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征文

宋佳1152分享

春节于每个中国人都是特别的,同时也是我们最为喜爱的节日之一了,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征文范文,欢迎参阅。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征文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征文(精选篇1)

记忆中的年

“明天早上,全体干部到村组和群众一起贴对联,下午回宿舍进行大扫除,晚上在食堂集合包饺子……”一天的安排满满当当,我依稀还记得在乡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那份温暖、那丝温情。

伴着初生的太阳,空中飘着薄雾,农家小院的屋顶冒着一缕缕青烟,一支支朝气蓬勃的小分队,赶着清晨的寒气,手持红艳艳的对联,兴致勃勃地走向村庄,和群众一起贴对联,照全家福,共同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

我怀念那年一起擦窗、扫楼梯。腊月十二日所谓的“扫尘日”,扫尘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这天,迎着这个特殊的“日子”,全体干部也纷纷拿起扫把、洗净抹布、拽着拖把,放着《闪闪红星》《团结就是力量》这样激昂奋进的音乐,开始“精彩”的大扫除,有说有笑,有土有灰,不亦乐乎地创造着绝无仅有的仪式感。忙碌的气氛传递着新春的讯息,彰显着爱清洁、讲卫生的优良品质,寄寓着对美好明天的期盼和希望。

我怀念那年一起剁馅、包饺子。洗干净手,开始洗葱、切姜、剁肉,怎么把它包得外表好看,又美观?怎么让它牢固,不露馅?这份包饺子工作既是在考验耐心,也是锻炼意志,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我还记的乡里的干部教我包的立体“3D”水饺,综合所有的特点,“好看不露馅”。在这热闹的气氛中,似乎也给所有干部增添了一丝丝生活中的烟火气,让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感受异地他乡不一样的年味,即使亲人不在身边也能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也能体会新春的喜庆。

我怀念那乡那村那些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雄伟庄严的国歌,“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入党志愿。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蓝天上,自由的鸟儿在屋檐、树枝间穿梭,清晨干部们一起集中升国旗、唱国歌,结束后相约一聚,共谱新一年的计划。我记的大年三十到村组兑着米糊帮着群众贴对联,和干部一起自拍留念,和干部赶着12点一起放鞭炮跨年。

今年,倡导大家就地过年,不少干部主动留乡和同事一起跨年,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过年必备,样样齐全,年味一点不少。不少干部表示,虽然身处异乡,但是年味一点不少,别样的新年更是美。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征文(精选篇2)

“果条”记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时间从不会辜负任何人,“年”也迈着轻巧的步伐即将如约而至,着急地、欢愉地赶来赴一场中华儿女都在期待着的团圆佳节的邀约。特别是在_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有的家庭时隔两三个月才能见面,有的家庭时隔两年都没能相聚,而有的家庭已然有人永远缺席了……

所以,“过年”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都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以往过年总盼着能分到多一两颗的糖果,能选择最长的那一节甘蔗,能先挑最大的那颗柑橘……糖果分给最小的弟弟妹妹,最好啃、最甜的甘蔗给牙齿剩余不多的爷爷,最大的柑橘一半分给奶奶一半给自己……我们家过年必不可少的当属果条(也称裸子)。

自懂事以来,过年我总会吆喝着弟弟妹妹一起做果条。先和一小团糯米粉,再揪成一小团,用两只还不怎么大的手,慢慢揉成鸡蛋形状,一颗颗排成队放好。起锅炒红糖,等冒小泡的时候再加上一瓢水,等到糖水唱起了歌就可以放糯米团子了。等团子熬熟之后,先每人分两个过过嘴瘾,剩下的全部用来和做果条用的糯米饭,等全部“猪”(“猪”是八都瑶对和好的糯米团的特有称呼)都做好之后就可以开工了。

