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读后感550字左右范文

李季 0分享

  《檀香刑》是中国作家莫言向历史与传统致敬的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檀香刑读后感550字,希望你会喜欢!


  檀香刑读后感550字:铮铮铁骨

  刚读完莫言的《檀香刑》。趁着一腔热血还没冷却,记录下我最直观的感受。

  很久没有读到过这么有血性的作品了,最近充斥着我的阅读空间的不是飘渺的理论典籍,就是主人公形象高大全的革命历史经典。回顾之前自己最欣赏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些个人化的写作、心灵上的宣泄。而这部带着血腥气的《檀香刑》,让我真正体会了一场“民间的狂欢”。

  故事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德国人强修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而故事的主人公却是实在的小人物:民女孙媚娘,丈夫是傻子,亲爹闹义和团,公爹是刽子手,情夫又是知县。情节围绕刽子手公爹奉命以传说中的极刑“檀香刑”来处决亲爹而展开的,各个主人公以自己的口吻将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层层剥开,同时将历史上那些真实的风云人物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出来,袁世凯、刘光第、慈禧、光绪,如活生生般重现。

  然而莫言描绘的最出色的还是这些小人物们。在他的笔下,冷酷的刽子手也有了性情,傻子也能道出真理,女子怀着的是最最真诚的爱情。而在我看来,最值得品鉴的还是知县一角,他高大潇洒,胸怀壮志,却又龌龊至极。我觉得他是自恋的,总给自己的行为找出一大堆热血充怀而冠冕堂皇的理由,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看到百姓哭号叫嚷就要为民出头,袁世凯一句不经意的允诺就能送他一个黄粱梦,请愿过,上吊过,纠结过,还是把自己逼到了一个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帮凶的位置上,而最终他觉醒了,结束了众人的性命,自己的性命等着被终结,可最终化身为一具铮铮铁骨。

  檀香刑读后感550字:如怨如诉

  莫言总说他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来感受事物,把握生活。他的生活与记忆,就是这样一个个有声音、有气味、有颜色的画面。正由于此,他的眼里不断闪现出火车呼啸而过及猫腔如怨如诉的声音,便成就了这本向历史与传统致敬的小说——《檀香刑》。

  《檀香刑》的故事起源于高密县东北乡农民孙丙带领全村农民参加义和团,抗击德国侵略者,拆卸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的传说。作者“为了适应广场化的,用耳朵的阅读,有意使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创造出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刻意吸收了“猫腔”这样一个民间传统艺术。于是,浓郁地方气息的这类喜剧韵文充斥全篇,在文中人物以各自视角诉说时都以猫腔为引子,内容进行提要,总领全章。此外,猫腔“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为全文奠定了凄凉与壮美的基调。

  檀香刑读后感550字:幻化

  贯穿始终的是非常神奇的当地戏——猫腔。与秦腔类比一下,天下戏曲本是一家,大悲腔、娃娃腔、醉调、鬼调像模像样,莫言在文中借孙丙与山子死牢中交心之口交待了猫腔的历史,后来查证了一下,指代的确实是山东一带的茂腔,莫言变之于一个猫字,是否有意将其幻化,用猫这种神秘而诡异的动物作为图腾,也不得而知了。猫叫“咪呜~咪呜~”亦能成戏,初读称奇,再读入味,细品就觉得诡异如在耳侧,竟也如书中描写的乡民一般,和着“咪呜~咪呜~”为主角帮腔补调了,似有神力。戏本来自民间,借用别人给他的评价——莫言将其魔幻化,在描写一个地域一段历史时采取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本身就很巧妙,加之改写的韵文朗朗上口,通俗却不粗俗,民间的东西本就让有倍感亲切,再融入民族一段包含屈辱的悲壮,似乎也给予了这自娱自乐另外一种华丽的意义。个人感觉,猫腔戏文是小说是最最精彩的部分。

    60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