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族的作文:亦读亦耕几代人

巧萍 1172分享

  编者按:讲述一个家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和使命,但朴实无华的家风永远是后人的指路明灯,让后人在困难挫折中也不畏。

  那是一年春节,典雅的香火又一次燃起,大门上的红纸猎猎地映着火光,一年一度的祭祖一如既往,无伦异地还是故乡。

  年幼的我,凝视着墙上手写的家谱,慢慢走到了一座茅草泥屋前。

  屋里传来劈柴声,均匀又清脆;袅袅的炊烟,掠过柿树的头顶,在远处的天空消散。我跨过低矮的门框,那里,年轻力壮的高祖父,刚从私塾回来,放下手中的书卷和毛笔,顾不上休息,便要立刻下地干活。换下长袍马褂,拿起锄头,高祖父匆匆地出发了。

  他中过秀才,那一天全村人都来登门祝贺。可不久皇帝倒了,他便毅然绝然地剪下了辫子,捧起了令他大开眼界的西学。他知道自己一辈子就是种田的命,但他也是一位私塾先生啊!讲学时,他从不只授《三字经》和《千字文》,一定随身带着那本《天演论》。

  我跟着高祖父走出院子,来到了一个更简陋的泥房前。高祖父的背影一天天驼下去,另一个身影出现了,他慢慢长成了强壮的年轻人。年轻人刚刚还听高祖父讲述着过往的荣光,郑重地接下了递来的锄头。

  此时,头顶上却飞过一架轰炸机,投弹声、枪响声交织在一起。年轻人果断地丢下了锄头,他知道,面对外敌入侵国破家亡,自己还有更紧迫的使命。

  硝烟与血腥的味道,从村头的树林里飘来。他虽没有亲自上战场,但他一直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在小小的学堂里,面对着一个个稚嫩的面孔,讲授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枪声和炮声渐渐停息,我听到远方村民的锣鼓和欢唱,太阳又一次像一面血染的旗帜猎猎地飘起。我与刚回家的曾祖父相遇了,他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激动与兴奋难以言表。在他心中,生活与未来都一片光明。

  一个面黄肌瘦的少年从屋里走出来。可是,天忽然下起了雨,屋外霎时充满了呻吟与哀号。云间电闪雷鸣,树丫间的叶子都掉光了。

  “七口人,360斤地瓜,一年。”听到别的孩子字字如针的语句,他始终没有哭,没有叫喊,只是平静地接过了父亲递来的蓝白色铁瓷缸,里面是一层地瓜叶,上面是两块地瓜干。

  我跟着少年从屋里走出来,踏上求学的路。当我觉得腿脚酸痛难忍时,孩子仍笃定地向前走着。40多里的路程,沉甸甸的书包,他不时取出一块地瓜干,咬上小得不能再小的一口。等到简陋的校舍出现在眼前时,我早就精疲力尽,孩子手中的铁瓷缸也只剩下了地瓜叶。

  再后来,那孩子也长大了,面孔正是爷爷风华正茂时的形象,他传承了祖辈的传统,当了一名中学教师。他教过八门课,桃李满天下。他教过的学生都说,他一辈子都是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后来,家里有了自行车,收音机,房子也变了,成了拔地而起的居民楼。而他始终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分,让孩子们记住这一切的源头,记住那些过往的不幸和艰苦,记住美好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终于他看到城市灯火繁华,车辆川流不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身影走在街上,笑容发自内心。他听到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里,传来琅琅读书声,操场上的少男少女,尽情嬉戏玩耍。他欣慰地想,自己可以安然地退休了。

  那把陈旧的锄头传给爷爷时,已变成他手中的粉笔,如今传给我,便化为手中的钢笔,耕耘下一字一字的太阳的种子。

  我慢慢朝茅草屋外走去。如今我不必挨饿,不必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必在40多里的求学路上孤独地行走了。我每天都能吃上各式各样的美食,坐着舒适的轿车上学,不再经受那么多的苦难和折磨。

  我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和使命,但朴实无华的家风永远是后人的指路明灯。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依然有那么多厚厚的书本,那么多空白的纸张,等待我去耕耘;依然有许许多多的磨练,在等着我去挑战。相信自己一定会像先辈们拿起锄头和粉笔那样,拿起手中的笔,做个亦读亦耕的学子,在荒芜的心灵上,耕下一片金黄的沃土。

  我一步跨出已破败的大门,身后炊烟又渐渐升了起来。

  那是永不断绝的香火,似历史的风尘,模糊了漫长的陈旧岁月。几代人在这香火中,花白了头发,健壮了筋骨,抖擞了精神……

  蓦然回头,那幅对联斑驳而清晰:行祖宗一脉真传曰忠曰孝,教子孙两条正路亦读亦耕。

  忽然惊觉,几代先辈,都用尽了一生去吟读这句不老的箴言。

  作者:张翼航 高一

  作者为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级30班

  公众号:少年文章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5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