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话题作文

嘉欣 233分享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其中中国四大名著甚是精彩绝伦,朋友们看过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红楼梦的话题作文哟。

  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电视剧,同样也是一本了不起的书,这本书彰显了对古代女性的赞扬,对古代女性的尊重,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歌颂,又是女性的悲剧,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故事环绕着三人而进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同样还有一群少女少妇,青春一人的史湘云,出家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的是贾迎春,远嫁的是贾探春,悲观绝望青春出家的是贾惜春,含冤而死的是秦可卿和鸳鸯,跳井而死的是金钏儿,撞壁而死的是司祺,斥逐羞忿而死的是晴雯,被强盗抢走的是妙玉……他们都是故事中短命人中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全书最中心的人物还是唯一的男性——贾宝玉,他为女性唱颂歌,唱悲歌……全书一共有900多个人物,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抱憾而死的林黛玉,首先介绍一下,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常听人评价黛玉“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黛玉,便砸自己的通灵玉,惹起一场不快。红楼梦中黛玉葬花那个情节是我最喜爱的,林黛玉把自己的自卑,女性的尊严,还有她的可怜都展现在了《葬花词》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林黛玉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 故事十分凄凉,虽然文中的主人公们人物小时候都是无忧无虑,生活在大观园中,贾宝玉心中深深地爱着林黛玉,但他们终究没能成为终身眷属,林黛玉抱憾而死,贾母和贾宝玉的老祖宗作出决定,决定让薛宝钗与贾宝玉结婚,贾宝玉中途还因为丢了他的命根子——那块玉,所以变得傻傻的,老祖宗就说,把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可以冲冲喜,而且薛宝钗的宝物——金锁也可以压一压邪,不料,贾宝玉真的恢复了,但贾宝玉还是心中一直想着死去的林黛玉,最后,无奈之下,贾宝玉准备出家,他告别了家人,去了寺庙,不久,两位仙人带着贾宝玉来到贾父贾政居住的船上,贾政立即走了出来,只见贾宝玉对着自己的父亲三叩九拜,旁边一位仙人说,俗缘已完,走吧,在青埂峰下,你可以来找我们。原来,贾宝玉是青埂峰下的一块宝玉化身成人,来到凡间,现在该回去了,红楼梦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便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毛泽东说“不读《红楼梦》就不是中国人”,清末有《京都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对中国影响之大。《红楼梦》更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且不仅是封建社会的。我们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故事十分凄凉,虽然文中的主人公们人物小时候都是无忧无虑,生活在大观园中,贾宝玉心中深深地爱着林黛玉,但他们终究没能成为终身眷属,林黛玉抱憾而死,贾母和贾宝玉的老祖宗作出决定,决定让薛宝钗与贾宝玉结婚,贾宝玉中途还因为丢了他的命根子——那块玉,所以变得傻傻的,老祖宗就说,把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可以冲冲喜,而且薛宝钗的宝物——金锁也可以压一压邪,不料,贾宝玉真的恢复了,但贾宝玉还是心中一直想着死去的林黛玉,最后,无奈之下,贾宝玉准备出家,他告别了家人,去了寺庙,不久,两位仙人带着贾宝玉来到贾父贾政居住的船上,贾政立即走了出来,只见贾宝玉对着自己的父亲三叩九拜,旁边一位仙人说,俗缘已完,走吧,在青埂峰下,你可以来找我们。原来,贾宝玉是青埂峰下的一块宝玉化身成人,来到凡间,现在该回去了,红楼梦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便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红楼梦》不愧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巨作啊!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一幸免。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我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不是中心故事,但这悲剧确实是整部书的主要线索,无论怎样我们也都曾经为这两人的结局深深地感到遗憾。

  《红楼梦》博大精深,次次读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说话似的。我要向他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奇幻多变的人生

  我们的一生都不一样,在我读了《红楼梦》之后,才知道每个人的人生是多么奇幻多变呀!林黛玉的人生是:悲惨而又无助的;王宝生的人生是:美好又悲惨的;王熙凤的人生是:泼辣又狡诈的;薛宝钗的人生是:巧妙的……

  《红楼梦》;又称为《石头记》,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着”之首。当代红学家周汝昌教授曾经说过:“要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学,那就一定要读《红楼梦》,读懂了《红楼梦》,也就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是介绍林黛玉进了贾府后,贾府从京城大户直到沦落发生的故事。

  文中的每一个人都告诉我一个道理:林黛玉告诉我做人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王熙凤告诉我:做人不可以太狡诈,要不然别人都不敢与你交友;贾宝玉告诉我:做人要珍惜每一分不易之财;薛宝钗告诉我:做人要谦虚,不能骄纵。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也给了我许多感触。让我感到了现在我们的生活是比在《红楼梦》时要幸福得多,但我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会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呀!就凭我现在这个样子连生存下去都成问题。记得我第一次出去买东西,因为妈妈买了鱼忘了买葱,就叫我去买。妈妈给了我钱也告诉我怎样去买,我就一边想一边走,走的在路上差点被一辆自行车撞到。到了菜摊,我支支吾吾地说:“阿姨买五毛钱葱。”阿姨马上给我五毛钱的葱,在路上,我得意洋洋地笑着,甩着葱,就像得奖一样。但一回到家,妈妈就问我这葱怎么破破烂烂的。噢!这时我才想起我回来的时候在那把葱甩来甩去的,就像孙悟空耍棒呢!你看,我就买来了葱就沾沾自喜真是不应该呀!

