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传记的作文:我读沈从文(2)

睿柠 1172分享

  1929年,徐志摩让胡适安排沈从文,让沈从文在上海一所大学任教,爱上学生张兆和。1931年去青岛大学教书,1933年与张兆和结婚。1934年母亲病重,她回家探亲,一路上他记下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湘行散记》。1938年,沈从文到昆明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副教授,,1946年,沈从文回到北平,留在北京大学任教。

  1948年,沈从文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他工作重心转移到文化研究,1949年起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69年在湖北省咸宁五七干校劳动,1979年 沈从文旧作在国外受到青睐,1981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出版。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突发去世。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一段怎样的人生?由文坛名宿成为被批判直至搁笔的人,他的许多作品被认为过时了,被书店销毁,他购买的一批文物被认为是浪费。但他依旧从容,寒假期间许多作家受不了屈辱自杀了,沈从文却看得十分平淡,有道理,他确是不幸中的大幸。也许,像沈从文这样平静,从容,坚持自己目标的人,才会使世界变得温暖。

  沈从文事迹:

  沈从文应《大公报》之聘,接编了该报文艺副刊,后来他与萧乾合编时,奖掖后进,扶植青年作者,把北京的一些文人集合在一起,比如很有名的朱自清,冰心,巴金,许地山,老舍都是他们的作者。沈从文特别留心哪些出身寒微,眼下正在困境中挣扎的青年作者的稿件,尽量发表他们的作品,实在不能刊发的,也设法介绍给其他刊物,或去信指陈作品缺陷与改进方法,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的,尽责的,勤奋的沈从文,他果然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啊,他怎能忘记徐志摩先生在他最开始时给予的帮助,怎能忘记郁达夫先生对他的关心与爱护,没错,现在轮到他提携后进了。这一点是我十分钦佩的。

  在昆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做副教授时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总务部主任老舍来信,请他出任云南“文协”第一任主席。这时的沈从文正痛感文坛龙蛇不一,就在回信中问:究竟是有了作品才是作家,还是进了“文协”就是作家?这让老舍无从作答,沈从文主席一事只好作罢。这里的沈从文说话语气十分坚决,而他的确让人看到了一个淡名如水的沈从文,让我看到了一个对国家,民族,对中国文化发展十分关心的沈从文,也许,他就是文学界的一寸“净土”。

  1981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出版,从最初动笔到最终完成,经历了整整16个春秋,这是沈从文,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见证。胡乔木写信祝贺:以一己之力,历时十余载,几经险阻,数易其稿,幸获此鸿篇巨制,实为对我国学术界一重大贡献,极为可贺,天道酬勤。沈从文说“我没有天才,就是两个字:耐烦。”

  沈从文文学成就:

  说起沈从文的著作,我们一定会想起《边城》,《湘行散记》,《长河》等,今天我主要谈谈我对《边城》的感受。

  《边城》这个故事很美,这种美也许是人性美,也许是景色美,但讲述的却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叫翠翠,作者这样写她:自然既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有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写出了一个美丽,乖巧,淳朴,善良,可爱的姑娘,她的童年一定是无忧无虑的。随着她长大,她的性格有了微妙的变化,多了沉思与羞涩,而她的外祖父也开始担心起了她的婚事。后来她遇到了傩送,萌发了朦胧的爱意,他总是在盼望,可爷爷不知内情,八翠翠“放话”给傩送哥哥天保,傩送的父母给傩送另外物色了一个富家千金,可傩送爱翠翠。后来天保意外身亡,外祖父去世,傩送远走,只留下翠翠。

  这里的生活生死自然,爱恨自然,没有一个角色是权威。物欲在这里是微不足道的,连山水渡船都成了主角,不是衬托点缀,更是有灵魂的大自然。作者心无渣滓“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是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

  它通过抒写男女情爱,祖孙亲爱,邻里互爱,来表现人性美。沈从文幼时生活在美丽的湘西,湘西的美好的山水人物浸润着他的灵魂,让他学会观察,想好了思考,让他的语言读起来如水般流畅,有一种天然美。

  沈从文是一位追求人性美的作家,他笔下每一个人都是美的,,他自己的灵魂也是如此美,他将做人与作文结合的天衣无缝,无愧于“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我想,淡名如水,文如其人是对他一生最好概括吧。

  人的一生如果想有意义,有价值,可以读读沈从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宝鸡一中19届15班 郑劼欣】

  【公众号:张永娟的生活语文乐园】

448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