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雷家书》读后感初二作文精选5篇

小妹 1172分享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写父亲对孩子教诲的,还更深层地写出当时的社会背景继续多做人的道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博雷家书》读后感初中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傅雷写的家书不仅仅是给儿子的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它对傅聪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父子之间的书信沟通有利于儿子的个人发展,也为搞好父子之间的关系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还有许多人生的道理。

  傅雷不仅拥有深厚的基础,还有更具感染力的语言色彩,对儿子的爱很明智,也很深入,他的思想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也给家长们提供了许多教导之方。《傅雷家书》是吸收了许许多多的教育之策及爱子的最佳方式等各种精华的名篇,也堪称“中华优秀教育书籍”.

  从《傅雷家书》的一篇篇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教导非常明智,联想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能对这样的父亲十分羡慕与敬佩,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像傅雷那样慈爱。而且又有严厉的家教。更加注重人的健康发展和做人的必备思想。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像傅雷那样积极的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一名明智的父母。

  当孩子出生时,父母那样欣喜若狂,只要看着他就会很幸福,因为它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看着他那么小,生命那么脆弱,不时地就会想到我要对他负责…………

  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世界上很珍贵的一种感情,那么,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傅雷那明智的父爱,因为,他对傅聪经历的许多事的评价十分合理。是一个有头脑的父亲!

  孩子的人生发展历程中父亲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发展孩子的大脑想象力,以及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以便于孩子以后的发展,给他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其实,父母还是稍微严厉一些比较好,对于儿女的管教之方应该更加明智。当儿女犯了错误是不要太严厉地批评他,应该加强对他的管理,听一下他的理由,并进行思想上的开导。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好孩子!

  在这个时代,或许像傅雷那样的父亲越来越少了,大多数子女与父母交流的很少,也就淡化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当然,血浓于水,无论如何亲情还是很重要的。

  这本书那浓浓的“亲情之韵”让人读起来似云游世界,家书中的词句看似平凡,但实际上句句真理,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傅雷与傅聪之间的那份真情,直白又易懂,是一本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书籍!

  其实,衡量一本书好坏的标准并不是读此书的人数,而是看他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对人们有没有帮助,这样的书籍才是最好的书籍。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写父亲对孩子教诲的,还更深层地写出当时的社会背景继续多做人的道理。

  我想,这本书可能算不上是书籍中最好的书,但我相信它的用处是不可否认的,毕竟现实才是最真的,太多的华藻词句只是更添一色,内涵才是最真,最善,最美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好处。而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一样于普通家信之处。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齐,因此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户外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因此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谛。个性qq名字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正因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叶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此刻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子关联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透过书信一齐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正因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一样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御龙在天游戏名字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正因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个人体会:一是傅雷家书写的年代。二是它要表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三是它写家书的目的。表达了什么出来!抓住大的方面,再在上方的文章修改一下,放一些自己的感想上去,就行罗!

  拳拳爱子之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

  人生一世,总是在追寻。寻山间鸟语,见花落花开;寻琴音乐语,感撩拨心弦;寻卷中乾坤,叹如梦人生。是的,每个人在世上都在苦苦追寻着,可又有多少人回眸看看背后一直支持你追寻的那个人?傅雷,就是这么一个在他孩子追寻旅途中给予极大帮助的人。《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之间的书信,是傅雷思想的折射。全书无处不体现浓浓的父爱,但在关爱的同时,傅雷不忘给孩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 ……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别的方式),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是傅雷写给他儿子信中的一句话。傅雷每个月都会给孩子写信,教导他做人做事,给予他关爱,无不体现他的爱子之心。他的每一封家书都以他严谨,细心的态度对待,决不允许其中有一个错别字,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以此来教育远方的孩子。我们再回首看看这个网络世代,人们仿佛已经和书写渐行渐远。虽说网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传达千言万语,一个电话便可完成,但这能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呢?距离虽短了,但隔膜却多了。