  读完了《红楼梦》让我懂得了自由、民主、上进……,而我这个上进心却是远远不够的。当我有一点小成就会沾沾自喜,而读完了《红楼梦》,我才知道人要有上进心,不能定留在原地。我读完了《红楼梦》才知道人生是这样奇幻多变的。

  有感

  曹雪芹先生写的《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唯一一部描写美丽女子世界的作品,同时也让我一直为之倾狂。《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著名学者王蒙曾说:“《红楼梦》就是人生,读一次《红楼梦》等于又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20年。”是的,读一次《红楼梦》让我得到一次解脱,更透彻的看清这个世界,让我明白潇洒中自有悲凉,悲凉中自有潇洒。其中更是充满了想象,让我有太多的玄想、奇想、遐想,她使我猜测,使我迷惑,使我入魔,使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于是我觉悟了,原来世界不止一个,精神的世界更为美妙,美丽女子的世界更为有诗意。读它,令我叹息,令我惆怅,令我聪敏,令我迷惑,令我心碎,令我觉得汉语汉字真的是无与伦比,令我觉得神秘,觉得冥冥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伟大。

  一直自己都有一个习惯,每看完一本拨动我心弦的书,总会写些文字感叹感叹,可是从初二直至现在我触摸《红楼梦》已六次,细翻自己的读书笔记,关于《红楼梦》的感叹没有一篇,说句实话,不是我不想写,实在是我不敢写。早已说过《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女子世界的作品,在心里,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圣洁可爱,宛若天堂仙女般圣洁,真的很怕自己的触碰会毁了她的圣洁。再者,记得我的启蒙老师说过:“《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世界上没有一部作品能比得了,它值得你读千遍、读万遍,但是看《红楼梦》没有看上十遍,千万别说你读过她。”在心里一直奉这句话为真理,所以关于《红楼梦》我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没打算写,也没准备写,想着等看完十遍以后,内心经她的熏陶,真正的脱俗,再让自己的文字踏进这片圣洁的领地,然而此刻,我不得不提比了,为了一次感动心灵的美丽瞬间,为了一份甜美微笑,古典气质,更为了这是一份真实而我即将走出的美。我没有读过《红楼梦》,但我看过,我一看者的身份介入,应该不算亵渎那份圣洁,那份真理吧!

  十三四岁的时候,我接触了《红楼梦》,毫无疑问,当时的自己是肯定看不懂的,一遍下来,很多的字不认识不说,更是人物与名字对不上号。当时的感觉好烦,好无聊。书中的人物也不喜欢,总觉得"林妹妹太小气,动不动就哭;宝哥哥过于女性化,没有阳刚之气;宝姐姐任人摆布,没有自己的主见。"忘记了当时自己是如何把这浅薄的认知告诉我的启蒙老师的,留在记忆中的就只有老师所说:“你还太小,不知道寄人篱下的孤苦,不懂得感情留给心灵的疼痛,更不明白生命在世俗下的渺小与脆弱。”的话语,是的,不得不承认当时的自己确实很无知,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

  随着阅历的增加,涉入文艺作品的增加,不知在什么时候起自己不再懵懂,不再无知,对《红楼梦》也有了另一番认知,对《红楼梦》中的人也别样的见解。

  《红楼梦》中我最欣赏的是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无论从古代的评美标准来看,还是从现代的评美标准来看,宝哥哥都是一个美男子,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貌美,而是他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他发表了自己离经叛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说:“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了光芒成为了死珠,再者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可见,宝玉爱美丽清纯女子是用心去爱,用灵魂去爱的。

  不管在哪个时代,宝玉都是美丽女子谈恋爱的好对象,平儿委屈后他的安慰,汤碗打翻后他对金钏儿的询问,早已表现出他爱女子超过自己,他可以很好的保护美丽女子纤弱的感情世界,然而他却并没不是可以依附终身的人,他太过于理想化,它只适合于活在梦里,殊不知浪漫的爱情在油盐酱醋茶的日子里早晚浪漫不再,所以,他无论与谁相爱,最后注定的都是以悲剧结局。

  《红楼梦》中我最怜爱的是林黛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无论在古人笔下,还是在今人眼中,林妹妹都是美的。大凡女子的美,在男子那儿是秀色可餐,在女子那儿就会是深深的嫉妒和羡慕,而林妹妹的美则不同,不管你是男子还是女子,我敢保证,对林妹妹你眼中充满的是怜爱。记得前段时间,网络贴吧对新版《红楼梦》林黛玉的饰演者是大肆辱骂,说什么选的演员破坏了他们心目中林妹妹的形象,由此可见,林妹妹德美真的是一种不可侵犯的美。尽管如此,黛玉的文学宿命依然逃不脱悲惨的结局,就如海子的诗意永远是深深的长叹一样。

