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优秀读后感6000字

小妹 1172分享

  《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描写了20年代贩酒暴发户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的幻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悲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6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你自己——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60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出版于1925年,是美国作家佛兰西斯•史考特•基•费兹杰罗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征。

  内容简介

  杰•盖茨比是一个年轻的百万富翁,他过去的名声并不十分好,他本人也相当可疑。他与他交往的社会阶层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联系,而且没人知道他是怎样发财的。有人说他在禁酒期间非法酿酒发财。还有传说说他杀过人,或者他在战争中是德国间谍。有人甚至说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侄子。无论如何,虽然他举办众多的豪华的宴会,而且有许多人到他那里去吃喝,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他所想要的仅仅是“重复过去”:与他一生的爱人黛西在一起。但黛西现在已经和一个稳重的、受人尊敬的百万富翁汤姆•布卡南结婚了,两人还有一个女儿。对盖茨比来说,这并不妨碍他争取黛西的爱,而黛西觉得她被她的婚姻束缚,对她的婚姻不满,喜欢盖茨比的注意。

  小说的主人公尼克•卡拉威(第一人称)是一个华尔街的股票商,他是盖茨比的邻居。后来卡拉威体会到不论外表上多么尊严,这些巨富们实际上是非常“淡漠的人”,汤姆和黛西也不例外。汤姆有一个情人默尔特,她是长岛和纽约市的高楼大厦之间的不毛之地上的一个加油站主的妻子。一天,盖茨比让黛西驾他的新车出游,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黛西意外地将默尔特辗死了。为了保护黛西,盖茨比说是他驾的车。结果盖茨比被默尔特的丈夫枪杀。盖茨比的葬礼几乎无人参加,就连黛西也没有参加。卡拉威最后找到了乔丹,一个本计划参加葬礼的人,才知晓盖茨比的所谓身份只是一个幻影。随后卡拉威离开去了中西部,留下的只是盖茨比的一相情愿般的梦境与哀伤。

  结构

  • 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手法。

  题目

  小说的主要题目有:

  • 美国梦的兴起和没落。许多读这部小说的评论家提出过这个问题:盖茨比代表美国梦吗?他诞生在一个与高层社会没有联系的家庭,但却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由此他代表这美国的成功。汤姆和黛西是美国上层社会的代表,但他们不安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没有道德,没有义务,没有自己的梦幻。默尔特和她的丈夫是汤姆和黛西的牺牲品,面对这些富人的财富、权力和影响他们毫无办法。

  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欲望,一种梦幻,认为在这块充满机会和财富的土地上,人们只要遵循一组明确的行为准则去生活,就有理由实现物质的成功。这组行为准则在十八世纪就体现在富兰克林、杰弗逊、爱迪生、卡内基等人的言行中。在盖茨比父亲珍藏的那本被他儿子翻烂的《牛仔卡西迪》书的封底前页上,盖茨比年轻时写下的作息时间表和自勉的箴言实际上就是富兰克林、卡内基等人的教诲和梦想。菲氏在文学上怀有“美国梦”,他认为他自己与众不同,与他的父母也不同,甚至不认同自己是父母的儿子,他来自于柏拉图式的自我观念。他是上帝之子,他要为上帝的事业效劳,追求一种“博大的、世俗的、虚饰的美”。显然他把自己想象成为基督一样的人物。十七岁时他决定改名,由原来的詹姆斯•盖兹改为杰伊•盖茨比就有这份涵义在内,据说杰伊•盖茨比是英语“Jesus,God’s boy”(耶稣,上帝之子)发音的变体。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他改名那一刻起,他开始追求所谓的美和善,也就开始了他的人生悲剧。他把黛西•布坎南视为他追求的那种美的化身。当他见到她时,他知道他已经把他不可言喻的理想与她的生命气息结合在一起了。他知道他的心要与上帝的心一样,必须专一,绝不可驰心旁骛。当他第一次亲吻她时,“她就像一朵鲜花一样为他绽放,于是这个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在黛西身上,盖茨比的梦想变得有血有肉。他企求与黛西联袂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黛西根本无力担任这个角色。她不过是一个以享乐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资产阶级小姐,没有思想,没有情操,浅薄虚假,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她绝不可能为实现盖茨比的梦想去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盖茨比本人也是咎由自取,也许他并不是什么“上帝之子”,他具有的只是某种“了不起”的品质,即为自己误导的梦想顽强拼搏的意志。他和黛西的丈夫汤姆•布坎南都拥有财富,两人的不同之处是他至少用他的财富去追求一种“美”,并竭尽全力去得到它;然而,他没有赢得它。最后,乔治•威尔逊,也就是汤姆情妇的丈夫在汤姆的唆使下杀死了盖茨比然后再自杀。盖茨比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 财富对道德的腐蚀。

