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优秀材料作文:人生三境

洪华 1172分享

  编者按:人生有什么意义?有人说富有就是完美的人生,有人说幸福就是人生的意义,不过,人生的境界与这些无关。

  原题再现: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山中采野果。

  到了目的地,面对一树红彤彤的野果,父亲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野果,还有清泉、飞鸟和翠绿的山林。”

  老二回答:“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和野果。”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野果。”

  以上材料是出现于2014年的一则作文材料,对于这样的一则材料,我并不想作太多的解析,因为有关此材料的解析可在网络上搜寻到,所以不需在此处作赘叙。下面的文章是我在当时所写的一篇作文,感觉写惯了诗词、随笔,再来写学生作文,反倒有些不惯,因为羁绊太多了,不能信马由缰。

  下面的文章尝试着从材料中三兄弟的不同看法来道出人生的三种不同境界,三种境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前后结构不够严谨,有些段落,即使前后互换顺序也不影响表达效果,这是因为其文章中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王国维有关事业学问的三种境界学说,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学生如果能够将此种学说加以体会研究,并且适当地运用自己的文章之中,那这样是极好的。

  人生三境

  面对同一树野果,兄弟三人看法迥异。

  老大说:”我看到了野果,还有清泉、飞鸟和翠绿的山林。”老二说:“我看到了爸爸、哥哥、弟弟和野果。”老三则说:“我只看到了野果。”

  三种不同的看法,其实正是一个人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

  年轻的时候,我们带着清澈的眼光看待世界,在少年人的眼中,世界都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步入中年阶段,家庭的羁绊随之而来,脉脉的亲情成了我们的牵挂。等到老年阶段,当我们审视过往一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唯一不变的追求就是那悬挂于树上的野果。

  简而化之,人生三个阶段不过如此:诗意看世界,温情阅生活,返璞品人生。

  在少年的眼中,世界是到处充满鸟语花香的。晨起只听大海鸣唱,晚归则看长河日圆。专注某一种事物,并非少年人的追求。年纪虽轻,阅历尚浅,但心胸却宽阔得能容纳下整个天地,那摇曳于枝头的野果虽然充满诱惑,但小桥流水,飞云落霞,此番情景更能触动少年人懵懂的心。少年时期,我们的内心是纷繁的,但却一点都不繁杂。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在这个阶段,我们快乐地成长着,少年人双眸中折射出来的世界是美好的。

  直待有一天,我们娶妻生子,有一天,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此时再度审视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心目之中,这个世界除了一种抽象的诗意朦胧美之外,其实还有一种长存人与人之间的,具体可感的,“润物细无声”般的亲情之美。少年人的世界是幻想多于现实,而中年人的世界是现实取代幻想。毕竟诗情的收放之后,现实的步伐终将随之而来。枝头的野果再美,一旦有必要,也得给现实的亲情让路。在此阶段,凝现在我们胸中的最美图景便是:亲人平安无事,家庭其乐融融。在此阶段,萦绕在我们心头的最大愿望就是:把这美好图景一直延续下去,直待我们老去的那一刻。

  是的,是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刻,在另外的有一天,我们终于来到了这风烛残年的那一刻。年轻时,我们轻装上阵,人至中年,我们为家庭所系锁。此时此刻,曾经的诗意幻想,曾经难以割舍的亲情,都即将随着我们老迈的身躯化入黄土之中。这个时刻,难道我们还有什么追求吗?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吗?古来老易念当初,此乃人之常情。此时我们的眼中并无其它,就只有当初那摇曳于枝头的灼红似火的野果。年轻的时候,我们为他事烦扰,无暇顾及野果。中年阶段,我们为家庭而忙碌奔波,更是将其抛诸脑后。直待老年阶段,当一切回归本真的时候,我们才总算明白这一程走来的目的。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而人的这一生走来,何尝不是经过这迷蒙到坚守,再从这坚守到恍然的三个阶段呢?

  这一路走来,蓦然回首,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一直寻觅的东西就是最初自己所追求的,只是在岁月的不经意推移中,我们有时将其放在不显眼的位置上。当然,其中所幸的是,无论在哪一个时刻,我们都没有将野果完全地放弃。

  作者:黄植文

  公众号:校园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