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课外阅读读书笔记2000字五篇范文精选

廷峰 1172分享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年级课外阅读读书笔记2000字五篇范文精选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7年级课外阅读读书笔记2000字五篇范文精选(一)

  具有一定的问题导向性

  我个人认为:文艺作品/作品/东西具有一定的问题导向性。什么意思呢?

  我觉得作者在创作一个作品的时候,在他心里肯定是有一个或多个焦点(或主题/问题)对应的,这样他在进行创作、设计的时候,才能逐步清晰自己的选择。

  《三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他心里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还有《三体》里为了发展组织专门设计的游戏,为了切割船只的纳米材料,无论放大多少倍还是绝对平面的水滴,监视人类的质子......都是具有一定的问题导向性,来设置的。

  除了小说及小说中提到的东西,还有很多例子都能体现“问题导向性”的特点。比如:

  1、之前在学习《易经》的时候,就了解到一种说法:伏羲当年在研究《易经》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部落主要面临的天气预报问题。因为在远古时代,环境比较恶劣,人类对很多环境、规律的认识还在不断观察、研究阶段,作为部落的酋长/首领就要解决部落面临最大的问题。

  伏羲在不断观察、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慢慢总结出了一些规律,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像下雨不利于出行,有阴雨气象之兆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不出去或往气象好的方向去;像我们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也是一种规律总结,用来指导农事及婚丧嫁娶等等。

  2、如果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更加容易理解了。我们日常接触的文艺作品有很多,像音乐、美术、文学、电影、雕塑等等,都与人们生活中的问题离不开。

  现代人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因为类别、层次、时间、对象等各方面的不同,需要的解决方案也各有差异。比如有人听优美的音乐能够缓解压力,画画可以使他更加静心、专注,看书可以让他增长见闻、修养......

  同样的道理,我觉得人工智能的出现也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才从人的脑海里、实验室里、工厂里,逐步走到生活里。它能够模仿或代替人们的某些功能或解决某些方面的需求;但我个人认为,可能人工智能在某些设定好的单点或单模块可以胜过人类,但它无法完全替代人类。

  02

  关于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体》算是我第一部完整看过的科幻小说,作品中充斥着各种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觉得对于开发或启发一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有一定帮助的。比如:小说里提到的发展组织的游戏、太空城、曲率飞船、宇宙飞船、小型宇宙......是如何想象、设计出来的?这些无处不体现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可以说,突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是非常难培养的一种能力,一般这项能力特别突出或发达的人基本也是大家。比如:像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梵高、达芬奇这样的大画家,金庸、梁羽生这样的大作家,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大音乐家......

  这项能力的发挥,不仅需要大量的历史、素材支撑,还要有良好的想象意识、相应的思维等各方面的支撑。就像盖一幢大楼能盖多高跟它的地基能打多深、多扎实是成正比的;一颗树能长到多么高大跟它在地下扎根有多深、广成正比。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它是需要很多养分的。

  对应一下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例子:

  现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需求发现-产品服务开发与设计-经营管理等,想要在竞争中存活下来,成为佼佼者,都需要与之相应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人们都说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吃喝拉撒,那为什么有的人过得很枯燥,有的人就能过得很有意思呢,就像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美丽人生》;

  ......

  所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既要靠人也要靠环境,非常综合,这不是人工智能所能完全替代的。

  以我目前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它能够做一些这个系统里面拆分出来的一些小模块的事情,以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像人文、艺术、真正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是要人来完成。

  03

  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好自己

  看完这部小说,带给我的感悟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时间和空间、辽阔与渺小、理想与现实、亲情&爱情与友情、成功与失败、生活的好与坏、遵从自己的内心......每个点我都可以衍生出感悟。

  不过,对应到自己身上,总要有个可以聚焦吸收的点,就像师傅一直教导我的那样:做好自己!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生中能够发挥出来的能力、潜力也是有限的,什么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学着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好自己。

  这里提一嘴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替代,除了上面已经讲过不能完全替代的观点;另外,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这个东西的成本投入是比较大的,普及或渗透也需要时间,而且事物总是多面的,不能单一的来看待。

  我个人觉得人工智能的提出或逐步实现的背后都是有人来主导的,它能够替代一些比较简单的功能或事物。我个人认为是背后的那些大知识分子或走在前端的人,有形无形、有意无意的加快了发展的进程,前面的往前拉,后面的也得往前进,会逼着后面的人去学习、去改变、去适应新的环境。

  另外,我们看过这些新闻、信息,很多都是一些人工智能的企业宣传出来的,他们需要培育市场,需要让客户知道、明白、相信他们的产品可以解决客户的问题。企业才能生存下来,不断往前发展,不断在研发上投入,不断更新迭代......