  评价

  费兹杰罗去世后,他的四部长篇小说和一百六十篇短篇小说已埋没在一般美国读者的记忆中。麦兹纳(Arthur Mizener)写的传记《天堂的那边》(The Far Side of Paradise),描述这位天才作家甘苦的一生和悲剧的下场,对于他的作品大加赞赏[2]。中文版译者乔志高说“费滋杰罗几乎成为美国文坛的icon(偶像),他的作品被称为canon(经典),《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情节、和语言,不时被人引用,好像这部书是个美国的allegory(寓言)”。费学专家布考利教授(Matthew Bruccoli)的统计,到1980年这本书的销路达八百万册[3]。费兹杰罗曾经这样跟朋友谈论《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的重心放在‘幻象的消灭’之上——正是这种幻象才使得这个世界那么鲜艳。你根本无须理会事情的真跟假,只要它们沾上了那份魔术般的光彩就行了。”名诗人兼文评家T. S. 艾略特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此书更在美国“现代文库”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中,名列第二。 费兹杰罗:在写这本书的十个月中,作者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以保持自己艺术良心的纯洁。读过小说的人都会看到,尽管小说还大有改进的余地,但是,在我[谁?]看来,就真实或者近乎真实而言,作者是问心无愧的,因为他已经尽力使他的想像力诚实可信。

  名句

  “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我们继续奋力向前划,逆水行舟,不停地倒退,回到往昔。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he told m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每逢你想要对别人品头论足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世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

  GENERAL RESOLVES No wasting time at Shafters or [a name, indecipherable] No more smokeing or chewing Bath every other day Read one improving book or magazine per week Save $5.00 $3.00 per week Be better to parents

  个人决心:不要浪费时间去shafter家或者(名字,字迹不清)不再吸烟或嚼烟 每隔一天洗澡 每周读一本有益的书或杂志 每周存5块3块钱 对父母好点

  我的感悟归结为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这种认识源于现在中国是否有中国梦,个人如何追求中国梦。

  认识你自己 Know yourself (νώθι σεαυτόν),相传是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另外两句是“你是”(ει')和“毋过”(μηδεν αγαν)。或说这句话出自古希腊七贤之一、斯巴达的喀隆(Χίλων),或说出自泰勒斯,或说出自苏格拉底。传统上对这句话的阐释,是劝人要有自知,明白人只是人,并非诸神。

