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鸦片战争》观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赏析

李季 1172分享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打开,也开始了中国近代史进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鸦片战争》观后感1000字,希望你会喜欢!

  《鸦片战争》观后感1000字:序幕

  稍微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打开,也开始了中国近代史进程。中国开始由封建君主制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也具有了征服世界各地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当时,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而它本身具有扩张的本性,它需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注定要征服世界落后地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对外扩张愿望强烈,又有印度作为在亚洲扩张的基地,从而英国成为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目的是想要打开中国的经济以及原料市场,对中国掠夺廉价原料,并且对中国倾销商品。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误差,就开始对华走私鸦片。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鸦片战争的失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先进人士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围绕着向西方学习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形成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和运动,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鸦片战争期间,面对西方列强先进的武器装备,清政府中的一些先进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落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揭开了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序幕;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也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的主流。

  《鸦片战争》观后感1000字:志气

  是的,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志气,虽然出现了鸦片战争,如此血淋林的事实,但这不能表明中华的柔软,林则徐.关天培不正在我们中间广为传颂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祖宗在如此境况下有如此气概而自豪吗?

  但也是这一页,带着软弱,带着污点,给中华以奇耻大辱;割地赔款;奴颜媚骨;屈膝投降;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清政府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它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2100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美国.英国.法国随之也接踵而至,先后胁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的条约,道光29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船利炮打开,许多弹丸小国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我泱泱大国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当我翻开这一页历史,心情是沉重的。 但现在,我们的国家再也不会退回到这条路上了,中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香港.奥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拼搏,不正在扬我国威吗?

  以下是我对近期百家讲坛喻大华的节目《道光与鸦片战争》的一点感悟与思考。也许这只是一孔之见,但是这是值得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东西。

  几百年前,我们曾一度领先,然而就在一百多年前,古老的华夏文明竟然顶不过西方新兴文明的炮击,居然一败涂地。为什么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不由想到这里,英国不正是经历了工业革命后,才用坚船利炮洞开了中国的大门吗?对此,古老的中国人可是太有发言权了,几千年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独领风骚。在这里就牵涉到一个著名历史论断“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困扰了一代由一代的中国人,一直无人可解,也许这是永远的疑问。

  也许有人会说是社会制度的问题,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古老中国的封建专制在走到末路时,西方文明却先于中国一步,开始了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中国为什么没有突破封建专制呢?这似乎又涉及了中国的现实国情问题。难道真的是这样?我们有不禁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在《道光与鸦片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代前夜,中国社会已经是危机四伏了,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清王朝要面对的却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清王朝如何能够抵御的了。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在此之前,中国毋庸置疑是世界的中心。即使是到了灾难深重的19世纪,在20或30年代,中国依旧保持着国际GDP的头把交椅,世界上最大的10个城市中,中国就占据了一半。这是事实,但是这可以说明问题吗?中国依旧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为什么?

  其实,我所列举的不过是一些表象。中国GDP第一,那是用自然经济与西方工业文明对比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西方在几个世纪创造的成就超越了以前所有时代的生产创造。这是科技的力量。相比之下,中国逊色了不少。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危机四伏,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确实是落后了,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就在这时,中国确犯了一系列错误,闭关锁国,盲目自大,故步自封。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被迫拖入了战争。也许人们会问:为什么日本可以发生明治维新,中国却没有?中国不是没有,只是这对于中国不符合实际国情。戊戌变法就是个典范的例子。

  于是中国无可奈何地走入了战争。

  《鸦片战争》观后感1000字:英国

  本片看了两个版本,一个是105分钟版本的外版DVDRip,一个是CCTV6播放的153分钟版本。两个版本内容区别不大,只是稍长的版本多了一些人物过场与对白,以及太过于“中国化”的情节。电影进行这样删减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给外国人看的版本中 有一些书法、古代诗词的场景会让他们越看越糊涂。当然,影片的删减还是影响了电影的完整性,总体来看还是153分钟的版本情节更完整、故事更协调、人物更全面。所以,我主要对这个版本说一下我的想法。

  这部电影上学时看过,记得是学校组织的。但是如今再看,却没有任何印象,因此看本片就像看一部新电影一样。就因为如此,这“新电影”给我带来了新感觉。本片给我的感受非常不错,它不仅故事完整、情节流畅、结构合理、人物塑造鲜明,而且对于具体细节也把握得非常好。本片可以说是我看过的中国电影中,最优秀的其中之一。本片已经超越《孙中山》、《开国大典》、《大决战》等主旋律大片,也超越《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等中国艺术电影,即使如《霸王别姬》这样的经典它也可以与之平起平坐。总而言之一句话,本片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电影,从大场景到小细节都做得非常完美,是一部佳片。当然,这是要排除那些史实错误的,毕竟这是电影,不应该吹毛求疵。

  电影优点有很多,不一一细说了,只说说让我印象深刻的,那就是它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很细致。比如林则徐,从他的言行、谈吐、作息,包括吃饭、睡觉等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他是一个有胆识、有想法且非常正直的官员。还比如琦善,虽然他出场时间不多,但电影将他鲜明的刻画为一个忠心耿耿、聪明、有判断力的老臣,即使他有丧权辱国的行为,可他依然是理智的。还比如,影片对英国人及英国各色人等的描绘同样塑造的非常立体,英国女王的天真与聪慧、商人的狡黠、军人的鲁莽等等。总之,通过本片两个多小时的讲述,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不仅可以真真切切的了解历史,更可以将这些历史人物留在自己的记忆深处。这样一个优点,是中国电影在1997年以前是很少做到的,至少金鸡奖最佳影片中是没有的。

  此外,本片还是中国电影中第一次用外国人的视角讲述外国人自己的故事。全片有将近30%的时间是英文对白,而且有很多英国场景,这在中国电影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就凭这一点,本片就值得欣赏,因为它不是中国人一厢情愿的自娱自乐了。本片通过客观公正的角度的展现历史,并让普通观众了解的事情的全貌。这又是本片的一大优点,这也是我看本片之前没有料到的。竟然还能让外国人出演中国电影,这在1997也算新鲜事。

  以上简单说了一些电影的优点,下面来说缺点。本片缺点不多,在我来看主要集中在那个公子哥与妓女的爱情上,因为这段情节与电影主线故事没有太大关系。首先,公子哥是一个墙头草,谁让他活命他就帮谁,这样的人物让人唾弃。其次,瞎子乐师是朝廷要犯,还是四品带刀侍卫,这样的情节更是离奇!编导你以为这是武侠小说呢?第三,妓女刺杀英国人的情节更与主题无关,杀了一个英国人就能打胜仗?综合这些来看,电影设置的这段虚构情节太没有意义了,要看点没看点、要情节没情节,只使得电影显得很更加荒唐。哎,编导这不是白费力气吗?以上是电影最让我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是本片最的缺点,除此之外电影就没有太离谱的地方了。

  通过以上可以看到,本片并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主旋律电影,更是一部好看的历史片。它详细的再现了历史,并将历史人物进行了鲜活的再现,而且故事讲述的张弛有度、引人入胜,这样的电影能不好看吗?因此本片可以称作是谢晋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最好的主旋律大片。只要是中国人,都应该看一遍!

    59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