  再直白一点,就是:宣传的东西要能够达成,也是需要长时间、大成本、大资源投入的,这一系列的背后的商业目的、研究目的等等的达成,是需要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甚至辩论,让这些概念普及到用户心里面去,将需要的资源慢慢汇聚到他们想要的地方去。

  当然,这么说没有任何觉得不好的意思,因为这背后其实也是一种进步。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时代的创业,那时候创业者流行胆子大,到现在创业者出了胆子大之外,有多出了许多附加条件,如品德、素质、学识才能等等。

  所以,对应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需要不断学会去分析、探索、清晰自己的目标,不管是生活,还是家庭、事业,都是如此。不断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也是很多企业在用人时,特别看重的一些软性能力。

  都说现在人容易焦虑,我有时候也特别焦虑,因为家庭、生活、事业袭来的压力在所难免,得学点慢慢去化解的道才行。我一般的解决办法就是:学会慢慢静下心来,去探索、清晰自己的内心,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好自己!

  听着很鸡汤、很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却非常难,也是给自己的一种修炼,与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7年级课外阅读读书笔记2000字五篇范文精选(二)

  看了作者的简介,他出生在阿富汗。这是我第一次读阿富汗作家的作品。我对这个国家还停留在贫穷、有石油、被美国攻打过的印象上,除此之外基本一无所知。

  书中的故事亦发生在阿富汗。作者从主人公阿米尔的小时候开始讲起,透过一个12岁少年的眼睛,描写了一个男孩多彩的童年。作者的用词很丰富,情节生动而饱满,时常会描写阿米尔周围的环境、景色等等,让人觉得阿富汗并不似印象中的穷苦,而是和任何地方都相似的故乡。

  阿米尔的仆人叫哈桑。因为血统和带有兔唇的长相,常常被人嘲笑。哈桑的父亲是阿米尔父亲的仆人,同时也是好友,两人情同兄弟。阿米尔的父亲对哈桑也非常好。哈桑不识字,会缠着阿米尔念故事给他听。他对主人崇拜又忠诚,作为阿米尔创作欲萌芽后的第一个读者,哈桑由衷赞叹阿米尔的文章。当阿米尔被别的小孩欺负时,他勇敢地挺身救主,尽管自己也很害怕。他就是个又善良又诚实的好孩子。

  故事的一个高潮出现在欺负阿米尔未遂的小孩们回来报复后。在那个小巷里,哈桑被他们侮辱。阿米尔眼睁睁目睹了全过程,却不敢向前半步。这个懦夫!读到这里我十分愤怒。想想阿桑之前是怎么奋不顾身救你的!事情过后,哈桑消沉了几天,但很快又忠心耿耿地服侍阿米尔。阿米尔虽然一直自责,却没有勇气做些什么,这个懦夫!他想让哈桑打自己一顿,哈桑当然不愿这样做。随着时间的推移,阿米尔越来越不安,愧疚、压抑、罪恶感一直伴随着他,让他觉得他和哈桑中必须有一个离开这个屋檐。因为知道爸爸最痛恨偷窃的人,他卑鄙地想出一个错上加错的办法——将生日刚收到的蓝色手表和一把钞票塞在了哈桑的毛毯下……结果可想而知。尽管哈桑瞬间就明白发生了什么,还是义无反顾地替主人牺牲,承认东西是自己偷的。尽管阿米尔的父亲当即原谅了他,并再三哀求挽留,但伤心的哈桑和知道整个事情的父亲仍在失望中坚决地离开了。