一大家子蹲在地上,排成两排,每排四人。你搓成条,我上芝麻,她盘成“垫”,还有一个随便做成自己喜欢的小兔子、剪刀、花儿……而经验老道的母亲则负责起锅烧油,然后将一个个“垫”放到油锅里面炸。“滋滋滋……”果条在油锅里忍不住欢唱起来,阵阵芝麻香混合着糯米香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口舌生津。还未出锅,最小的弟弟已经等在锅子旁边,两眼直直地望着唱得正欢快的果条,时不时就问母亲“可以了吗?应该可以了吧?”“妈妈你看,那个已经熟了,可以夹出来了……”而母亲总会含笑答道,“再等会儿,快了快了,快好了,准备出锅了……”

弟弟翘首以盼十来分钟之后,闪耀着金光的金灿灿的果条终于出锅了,心急的弟弟抢先拿了他最爱的“金箍棒”,“很烫,等一下……”母亲话音未落,弟弟的“金箍棒”就掉落在篮子里断成了几节,弟弟愣了几秒之后,“金豆子”就从他的眼眶里一颗颗掉落下来了。我也忍不住小心翼翼拿起一条放到嘴里,“咔嚓”,瞬间,浓郁的香味就溢满了我所有的神经,仿佛我已置身在鸟语花香、温馨祥和的空中世界。

一年又一年,餐桌上的年夜饭越来越丰盛,但已没有了往日的激情,没有了必不可少的果条。大人孩子不再盼着过年能吃香喝辣了,不再盼着过年才能穿新衣了,年画更是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后不再促膝长谈、唠嗑家长里短,守岁的人也愈发少了。日子越来越富裕,过年的氛围却是越来越淡。

也许愈来愈淡的年味里,是愈来愈清朗的心境,而过年本就是辞旧迎新,很多东西会渐行渐远,但也愈发温馨绵长。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现如今,对于我来说,“春节”,意味着可以当面倾听母亲的絮絮叨叨,聆听父亲的过庭之训,享受奶奶的嘘寒问暖,与爷爷一起回忆往年光辉事迹,陪姐姐促膝谈心,与弟弟妹妹分享“过来人”的经验,以及那一根根刻在骨子里的、温暖的、代表着团团圆圆的果条……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征文(精选篇3)

说起家乡的节日那真是数不胜数,有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但最热闹、最隆重的当是春节。在春季中最热的几天,当属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

腊月三十是春节的预热。人们贴对子,扫房,放鞭炮。贴对子是我最喜欢的。贴对子讲究用自家熬的糨糊,从门外往家里贴。上午九十点钟,奶奶拿出刚放凉的糨糊,爷爷拿着扫对子的笤帚和我一起到门外贴对子。贴时先把糨糊刷在门板上,然后将对子贴上,在用笤帚扫平对子。一通忙活下来,家里家外都被红通通的对子映得喜气洋洋,过节的气氛一下子烘托了出来。最累的便是打扫房间了,扫房到没有讲究,把家里收拾干净就行,但这一年一次的大扫除可够人忙活一阵子,再加上晚上守夜到12点,初一是最累的。初一是过年氛围最浓重的一天。人们要穿新衣,拜年最重要的是收压岁钱。清早,穿上衣服赶忙对长辈喊一句“过年好啊”那红彤彤的红包便塞进你的手中,这时父母便要对人家推辞一番:“哎呀,不要,不要。”我讨厌这种过分客气虚伪的做法。最后钱还不是到了他们手中?穿新衣服好像只对小孩子而言的,我所知我的长辈们几乎年年在初一穿的都不是新的衣服的。最重要的是拜年,讲究小的去拜年,老的在家等人来拜年,而且全村不管多么臭名昭著的人也要拜年,并且全村人要拜个遍。从早上六点开始直到晌午才能拜完。幸亏我家乡村子小,要不要拜到何时!拜年时,走进人家的家门,一行人中辈分最大的要在院子里喊一句“过年好”然后在进屋挨个问候,被问好的人便大声说一声“好、都好。”然后对小孩们进行夸奖:“哟,君儿又长这么高了,咱村这个岁数的小孩数他最高了。”这时我便会笑笑,表示认同。拜完年回来吃午饭,午饭是十分丰盛的,不管昨天还剩多少菜,今天一律换新的菜,绝不能有昨天剩下的,这仿佛是个大忌讳。当我说要吃初一的菜时爷爷奶奶都会瞅我一眼。因为有充满诱惑的红包,初一是最幸福的。