  《傅雷家书》既体现了“严父慈母”式的中国传统教育,但同时也包含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急功近利一直都影响着中国教育,让为人父母者急于求成。孩子犯了错,成绩退步了,为人父母者谁不着急呢?有的父母可能开展温柔式教育,但更多可能就是:来,数落一顿再说,严重的直接“家法伺候”。教育不是打骂。“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是傅雷在儿子遭遇挫折时所写的一番。的确,当我们跌倒时,需要的不是冷眼相对,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勇敢地爬起来,他人的鼓舞只是很少的力量,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毕竟祖国的花朵盛开也需阳光,露水和时间。还没到花开之时,还是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

  傅雷自孩子1954年独自开始自己的人生旅途,就一直坚持给孩子写信,直至1966逝世。可能现代很少会有这种事例发生,但父母对孩子的“唠叨”却无处不在。“天气冷了,穿多件衣服。”“外面下雨,出门带伞。”可能每逢我们看到这些话或者小纸条时,我们总觉得父母太?嗦了,总把我们当作三岁小孩。的确,我们在父母心中永远都是不会长大的孩子,时刻需要保护,关爱。当我们平静看待这些“唠叨”话时,就能感觉感觉到父母的爱将自己包围,一件件小事拉近父母与自己的感情,更懂得互相理解与关爱。

  拳拳爱子心,温暖你的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

  我小时候有很多梦想,梦想之一就是当一位伟大的中英文翻译家。当我看完了《傅雷家书》后,我才知道是我少年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做起春梦梦想自己成为一个翻译家来了。

  我很少买书,一来我的生活费并不是很充裕,二来四年之后我就要离开这个地方,中国的书籍较之于欧美国家的要重很多,笨重的书籍对临近毕业的我是一种累赘。我美到一个地方,眼神首先落地的必先是此人的书柜。在宿舍串门时候,我看到一个好友的书柜上摆着《傅雷家书》,浅绿色的书皮,像女人一样地淡雅高贵,散发出隽永的芬芳。我高兴极了,轻轻把这本书取下来,轻轻地翻阅。我喜欢厚重一点的书籍。我翻看书的目录,很好,正和我意。

  得到书籍主人的许可后,我怀着极为虔诚的心情带着这意外的收获回到宿舍,简单收拾之后便爬到床上,安静地读书了。

  我看过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那时候我正为一些事情而烦恼,书籍给了我答案,我甚至觉得书籍里的某一人物与我不谋而合,曾经萌发买下这本书的意向。书籍对我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但在所有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书籍里,这本《傅雷家书》对我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傅雷家书》是大翻译家傅雷夫妇和其长子傅聪之间的异国通信集。在傅聪年幼时,艺术修养极高的傅雷就发现了傅聪在音乐上的才华,于是他特别用心培养并挖掘他的才能。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年仅20岁的傅聪留学到异国深造。亲情,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亲情,是无法割舍的。傅雷是中国的大学者,过着一种深入简出的生活,他的生活完全依赖他的译稿,时间对他而言十分宝贵。他经常花很多时间给亲爱的儿子写信,既做父亲又是朋友,谈谈他最近对人生的体会,对名人的看法,看书的收获,督促他把时间花在练琴上。他的谆谆教诲让在国外求学的年幼傅聪收获很多,生活在外国不仅没有让他丢弃自己祖国和祖国的文化,反而让他对祖国的爱更加理性。他们父子经常把对祖国和党的爱放在心中,傅聪在国外求学在钢琴上有所造诣就是他报效祖国最好的方法。

  每一个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话一点不错。傅聪的生活就是钢琴和比赛,他的生活里没有你情我爱,没有追名求利。他的心思完全在钢琴上,他每天所想所思的就是怎么样把钢琴练得更加好。他每天坚持练琴12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一个国际钢琴大赛上荣获第二名。本来他是可以荣登榜首的,但因政治外交因素屈居第二名。他的勤奋好学得到了当时老师的赞赏,得到了异国人士的认可,让当时落后的中国人扬眉吐气。他的好学勤奋专心致志是十分值得我学习的。

