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牵挂的精选散文:牵挂

志彬 1172分享

  编者按:俗话说: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有一个好妻子,人生就成功了三分之一。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牵挂》。

  1978年3月5日,刚过而立之年的我,带着插队10年的乡土气息和亲人们的殷切希望,跨进了南京师范大学。这既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同时也给我经济困难的家庭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入学前,我在插队的响水县六套公社善友大队小学任民办教师,并已经成家。妻子在队里务农,带着5岁儿子和2岁的女儿。入学后,家里少了我的收入来源,年年成为队里的超支户。我在学校除了国家提供的12元伙食费和4元助学金外,还时不时需要家人予以接济,家里单靠妻子的家庭副业收入日常生活越来越难以为继。居住在小县城的父母亲,靠父亲1人工资,要负担他老两口、我的妹妹的生活开销,经济也不宽裕,但心疼我们,不仅将我儿子接到身边照顾,还经常想方设法接济我们。母亲在农村大忙季节都要到乡下帮助儿媳干活,再加上公社、大队、生产队的一些领导和乡亲们都伸出关爱之手,帮助我家克服重重困难。

  我和妻子分居两地,互相牵挂。除了寒暑假能在家,开学后我无法返家,妻子无法来宁,只能通过书信互通情况。我在书信中给予她的也只能是精神安慰和对一些事务的商讨,她除了来信外,有时也托来宁的乡亲给我带些东西。

  1979年中秋节前的一个星期六下午,第三节课下课铃声刚停,教室后门开后有人喊我:“朱兆丰同学,来一下。”我抬头一望,是系办公室张老师。我立即到了门口,张老师又说:“朱兆丰,校传达室打来电话,说有人来找你。”我道了声“谢谢”,就向传达室赶去,途中脑子里一直在想:是谁来找我呢?

  在离传达室二三十米远的地方,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传达室门口朝我来的方向张望,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南京工作的一个朋友的继父周叔叔(在队里大家都概称他“周四爹”)!看到家乡人感到格外亲切,我赶紧快步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双手说:“周四爹,您什么时候来南京的?见到您真让我高兴。”周四爹满脸笑容地说:“朱先生,我来两天了,特地赶星期六下午来看你。我在中秋节前来南京看看儿子,并带些土特产给他过节。来前到你家告诉我要来南京的消息,你妻子连美筹集了10元钱,让我带给你。”他说着从衣袋里掏出10元钱交给我,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连忙说:“谢谢您帮忙。”然后,我陪着周四爹在校园内看看,边走边交谈。我一边介绍校园,一边不时询问家乡的一些情况,在不知不觉中过了半小时,我留他吃晚饭,他说要趁天未黑赶到南京下关机务段的儿子那里。临走时,他对我说:“朱先生,我再过两天就回去了,你如有什么东西要带回去,就到儿子树美家中来。”

  当晚宿舍熄灯后,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摸着妻子带来的10元钱,感到这是我们夫妻之间感情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情与爱。她怕我在南京读书缺钱用会影响身体和学习,特地想方设法筹集10元钱托人带给我。我想到寒暑假在家中的所见所闻:妻子既要参加队里劳动,又要带女儿、做家务,还要养猪、养鸡、种自留地,一天里一刻也闲不下来。特别是农忙季节,更是要起早摸黑干活。在假期中,我在家也不让我干重活,还想着不时将伙食改善一些。平时她的生活非常简单,常年粗茶淡饭。鸡下的蛋,她除了给女儿吃点外,都拿上街去卖,自己舍不得吃一口。想到她消瘦的脸庞,心酸的泪水禁不住地流了下来。平时,我只能用等到我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家庭经济会越来越好的话来安慰她,现在农村正值秋收秋种大忙季节,家里更需要用钱,我一定要请周四爹将10元钱带回去。

  第二天上午,我写好信,又上街买了十块月饼。在信中叙述到:亲爱的连美,你托周四爹带来的10元钱,他已到学校交给了我。你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时刻惦记着我,温暖了我的心。我在学校读书,有国家提供的伙食费、助学金,平时也不需要用什么钱。我在这里各方面都很好,请放心。家里秋收秋种大忙季节更需要用钱,所以,我请周四爹将这10元钱带还给你。另外,中秋节到了,买了十块月饼,一并带去给你和孩子。

  下午,我乘车到南京下关机务段树美宿舍,将信、10元钱、10块月饼一并交给周四爹,烦请他带给连美。一应妥当后我的心里才感到释然。

  后来假期回家,才知道当时妻子得知周四爹要上南京,立即向邻居借了10元钱,托周四爹带给我。然后趁赶集时,将1只老母鸡、30个鸡蛋、10多斤米拿到街上卖了,才凑足钱还给邻居。这一段夫妻牵挂,情深意长的往事,虽然过去了近40年,但仍一直珍藏在我心中。

 

作者|朱兆丰

  公众号:雪山飞鸿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7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