  故事转到6年后,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和父亲去了美国。作者用路途中发生的种种故事和细节表现了阿米尔父亲的勇敢,再次极其鲜明地反衬出阿米尔的懦弱。在美国,阿米尔埋葬了往事,遇到了心仪的姑娘,在父亲癌症病逝前提亲娶妻,利用工作之余学习、创作,过着平静的生活。

  一晃阿米尔38岁了。一天,他接到一通从巴基斯坦打来的电话,是他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儿时第一个当作朋友的成年人。拉辛汗病得很厉害,他知道阿米尔儿时的事情。他说,“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决定独自回去。

  小说看到这里,我知道后半段会是写阿米尔怎样赎罪的过程了。不知他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再次成为好人”,但我觉得他犯的错无论怎样也不能被弥补,且在我这里得不到原谅。如此懦弱的一个人,做了错事二十多年都还在逃避,让我深深看不起。作者也够狠,把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成这样,也许是先抑后扬,为了和后面形成反差吧。

  阿米尔见到了已瘦得皮包骨头的拉辛汗。拉辛汗向他讲述了这二十多年发生的事。当年阿米尔父子走后,拉辛汗住到了他们家,受阿米尔父亲所托帮他们照料房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他找到了哈桑,那个已长大成家,却仍是那副和蔼笑容的少年。哈桑的父亲阿里已因战争去世。他答应帮拉辛汗共同照料房子,他们一起度过了十几年动荡而艰难www.sanguoinfo.com的岁月。在那栋房子里,他们共同承受了哈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即死去的痛苦,经历了哈桑离家多年的母亲莎娜芭回来找他一起生活,迎来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直到塔利班杀害了哈桑夫妇,霸占了房子,索拉博被送到恤孤院。拉辛汗把半年前哈桑写给阿米尔的信拿给他看,同时告诉他,哈桑其实是阿米尔父亲和莎娜芭的孩子,二人实际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在经过了一番激烈地挣扎后,阿米尔决定完成拉辛汗的遗愿,冒着失去在美国所拥有的一切的风险,将索拉博从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阿米尔的故乡——带回来,交给一对愿意收留他的夫妇。历经一番周折,阿米尔终于到了恤孤院,却被告知索拉博一个月前已经被卖给了一个塔利班官员。他找到官员,见到了被摧残玩弄得像木偶似的索拉博,同时意外发现这个官员竟然是阿塞夫——那个小时候侮辱哈桑的混蛋!阿塞夫变成了一个有钱有势的恶霸,他对阿米尔说,他们两人只有一个能活着走出房间,赢得索拉博……索拉博试图用哀求的办法结束阿塞夫对阿米尔的伤害,但没有用。他缓缓拿起弹弓——这个他父亲自幼玩得相当好的工具——打中了阿塞夫的左眼,救出了重伤的阿米尔。

  阿米尔决定不把索拉博交给任何人,而是带回美国自己抚养。在知道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这个决定也得到了他妻子的支持。带一个无法证明身份的孩子回美国收养困难重重。在经历了大使馆的拒绝、索拉博的轻生后,阿米尔终于把哈桑的儿子,他的亲侄子,从阿富汗带到了美国。

  索拉博到了美国,却过着梦游般的生活,只有睡觉和沉默,直到有一天,风筝出现在阿米尔的视线里。故事的最后,阿米尔带着终于因风筝而露出微笑的索拉博,重温他当初和哈桑追风筝的童年时光。

  读完整本书,我不禁感叹作者的厉害。除了对人物塑造的细腻、对环境描写的细致外,原来即使在前面路过的配角们也都有各自的分量。他们并非一带而过,而是在后面被重新提及,甚至为故事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哈桑的母亲最终回来找他、阿米尔和哈桑其实是亲兄弟、塔利班官员居然是阿塞夫……种种出人意料的桥段让情节更加起伏,虽然偶尔会让人觉得有些刻意。整个故事很有画面感,尤其是前半段,仿佛透过这些有温度的文字,小说里的人物就活在你的眼前。可以感觉到,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想向世人展现这段历史,以及阿富汗的变化。最后出现的风筝除了做到首尾呼应外,更是高高飞在空中,为这个被压抑和战争笼罩的灰暗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友谊的纯粹不过如此,为你,千千万万遍。

