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观后感:用心生活

睿柠 1172分享

  让我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假期,竟然喜欢上了悬疑犯罪类型的电影。这种风格的电影,不像治愈系那般温暖,也不像科幻片那样令人赞叹,但它却能紧紧拉住你的心,让你如同身临其境般的惊慌、恐惧、悲伤,最终顿悟。但我却更看重它对于人性的剖析,没有什么过多的赘述,它只靠塑造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形象,揭露人性的黑暗之处。

  在最近的电影《心理罪》中,凶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为治病,或为研究,不惜剥夺他人的生命。而这起案件中的主导人物,手沾无数无辜鲜血,可笑的是,他却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这位“医生”这样说:“我曾救过许多人,也曾看过许多人死去。”凡事有正便有反,任何事都有双向的作用。或许便是医生的职业让他逐渐漠视生命,漠视鲜血,最终心理变得扭曲。侦破案件的警察曾这么说:“身体的病只是诱因,心里的扭曲才是原委。”生而为人,我们的行为举止、内心感受、言语神情,都是内心所带来的最真实的感受。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心若不改变,则仍能做到面不改色。警察在侦破案件时有过一段对于凶手角色的带入,他通过猜测凶手此时的内心活动,最终发现凶手的踪迹。可见,是内心的驱使导致了我们的行为。若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压抑自己的欲望,这场悲剧必然不会发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中出现了更多诱惑,而当代人越来越频繁的患上心理疾病。这二者或许是存在某种联系的,是欲望,是渴求改变了人们的初心,这种改变终将毁灭一个人,将他的内心最终击垮,导致行为的怪异。可却有很多人不在意这些现象,不保护这些时时刻刻经历痛苦的人,将他们称为“怪物”,投之以恐惧中夹杂着嫌弃的神情,甚至用不堪入耳的语言去侮辱他们。这个世界为何至今仍有许多令人无法理解的悲剧发生?人内心的冷漠、扭曲,或者是对于此类现象的“习惯”,将一颗颗本热情而充满善意的心变得冰冷。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在开头便已经告诉我们“人性本善”。而下一句却是“性相近,习相远”,不同的习惯,不同的交往人群,不同的教育,是它们改变了一群人,是它们逐渐将人心中的热情抽去。可……这却终究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是我们对于细节的忽略,改变了人心,甚至改变了社会。

  路边的猫儿,早上起来便去找个有太阳的地方,懒洋洋地趴在那里。肚子饿了就去找点吃的,看到有敌意的表情就立刻跑开,困了就回到自己的小窝里,或者是路边的一处不起眼的草坪上,舒舒服服地睡一觉。日日如此重复,如此度过。它们比起我们人又少了些什么?大抵就是它们大多并没有什么心事,也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儿”,只要有吃有喝有太阳,便是最好的生活了。无欲无求,人所梦寐以求的境界,猫儿天生就已达到了。这样说来,人究竟是内心复杂的高级动物,还是自取不欢的低级动物?谁也说不准,谁也说不清。

  生而为人,比其他生命多了几分内心的敏感,却也要时常记得告诉自己:“留神,别丢了自己。”尽量活得精彩而又不张扬,只是平安喜乐,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抑制住内心的欲望,同时,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生活如此美丽,我们为何不能为它而改变?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王棣晶 宝鸡一中19届15班】

  【公众号:张永娟的生活语文乐园】

    466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