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读后感范文赏析

李季 1172分享

  《蛙》是莫言经典的文学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蛙》读后感,希望你会喜欢!

  《蛙》读后感:真挚

  2009年,正是一代民族文学大师莫言发表长篇小说《蛙》的年岁,自此,有一部分反映中国现当代国情的书出现在华夏大地,给人们一面镜子,从中看历史的错与误,思考人的罪过,体会人性最真挚的美。

  《蛙》以平实却直击人心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山东高密县一个从事妇产科工作50余年的妇产科医生传奇又复杂的一生。小说主人公是“我”的姑姑,在故事开篇,便写出了在科学民主初放曙光的中国,姑姑作为高密县唯一的妇产科医生与接生婆斗智斗勇,不顾一切、坚决果然地保卫一个个新生的生命,是一个人人爱戴的送子娘娘。好的小说能很好地突出矛盾点:到后来,由于新中国国情的需要,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姑姑也成为了乡里计划生育负责人,一下子变成了“杀人恶魔”。

  《蛙》读后感:留在心底

  10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留在心底的震撼去迟迟不能消退。

  《蛙》,一部简短而直面现实的小说。读罢该书,就像走过了国人的心灵长廊,不由自主的重新探寻了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历程。

  该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坚实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者——我的“姑姑”。她不惜一切代价,费尽心机,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个超生的孩子出生。她宁可血流成河,也坚决不会让超生一个。在她强大的攻势下,上千的孩子在她手上流掉。而这些,只是故事的一半而已。也许,我们会禁不住的厌恶计划生育政策,对“姑姑”也会产生憎恨之感。但是,作者——莫言并没有就此停笔,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姑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我”的超生却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读完这部书,留下的不只是对心灵的震撼,还有是对现实的无奈。计划生育始终是国人内心的伤痛,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像“姑姑”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而现实往往比书中描写的还要残酷很多。

  我们有活着的权力,但未必有有出生的权力,这就是人性要服从社会。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人的生命始终是第一位的,任何借口都无法剥夺人生存的权力。

  《蛙》读后感:笔耕四载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60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