初二是走亲戚的日子,去婆家过年的媳妇今天要回娘家;亲戚朋友都来串门。初二的上午非常平淡,一家人看着电视,说着家常。但到了中午可不一样,亲戚朋友们来串门,必然要吃饭啊。一桌子的人吵吵闹闹的吃着饭,餐桌礼仪在这天尤为突出,桌上辈分最大的人不动筷子别人不准动,倒水倒酒倒饮料要按辈分从大到小倒,在接受辈分比自己大的饮料时要站起来。弯腰双手举杯;吃鱼时要先喝一圈酒,再放一盘鞭炮才能吃且绝不能动鱼眼。上菜要先上鸡,女的不能上桌但她们却吃的最饱,因为在上菜前她们都会进行所谓的“尝一下”。我家乡的饭桌习俗可比外地的简单得多。我曾随父亲参加海阳的亲戚举行的婚礼,桌上开饭前要放一盘鞭炮,每吃一道菜全桌人必须起立干杯,且一口把酒吞下去,吃鱼时要这样喝上九杯,一顿饭下来,人人必醉,且吃完后要由桌上辈分最大的人讲一通酒话。醉到极点,厌恶到极点……因为可以见到多日不见的亲戚,初三是最温馨的。

家乡的春节在一片鞭炮的喧哗中开始,在一阵人们的笑声中结束,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春节。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征文(精选篇4)

过年是中国人心中最为重要的事。不管路途有多遥远,总是要回家过年。年,是中国人打不开的心结。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春节的准备工作总是繁忙的,但所有人都会说值得。除夕的时候就更忙了——贴窗花,贴春联,放鞭炮,忙得不亦乐乎。

记忆中过年的时候,年夜饭总是不可或缺。在每个除夕夜,那一大桌子丰盛到无法控制住自己的饭菜,总是勾引着我的心。香煎大肘子、爆炒银丝木耳……特别是蒸的萝卜丝馒头,那缕缕清香令我垂涎欲滴。不管是传统的八大碗,还是各种怪诞的“黑暗料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传达着节日的喜庆。

不管你有多留恋年夜饭的美食,吃完饭就应该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神出鬼没的魔术总能做到天衣无缝;令人捧腹的相声、小品更是笑点迭出;沁人心脾的歌唱让人恍若仙境;铿锵有力的武术让人感受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每每看完,都是深夜,但鞭炮之声不绝于耳。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新年气息。

在春晚的倒计时声中,新的一年无声地来了。大年初一,总有一件事少不了,那就是拜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拜年可谓是最让他们开心的事了,不仅可以玩,还可以收到许多红包。收到了,就会扬起他们纯真的笑脸,奶声奶气的说一句:“谢谢!”还没收到,就会抛给你一个眼神,仿佛在说:“怎么还不给红包呢?”那样子一出,你就会笑一阵,然后把红包给他的。

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总是在这欢笑声中的,节日的欢喜,团圆的高兴,对晚辈事业有成的欣慰,都在这节日中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支名为“美满”的乐章。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征文(精选篇5)

岁月的书签撕过了一页又一页,转眼临近了又一个新年。年味的记忆在时光中不断的交替,就像父母慈祥的脸庞,带着无尽的牵挂;就像孩子纯真的笑声,怀着无限的期盼;就像亲友真挚的祈福,系着无数的团聚。

年味——充满欢乐的童趣,纯真的记忆

从小在上海石库门长大的我,年味的记忆充满了无限的童趣。新年一早,我会美美地穿上新衣,给自家大门贴上闪耀的新年福,拉上弄堂里的小伙伴来一场新年大比美:比谁的新衣新鞋漂亮?比谁的蝴蝶结扎得好看?比谁家的大门最有年味?高墙下,狭窄的石库门弄堂里到处是我们孩子的欢闹声,拉开了热闹迎新的序幕。