  读《傅雷家书》的时候,是我来到学校最为苦闷的一段时间。我给自己如白纸一般的人生打了一个深深的结,纠缠于此,痛苦难受,十分渴望结外的阳光,但作茧自缚,始终找不到出去的原因和路口。这是种非常矛盾的心情,我想很多在此年纪的人都有过这种情感经历。

  不是我们打败生活就是生活打败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傅聪正值青春年少,他的情感之花才刚刚绽放,但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终成眷属。傅聪为此十分苦闷,人生阅历十分丰富的傅雷十分了解此时傅聪的感受。他在信件中经常提到这件事情,他说世界上的大艺术家都是在回忆和想象中实现自己爱情的。大凡有成就的人永远是真理第一,追求第一,爱情第二。掩上书卷,静静长思,这句话对我如同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我给自己打的心结被这个大艺术家简单的肺腑之言不攻自破。后来傅聪在信件中还是会多次提到自己的爱情问题,傅雷不厌其烦耐心地给他指点爱情和人生的关系,尽量让他少走弯路。傅聪的母亲在信件中也这样说起过,凭借他的才华和相貌一定会找一个十分优秀的妻子的。

  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的话是对的。傅聪迎娶了瑞士或者英国(书籍上没有说明是哪个国家)的国际大钢琴家的女儿。傅聪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定居国外,但一直阅读父亲海外寄过来中国古典书籍。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由于两人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无法一起生活,以离婚收场。后来听我的好友说,他娶了一个香港的女人为妻。

  这里我们也来说说傅雷的爱情婚姻故事。傅雷15岁就出国留学,他在留学之前就与朱梅馥女士订婚。留学的5年时间里,青春勃发的傅雷在爱情上是一个十分冲动的人,他曾经爱上数个女人,并疯狂追求。在5年时间里,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己的未婚妻朱女士的看法也有几次比较的大的转变。疯狂过后,最终还是回到了朱女士的怀抱。当然朱女士也是十分聪明,十分有涵养的。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温柔赢取到了傅雷,赢取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我个人感觉,大艺术家对爱情都是十分执着和疯狂的,经历了最初的疯癫之后,最终都会归于平静和淡然。

  卢梭,启蒙主义者,曾经深深地爱过几个女人。第一个是他离家出走后收养他的瓦朗夫人,这里面有爱慕、暧昧,有对母亲的爱,情人的爱,妻子的爱和姐姐的爱。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长,却因为一系列的原因不得不分散。

  瓦朗夫人过惯了穷奢极欲的生活,年轻的时候得到很多才华横溢的富家工子的青睐,经济上的缺口可以通过那些公子哥的口袋弥补。随着她容颜的退去,身边的追随者越来越少。那些渴望用爱情迷惑她的眼镜,骗取她钱财的人越来越多。卢梭深知此事的利害,他多次婉言相劝总是不了了之,甚至连自己接济给瓦朗夫人的钱都被他们骗得无影无踪。以往瓦朗夫人有一个十分出色忠诚的管家,但管家生病过世,家境因此越过越差。卢梭不得不在心痛中看着她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

  卢梭是十分风流,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总之,他最后爱上了一个不识字的女佣人。他们恋爱时,卢梭还深深迷恋着一个有夫之妇。这个女佣人并不知情。我想这个才是为什么男人一般愿意娶笨女人为妻的原因了。他们一直在恋爱,最后在将近60岁的时候(好像是的)才结婚。卢梭在晚年的时候才气大发,优秀著作很多。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女佣人给了他一种十分平静安定的生活,安逸的生活状态给卢梭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他在《忏悔录》里专门提到了他的妻子。

  一个德国著名的爱情诗人曾经说过,他今后要娶的人一定是要懂得爱情懂得诗的。最后,他却娶了一个斗字不识一个的女人。他还给这个女人写过一首情诗。

  艺术家的爱情都是在癫狂中度过的,并最终会走向平淡。巅峰之后必定是平静,对此我深信不移。世界上最性感的不是裸体女人,而是朝下长的花朵——女人的裙子,半开半合的状态,是一种走向极致之前的含苞待放。