  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应道:“认识你自己。”(见《哲人言行录》卷一)尼采在《道德的系谱》(Zur Genealogie der Moral)的前言中,也针对“认识你自己”来大做文章,他说:“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认识上的迷惑:人活在世上,总是在充满著迷惑的状态下生活著:既不了解自己,也不能真正的认识世界。试问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这个问题看来很简单,有人可能会不加思索的回答,‘我’就是我。其实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你以为‘我’是我,请问你究竟以身体为‘我’,抑是以思维为‘我’呢?倘以身体为‘我’,身体乃四大假合,四大解散‘我’在何处;如以思维为‘我’,思维乃建立在经验及概念上得以延续,并无独立可言。足见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所以在西方哲学中的最高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敌手,而是你自己,你脆弱的心是你最可怕的敌人。而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个人需要你的支持、鼓励和理解,有一个人是你最可信赖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又是你自己。你有没有想过,在生活中,人们最先注意的是自己,还是别人?"当然是自己。"你毫无疑义地说。你说得很对,拿到一张集体照,每个人的目光首当其冲不就是落在自己身上吗。可是人们经常会发生不认识自己的现象:"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事,说出这种话,简直不可思议。"有些人在碰到意外打击不能自拔时,会一下失去自我。"我心已碎,我已心灰意冷,我依然怕黑,无人给我安慰,我到底是谁啊?是恶魔?是天使?"著名画家保罗?高更曾画过一幅震动世界的经典作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表达了一些现代人对自我的迷惑和茫然。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仍然像幼儿园里的孩子,不会去开发自己身上的个性特长。也不知道自己的人格缺陷在哪里?由此产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也就屡见不鲜。不管是历史写照,还是文学作品,悲剧人物都可以从个性失衡,失去自我中寻找到缘由。如果没有镜子,不去河边、并底照照,人类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模样。同样,人不去自观自己,内视自己,不去认认真真坐下来想一想,要是难以了解自己那变化莫测的思维、情绪和自我表现。当你在失败和挫折中,自己看不上自己,自己和自己赌气,摔东西、骂人、捶打脑袋、无休止地长吁短叹时,你有没有想过,这并没有解脱你的失败,减轻挫折。你有没有想过:是谁在阻挠你取得成功呢?这个人正是你自己。原来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敌手,而是你自己,你脆弱的心是你最可怕的敌人。而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个人需要你的支持、鼓励和理解,有一个人是你最可信赖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又是你自己。如果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而发愁,那你只会越来越丑;老是怀疑自己学习能不能搞上去,你只能忍受失败的煎熬。和美女去比,你的五官永远是有缺陷的。但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唱歌。你有你的特长,你有睿智的头脑,善解人意的情怀,发挥自己的长处,施展自己的才华,你那双小眼睛就会被看作是智慧的象征。难怪有人写过这样一本书:《生生世世为矮人》。只有在"自卑"中寻找突破口,才有可能改变自我。你可能知道"白天鹅"的故事。当一只天鹅掠过长空,那洁白的羽毛,端庄的体态使人们赞叹不已。可是,在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这只美丽的天鹅,原先却是一只"丑小鸭"。当它刚刚破壳而出的时候,生得很瘦小,那些自以为是的鸭子根本瞧不起它。它默默地、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自己,最后终于在一个早晨振翼飞向蓝天。从古至今功名显赫的名人激起多少人的羡慕,钦佩,当这些人站在人们面前时,使人感到浑身上下都有一种人格魅力,可他们并非都是丰功伟绩的幸运儿。翻开他们每个人的经历,几乎都有过"丑小鸭"的坎坷经历。他们善于把自己的缺陷当作人格完善大厦的铺垫,从而铸就了不屈奋斗的个性。美国参议员艾摩?汤姆斯16岁时,长得很高,但很瘦弱,别的小男孩都喊他"瘦竹竿",他每一天、每一小时都在为自己那高瘦虚弱的身材发愁。后来的一次演讲比赛,使他发生了大的转机。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花了很多功夫进行演讲准备,他把讲稿全部背出来,然后对着牛羊和树木练了不下100遍,终于得了第一名。听众向他欢呼,讥笑他的那些男孩羡慕不已。从此他的信心增加了万千倍,逐步走向成功的大门。他在回忆往事时说:" 想当初,当我穿着父亲的旧衣服,以及那双几乎要脱落的大鞋子时,那种烦人啊, 常常败在自己的手下! 面对着镜子里面的人,你不妨问问:他(她)是谁?请不要偷笑我此话太傻,俗话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要战胜这个最大的敌人首先要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但,究竟有多少人想过你了解自我有几分。 当你为了风度而故作潇洒,为了成熟而故作深沉,为了迎合他人而人云亦云,你是否暗地里想过,我了解自己吗?当你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徒劳奔忙时,你是否记得那句话: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我们固然渴望潇洒的外表,和谐的人际关系;顽强的毅力,进取的精神我们也不能少。但我们不能因盲目地追求而失去自我;不必因没有闭月羞花之貌而自惭形愧。找到自我,重要的不在于虚有其表,而在于丰富的内涵,在于自自然然如行云流水般的一言一行本 文摘自教%育文 摘 。 寻找自我,树立自我,相信自我。迷茫时不必祈求神灵,忧愁时不必寄情于深邃的夜空,最好的依靠自我。应当确信,上帝就是我!“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认识到真正的自我,才能放飞希望的奔马,冲出浩瀚的大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去创造辉煌,奏响人生最美的乐章。

