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兄弟读后感1000字左右

小妹 1172分享

  余华的《兄弟》延续了《活着》的虐心,甚至比《活着》描述的时代动乱还要可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余华《兄弟》读后感,望对你有所帮助!

  兄弟读后感1000字左右

  《兄弟》该是我半个月前读的小说了,写这篇序的原因,是这本书激发了我阅读的兴趣,小说里没有晦涩难懂的情节,也没有太玄妙的人生思考,余华只是在长时间跨度的情节中,抓住“动荡的时代,不变的兄弟情”,在一个个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中,勾勒出中国近五十年来的变迁!

  上篇

  《兄弟》的上篇讲述了两个因家庭意外而走在一起的兄弟——宋钢、李光头。宋钢,他的母亲患病去世;李光头,他的父亲掉进厕所淹死了。于是,在宋钢的爸爸宋凡平从粪池里把李光头的父亲背上来时,两个家庭便走到一起了。在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见到宋凡平后,出于感激之情,李兰便爱上了宋凡平,于是,宋钢和李光头便不由自主的进入到同一个家庭中。在我看来,中国的家庭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两个重组家庭虽然生活在一起,却始终避免不了隔阂与间隙,因为亲疏程度不同,父母不可避免的更加疼爱自己的孩子。而这种情况未在宋李这对重组家庭中体现出来,是因为在短暂的幸福生活后,他们迎来了一个大事件——“”!

  宋凡平作为一名老师,不可避免地遭到红卫兵的批斗,而李光头和宋钢在宋凡平遭受批斗的日子里,患难与共。在我看来,他们这段时间的情谊该是最真挚的了。作为一个特殊的时代,在余华的小说里被裸裸的描绘出来,残酷的经历让我怀疑那到底是不是真的,思想上的错误导致了它不会放过每个可怜的知识分子,宋凡平作为一名教师,承受着非同寻常的痛苦,直到最后死在车站的那一天。关于宋凡平的死,余华描绘的及其悲惨,直至宋凡平死后几天,这对患难兄弟才认出死的人是他们的父亲。

  动荡的现实总是那么惨绝人寰,李兰钢从上海回来就面临着丈夫死去的消息,她的痛苦与绝望在一刹那爆发出来,她在七年内没有洗过一次头,当她临死前洗头之时,她的头发已经花白。最后,李兰在临死前,趁着李光头出去买东西之际,对宋钢说:“只要有一口饭,要让给李光头吃,只有一件衣服,要让给李光头穿”在我看来,余华正是用这种冲击力的笔法,描绘了那一特殊时期对中国家庭的摧残。随着宋钢最后的答应,这对兄弟就正真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下篇

  李光头和宋钢同甘共苦的兄弟情由于林红(刘镇众人皆知的美女)的介入变得曲折反复。一个偶然的念头闪进了李光头的脑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对林红是穷追不舍。为了获得她的芳心。死赖的李光头使尽了浑身解数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直到后来宋钢被封做他的军师和信使,急于寻找对象来解脱困境的林红注意到了他,芳心终于投给了他。

  早被林红迷昏了头的李光头却不顾兄弟的情谊执意要求宋钢不许答应林红,是后来宋钢的自杀挽救了他爱情的自由。可两兄弟却由此反目,形同陌路。命运跟两兄弟开了玩笑也赐予了机会,我想要是李光头从那以后生活一如既往的宽余下去,他们兄弟俩也就只有来生做兄弟了。李光头突然野心勃勃的辞职下海经商,可社会阅历的浅薄让他立即变得穷困潦倒,流落街头食宿无依。命运就是这样不可捉摸:李光头在宋钢伸出援助之手的刹那握手言和。他们又象以前一样,一本正经的说:“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依然是兄弟。”

  好景不常在,惊惧于婚姻破裂的宋钢被迫与李光头一刀两断。林红断然不顾两兄弟的情谊拒绝支援李光头。是她仍然念念不忘她曾受的羞恼,还是她本性中的麻木不仁?可是后来李光头不可思议的成了“全县的GDP”,宋钢却不幸的失去了铁饭碗,生活日益拮据。看看宋钢后来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冰凉的铁轨是否勾唤了他一丝丝对尘世的难分难舍?就这样重蹈诗人海子的覆辙走了吗?宋钢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宽容。在自杀的遗书中还写着“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李光头和宋钢这对兄弟,在几十年的变迁中,从患难与共到最后的生死离别,这样的经历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李光头虽有其自身的优点,但骨子里的劣根性却暴露无遗,他并没有真的把宋钢当兄弟,否则最后怎么会有与林红的纠缠?怎么会有宋钢的卧轨自杀?

