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父亲人生经历的散文:父亲

由志彬供稿

  编者按:父亲的宽厚,父亲的善良,历经劫难心地光明的沧桑正道,可以影响了我们的一生。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父亲》。

  前几天回家看父母,本来是戒烟的。看到父亲,就又抽开了。父亲从抽屉里拿出仅有的一包中华牌香烟,说:“你拿上。”他执意让我拿上,好像应该的。这次,我没有。我说:您抽吧,不给您已经很不对了。一刹那,我感到非常内疚,无地自容了。

  父亲,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人。豁达、宽容,善到心中无恶升起的地步。

  那年,我八虚岁。年底的时候,父亲从监狱里出来。好多乡亲都来家里看父亲。那种情景,真是“感慨又嘘唏”。我小,别别扭扭看到突然冒出的父亲,心里不知所措。以至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不好意思开口叫“爹”。这个问题过了好久,被母亲发现了,做了很长时间工作才“父子相认。”

  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我的爷爷是出名的中医,据说产业很大,在周围很多地区开店行医,足迹遍及应县浑源、内蒙等地,驾车行医,名声赫赫。父亲说起这些,也是很自豪的事。村里的土地,三分之一是归爷爷的。他一生学佛学道,修桥补路,治病救人,非常了得。有一年感觉时局有变,似乎窥准了天机,竟然将所有的土地给钱就卖,低价处理。划分成分时,成了下中农。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出生、长大。他回忆儿时,常说自己从小比较优越,爷爷奶奶行医不在,自己就饭店里赊账,吃遍了各家美味,过一阶段时间爷爷回来付账。父亲后来也学了医,中西医、兽医,都能。他十八岁就出诊看病,非常聪明。行医到大石口,有人给介绍了母亲,成了家。

  可是,我一岁的时候,文革开始,家产被充公。随着我这个克星的降临,灾难一步步赶来。先是爷爷去世,后是冤假错案,年轻的父亲被陷害,锒铛入狱。就这样,八年时间,进进出出,成为专政的对象。经受了非人的苦难,我八岁年底,才平反出狱。一个二十来岁的人,饱尝沧桑,历经浮华,好似红楼梦里的故事,何等苍凉!

  九岁那年正月,我按惯例到姥姥家,回来的时候,已经迁移回故乡了。那一年,我开始上小学。新的环境极度贫穷,但头上没有了“反革命”的帽子,轻松了许多。在经济困顿的情况下,父母亲自己建起窑房,开始了大难不死的贫困生涯。

  为了供我们弟兄读书,节衣缩食,其情其状,不敢详述。父亲,一个“少年得志”的人,一个大难不死的人,拿起锄头,弯腰干活,在不懂稼穑的嘲弄声里,凭着一颗善良的心和豁达的态度,克服了许多困难。生产队干活的空闲,为乡亲们义务诊病,获得了普遍的尊重。

  父亲说,钱财生外之物,好好读书,人长天长。于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背书学医。我小学的时候,注射器、输液器就在书包里,随时给老师和乡亲们义务服务。小学期间,正赶上贫下中农进校园,同学们经常下地劳动。不过有一点,童年孤傲的我,始终是学校里顶一顶二的学生。这也给了父亲无比的安慰。仅此而已。

  有了这个安慰,父亲似乎看到希望,也拼命供我读书。那时候的情况,非常可怜。我两岁以前,“百般宠爱在一身”,过“百岁”的时候,获得了不少精美的银器。为了上学,变卖完所有的银器,父亲不得不去干“投机倒把”的营生,漆黑的晚上,到山沟里买上黄芪,然后连夜卖到城里的收购点,连夜返回,第二天继续劳动。骑上自行车,在夜里往返90里,其中山路20里,那是何等的艰苦。可是,父亲很开心,总算有一点点收入。

  以后我考入师范,分配工作,都顺理成章,没费一点周折。但是,这一切,于父亲,也仅仅是个安慰!因为,规规矩矩的我,自幼头顶黑色的帽子,受了好多屈辱,看不得一点不公和丑恶现象,工作后更是兢兢业业,不越雷池一步。所挣工资,非常微薄,无非是不需要父亲再操心。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还在上学,父亲的苦日子并没有结束。他尝尽世间劳作的艰辛,在荆棘与沙漠中寻找希望。总是把最好的,最好的书,最好的吃的,给我,给他的儿女们。以至于我已经结婚,打碳劈柴一类的粗活,父亲在的时候,几乎不用我。

  后来二弟手术,父亲开始举家入城,那些苦活脏活,都干过。直到1996年,才开始重操旧业,在别人的医院里坐诊,算是结束了体力劳动。这个时候,我已经“从政”。

  国人崇尚从政,传统的目是光宗耀祖、攫取外财。而我,未曾为此盘算过。这种状况,随着岁月的流逝,日益明显。当人们不管用什么手段已经“普遍富起来”的时候,我和我的父亲,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这在别人的眼里很不可思议。中国传统教育,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的经典,读书的目的是为规避体力劳动,制人取利,说白了就是偷奸取巧、愚弄劳动者,这种不公平的事情我所不齿,我骨子里正是痛恨这样的行为,所以清贫使人心安,我从不后悔自己行为,我所接受的大公无私的教育与我努力的目标,都没有这些。我感到惭愧的是,我的从政,没有给父母带来任何的收入。仅仅在中秋、春节的时候回来看看父亲,买上点食品。这些,对于改变他的状况,基本没有用处。现在父亲已经定居城里,买房的时候,我曾给工资抵押贷款11万,仅此而已。这,也是我为父亲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

  父亲的宽厚,父亲的善良,他对人生、生死的从容,他历经劫难心地光明的沧桑正道,影响了我一生。他行医以后,依然收入不多。给人治病,开药按颗数、按顿计,钱自然就是元角分。说起这件事,他总是说,咱是看病,不是卖药。所以一直如此。能坚持这样,他当之无愧能称得起一个医生。

  今年正月我回去针灸,父亲已经整理了好几本秘方,准备传给我们。写得密密麻麻,下了不少功夫。我想了想,对父亲说,我不懂,也学不来了。建议您把这些方子以及曾经的故事、疗效记录下来,然后整理出书,公之于众吧。这样既可以以尚氏秘方利益社会,又有利于打破技术垄断。开个开明济世的头,做个千古功德事业。父亲采纳了我的意见。

  天天的灯下,父亲在写书,七十岁的人了,家里安装了网络、电脑,查资料、梳理文字,忙碌得很。相信父亲会撰写好自己的医书,快乐地把自己融入利益社会的功德事业之中!

 

作者|尚君善

  公众号:初心作文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