接着,大家一起挨家串门,送祝福拜新年,讨糖果吃。那时,我总是嫌自己的手太小、衣裤口袋太窄,装不下爱吃的金币巧克力和大白兔奶糖。回到家里,我细数丰收的“战果”,把它们悄悄藏进床底的饼干箱里,和着枕下的压岁包,心满意足。

年味——充满欢聚的团圆,亲情的记忆

新年里,最温馨的就属大圆桌的年 夜 饭。记得儿时石库门里,祖孙三代几户人同住一个屋檐下。除夕夜,灶头间成为了中心要地,锅碗瓢盆,鸡鸭鱼肉,蔬菜瓜果,铺满一室。当每家一起开启大油锅时,齐刷刷烧菜的架势,就像在举行烹饪大赛。合家餐,拿手菜,摆满圆桌:红烧狮子头、扬州干丝、八宝鸭、罗宋汤、虾仁锅巴、水果色拉……看得我们饥肠辘辘,食欲大开。

只等外公一声令下:“开饭啦”,十几口人蜂拥入座“客堂间”,开始了丰盛的年 夜 饭。这一顿家宴,可以从黄昏一直吃到星星点灯,大家聊奇闻异事,谈工作生活,举杯欢腾,同看春晚,不醉不休,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年味——充满喜悦的期盼,欢乐的记忆

每年过年,最期待的就是放爆竹,看漂亮的礼花。弄堂里的邻居会不约而至地拿出各种各样的礼花和鞭炮,放在家门口或街边一起庆祝迎新。当火光点亮了整条弄堂和大街时,星光熠熠,煞是好看。在寒冷的夜晚,孩子们看得不亦乐乎,忘记了睡觉时间;邻里间的长辈们则相互寒暄握手,共同祈福新年有好兆头。火花在烟雾中调皮地穿梭和绽放,一片欢乐的祥和。

“看,夜明珠发射啦!闪光雷旋转啦!电光棒闪起来!飞毛腿来了!”那一刻,我一边听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一边望着眼前闪闪飞舞的礼花,依偎在父母的身旁,感受迎新的喜悦,满满的希望和幸福感。

如今,岁月如梭,时代变迁,很多东西都悄悄地变了模样。

石库门弄堂拆了,邻里间关系淡了,祖辈们相继过世了,亲戚们分开居住了,同学朋友联系少了,鞭炮声渐渐消失了……我们长大,成家立业,年年都在过年,可过节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淡,美好的年味记忆还留有多少呢?尤其是我们下一代的孩子,过年的意义对他们而言,又能留下多少的存在感、多少的感情指数?

或许,生活节奏变了,生活方式变了,过年的形式也在更新换代:手机拜年、短信祝福、微信红包、电子炮竹,层出不穷。但是,请不要让匆忙的脚步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请不要让疲惫的打拼阻碍了我们的真情;请不要让钢筋的水泥封闭了我们的心灵。常回家看看,常走亲访友,常互通联系,常有空聚聚,常怀感恩之心吧。给孩子多一个鼓励的拥抱,给父母多一个牵挂的问候,给爱人多一个关爱的眼神,给亲友多一个心愿的祝福……珍惜身边人,感恩身边事,珍藏年味的记忆,延续年味的蕴意。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征文(精选篇6)

车站里的“年”

“过年了,走亲戚出游的人还是蛮多的,日常保障以外,我们还提供了一些志愿服务,比如为乘客们提供热水、晕车药、拿行李,有些老年人不会扫健康码,我们就用自己的手机帮他们输入身份证号,确保健康码是绿色的。没回家陪陪老妈,有点点遗憾,但和大伙在车站里一起过年,也挺有意义的。”张本惠是贵阳市花溪车站站长助理,这个春节,和同事们一样,坚守岗位,“年”就是在车站里过的。

对很多人来说,过年就是家人围坐,美味佳肴,欢歌笑语,但对张本惠和她的同事们来说,过年却是忙碌和紧张。对进站车辆的灯光、雨刮、车身下方悬挂物等进行安全检查,提醒进站的乘客进行测温、扫码、佩戴口罩,遇到带小孩进站乘车的旅客,引导乘客走绿色通道,帮助他们把小孩送上车。一切的努力都是为旅客提供安全、温暖的出行环境。