  正如余华先生在后记中写道: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年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诚然,我们现在就生活在后一个时代。如何在一片浮躁中把握自己的心灵,从容地走好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才是余华先生的《兄弟》给广大活在富与穷之间的人们的启示。

   兄弟读后感1000字

  《兄弟》上半部我认为写的更好,即温馨又真实。宋凡平无疑是塑造的很好的一个人物,一个让人流泪的好人,好父亲,好丈夫。他英俊高大,正直幽默,对家庭充满责任感,还打得一手好篮球。对两个孩子疼爱有加,乐观坦荡。被抄家后若无其事地笑着用“古人的筷子”(树枝)给他们开饭,快乐地教他们“扫堂腿”,人来却屈辱地被“革命小将”扫堂腿,被看守期间手臂被打断了啷当着,但却对孩子说这是个“啷当着手”的游戏,以保护他他们童稚的心灵,让人不由想起电影《美丽心灵》里那个父亲。

  他对妻子李兰温柔体贴呵护,处处尊重她,重建她饱尝多年屈辱后对生活的信心,又恪守诺言,说好了到上海去接她,哪怕冒生命危险冲出被看守的监牢'也要到码头去乘船接她,四次被看守毒打阻挠,四次踉踉跄跄冲向轮船,最后被“革命群众”活活乱棍打死在码头……他真的应该反抗啊,可是他没有,那个时代的人都不知道反抗。他的遭遇让人痛彻心肺。

  宋凡平活着时是英俊潇洒顶天立地的伟丈夫,只因为他是地主成分他就要被批斗,只因为他教孩子认字时又说了“地主宋凡平”地是天地的“地”,主是毛主席的“主”,就瞬间招来了杀身之祸。他这样的死让人掬一把惋惜之泪,他不该就这么死了。

  今天看来,那时的“革命群众”的政治信仰是多么的单纯,又是多么的盲目狂热多么残暴!以“革命”的名义就可以六亲不认,滥杀无辜,指鹿为马,丧尽天良,呜呼,这真的就发生在“动乱时期”的中华大地上……余华写这些,也许就是让我们从这些闹剧、悲剧中反思&ldquo

  李光头宋刚两个孩子在父亲死后孤苦无依,建立起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没几年妈妈也在忧愤中死去,他们更加相依为命。这部分都写的温馨可信,无论是李光头的调皮贪吃,还是宋刚的善良懂事。

  下半部分篇幅很长,却有点故作喧嚣。着重写李光头的改革开放后的飞黄腾达。什么李光头率领十四个聋子瘸子向林红求爱,什么李光头发财后举办处美女大赛,什么投靠李光头后林红开办发廊做红灯区童铁匠发老婆亲自为老公选小姐……大张旗鼓,大肆渲染,大开大合,但这样的情节让人疑心作者在故意恶心人了,目的也许为了讽刺那些在经济大潮中利欲熏心乾坤颠倒的众生。唯一愿意关心的是宋刚。

  这个像他爸爸一样英俊高大的宋刚,这个心灵手巧会织毛衣的宋刚,这个为了兄弟情义隐忍自己爱情几近木讷的宋刚,这个与林红恩恩爱爱二十年骑着永久牌自行车接送妻子的宋刚, 让人看不懂了。 如果说他下岗后宁肯扛大包、装水泥,弄得腰扭伤得肺病也不肯找已发达的兄弟李光头帮助,这是骨气,是讲做人的原则的话,那么当他看清周游的骗子嘴脸后为什么不马上离开他回到刘镇,还跟着他继续南下推销“保健品”,他的做人原则到哪去了?当周游为了推销丰乳霜劝说他做丰乳手术以招徕女顾客,他竟然接受了手术时,他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子汉的原则又到哪去了?说不通的,就算是为了给林红一个好的生活拼命挣钱也说不通的。不由觉得了宋刚这个人物的几分昏庸,作者设计的几分荒谬。当看到他卧轨自杀的情节时,已无泪可流。

  兄弟俩,一个发迹了,一个消陨了,但他们的命运最终都化作了畸形。

    读余华《兄弟》有感

  谭伟

  第一次接触余华,跟大部分人一样,是从《活着》开始,开始着迷。接下来是《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一部部沉重而细腻的作品,向我展示了一个个余华的精神世界。

  工作久了,因为忙碌,书也翻得少了。翻箱倒柜,在衣物箱里抽出了余华的作品全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兄弟》,一部余华10年前完成的作品,10年前已看过的作品,然后重看了一遍。

  李光头和宋刚两兄弟的故事,特别留意书的封面的标题,"兄"是白色的,"弟"是黑色的,其余是一片蓝。未翻开书的内容就已被这三个颜色所吸引,余华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这本书的基调:在波涛汹涌的蓝色海洋中,阳光、善良、内敛的哥哥与狡黠、聪明、奔放的弟弟,兄弟俩传奇而曲折的一生。