  这里还有一些素材给你:

  认识自我就是每经历一段时间,经历一些事情后,对自己所做的决定,自己的行为进行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首先,自我认识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对自己努力方向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做事情时,我们不能仅以兴趣为目标,而是要对自己的能力及特长有一个很好的定位,使自己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上能有所取舍,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方向或角色去完成目标。其次,自我认识是一种鞭策力,可以为你带来不断前进的动力。自我认识不一定是可刻意批评,也应该是对自己努力成果的一种褒奖,让我们有信心和动力继续往前走。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认识可以完善人格,没有人天生就是优秀的,大家都是在生活中不断去反思和思考

  我能够及时反思,比较喜欢静下来去思考一些事情,从生活经历中总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足就是我性格中存在执拗的成分,虽然有时候意识到不足,也没有及时去改进。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自己一步步长大。

  别人对于自己的反思是一面镜子,我们是照镜子的人,通过他人反思自己是一种手段,一种方式,起了辅助的作用,我们自己是主导者,是否愿意从本质上认清不足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善于总结,改进自己的不足。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独立意识更强,并不像社会上所说的自私自大,我们也有自己优秀的品质,但我们身上确实存在不足,我们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认识,对事情的认识固执己见。大家应该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想办法发扬自己的优点,弥补缺点,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做一个独立,坚强,有完善人格的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有意义、有价值,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必须走好人生的道路,必须做好正确认识自己,在此基础上提升自我,让自己的闪光点发光,发挥才能,为自己创造精彩美好的未来。

  认识自我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有位哲人说的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你能不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大海中,对于一艘没有罗盘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而一个人的人生也是一样,一个人的成长罗盘一旦失灵,便犹如失去航向的帆船,在人生的风雨中迷失自己,甚至会让一路长歌之“生命号”永远沉没!一个成功者说过:“能找到自己方向,并引领自己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所以说,每一位渴望成功者都应认识自我,点燃理想,寻求指点、面对现实、批准定位……只有这样,才能让生命的罗盘重新鲜活。指引自己抵达成功的彼岸!

  因此,卡耐基认为我们要牢固树立自信意识和成功心理,仅仅出于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指望某件事情成功也是靠不住的。最可靠的基础是认识自我,只有自己对自己了解,才知道你能做到什么,为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而去找到自信;那么你的成功也就更加成竹在胸了。

  “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突破性的新阶段。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努力做好要做的事情,却往往忽视了自己能做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地认识自我,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创造力。关于自身的创造力,我们以往的理解十分狭小,人们就是只注意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具有非凡的创造力的,所谓“天才的创造力”。关于创造力,我们要改变观念,要承认并重视广泛的创造力。因为创造力不是某些“天才”人物和专业人员的特权与专利,而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只是有些人对自己认识不到位,没有注意到罢了。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音乐家或发明家,他们的劳动当然是开发了自身的创造性的潜能。而一个没上过学、出身贫寒、没从事过什么专业的什么能力培训的,纯粹的家庭主妇,她也未必没有创造力。她有可能花很少的钱把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安排料理得相当不错;她可能是个奇妙的厨师,做的饭菜十分美味可口;她可能在处理家务、布置家庭环境方面有许多独到、新颖、精巧之处,这些不就是创造性的表现吗?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具有创造性。创造力的潜能几乎人人都有,只是因为你不会认识自我,没有想过所有的角色和工作,都可以是有创造性的,也可能是没有创造性的。这就没有认识自我所造成的,也是一个成功者与平凡者的不同之处。

