方法,那样的话,很多书籍我们是无法读懂的。

  按照作者的分类,书籍可以被粗略地分为两大类:虚构性作品与论说性作品。

  虚构型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这类作品适合全心全意一口气读完,而不是停顿多次非搞清书中某个名词的意思不可,除非这个词影响到整体内容的阅读。

  论说性作品又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理论关注的则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简单来说,实用性书籍教你如何去做一件事,理论性则告诉你这件事是什么。

  学会给书籍分类只是阅读的开始,接下来的是学会结合阅读的层次来读懂任何一本你想读的书。

  分层阅读:增进阅读的理解力

  关于阅读层次的叙述占了此书的大部分篇幅,不过作者很贴心的在每一章节的结尾都做了总结,这样一来,我们阅读起来也更加容易一些。作者提出的四个阅读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所有阅读的基础,在这一阅读层次里,读者已经获得理解字符、词、语句含义的能力,能够通读整本书籍并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且开始学习不同领域与目标的学习法。

  我们小学毕业之后就已经具备这种阅读能力,接下来我们就能接触到更高的阅读层次。

  2、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阅读的层次是逐渐积累的,基础阅读也包含在检视阅读中,检视阅读又包含在分析阅读中,主题阅读包含所有的阅读层次。它们的关系就像下图:

  检视阅读分为两种,有系统的略读和粗浅的略读。有系统的略读可通过书籍的书名、目录页、出版者介绍、几页书本内容了解此书的整体结构,读书笔记并对书本内容做概括性的解读;而粗浅的阅读则偏重阅读全书,通篇看下来,只要了解书本整体内容即可。检视阅读也可以说是为分析阅读打下基础,事实上有些书籍只需要检视阅读即可,一旦你想要增进自己对事物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阅读就派上用场了!

  3、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非常的重要,又分为三个阅读阶段:结构性阅读、概念性阅读、评论性阅读,上面提到的三种做笔记方法就是对应这三个阅读阶段。

  结构性阅读我们要做到的是:

  ①对此书做出分类,并用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

  ②根据书中提出的顺序与关系,列出书中重要部分,并为其拟定大纲

  ③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概念性阅读则是做到:

  ①诠释书中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②从关键句抓出作者的主旨

  ③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论述的因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④确定作者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结构性阅读和概念性阅读这两个阶段不是按照先后顺序来使用的,这两个阶段会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互相穿插,相辅相成以达到通析全书内容的目标。

  接下来的阅读则是位于这两个阶段之后,必须做到对书籍内容的全面了解,才可尝试的读书阶段,即评论性阅读。

  对书中观点赞同与否

  一般而言,作者提出的观点、对观点论述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优于读者的,所以我们在评论一本书的观点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对这本书的内容完全了解了?如果你给自己的答案是YES,想必你对这本书的内容也有了自己的评判。

  如果你赞成一本书的观点,那么你可以问问着自己你赞成的是全部还是部分?

  如果你暂时对这本书无法评论,也可以暂缓评论。

  如果你不赞成这本书的观点,那么你是否能为你的不赞成提供佐证,例如:

  ①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②证明作者知识错误

  ③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④证明作者的分析不完整

  完成了以上三个层次的阅读基本上可以算是很完整的阅读,然而,如果你需要就一个特定的主题而阅读不止一本书,比如做论文、项目研究这种情况,这三种阅读则满足不了你的需要,这个时候,你就要进入主题阅读了。

  4、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也是阅读数量巨大的一个层次。

  主题阅读有几个特点:

  ①针对特定问题,阅读不止一本书

  ②包含前三种层次的阅读

  ③不用得出绝对的观点,保持辩证地客观

  主题阅读帮助读者成为书的主人,将书中关于主题的观点与证据提炼出来,并加以利用,是读者输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你看过的知识不一定属于你,但你输出的知识一定属于你,能够对一本书的内容进行合适的输出,才是真正地拥有了这本书。

  阅读的最终目标:心智的成长

  前面作者有提到,读者的阅读目的可以分为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娱乐消遣这三类。

  可是读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浅层面的利益和娱乐,还有更深层次的成长。作者为我们写下这样一本书,不仅是为了帮助我们读懂一本书或很多本书,更重要的是激发我们的内在力量,阅读超越我们头脑的书,帮助我们的思想增长。

  一本好书值得一读再读,读一本难懂的书,不但可以增进自己的阅读技巧,同时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更能够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