  故事的背景依然是余华熟悉的动乱和改革开放后的时期,我发现余华的作品都离不开这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可能跟他个人的经历有关。他是从牙医的职业开始写作的,那时候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他的作品中也不止一次的出现了各种怪诞的"牙医",这是题外话。

  宋刚是兄,李光头是弟,两个人异父异母,性格截然不同。但都坐上了命运的这艘大船,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中,艰难前行。余华将这段历史的沉重通过幽默、怪诞的笔墨缓缓展开,如同用毛笔在创作一幅山水画般,线条或粗或细或重或轻或长或断或延绵或中断,让人随着各种高低长短深浅的轮廓跟着跌宕起伏,连呼吸都是断断续续的。

  一幅幅历史画面的铺展,带人回到那个年代。善良的宋刚最后却不得善终,卧轨自杀;狡黠的李光头腰缠万贯、富可敌国,最后甚至坐上飞船去外太空。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结局,让人怀疑善良、忠诚、爱情、努力的真正意义。

  故事发展的脉络一目了然,但每段急转直下的情节安排让人唏嘘不已。金钱背后暴露的人性丑恶、扭曲的人物形象、荒诞的人物性格,一波接一波,一环接一环,一面接一面,没有结束的边缘。看完,抚卷长叹,很长一段时间还会被书本的世界所笼罩着,乌云、冰冷、黑暗,久久不能忘怀。

  有时想想,如果自己出生在哪个年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活法?随着历史波浪滔天的潮流,大起大落,奔腾不息,流离失所,居无宁日。后来终于想明白,无论哪个时代、哪种活法,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那份倔强、不安分终将主导一切。

  王朔说:文化太可怕了,像食物一样,不吃,死,吃了便被它塑造了。

  看的书越多,越觉得人生来迷惘,像《阿甘正传》电影开头的那片白色羽毛般,被或轻柔或凌冽的风吹着、托着、拽着、扯着,起起落落,经过一片片树林、一块块草坪、一条条马路、一群群人流……最后落在谁的脚边,被捡起、被踩踏、被忽视,然后,继续着心安理得的漂泊。

    余华的《兄弟》读后感2500字

  壹、初次阅读余华的作品,是《活着》,当时五年级的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虐”到了,这一次,我看到读书软件为我推荐了余华的《兄弟》,这也是我第一次沉下心来,阅读一部50万字+的电子书。

  不得不说,《兄弟》延续了《活着》的虐心,甚至比《活着》描述的时代动乱还要可怕,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它在不断同时挑战我的笑点和泪点。不知是笑中带泪,还是含泪的微笑,但它不同于欧亨利,没有什么高雅脱俗的点睛之笔,或是一些特殊的美妙描写,全书通篇大白话,甚至还有一些乡村的粗俗,然而正是这朴素的文字和长情的叙述,打动了我的内心。

  贰、故事是围绕两个年纪相差一岁的继兄弟——宋钢和李光头展开的。李光头的父亲因为在厕所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掉进粪坑淹死了,留下李光头的妈妈李兰,改嫁给了丧妻的宋钢爸爸宋凡平。于是李光头和宋钢就成为了兄弟。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相互扶持,期间共同的父亲遭受迫害的那些日子,度过了没有饭吃的日子,他们是对方的靠山,是对方的唯一。

  余华的《兄弟》读后感2500字.jpg

  直到两人都长大,却分别步入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宋钢有了铁饭碗,而李光头继承了父亲的本行,成为了出名的大流氓。他们是什么时候疏远的呢?也许从李光头疯狂追求村花林红而林红却爱上了宋钢开始,这时,宋钢抱得美人归,还顺便占到了林红家的一辆自行车;而李光头抛弃了自己好不容易当上的福利厂厂长,在周围乞讨。宋钢成为了李光头的常驻资助商,两人常常一起吃一份午饭,然而却遭到了对于李光头的骚扰怀恨在心的林红的反对,在林红的撺掇下,宋钢只好和李光头一刀两断。李光头只好开始捡破烂,结果却造就了一家完美的破烂收购公司,一下子跃迁成为了全村数一数二的土豪,而宋钢和林红仍然过着他们坐过时的自行车上下班的小日子。但是没过多久,李光头开了更多的公司,成为了全村的代表,象征,而林红和宋钢却都濒临失业。在李光头举办完声势浩大的处美人大赛后,宋钢跟随一位江湖骗子出门创业,却没有成功。这时,李光头难忘自己的初恋林红,于是勾结林红,宋钢回来后,那个辛苦等待他的妻子已经不在了,心灰意冷的宋钢失望之下卧轨自杀,李光头也放弃了林红,二人都追悔莫及,痛苦不堪。

  后来,李光头准备把自己的事业拓展上天——他要到外太空,然而心中的第一件事,却是把宋钢的骨灰带过去,让他成为第一个太空人......

