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3宗罪》观后感900字左右范文赏析

李季 1172分享

  《13宗罪》由Stamm执导,朗·普尔曼主演的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3宗罪》观后感900字,希望你会喜欢!

  《13宗罪》观后感900字:入套

  2007年,我还在念大学,一部泰国电影《13骇人游戏》把我骇得不轻。作为亚洲出品,这部看剧情简介一点也不恐怖的恐怖片卓尔不群,既不照搬岛国无节操的变态恶心,也不拘泥亚洲人热衷的鬼神宗教题材,专注于普通人的阴暗面做文章,主旨是通过将拜金主义极度放大,构成荒谬的游戏局面,深入浅出,直指金钱社会对人性的腐蚀,由于对泰版印象深刻,美版给我的冲击力因边际效应递减而没有那么强烈,但仍属于一部佳作。片中最点睛的台词由一个戏份很少的目击者说出:“任何人都能被诱使成为恶魔”,这和泰版一脉相承。美版很强调的一点是,游戏诱人入套、使人迷失初衷的秘诀,实乃现实中的商品销售技巧。

  和泰版一样,游戏的幕后操纵者没有露面,“地狱男爵”扮演的警察只是个小傀儡。游戏高层隐喻的是我们身处的这个金钱至上、人情味淡薄的消费主义社会。现实中,社会跟我们玩着同样的游戏,那些不易觉察的微妙互动,一旦以规则鲜明的游戏形式呈现,其中的龌龊便一目了然。比如付出与收获的不等价,拍死苍蝇就能有1000的报酬,犹如初次消费的大让利,照这么算,吃苍蝇怎么也得给个10万,要挑战司法,最起码要得到盖茨比的身家才公平。原本对参加者有利的游戏,不知不觉转变成不公平交易,还限于霸王条款无法退出——注意霸王条款并非一开始就声明,岂不是“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

  随着游戏进展,操纵者一面不时给出甜头,某几关任务简单到举手之劳,一面又不断施加压力,比如突然揭露出另一位游戏者,巴掌与甜豆并行,乃是商家维持长期客户的典型伎俩。电话里的声音指责主角“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你”,意在说要赚钱,只能不要脸。而主角偏偏是个很要脸的人,要脸到业绩飙升都会被公司开除,所以只能从金钱动因上反复刺激他,不断强调失败的惨痛和胜利的美景,直到他为了妻子的幸福破坏婚礼现场,踏进一个因果颠倒的滑稽怪圈里。其弟弟是智障,更容易被洗脑,一边声明要送结婚礼物,一边拔刀刺向哥哥,多矛盾,多荒唐,可想想那些盲目疯狂的消费者,不也被这样本末倒置的逻辑主宰着。

  美版的游戏内容从泰版大幅修改,主要为了适应美国国情,以及一些更具美国特色的罪案。泰版在口味上更重,有吃屎等情节,美版当然舍弃,但绞杀机车党那场戏太赞,情绪上的讽刺意味极佳,给人极大的负疚快感(guilty pleasure,明知不对却很享受),估计导演实在舍不得换掉。主角的性格蜕变也是一个负疚快感逐步累积的过程,一开始全看在钱的份上,抢咖啡后开始生出成就感,到切割手臂、暴打同学哥哥、大闹俱乐部,越发乐在其中,邪恶因子被一步步释放,好在最后关头仍是人性战胜。大银幕倡导积极向上,主角虽罪无可恕,妻子仍得到救赎,光明尾巴留出希望,纵然魔鬼的推销技巧无与伦比,但是否入套,仍取决于当事者的选择。乍听到那嘉年华般的手机铃声响起,你是心惊肉跳,还是兴奋不已呢!

  《13宗罪》观后感900字:底线冲击

  13宗罪由表入里,由浅及深,就象鸦片一样,一旦上身,让人欲罢不能。正如片中所说:Everyone could be a monster,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可以变得有多坏,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的底线。不管是道德的底线,还是人性的底线,在欲望的冲击波前,都苍白而且无力。

  为了不剧透,13宗罪细节不表,以下用编号代之。

  第1、2宗罪是对动物的掠夺,我们已经耳濡目染至无视了,本质上,吃猪肉和吃苍蝇能有什么区别?

  第3、4、5宗罪是对弱小的欺凌,保护弱小那是人性的升华,欺凌弱小那才是人性的本能!