  7年级课外阅读读书笔记2000字五篇范文精选(三)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极其奸诈的人,“乱世奸雄”已然成为了他的个人标签。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人物,这种误解源自中国人的简单化与片面化——在京剧舞台上,把曹操涂成一个白脸奸臣,观众就以为曹操一定是奸臣,省下了思考。但如果认真梳理史料,就会发现曹操也只是一个一生劳心劳力的苦人儿,曹操其实很渴望真诚与友谊,即使饱受伤害,终不改赤子之心。我们不妨列出背叛曹操的名单:陈宫、吕布、刘备、张绣、毕谌....他们背叛曹操的原因也绝不是曹操对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对曹操的评价过低,低到了藐视曹操,瞧不起他。曹操在年轻时懵懵懂懂,渴望别人的认可而又屡遭戏弄。与其把曹操后来的成功归章于天时地利人和,不如说他是在一次次被击倒后顽强的爬起来,如果别人遇到了如此多的背叛失败与否定,恐怕早就躲在一个不见天日的地方痛苦的舔舐自己的伤口,可曹操不,他的骨子里就有不肯服输的性格,所以一直支撑着他。

  虽然曹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的亲厚之人,但是绝不是像《三国》里写的那样阴险狡诈。起码曹操在历史角度上来讲雄才大略。毛泽东曾评价到“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我们品读一下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 若初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勇志这样的胆识和雄心,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幽燕老将 气韵沉雄”才是对曹操最恰当的评价。曹操之所以显得比任何人更阴冷,更狠毒,这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取胜的规则而已,其实曹操只是一个在任何时候能保持正常的智商,懂得取胜的规则,并且这样去做的人,曹操其实很简单,“复杂的人心,遮掩了历史,也遮掩了现实”这就是写史领军人物雾满拦江站在曹操的角度,告诉我们最真的一个道理。

  刘备,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提起他,脑海里总会浮现一个忠厚老实的形象,不管在哪版的电视剧,饰演刘备这个角色的人,一看就是平易近人,似乎不会做坏事。忠厚老实仁德。刘备喜欢哭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有句话叫做“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大事小情他先掉眼泪。在《三国演义》刘备就是个老好人儿,与曹操形成鲜明的对比。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刘备的忠厚似乎天地可鉴,可真实的刘备是这样吗?不,他其实是不逊于曹操的,一代奸雄。

  首先有人说刘备没脾气,为什么呢?因为不管什么事,总是张飞先生气莽撞,比如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在屋里睡觉,张飞放了把火,把诸葛亮逼了出来,每次张飞鲁莽的时候,刘备总是一副怪罪不满的面孔,其实他很希望张飞这么干,这样他才有机会表现出自己的冷静和仁德。张翼徳怒鞭督邮大家都很熟悉了,在《三国志》中有真实的记载,其实这事是刘备干的,后来却被罗贯中写到了张飞身上,也只是为了突显刘备的仁德。其实在三国鼎立,时局紧张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没脾气,是不可能做到关键时刻果断,统领下人,甚至可能一直为鱼肉,断断做不得刀俎。所以在这点看来,刘备的脾气是不小的。

  刘备的忠厚也让人怀疑。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常胜将军赵子龙。赵云刚开始可是公孙瓒的囊中物,后来刘备想挖赵云过来做自己的池中鱼,便不断的给赵云讲,你应该找个明主,跟着公孙瓒只会一辈子碌碌无为。后来刘备要攻徐州的时候,便把赵云借走,借给刘备的东西可就别想再要回来了,如此看来,刘备不是很忠厚的人,甚至喜欢挖别人墙角。