  比如说,有一位心理治疗医生,他从未写过著作,也从未创造出任何新的理论。但他乐于帮助别人去改善他们的生活。他把每一个患者都看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他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和先入为主的框框,他却具有孩子般的天真和杰出的智慧,他能以灵活新颖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面临的问题,甚至在其他同事看起来非常困难的病例上,他也都获得了成功。这就说明了他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就证实了他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

  所以说,人生的境界都是靠自己的意识组成的,而现代浮华的世界里仿佛越来越模糊这一点,太多的外人期望,众目已待,太多的众望所归充实进我们的生命,造成了自己理想世界的空白。这样的空白太宽太大,如栖鸟飞过汪洋,使人言语起来陷入了犹豫,在他们眼里,未来甚至于很渺茫,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还有些人所表现出来的是: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常常为自己的脑子是否够使而感到怀疑。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大脑接受、储存和综合各种信息的潜能是极其巨大的。在这个领域,美国和前苏联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其成果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很有所启示。只有重新认识自己,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而后才可以去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所以,人们应该安静下来,学会理清心底那些燥动的思绪,静坐观心,真妄毕现。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要能够想得到,观心证道,其实在于自我。一切成就,均始于一个意念,认识了自我,就算是成功了一半。任何人都希望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实现理想中的自我,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在认识了“我”从哪里来、“我”能有何为、“我”往哪里去之后,接下来就该回答“我”该怎么达至心中设定的彼岸。认识自我,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可以说,认识自己是一个人做事的根本,也是一切成功的源泉。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很刻苦地去做事,但是到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刻苦不一定成功,关键在于认识自我。十七世纪时期,有一个小孩酷爱小提琴,刻苦训练,并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家,可事与愿违,他的小提琴技术毫无进步,就连他的母亲也劝他改学别的。庆幸的是,他最终认识到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最终,他成了十七世纪著名的科学家,他,就是爱因斯坦。

  试想,爱因斯坦当初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自我,那么,也就没有了现在的相对论。

  我们可以说,一个拥有成功心理素质的人,他能够冷静、理智地找出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从容、稳健地度过各种顺境和逆境。通过对自己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目前从事的工作中,哪些方面还需要“成长”;为了达成目标,我们还必须具备哪些知识与能力。这样,我们才可以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达至更高的目标。

  只有认识自我,合理定位,才是一个人创业的基础,也是实现自我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认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气质、性格到底属于什么类型,寻找出自己感兴趣、符合自己性格、特长的职业岗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现代这个社会,由于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对从业人员的性格特点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说来,开朗、活泼、热情、温和的性格,比较适合于从事同人群打交道的职业;内向、倔强的性格,比较适合于从事科研、治学方面的工作;深沉、严肃、认真的性格,比较适合于做人事、行政、党务工作;勇敢、沉着、果敢与坚定是企业家和管理者不可缺少的性格。只有认识自我,才能找到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工作起来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然而,现在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就业或创业时,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和了解自己,一味地用社会的热门行业、热门单位来给自己定位。有些人过去似乎了解自己,但环境发生变化时,就可能迷失自己,很难给自己定位。当然,每位人不可能只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往往是许多种兴趣交织在一起。无论对什么抱有兴趣,在求职中都要清楚,不要去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尤其是一个创业者,更应当对自己所选择的路径考虑更多方面。

  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说,要对自己在学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体等方面的水平。选择职业前应认真地想一想,我到底有什么样的才能和专业特长,我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职业工作,更要深入地做到认识自我。现实状况中,不少同学选择职业时,更多的是考虑想从事什么职业、愿意做什么工作,而很少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首先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

  生活中,有一些总是喜欢跟着他人的人,人家找什么样的工作,干什么样的事业,他就学人家怎么做。这样是绝对不对了,在现实生活中,这已成为一种倾向,其实,这些人也没有想过,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你可不可以做到,比如古人司马迁,他在别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吗?我们不禁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走向的干扰,在他们心中自己选择的走向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人无论是高尚的猥琐的优秀的卑劣的聪慧的愚钝的,在匆匆的人流中,往往会迷失了自我。在无暇自我反省的意识形态下,往是擦一擦你的那不太清亮的双眸。

  因此,认识自我,就能认识世界。当一个人从根本上了解自己后,就能主动塑造自己。一旦内心有了支撑点,你就获得了一种真正的内在力量,这种内在力量将不断引导、鼓励和推动你实现成功的人生。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出现应有的风采。因此,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成功者,那么,就要学会自识自我!