花溪是旅游文化创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周边的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个春节,天公作美,阳光灿烂,更是增加了大家出门的动力。为确保广大乘客能顺利、安全出行,春节期间,从花溪发往高坡、青岩、久安、麦坪等17条线路车正常发班,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最大限度满足乘客出行需求。郑江洪是花溪至清镇的专线司机,这个春节他也是在岗位上度过的,“虽然是过年,但还是坚守岗位,不休息,安全把乘客送到家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们只是暂时舍小家为大家。”除夕的最后一班车也是他,路上的车已经稀稀疏疏了,见不到了平时的熙熙攘攘,路两旁的人家也张灯结彩,透过窗户的人影,能看到一家家的人都围坐在一起准备年夜饭。他说,每年这个时候很想回家和家人一起,但看着车上大包小包往家赶的乘客,踩下油门,把乘客们安全送到站,成全别人也挺好。

出行平安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平稳运行却是个大活。据花溪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何传琦介绍,为了保障春运期间的辖区客运安全,他们推出了“三招质保”,第一招是安排专人对区内三家客运企业进行源头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所有参加春运的车辆进行全部检查,杜绝病车上路,对所有参加春运的从业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杜绝不符合资质的从业人员驾驶营运车辆上路经营;第二招是严格按照交通部春运期间客运战场和交通工具的分级分区防控指南,督促企业按照要求做好车辆的消杀,以及车辆的通风,同时要求驾驶员在驾驶营运车的过程中戴好口罩、手套,并督促乘客按要求规范佩戴口罩后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第三招是在辖区内的各重点路段开展相关的路检路查,确保春运期间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客运的安全。

_年春晚的小品《站台》里的那位警察和他的列车员妻子的故事依然记忆犹新,为了保障大家的出行,夫妻俩也都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在高铁停车的时候,他们才拥有了短暂的年夜相逢,也完成了他们对年夜饭美味的共同分享。对于像张本惠这样的车站工作人员,他们的团圆就是保障大家的团圆,他们的年,就是车站里大家高兴出门、平安归来的年。

春节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优秀征文(精选篇7)

论“值班”

春节到了,在这个阖家欢聚,万家团圆之时。还有不少人因为疫情防控或者工作需要,留在了自己工作的城市和岗位。春节回家过年,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观念和习惯。天大地大,过年最大,今年春节注定不一般,“就地过年”成为了_的开年之词。今天是正月初六,作为一名基层的公务员,根据组织的安排,轮到我值班,在这个特殊时期值班,我感觉责任很大,也颇有感触。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今天值班的一点心得。

值班是对公务员这个特殊岗位的必然要求。我们的国家和政府之所以能够凝聚人心,得到百姓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是人民的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公务员存在的理由。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除了以往春节可能出现的一般性问题,比如放鞭炮引起的火灾,客流量增大引起的诸多问题以外,还面临着疫情这一复杂的因素。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我们公务员值班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发生问题之时,老百姓能有渠道和手段去联系我们,让我们来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值班是提升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春节回家过年、休息也是我们内心的需求,说不想回家过年肯定是不诚实的,但是在集体和组织面前,个人利益必须做出让步。值班就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公职人员,要把百姓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很多人说,在这个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值班还有没有必要?的确,如今,通过拨打12345或者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就能够反馈问题,也能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去处理。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要保持传统的值班制度呢?我认为,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上的要求,要求公务员对自身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我们是人民的公仆。

值班是提升自我社会价值,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当春节期间,老百姓路过政府大楼或者公安局、消防局的时候,如果是空无一人的状态,人们会没有安全感,会想万一出现了问题怎么办?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放下这颗心,安心地过好这个年。有句人尽皆知的俗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看见街上人们喜悦的笑脸,我觉得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我们在第一线奉献着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获得幸福感,毕竟我国的公务员是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而生的,我始终相信我们公务员努力一点,我们的社会真的会变得更好一些。正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我们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之时,里面能有我们的一分耕耘,这种自豪感是尽在不言中的!

    55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