  刘备并非忠诚之人,曹操也不是大家伙想的那些嫉贤妒能,处处容不下别人。刚开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刘备也想来凑凑热闹,可刘备当时世居乡里,并无爵位,以织席贩履为业,袁绍当时根本就瞧不上他,最后曹操说觉得这三个人或许可成大事,袁绍这才收留了他。曹操对刘备是有知遇之恩,可刘备在十八路讨董卓之后迅速背叛曹操,甚至还起了摩擦冲突。后来曹操不计前嫌又收留了刘备,并且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为使君与曹耳”更是体现了曹操对刘备的评价不低,但后来刘备杀车胄弃曹操,更是体现了刘备并非忠诚的人士。

  曹操也好,刘备也罢,都是大时代的变化把他们推到风口浪尖,《三国演义》的中心思想一直都是拥刘反曹,我只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写出了真实的刘备与真实的曹操,还是写史领军人物雾满拦江的那句话:“复杂的人心,遮掩了历史,也遮掩了现实”我们越来越渴望最真的东西,才会不断地试图找回那些有血有肉,有悲情有欢喜的真英雄。

  7年级课外阅读读书笔记2000字五篇范文精选(四)

  三分天下,谁是英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仅仅是三言两语,却诉尽了苏东坡对三国人物之敬佩 ,对英俊豪杰的追忆……

  《三国演义》讲述了一个“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有关东汉末年战争的故事。魏蜀吴三足鼎立,各不相让,最终促成了一个个有关义气、谋略的故事,塑造了一批义薄云天、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里面有雅量高致的全才周瑜;鞠躬尽瘁的神算子诸葛亮;心怀天下的阴谋家曹操……他们在历史的见证下,在时光的碑刻上,永久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当后人翻阅史料,记忆便会随历史的长河一起,穿越古今,去领略当初的铮铮铁骨,战场硝烟。

  当初,桃花树下,三人焚香祭拜,那“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诺言,让人不禁热血沸腾。彼时他们可能并不知晓,十几年后,他们的命运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周瑜伪造投降书,想要骗过充当曹操说客的蒋干,当二人彼此假装热情,内心却冷冽如冰,同床酣睡时,心里是否忐忑不安,企图用心中最后一丝暖意温暖对方;忆起,赵子龙单骑救主,一人深入敌军,鲜血染红了他的铠甲,他却不为所动,如入无人之境,奋勇杀敌。不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只为将阿斗救出;念起,关羽进曹营,曹操以礼相待,不动他一分一毫,款待有加。渴望贤才的曹操尽全力想留下关羽,却从未留住关羽的心。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讲义气,不忘初心。可怜那曹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却并没有如此忠心耿耿的将士,实在是一种遗憾。

  草鞋皇叔、机智奸雄、仁爱君主,三个人的时代,三个人的战争,好似一盘砂砾,握住一时却握不住一世,太过贪心从而使渔翁得利,最终天下归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向我们印证这个道理。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最终成为城府颇深的阴谋家。时光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道道印记,带走了稚嫩,留下了老练;带走了天真,留下了算计。可是,战场上的阵阵寒风,吹不透他们热血沸腾的心,刀枪横行,砍不断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即使物是人非,他们也不忘记统一天下的初心,保国安民的决心,一较高下的信心。

  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会记得那铁汉柔情,依然会想起出生入死不相离的诺言,依然会怀念起周瑜与诸葛亮合作作战时的所向披靡。岁月即使蒙上了灰尘,也不会抹去他们留下的足迹。岁月变迁,带走的是逐渐衰老的容颜,带不走的是那颗炽热的心。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三分天下,皆是英雄!

  7年级课外阅读读书笔记2000字五篇范文精选(五)

  初中时曾尝试阅读《时间简史》,但年少知识不丰的我,根本看不懂如此晦涩难懂的科普书,没了继续读的兴趣,只能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近来,友人推荐电影《万物理论》,观后又想再读一读这本书,了解一下这个人。即使霍金已经用十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各种观点,但我依旧不敢宣称自己完全看懂了。可阅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看完《时间简史》,就好像沿着霍金的思绪畅游了一圈宇宙,感觉奇妙,回过神来恍如隔世。总的来说,收获颇丰。其中引我思考最深的有两点:其一是科学研究探索中所应秉承的批判精神,其次是千千万万为科学研究事业做贡献的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