  多少世纪以来,我们被我们的老师、尊长、书本和圣人用汤匙喂大。我们总是说:“请告诉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后是什么?”我们总是活在别人口中的世界,活得既肤浅又空虚,因此我们充其量只是“二手货”的人。你自己,这个身为人的你究竟是什么?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可以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因此你必须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便是智慧的开端。简介 ••••••

  我们如何认识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你认识你的脸孔,因为你经常从镜子里看到它。现在有一面镜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看到自己心里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感觉、动机、嗜好、冲动及恐惧。这面镜子就是关系的镜子:你与父母之间的镜子,你与老师之间的镜子,你与河流、树木、地球之间的镜子,你与自己思想之间的镜子。

  在其中,不是看到你希望的形象,而是看到你真实的情况。我可以观察自己如何和别人说话,我对能够给我东西的人特别礼貌,而对那些不能给我东西的人却粗鲁又轻蔑。我对那些令我畏惧的人特别用心。重要人物进来时,我赶忙站起来,但是佣人进来时,我却毫不在意。所以观察我自己在关系中的表现,我会发现自己是如何错误地表达对别人的尊敬。同时我也能从我与树木、鸟儿、观念及书本等的关系中,发现自己的真相。你也许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学位,但是如果你不认识自己,你就是最愚笨的人。认识自己是所有教育的真正目的。缺少了自知之明,只是收集资料或记笔记,然后通过考试。那只是愚笨的生存方式。

  你也许可以从任何自认为无比重要的书中引经据典,但是除非你认识自己,否则你只是一只重复别人话语的鹦鹉。然而你一旦开始了解自己,不论自己多么渺小,富创造力的非凡行动已经开始进行了。突然看到真实的自己是一种新发现,包括看到自己的贪婪、好辩、忿怒、羡妒、愚笨。从这一步开始,你就能愈来愈深入,无穷无尽,因为自我认知是没有终点的。

  自知之明是智慧的开端,在其中含藏着整个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挣扎。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5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描写了20年代贩酒暴发户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的幻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悲剧.翻开首页,一开头就吸引了我: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

  这样的开始给我一个感觉,这本书是教人做人的.顺着那一行行字体,深入下去,发现不仅仅如此.

  “我”,也就是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尼克从中西部来到了东部,从事证券业.他的邻居盖茨比出生贫苦,年轻时是军人,爱上了富家女黛西,因身分地位悬殊,不久黛西嫁给了富家子汤姆,21岁就声名显赫的橄榄球名星.

  盖茨比战争结束后通过非法买卖,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在黛西家对岸建造了别墅,他每个星期都请很多富人到别墅狂欢,以显示他的富有和人际.他天天举行宴会吸引黛西.和黛西恢复了情人的关系.

  黛西的丈夫汤姆也有个情人叫茉特尔,在一次聚会后,黛西驾着盖茨比的车撞死了茉特尔.茉特尔的丈夫以为是盖茨比撞的,潜入盖茨比的别墅区,称盖茨比在游泳池里游泳时开枪打死了他,然后自杀.

  在盖茨比的葬礼上,过去的座上客一个也没有来,葬礼十分凄凉、黯淡.此时,黛西夫妇悄然离开了这座城市.不久,尼克也因不能适应这儿的一切而离开了东部.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富人之间的虚荣与矫情;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荒诞,一代宠儿的堕落,一个变质的爱情,一个人生的悲剧.

  尼克这样评述盖茨比:盖茨比对我是个例外--这个盖茨比代表着一切让我嗤之以鼻的事物.如果说个性是一系列显著的表现,那他也有某些突出的东西,某种对生活前景的高度灵敏,仿佛可以将他与那些可记录万里外地震强度的精密仪器相提并论.