  大观园里,与黛玉真心相待的除了红颜知己贾宝玉外就只有贴身丫鬟紫鹃了。她的多疑,她的敏感,她的清高,她的该饶人时不饶人使得她在大观园里被孤立了起来,不过话又说回来,她本来就是天上的仙子因还情债下凡,圣洁高贵本与世俗不同,自然难容于那个社会。刘姥姥进大观园陪史太君逐一参观各闺房,唯黛玉之房不同于她人,刘姥姥曾说:“原来是林姑娘的闺房,我还以为是哪个公子哥的书房呢”再加之黛玉诗情之高,可见黛玉是个文人,自然骨子里有了文人的通病,作为文人是不需要理性分析的,只需瞬间感觉带给心灵的那一丝满足与快慰。所以,在为人处事与生活上,黛玉往往随着心中的感觉走,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自然不把那套封建礼俗放在眼里,以致在整部《红楼梦》中黛玉最为有个性,也最让人钦佩。

  每次看到黛玉焚诗,宝钗婚嫁,眼睛都会情不自禁的流下来,现在想来,这何尝不是黛玉文学宿命升华的一个结晶。真正的爱就是一个不可见的鸟所唱出来的稀奇的歌声。但一旦碰到泥土,热情失去了自由,在俘获之下,是不能活的,。情人一旦成了眷属,那歌声便消失,变了颜色,变了调子,唯一能保持爱情色彩与美丽的方法,便是死亡与别离。黛玉的文学宿命是悲的,但不痛,林语堂先生曾说:“人生最最可悲的事,不是情人的死,而是爱情的死。”黛玉归去了,但贾宝玉于她的爱还纯在着,若黛玉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而是在当今,那么她的文学宿命将是悲与痛的结合,因为在当今社会里实在无法相信会有一个贾宝玉的存在。

  《红楼梦》中我最钦佩的是薛宝钗,肌骨莹滑,举止娴静。频繁点击鼠标,印入眼帘的屏幕上关于宝钗的文字好多,可大多是对宝钗的批判,始终我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也许,这是由于程高本论调的影响吧!在程高本的误导下,红学界长期对宝钗评价不公。他们认为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并热衷于仕途经济。”并把蜂腰桥下扑蝶那一段说成是宝钗卑鄙的表现,对于之上的观点我是不赞成的,我钦佩着宝钗,不仅因为她美丽、她有才华,更因为她会为人处事,她大度,对颦儿失口误填《西厢》句,帮湘云置蟹开诗社,还有她的《讽咏螃蟹诗》,无不体现她对弱者真切的同情,对权势者的不屑。

  黛玉焚诗,宝钗婚嫁,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的流泪,但我们流泪是为了黛玉,不是宝钗,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黛玉的悲剧,何尝看到宝钗的呢?黛玉的光环太大了,连悲剧的光环也将宝钗的掩盖。宝钗也是如水女子,她同样美丽,同样有才情,试问普天下哪个女子愿意守着没有爱情的婚姻活守寡,黛玉死了,可她得到了真爱,早已说过,在那个时代里,黛玉的文学宿命是悲的,但不痛,可宝钗呢?她什么也没有,她的文学宿命才是真正的悲与痛的结合。

  大观园是一个小小的女儿国,如果把园内的美丽女子放在当今社会,我想除了宝钗,她们依然会以悲剧结局。红学界大肆否定宝钗,其实宝钗的为人处事,何尝不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生存之道呢?

  人生中,我所追求的是诗意,家庭、社会、国家、世界都是脚踏实地的,都没有诗意。大多数的女子——已婚的未婚的都算在内——是平凡的,或者比男子更平凡一些;我所要的哪怕只是看一看,一个还未被实际给教坏了的女子,热情像一首诗、愉快像一段音乐、安静像一幅画、纯洁像一个天使。现实生活中,这早已是一个难能实现的梦,可曹雪芹先生创造的世界的女子却让我实现了梦,找到了诗意,对她们我爱的深沉,也爱的痛楚。总不愿接受“《红楼梦》是对薛宝钗一类封建女子的批判,对林黛玉一类反封建女子的颂扬”的观点。很是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了,教育界口吻还那么一层不变。那么一个独特的,具有诗意的世界,怎可能一句泛泛术语就将其概括。

  《红楼梦》是一个别样的世界,融入其中,会觉得他好深,深得摸不到底,因为每一个人,包括她的出场,她的语言,甚至她的衣着习惯都有值得你去研究的深层含义;会觉得她好沉重,沉重得让你压抑痛苦,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幸的结局,不公的遭遇。忘记了谁给我说过:"如果你想你的人生平静快乐,那么你千万不能进入《红楼梦》,它是一个魔幻的境地,一旦融入,你将无法自拔。"想来,那个世界,我愿意融入的,即使让我付出人生所有的快乐,毕竟,在那里,可以找到人生的真谛,可以发现人世间,至真、至纯、至美的纯在。

    869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