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电影观后感初中作文

晴恩 1172分享

  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安睡在宁静中。突然,枪声打破宁静,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鲜血染红戈壁,又一批藏羚羊群惨遭屠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的观后感

  很久以前就听说《可可西里》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里面所涉及的人性思考令我心生敬仰之意。一直没有机会完整地看一遍,当今天我静心仔仔细细地看完之后,心理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知道,巡山队的故事,其实就是野牦牛队的故事。日泰的原型就是索南达杰,故事本身有些改动,没动的是高原人的精神。当年的索南达杰并不是圣人,身为副书记的他,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的发展。野牦牛队原本是为探索金矿而组建的,当他们看到那些高原精灵被残忍的杀害时,他们放下了手中的铁锹,拿起了枪,为了藏羚羊的生命。日泰说,高原上磕长头的人,脸和手都很脏,但他们的心是最干净的。

  现实中,索南达杰是在与盗猎分子的枪战中因身中百余发子弹血尽而忘的,当三天后队员们找到他时,他依旧保持着单膝跪地的射击姿势。

  当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时,设计者们为藏羚羊留下了迁徙的通道;而在唐古拉山口,人们为索南达杰立下纪念碑让每一位进藏旅客都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为藏羚羊付出了一切。

  可可西里充满了太多的秘密,她在藏语里是美丽的少女的意思,可事实上,可可西里也充斥着世间最疯狂的罪恶。当卓乃湖畔近500头藏羚羊皮依次展开时,意味着1000条甚至更多的羚羊的死亡,应为他们正处于产仔期。

  狡诈、枪支、罪恶、天灾,还有吃人的流沙,一切都在吞噬他们的胜利果实,资本一点点地消耗殆尽,仍然还要义无反顾的保卫他们的精灵。他们没有编制,是纯粹的民间组织,工资几乎没有发放过,可谁会在乎呢?一个队员说,每次进山快该出来那几天,发疯似的想家,见到公路上的路灯都是亲切的;可真到下了山,又急切的盼望回去,守着羊子。

  真的,这部电影给了我一种叫做震撼的感觉。我也是今天才知道这部戏的导演和编剧都是陆川,我一直以为陆川就是从平地冒出来的一个特别不招我待见的导演,他的《南京!南京!》是我知道的属于他的最早电影,印象很不好,还有平时的为人处世总觉着有些过于张扬和做作。而今,当我知道这个人就是《可可西里》的导演时,内心不免不免为他稍稍放宽了标准。能拍出这种水平的导演我为什么不能对他宽厚一点?所以我不会再去计较他的为人,我只在乎他的电影能否带给我一种震撼的人性思考。

  永恒的可可西里,不便的藏民的淳朴,它是离天最近的屋脊,是我向往的一片净土。

  观可可西里的感想

  《可可西里》是一部真实的影片,真实的让人窒息。“砰”,一个生命结束了,没有任何渲染,原来生命的结束竟如此的简单。天葬师的刀,神鹰的盘旋,喇嘛的颂经声,那是对生命的提示,尘世与天堂,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巡山队员刘栋一脚踏进流沙,流沙渐渐的吞噬着他,他挣扎着,挣扎着,没有了挣扎,最后一缕头发也淹没在流沙中。生命的消失就这样残酷呈现在眼前。

  强巴走了,那个独自在不冻泉守了三年的汉子,愣住了;刘栋走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洛桑也哭了:“我们走不出去了”。马占林和他的同伴在生命线上挣扎,一个倒下了,同伴甚至连头都不会回,“走出去了,但死了不少人”。

  在生命线上,人无法用“好”与“坏”来评价,所谓的好与坏可以在瞬间转换,追马占林与他儿子的巡山队员倒下,救他的是马占林的儿子。最后,救下尕玉也是那个盗猎者的帮凶。

  可可西里,没有“好”与“坏”,道德屈从于生存。盗猎者为了生存而盗猎藏羚羊,而巡山队员为了治病也卖藏羚羊。“转山的人的手和脸很脏,但他们的心是很干净的”,有多少人能说自己的心比那个马占林干净呢?扒一张皮子5元钱……

  可可西里,暴力,血腥,对生命的挑战,那里不属于女人,“好姑娘多的很”,那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冷雪离开了,会有其他的女人在刘栋的身边吗?日泰死后,那影片最后一个女人——日泰的女儿,她会去哪儿?

  日泰的死,是向着这个没有偶像的年代的最后呼喊,面对着枪口,依然挥出他那一拳,“砰”,倒地,抽搐着,一梭子弹,不再抽搐。漫天飞雪中,一个队员一个队员的消失,日泰队长最后也躺在那,那样的安详。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导演陆川如是说。

  尕玉去了可可西里,他体会了。体会终将改变可可西里。人类踏上地球的第一个脚印不该带着罪恶。“再走五里,那里是公路”。

  可可西里观感作文

  刚刚看完了陆川的《可可西里》,一部不错的片子。终于可以和老谋子说再见了,新一代的电影人,并不比他逊色多少。

  刚开始的二十分钟,我一直在为影片的写实性感到惊讶:他们居然能拍出这样的东西来!如此的真实,但字幕告诉你,这只是一部电影,所有的人物都是演员。渐渐的,我就开始追上陆川的拍摄步调,开始思考镜头运用是否合理、人物对白之类的问题。一直到最后的高潮部分,运送给养的队员刹那间被流沙所吞噬,以及日泰队长被盗猎者如同对待藏羚羊般杀死,我感到了震撼。陆川试图用前后两次(影片开始时的屠杀藏羚羊镜头)的镜头片断来表现,原来生命可以如此被忽略,这是本片的一条主题。

  另一条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一开始被杀的队员的天葬镜头,我们就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我们说,尘归尘,土归土,藏民们则用最原始的方式表达了这一点,他们将躯体留给了兀鹫,灵魂则直升进入佛的境界。在卡车上,记者与盗猎者的剥皮手,那个老头子马占林的对话,也是很明显的。

  还有一条,是人性,特别是在老头子马占林的刻画上,陆川的用意很鲜明(个人觉得是过于鲜明了)的表露出来。老马与记者、与日泰队长的几次对话,包括最后老马对记者的私语,都是陆川用来表达“人性本善”的一种符号。在这部影片里,我们找不到一个真正可以被称作“恶人”的人,即是是最后枪杀日泰队长的“老板”,陆川似乎也试图在他身上表现出至少是“非恶”的本质。

  总的来说,我认为陆川控制镜头的能力要强于他制造台词。影片里有些对白确实有点太过,我宁可要一个完全听不懂的藏语版本,也不要从藏民口中听到这样半文不白的语言,这至少是不自然的。

    46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