  这种灵敏与那种优柔寡断的敏感毫无共同之处,后者在“富于创造性气质”的幌子下变得堂而皇之,而前者是一种永远怀有希望的非凡天赋,那是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敏捷,我在其他人身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而且将来也不大可能再发现这种品质了.

  不错,结果证明盖茨比是对的;对于人们一时的悲哀和短暂的欢乐,我暂时失去了兴趣,吸引了我的是吞噬盖茨比的那种东西,是在他梦想幻灭后尾随而来的污泥浊水般的尘埃.

  小说最动人的地方是情感的描写;对消逝的时光一种无可挽回的感伤;对盖茨比怪异的罗蔓蒂克意志,以及黛西、汤姆对爱情和地位的世俗;尼克的道德观和生活中无可适从的感触.

  书中这样描述:我想到外面去,在柔和的暮色中向东朝公园走过去,但每次我起身告辞,都被卷入一阵吵闹刺耳的争执中,结果就仿佛有绳子把我拉回到椅子上.然而我们这排黄澄澄的窗户高踞在城市的上空,一定给暮色苍茫的街道上一位偶尔观望的过客增添了一点人生的秘密,同时我也可以看到他,一面在仰望一面在寻思.我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对人生的千变万化既感到陶醉,同时又感到厌恶.

  读了两遍,《了不起的盖茨比》,文笔细腻、优美.看后感觉非同一般,其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主题思想,都是一流的.怪不得村上春树如此推崇.这确实是一本难得的经典之作.看似一般的婚外情,却反映了那个时代富人的空虚、虚伪,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变质的爱情,终将导致悲惨的结局.悲剧小说尽写到如此优雅,在我的印象中只有川端康成的《雪国》有这样的美感.感觉这本书的文字功夫超过村上春树,这样的比喻不一定恰当,村上春树毕竟也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但我依然想说了不起的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是一部颇有文学价值的著作,读后受益匪浅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范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在1925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二十世纪末,美国学术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傲然跻身当代经典行列。此小说的问世,奠定了菲氏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象征和”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为背景,用第一人称“我”所看到经历到和感受到的一切构成整个故事。我,尼克,一个小小的穷职员因与大富翁盖茨比比邻而居,偶然间闯入了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在弥漫着欢歌和纵饮的气息中,惊讶地发现隐藏在盖茨比心中巨大的秘密。没有人知道盖茨比怎么成功的,没有人知道盖茨比如何发财的,甚至连盖茨比的长相都不甚明了,可是没有人不知道盖茨比的名字和他所举办的宴会,夜夜笙歌下的盖茨比心中所追求的却是重复过去,追回往昔,他这一生中最爱的女人黛西。而黛西早已和百万富翁汤姆结婚,却婚姻不幸,丈夫外遇。当两人5年后再次相遇,盖茨比或许还是那个罗密欧,而黛西已不再是那个朱丽叶,当盖茨比固执的追求心之向往,但现实却以冷漠的姿态粉碎了他那虚幻而近乎天真的梦境。

  作者以印象派的描述手法,用冷静又热烈的笔调,从第三者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盖茨比,为我们勾勒了一副近乎完满且触手可及的美好梦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目睹人人艳羡的上流社会图卷的机会,然而又用毅然绝然的姿态无情的击碎了眼前魅惑人心的五光十色,故事的结尾,盖茨比葬礼的冷清与宴会的喧嚣,盖茨比热烈的执着与黛西冷漠的离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现实虽然打破了梦想,却也让活着的人看清了现实的虚伪与冷漠。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作文

  今天读完了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经济进入空前繁荣,物质丰富。盖茨比出身平民,一战后他通过贩卖私酒和赌博等不太光彩的手段,经过五年的时间成为爆发户,摆脱了贫困的家境,跻身富豪的上流社会,开始了夜夜笙歌、花天酒地的生活,实现着自己的梦。

