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民族的魂魄

洋洋 1172分享

  老师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说,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的有机结合;老师说,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语文素养如此重要,那么应如何提升呢?

  用爱浇灌语文素养这棵常青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爱因斯坦也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华夏子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应像爱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家园一样倾情去爱。有爱才会有无私的付出;充满爱才会用一生去追求,去奋斗。如果没有爱,在语文课堂上,我会昏昏欲睡;如果没有爱,我就不会情趣盎然地去课外阅读;如果没有爱,我更不会去办手抄报、不会去参加诗歌朗诵会。我爱语文,并为之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用美的心灵去感知语文的美。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字,却很少有人去体会汉字的美,也很少有人做一些与众不同的思考。而一个美国人却把20年的时间花在“让汉字讲故事”上,花在发掘汉字的美好上,这是一份珍贵的却被习以为常的美丽。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故事,就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绚烂,就像每一滴水都有自己的声音。

  语文的美不仅表现在文字上,还表现在语言上,当我读着朱自清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时,我觉得自己不仅在读语言,而且是在欣赏节奏美妙的乐曲。

  语文的美更表现在美的情感、美的人格和美的道德情操上。读王维,欣赏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你不能不为他笔下的秀丽山河所陶醉;读李白,体会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叹,你不能不为他高尚的人格所折服;读杜甫,品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吟唱,你不能不为他高山仰止的道德情操而感动。

  用经典阅读充实民族的灵魂。

  林怀民在他的《魂魄》里写道:“莫斯科有不少文学家的雕塑,高尔基、屠格涅夫、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人都高高站在台座上,俯视脚下的人群。”当他问一位莫斯科的年轻人在学校是否读果戈里等人的作品时,这位年轻人的回答让他震惊了:“小学读文选,中学整本读,一直读,到博士面试还在考。” “不止,法学博士也考,许多科目都考。这些作品是俄罗斯的语言、文化、历史、哲学、信仰,是民族的魂魄,怎能不读?”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就是人们的一种文化自觉。然而,当你问我们的年轻人知道多少有关巴金、老舍、鲁迅的故事,你知道多少有关《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浮士德》的情节,这个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哑口无言。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传统,忘记经典,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我们不期望每个人都如郭沫若一般把《红楼梦》倒背如流,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对历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1年,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中“大撤退”。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就在我们只隐约记得春秋时有位叫孙武的名人时,美国西点军校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也就是我们在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之时,西方学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命题: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儒学的世纪。

  用爱去学语文,用美去体会感受语文,用经典去充实民族的魂魄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坚持下去,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必将得到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必将得到增强。

    35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