  本书一开始,作者就用迷人的幻想,大胆的猜测,诱人的提问,严谨的逻辑,形象的类比,有趣的比喻,美学的力量和引人入胜的结构将宇宙天文学的历史和宇宙的形态娓娓道来。书中处处洋溢着霍金的幽默,流露出科学家们的批判精神和激情。物理宇宙学正是在这批判精神和激情中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物理天文学的第一次冲突——牛顿与麦克斯韦的冲突--开始,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解决了第一个矛盾。狭义相对论的发展又很快使人们遭遇第二次冲突—牛顿引力定律与狭义相对论的矛盾。这个矛盾被广义相对论解决之后,第三次冲突,也是最深刻的一次,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从古希腊人关于“不可分割”的原子猜想到20世纪弦理论,就是这样从一个个疑问开始,到一个个理论、实验为止,由批判不断发现、不断实验、不断否定与修正,由此不断前进。科学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疑问,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就是批判。关于科学理论的哲学原理是:不要迷信,尤其不要迷信科学,所谓科学就是可以被证伪的。我们要承认科学理论也是一种假说,是既定条件下适用的既定真理。辩证法认为真理是一个过程,没有终点,每个阶段的真理连接起来形成真理的过程都只是相对的。

  批判精神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尤为重要,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说到批判精神,自然可以想到鲁迅先生,中国近代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中学时,感觉鲁迅先生的文章行文古板,内容枯燥,索然无味。之所以能读下去,或是教材的安排,或是应试教育的需要,才不得不浅薄的读一读。到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目光和观念变得逐渐开阔。重温鲁迅先生的书,才开始有了感悟和强烈的震撼。特别是《文学与出汗》堪称一绝。把“文学”与“出汗”扯在一起,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若细细品味,方知其精妙所在。

  批判精神不仅在科学探索领域、忧国救民层面,在生活中出现的几率也是极高的,它是一个人彰显理性的力气。老师在对学生的谆谆教诲中,批判精神这个词总是脱口而出。然后,更多时候批判精度的普及度并不与其在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成正比。所谓批判精神,其实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显示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与解剖,以期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每个人每天都浸泡在信息的海洋中。从电视新闻到手机博客,再到网页贴吧,获得的信息数目数不胜数。然后随着信息量的剧增,必然伴随着劣质信息甚至错误信息的数目剧增。正如柯勒律所说的:“到处是海水,却没有一滴可以喝!”这样的环境中,以沙里淘金的态度对信息进行辨别和萃取显得尤为重要。如今,新闻都喜爱以“研究表明……”来提升自己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然后研究成果不等同于结论,是否进行过研究也还另说。研究者的期望、态度、价值观、研究方法以及经济效益驱动都会左右所谓的研究。事情往往只有相对的真理,没有绝对的真理,批判精神的重要性就体现在此。

  科学不仅使我们获得智慧,更提升我们科学的思想、精神、态度,以及并非与生俱来的灵魂。《时间简史》中,作者告诉我们,当今物理学界的主题是寻求量子引力论,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合并在一起,对我们生存的宇宙作完整的描述。从牛顿的绝对空间理论到爱因斯坦的绝对时间理论,再到后来人们普遍认可的宇宙是运动的、膨胀的,并且看来是从一个有限的过去开始并将在有限的未来终结的理论,是世界上热烈投身大一统理论的先驱们和如今正致力于研究弦理论的科学家们,以及未来还将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与研究的后继者们的无私奉献换来的。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冒险,或许终其一生,换来的知识飘忽的结果,但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激情,这激情激励着科学家们在探索的路上勇往直前。

  本书的作者霍金,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43岁时,彻底丧失了说话能力。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遨游在广袤的时空中,去解开宇宙之谜。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身残如霍金尚可热烈献身科学,健全如你我有何理由在挫折面前给自己退却的借口?生命是一次不易的体验,究竟要如何度过,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碌碌无为是生,轰轰烈烈也是生。而生命的意义就是热爱和创造美好,在岁月磨损的纷扰中仍旧如萌芽般充满欣喜与感动,微笑着用力热情地去生活。

  最后,以一句我最喜爱的句子作结:愿你的生活,如喜悦的诗。

    相关文章

    98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