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描写美食的优秀范文:一卷春色念乡情

莉莎 1172分享

  编者按:美食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所乐道的东西。来介绍你最喜欢的一种美食吧!下面请欣赏佳作《一卷春色念乡情》。

  季市,奶奶打小儿生活的地方,直到我出生后,她才进城和我们生活。不过,只要到周末,奶奶就会带着我回季市,说说家乡话,走走家乡路。初春,寒流刚过,冰雪未消,行走在古镇青石板路上,墙角的一株红梅已悄然鼓胀着整树的花苞,仿佛一眨眼就能变出满园的姹紫嫣红。走着走着,一股油香味直入鼻腔,“立春了,春卷上市了!”奶奶轻声念叨。

  掀开日历,“立春”不过是印在纸上的两个小字,再配上一张春色图,不经意就翻过去了。“春牛”“春胜”“春幡”已离我们远去了,可“咬春”是季市人的大事,一点马虎不得。“春盘”上放的春饼、春盒、春卷,裹着新春里最时鲜的菜蔬,一口咬下去,抽象的春天就妥妥的在舌尖上具体化了。

  我无比羡慕古人立春仪式的隆重和诗意,像许多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传统一样,却只能在文字或照片里缅怀了,好在“咬春”的习俗流传至今,吃一顿春卷也算是记住了立春的日子。

  现代人的物质生活十分丰富,想要吃春卷,只要在手机上点两下,便会有人将现炸春卷送到你手上,还冒着热气呢。可是,这并不是理想中的春卷,除了味蕾,我们还想要一些心灵上的慰藉——那就是家的味道。

  春卷,据记载东晋时候就有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不知道变化了多少品种,各地有各地的形状,各地有各地的滋味,鲜甜咸辣,大都与一地的气候物产相宜。我们这里最盛行的是荠菜春卷。《诗经·邶风·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荠菜是十字花科属的一种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又称菱角菜、护生草,广泛分布于温带各地,中国各地都有。到野地,一挖一大把,乐颠颠拿回家,流水冲洗干净,再到热水里焯一下,挤干,切碎,加佐料,加肉丁就可以开始包了。

  春卷皮子比较难做,且要特制的小铜炉来烙,一般人家不会自己做,只好到街上去买。盯着春卷铺子前老板将粘手的面团一颠一托,在小铜锅上按一下,揭开一张皮子,放到旁边晾着,仿佛已经闻到了春天的香味。春卷皮子讲究薄而匀,一斤在80张以上为佳,老街上的春卷皮是出了名的好,馅儿却是各家有各家的讲究了。

  小心分开粘在一起的皮子,这一步最考验眼力和手指的灵活度,因为一不留神,皮子就在手上破了个洞。那时候懊悔就来不及了。一张圆圆的皮子,托在手心里,挖一勺馅,呈长条置于皮子正中,左右一拗,再卷起来,便算包好了。松紧粗细,各人不一样。若嫌荠菜太单调,啥菜都可以加。偶尔创新做个水果馅的,也远胜那些糕点大师的水果派。

  春卷既是亲民小吃,也登得上大雅之堂。满汉全席中它便是九大点心之一。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春卷与生活相像,形式上大体一样,内容却相差甚远。一张春卷皮,既裹得住野菜杂蔬,也裹得住山珍海味。不管你喜欢什么,春卷绝对能迎合你的口味。我家每年都有春卷吃,因为我有幸有一个贤惠的奶奶。荠菜、茨菰、马蹄、木耳焯水烫熟,肉丁炸熟,韭菜切一寸长,拌上佐料,再勾点芡。裹成长条,油炸至金黄,一口咬下去,鲜汁四溢,唇齿留香。亲戚朋友都送一点,大家一咬开,就可以知道出自谁家之手了。

  二十四节气日已淡出我们的生活,也只有吃一顿春卷才能提醒自己,提醒自己别辜负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食物和祖先们传下来的生活方式。四季更迭中,平凡的我们过着精打细算的小日子,自给自足。没有盛大的迎春祭典,且把油锅中春卷的歌声,作为我们对立春的致敬,对乡情的惦念吧。

作者|八年级 刘诗语

  公众号:语文导学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7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