  做一个爱读书且会读书的人,《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把很好的钥匙,它能帮我们打开更多好书的大门,让我们读得更好,更有智慧,更懂得生命,更加爱惜生命,不仅爱惜自己,也爱惜世间每一个“我“。(下面是我做的思维导图)

  写在最后:这本书是我9月份才开始看的,其实我蛮后悔这么晚才读到这本经典。以前我读书很随性,只注重体验,并不在意这类指导性书目。可是,当你只注重读书的美好体验,生活的琐碎迟早会让你丧失这种体验。

  对,我深有体会,当我因为工作的焦虑而对我最爱的几本书也烦躁不安时,我终于明白热爱不是一切,为了热爱而做出的学习才是。现在我开始学习”如何去阅读“,在享受读书的同时也经历着”阅读的输出“对我的磨练。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作文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类迎来了大的信息时代,书籍对人们的作用似乎不大了。新闻资讯充斥耳边,报纸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户,我们可以很快知道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但仅仅是知道而已,因为这只是资讯,是个消息,我们只是在搜集消息罢了,而评论是别人的看法,看了之后我们最多只是知道了一些事,就像吃速食快餐罢了,没有营养且有害。久而长之,我们的大脑会受到影响。但阅读长久以来就是相当令人困扰的问题没有时间,兴趣阻碍着人们阅读的心。但作为学生已经满足了各种条件,学了十几年我们就会阅读了吗?老师则并未培训我们相关技巧与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则告诉我们不是。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告诉读者通过前言与目录索引,了解作者的目的,写书如同谈话。任何一个作者和读者交流总需要一个观点,而书则是他如何阐释解读他的观点,无论书看似如何费读难懂,作者都不会为难读者,而是诱导读者去发现懂得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这是一个追求品质的过程。阅读也像打猎,我们捕获的猎物不能仅仅弃之不顾,需要处理。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与思想,都源于他对一些问题与现象的看法与思考,要看懂一本书就必然要找出这些矛盾,这是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物繁杂五花八门类型众多。比如面对现象文学时。没有现象就没有人类的今天,这是一种思想与创造力。现象文学的作者首先应该具有广博的胸襟,有了这思维创造才会没有局限,才能超脱现有的桎梏,摆脱现有的时空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面对这种想象文学,我们应该按照作者的规则去融入他的世界中,故事戏剧小说皆是如此。

  时代向前发展,多媒体的出现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方式而书籍阅读的技巧和意义却是难以被取代的活学活用不拘于条条框框。

  要做主动地读者就像棒球比赛中的捕手,尽可能接住头球手投来的任何球,捕捉作者传递的信息,让读书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智力活动,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

  智慧需要积累知识,而累积知识最重要的是透过阅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读书学习始终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时间宝贵,我们不可能看尽所有的书,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就要将这本书的精华融会贯通,就要像庖丁般目无全牛而知牛,终达神技实践出真知。不断改进,摸索适合自己的技巧,以我为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而提高效率,提高自己。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800字作文

  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表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而通过做报告等亲身体验能够记住90%,因此思考和实干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这和目前我们所接触的主流学习方式是很不同的,单纯的阅读,恰恰是信息留存率最低的,其优点仅是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数量。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指出,“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然而,知道某件事发生,并不是我们读书的本质目的。我们会停留于自己已经拥有了这段知识的错觉之中,并未加入任何自己的斟酌、取舍和判断。而且,即使我们已经多次阅读,也无法在脑袋中留下过多的印记。我想,有过相关阅读经验的人,都会了解这种情况。

  分享一个我的懒人笔记法:关键点截图→关键字标注→回忆召回。这个方法花费时间极少,使用方便,具体方法如下:

  阅读电子书或纸质书时,遇到陌生的知识点、新颖的观点、论证过程等,在看书的间隙,

  ①使用手机截图(电子书)或拍照(实体书),注意图片需要包含页码:

  ②截图后可以标记简介概要的关键词,传输到微信“文件传输助手”便于记忆和查找:

  ③在需要时,不需要去找大段完整的阐述和论证。而是通过查找关键字或翻看图片,成为这一部分知识点有效的触发键,主动召回记忆,这样理解会更深刻。主动召回,意味着记忆和理解的加固。