  但是,他的梦还缺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他心中的女神黛西,当他还是一个穷小子的时候认识的富家女孩。那时盖茨比本来想逢场作戏,可是在和黛西交往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了她,明知如飞蛾扑火但不能自拔,也使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配得上黛西的人。在盖茨比暴富后找到了黛西,她已和一个富豪结婚,盖茨比竭尽全力想要争取回黛西,但是他们之间毕竟不是一个阶层,他的女神实际上是一个自私、拜金和贪图享乐的人,作为传统的富有阶层是不能和盖茨比这样的暴发户风雨同舟的,在一场阴差阳错的车祸发生后,盖茨比被枪杀了。

  黛西的住宅和盖茨比隔着一片海湾,在黛西家的码头上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盖茨比每夜都对这盏绿灯出神的遥望,“绿灯”是盖茨比夜夜守护的梦想,是他一生追求的幸福,他向绿灯伸出双臂,他想伸得再远一点,伸得更远一点……

  盖茨比的梦破灭了,代表着美国一代人梦想的破灭。

  今天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迅速丰富,可是我们代表梦想的绿灯在哪儿?它破灭了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用美丽的幻影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个继续前行的理由以填充内心的空虚,或许可以用来解释盖茨比对于黛西的痴迷。海湾对岸那盏绿灯甚至不是黛西本人,是他人生唯一的意义,听来有些可悲,但事实是盖茨比本身就是一个悲哀的人物。在爱情这一方面,他值得被人同情。因为他用他的单纯付出了所有的爱,却融化不了黛西世俗冷漠的心。至于他的人生,只能归结于“虚无”二字,谈不上“伟大”。

  如果要为这长达五年的爱恋找到根源,那就不得不谈谈菲茨杰拉德笔下初始的黛西。在盖茨比灰色基调的少年岁月的背景下,黛西就像是金色的阳光照进了他卑微的生命。她优雅美丽,像跳跃的音符,活泼撩人,又极富情致。

  自那时起,他就开始勾勒想象一个完美的黛西,之所以说是想象,恐怕是因为盖茨比从来不曾了解承认过真实的她。黛西用着一种极高明的“手段”和盖茨比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乃至后来的重逢也是如此,两人如在雾中相见,于是在盖茨比眼里,黛西模糊的轮廓更让他向往,但是那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触摸到的幻影,仅仅幻影而已。

  五年的分离非但没有淡漠那份感情,反而可笑的,盖茨比对于黛西的想象达到极致,每一天他对她的爱意都更加深厚,以致不可自拔地陷入一种疯狂境地,回忆、幻想她已成为一种习惯。而在他从事走私贩运的那些奋斗的日子里,她是唯一的光亮。小说也不只一次地提到了盖茨比对于未来的远大抱负。那么,他应该不止一次地对于理想生活有过憧憬与想象。而黛西恰恰来自那个构想的世界。没有谁能比她更让他感觉到接近理想。

  黛西是他人生前行的动力。这本也该算是一件好事,至少不会太过空虚了。但,他没有及时抽离,反而让黛西成为活下去唯一的支撑。

  记得书中曾提到盖茨比和黛西重逢后的那天晚上,盖茨比用空洞而落寞的眼神望着对面的海湾,那天晚上的绿灯对他而言,已不再有任何特殊的意义。为了赢回黛西,他用非法的手段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富豪,在黛西住处的海湾对面购置下一套豪宅,挥金如土地举办奢华的晚宴......他用这种种填充时间,为自己虚构出一个豪华的人生。当他将要到达理想时,却突然感到了怅然若失。

  之所以说盖茨比是可悲的,自然不只是因为上述这些。更因为他的怯懦,在重逢之后他显然发现了黛西的改变,却不敢承认幻想的破灭。书中有一句少见的盖茨比没有用赞美沉迷的,而是用一种深沉乃至有些失望的语气评价黛西的话:“她的话都是钱。”然而尽管已有所察觉,他却还是因为她的冷漠无情而死。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用各个纸醉金迷的场合反映了彼时美国人繁华背后的落寞,用盖茨比的悲惨结局鞭挞了人情淡漠,用一场想象中的爱情传达了空虚的人生。

    90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