  第6、7宗罪是对人类价值观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威权力量的侵犯。事实上,这里已经是犯罪的禁区边沿了。但是在当下的社会,有无数的所谓成功人士,日日穿行在这一区域,并以此为能,甚至以此为乐。在孔雀华丽的羽毛后面,永远是恶心的屁股。白手起家,只会让我们收获一张白纸。白的左边是红,白的右边是黑,如果不沾染点颜色,何来成功的五彩缤纷?

  第8、9宗罪是对暴力的驾驭。很好奇,被截肢的那哥们如果不是游戏的参与者,如果不是从小欺负男主的校友,不知道男主能不能下得去手。看到这里时,我突然在想,后面如果电话里逼男主自己砍手剁脚他下不下得去手?

  第10、11宗罪是对自我的舍弃。事实上,这里已经开始为最后的两宗罪埋伏笔了。自我尊严和名誉是很多人赖以存活的重要支撑点,但是那并不是不可舍弃的。在钱和脸之间,选择钱的我想还是大多数,只要有机会。笑贫不笑娼就这么来的,只是绝大多数卖身的姑娘都会远离家门,正如男主,发狂前还要给自己找个借口,这也为他在最后一宗罪的犹豫打下了伏笔。

  第12宗罪是对人类群体生命的屠戮。如果男主没有成功的拆掉绳子,事故发生在他拉的绳子上,我想也许最后的结局都会不太一样。有时,回头与否,就在一念之间。如果男主真能冷漠地拉起绳子,并静静等待惨剧的发生,那他就不是恶人,而是真的恶魔了。悲哀的是,生活中,恶魔并不比恶人少。甚至,不疯魔,不存活。成魔者有时更“成功”。

  第13宗罪是对自我信仰和价值核心的彻底舍弃。家人,在这里我觉得只是一个象征的符号,隐喻了人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人类来说,最惨的境况莫过于无家可归,最大的恶行莫过于以信仰和家国的名义,在暴力中加冕,然后在血腥中屠戮人民。

  事实上,在形式上,片子中参于过这个游戏的人们,包括男主,他的父亲,他的弟弟在形式上都成功地完成了游戏,包括那个激男主的哥们,我觉得他也会完成游戏。而所有的这些参于者,男主的父亲,得到财富,失去挚爱,在寂寞潦倒中了却余生。

  《13宗罪》观后感900字:坚持道德理想主义

  人们常常会被一种错觉误导就是‘即便我不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于是乎每个人对待‘伤害以及被伤害’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小心踩死只蚂蚁安慰自己:它迟早会被踩死。路过乞丐充耳不闻心想:又不止我一个人没给施舍。再或者是觉得自己不过是个执行者,责任不在自己人身。‘如果我不这么干我就没工作’,‘老板让我干的我有什么办法’。就像地狱男爵演的那个大块头警探,麻木地执行,不问对错。最后被不再妥协的男主一枪崩了。

  但男主是一个集道德及人性为一身的理想主义的普通人的化身。说他是普通人,是他没有未婚妻那么完美又坚定的道德原则。说他理想主义是在他身上,是非对错最终战胜了人性的弱点。但这种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能赢了这个游戏的,这世界上仅存在的,是两种人。一种是男主的爸爸,另一种是男主的弟弟。其他玩输了的都在碌碌无为中或是意外死掉或是抑郁终老。

  男主爸爸是这世界上的一部分后天富人的代表,对财富有着天生的渴望,道德感并不十分强烈但也没有完全丧失人性。他赢了游戏有了钱但是战胜不了内心的愧疚,对待他人对待自己都十分苛责,以至于众叛亲离,终身活在痛苦里。这就是大部分白手起家的人的内心写照。没有父辈的原始资本积累,一个全靠自己揽到耀眼财富的人手里怎么可能一点血都不沾。最后的结局也不过就是死在自己的人性弱点之下。

  最值得说的是男主弟弟这种人。他出生在贫困的底层,受尽侮辱。但是他却和身边其他的人很是不同。有着更简单更坚定的决心,并且也不背负着过于沉重的道德责任,似乎他的出生与存在就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就像弟弟自己说的那样:我就是想要赢一次。电影中的弟弟是个惨死在自己哥哥手里的弱智患者。但在真实的生活里,他才会是笑到最后的人生赢家。可你不要期待他会温柔地冲你微笑或者做个好父亲,因为人性及人格的缺乏才是他在资本累积的这个游戏获胜的根本。这种人是不会爱人的,并且他也不渴望被爱。

    58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