  如果仅仅停留在重新阅读段落之上,不过是重新吸收了作者所介绍的知识和观点,不假思索地“吸收资讯”,是低效的读书。而关键词或关键图片的有效信息查找,会真正做到对此段内容的融会贯通。材料和观点,会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呈现或调用,做到灵活运用。在标注出关键词,读后感以及此段观点、素材以及可做何种思考之后,一切交付于大脑,它自会建构出错综复杂的思维网络。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每一处观点认真思考,主动建构出关联性。如果单纯做笔记,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而不是被启发、主动理解的层面,读的书也不会被真正理解和使用。

  相对单纯的看书,更立体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大的长远收益。读书是学习,思考也是学习。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思考的目的是学以自审。读书是一个吸取精华、丢弃糟粕的过程,而做笔记、思考、实践是巩固这些精华的方法,也即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途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如何阅读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个篇章:一、阅读的层次;二、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三、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四、阅读的最终目标。

  本书主要的核心主线是阅读的层次,根据阅读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铺开。阅读层次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其中,基础阅读主要表达的是对于词语、语法的掌握和领会方面;检视阅读即对一本书进行略读和初读;分析阅读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阅读方法,分析阅读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第二阶段是诊释一本书的内容,第三阶段是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分析阅读主要适用于论说性传达知识的作品,不适用于小说或诗集;主题阅读是阅读的终极目标,是指在讨论一个主题时,通常会涉及多本书,所要解决的问题即是需要读那些书。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针对阅读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方法,不过可能有些方法我们自己知道,只是没有系统的梳理而已。就个人观点而言,对于阅读技巧有强烈需求的人可以看一下本书,但是没必要花费太多时间,大体浏览一遍即可。书中语言不太精炼,冗余较多,取其精华,融会贯通最好。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读书四问:

  1、这本书的主题?

  讲述阅读的四种层次,以及每种层次所需要的、截然不同的阅读方法。

  2、作者的主要声明与论点?

  作者提倡的阅读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带着问题阅读,时刻不忘在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高速阅读,以最短的时间了解一本书的全貌,然后决定是否值得再次阅读。

  三、解构内容,以笔记的方式,列举全书的大纲。

  四、海量阅读,深度阅读同一领域里的经典著作。

  五、思考与评价,要有足够坚实的理由去赞同或者反对一本书,否则不要轻易评价。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有一定的道理,至少给原来不求甚解的读者当头一棒。但是作者的思想有点片面,阅读方式对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4、这本书与自己的关系?

  以前自己更多注重阅读感受,现在明白理性阅读也很重要。

  引文摘要:

  【1】阅读过程中的四个问题:

  1、这本书在谈什么?作者如何依次发展主题,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出关键议题。

  2、作者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组合成作者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为这本书做出自己的判断。

  4、这本书与自己的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认为这件事很重要?自己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还启发了自己,就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2】阅读的四个层次:

  1、基础阅读

  2、检视阅读

  3、分析阅读

  4、主题阅读

  【3】基础阅读必备的四种能力:

  1、词义的认知能力

  2、信息的查阅能力

  3、读写的记录能力

  4、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4】检视阅读的两个阶段:

  一、简略的阅读

  (1)先看书名和序言,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然后将书在脑海中进行归类。

  (2)研究目录页,对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检阅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

  (4)阅读出版介绍、广告文案、宣传文案。

  (5)从目录当中挑选几个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读。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跳跃式阅读,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后阅读后记。

  二、粗浅的阅读

  (1)关注自己理解的部分,不要因为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东西而停顿。

  (2)快速阅读一部陌生的书籍,尽量选择默读,避免阅读过程中视线的逗留或倒退。

  (3)学会判断一本书的难易程度,以此决定自己的阅读速度。

  【5】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6】主题阅读的两个阶段: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

  (2)浏览书目,确定哪些与主题相关,并就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使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使大多数的作者为解读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

  (5)分析这些讨论。以突显主题为原则,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议题以其共通性来决定排列的先后顺序。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7】读书笔记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简评:

  读书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技术。一个人读书,不是说他逐字逐句地念过一遍就能叫做“读书”,那顶多算是翻书。人家说,“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做到”。读书同样如此,“读过了”和“读懂了”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而“读懂了”和“做到了”之间,也有一段距离。这本书就是告诉你一个如何才能“读懂”一本书的方法,至于能否“做到”,这需要看一个人的执行力,以及他的实践精神。与其说这是一本实用性的书籍,不如说是一本“成功学”的书籍。在这个“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如何能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个人能力,才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资本。

    93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