  叁、什么打动了我呢?是这本书中到处可见的可爱小细节,特别是兄弟二人的相处细节,感人至深,宋钢曾经在父亲去世后与李光头有过一段分别,宋钢得到了从妈妈那里的一大包大白兔奶糖,本来是渴望了很长时间的东西,然而宋钢却没有完全据为己有,自己趁大人不在跨越乡村到城市的距离,只为了给李光头送奶糖吃;还有父亲宋凡平被捕,母亲在上海治病的时候,两个小孩子坚持找到一切能吃的东西来填饱肚子,还用着父亲折下来的树枝,当作“古人的筷子”;当然还有后来李光头落魄的时候,宋钢起初给他多余的粮票,被林红发现没收后,宋钢宁愿自己吃不饱挨饿也要和李光头共享一碗饭。因为他记得李兰说过的话:“好好照顾你的弟弟,如果只剩下最后一碗饭,你们俩要分着吃。”宋钢的回答是:“还剩最后一碗饭,我要留给弟弟。”这也是为什么宋钢在与林红的感情上一直小心翼翼,试图压制住自己的感情,甚至差点毁掉了自己的未来。

  肆、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又是什么呢?是人物的多面性,这本书中人物关系完全不复杂,然而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也绝非有绝对的坏人。李光头不是什么好人,他年轻时曾经如流氓一般,但他的灵魂也不是一无是处,他曾经用“林红屁股的秘密”换来了板车,太阳伞和躺椅,为母亲带来了一次非凡享受的旅程,他是聪明,并且孝顺的。尽管他竭力抢走宋钢的妻子,但是他愿意为宋钢提供就职和挣钱的机会,并且在到太空的计划进行时,首先想到的仍然是死去的兄弟宋钢,这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而宋钢老实憨厚,为人善良,他的性格充满了闪光点,也因此得到了林红的喜爱,但我却厌恶他身上的懦弱,不知反抗,臣服一切的那种卑微,如果他是个完整的人,是个有勇气的人,他不会甘心兄弟的行为,不会甘心为了自己最爱的两个人放弃自我,自己的生命是更珍贵的!他可以转头,可以投降,但他选择了了断的最好方式——放弃生命,这是何等的卑微懦弱!林红是荡妇,但她也是红颜祸水,她心疼自己的钱,她认为不应该白搭进自己的生活费去施舍一个曾经为她带来百般侮辱的人,我认为这情有可原。她是爱宋钢的,她为了保护他不忍心叫李兰他的“后妈”,他出门时,她心灵上一直在等待他的归来,然而她只是等不及了,她崩溃了。

  伍、当然,这本书另一个大亮点就在于当中对于小人物的精彩描写了。王冰棍,童铁匠、张裁缝、余拔牙、苏妈母女、关剪刀父子、刘作家、赵诗人、周游......虽然称不上主角,但也都个性鲜明,十分可爱。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有:余拔牙为了表示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特别把自己拔下来的好牙放在门口宣传——“这坏的是阶级兄弟姐妹的牙,这好的是阶级敌人的牙!”又把好牙扔掉了。还有刘作家和赵诗人,本来是两位经常对着李光头练习扫堂腿的中学生,后来成为了刘镇的两大才子,后来又互相竞争,摆架子。最后一个成为了李光头的公司接管,一个成为了李光头的体力陪练,也不是什么文人了。还有苏妈,这是一个非常温和胆小的中年大妈形象,她很善良,经常为李光头和宋钢做点心,但最有意思的情节是:李光头要出差创业了,要身边的村民们提供投资,苏妈留下来口头投资,当李光头传回来好消息时,她担心李光头反悔无视她的投资;当李光头音信全无时,她又开心自己没有扔进去真正的现金。每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也都得到了符合他们人品的结局。

  陆、全书最大的泪点还是在于6/70年代的动乱,这场动乱毁掉了多少人啊!宋凡平为了坚守自己给李兰的承诺,越狱逃脱,然而却在火车站被活活打死,连监狱也回不去了,只留下宋钢李光头痛哭不止。和宋钢李光头同样命运的一位孩子(父亲被捕入狱)——丁长发,因为被强行剃头而反抗,却被剃刀割到动脉,永远失去生命,然而他的母亲因此发疯,父亲因此自杀。这样血淋淋的惨剧不计其数,让我不忍叙述。

  柒、《兄弟》为我们展示了什么?

  一个动乱时代的可怕,

  几个人性的闪光点和阴暗面,

  最终的是,它告诉我们,

  无论天空多么的黑暗,时代多么的黑暗,

  人性多么的黑暗,也要抱有希望,相信真情;

  只有承受的住压力,输得起,放得下,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作者:耿庆付博

余华兄弟读后感1000字左右

余华的《兄弟》延续了《活着》的虐心,甚至比《活着》描述的时代动乱还要可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余华《兄弟》读后感,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89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