  人是没有爱情的,正因为得不到爱情,所以才拼命追求;正因为悟到真的得不到爱情,所以在命运面前屈服,走向平淡,在平淡中的创作中回忆想象有即无无即有的爱情,塑造人生的真谛。文人要么风流成性,要么看吃素养性。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我把这句话放在这里,让大家一起分享古今大哲人的思想,以自度度人。

  回想起自己的生活,在这点上我十分坦然和豁达了,以不变应万变。

  通过阅读《傅雷家书》我还得到了什么?让我想想看。翻译家不是那么好当的,我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苦要要吃。但是我不怕,不怕苦,不怕累。人类执着于追寻真善美,但真善美太小又太大,人类的努力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浪花。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尽管如此,人类仍旧要在这条路上执着地追寻。人生短暂,如鸿毛、如白驹过隙,名利不过是人生的附属品,一命呜呼了,带不来拿不走,最终归于藏污纳垢的尘土。人生就是炼钢炉,我不怕灼烧。我追求生活的真善美,我的梦想是,告诉世界,我来过,我满足。

  以上三点,就是我阅读《傅雷家书》的感受。其他的我暂时想不到了,或者是我暂时忘记了,或者是感触太细微不值得在这里写出来。总之,这是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籍,我建议青年人都看看这本书。

  刚刚洗澡了,洗澡的时候还在想我看的这本书,我写的这篇读后感。这篇读后感肯定谈不上艺术性和文学性,这个暂且搁在一边,不在谈论范围之列。刚刚洗澡完,我还有话要说,姑且就在这里一吐为快了。

  现在已经是晚上零点了,再过半个小时就是我当年出生的时间了。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很少能够在一件事情上专注地连续工作一个小时。我会很累。但是我可以花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一中篇小说,可以连续打字两个小时写文章。我是一个宿命论者。我曾经多次跟好友说起过这件事情。他们大多是纯种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此报之以怀疑和鄙夷态度,认为宿命论会抹杀掉人的主观能动性。

  我认为不然。我没有十分认真深入地研究过宿命论是什么,凭着我的感觉,我认为宇宙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主宰自然和人类。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里谈到的“理”。这种神秘力量在人类社会里可能是唯心主义,但若换一个参照系,放置到宇宙中,这就是宇宙的唯物主义。我们每个人自出生就已经有天命算好我们一生大致会遭遇的劫难和经历的幸福。事事不顺,劫数不够。这就是“命”。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什么样的男人或者女人,适合什么样的人生,最终在跌跌碰碰中寻找到了自己的路。其实何尝如此呢!?早知天命!(但这个是和个人的悟性有关的,悟性也是上天订好了的,不可强求。)

  古人说“五十而知天命”。天命会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幸福、苦难、挫折,告诉你适合什么 ,什么适合你。如果我们能够很快地领悟到天命的授意,这将是十分利于我们的人生的。我年纪尚小,还十分幼稚无知,我的人生还是一张白纸,还未真正开始,但我似乎已经感觉到我人生的脉搏,已经预见到我人生的归属地,并且我在她的授意下一直坚定坚强地向前走。

  这是一种正常的人生。至于我在同济医院附近看见的因触电而伤残乞讨过活的青年人,或者横死的人,他们的天命究竟如何,我无从得知。按照佛家的说法,他们是上辈子做了坏事,欠了人家的,今世是来还债的。冤冤相报何时了啊!最幸福的死法是寿终正寝。姑且认真生活吧!

  我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挫折。小学年纪尚幼,不记得了。初中、高中都是如此,现在轮到大学了。每次挫折持续时间短则半年,长达一年。挫折之后,我必将走得很顺利。只有笨蛋自己栽了跟头才知错,聪明人看见别人受苦就知律己。这两个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我命如此,但就甘受而行,随缘而对吧!

  以上一点是我看了《傅雷家书》和钱钟书夫人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的读后感。

    90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