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趣话》读后感

崔莹莹 1172分享

  选择这本书来阅读的原因是看到书名有个“趣”字,我想要看看在无暇而艰辛的科研上会有怎样的“趣”法。然而,这个“趣”并非指科学家或文学家获奖之前之后的趣事,相反,有些科学家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始终过的郁郁不得志。当然,也有多年潜心研究然后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了某种粒子或结构而获奖。无论是独自研究的,合作研究的,接受诺奖的,不接受诺奖的,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对科学或文学的执著和热情。

  诺贝尔奖吸引人之处在于,它不仅为学术界所认可,而且有一笔巨额奖金。然而,对于金钱,有的科学家却是无丝毫留恋之意,如书中倔强的伦琴。伦琴是获得首届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在中学时被迫退学后,仍坚持自学,后来成为旁听生,最后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大学入场券。伦琴发现的x射线,吸引了无数商家的眼光,但他始终没有把他这个重大的发现卖掉而是无私地与全世界的科学家分享。领取到诺贝尔奖后,他不顾很多繁文缛节如参加宴会,匆匆回到祖国并把奖金全部捐给了沃兹堡大学,注意,是全部!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不只是出现在文人身上,也出现在默默无闻搞研究的科学家们。大部分科学家对于所得到的一切,只想着如何利用去更好地去研究,去造福人类,这些人都是时代的巨人。

  然而,科学家如果不用好自己的研究、发现,则可能会祸害人类,这也验证了一句话,科学是把双刃剑。哈伯别出心裁,通过把空气中的氮固定下来,从而发现了氮的新合成法。这种方法能大规模生产氨,为农业增产作出重大贡献,而且救了大量饥饿的人们。也正因如此,哈伯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然而哈伯却发明了可怕的致命手段——化学武器,并告诉了正准备发动战争的德国的指挥部。哈伯后来甚至发明了令人发指的芥子气,使得化学战升级。如此下来,科学带来了从未遇到过的灾难。科学是处在极高位置的,但并非最高位置,在科学之上的,应该是责任和理性。任何人在进行科研时都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使世界更美好。

  书中还介绍了一位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科罗廖夫,因为他本应获奖的。当科罗廖夫全身心投入到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设计工作时,他被无故搅入了苏联的政治风暴。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科罗廖夫失去信任,并下令把他押解到荒岛上。一段时间后,领导人不得不让他继续卫星的设计,当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瑞典皇家科学院向苏联领导人表示要授予设计师诺贝尔奖。只可惜领导人碍于科罗廖夫是苦役犯而拒绝接受,说人造地球卫星是人类的产物。学术研究应与政治、官场有明确界线,国家方面不应对科研过多的阻挠,或不重视。科技发达必定推动国家发展,而国家政府的支持与重视才会促进科技的发展。政府盲目干预科研,只会浪费人才。幸运的是,历史是公正的,科学界也不会忘记这位大师,他们把月球背面最大的一个山命名为“科罗廖夫山”,算是对科罗廖夫的尊重与补偿。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各有精彩,还有调皮的费米由于老师的包容与帮助而跨入科学殿堂,电离学说三剑客的科研协作......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无疑在逐步揭开世界面貌,在我们前进路上破除荆棘,当然还有无数与诺奖擦肩而过的,也有为人类事业而奋斗的科学家,在我们心中,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关文章

    2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