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的1919》高中生观后感900字观后感想

小妹 1172分享

  电影《我的1919》却是记录了1919 年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我的1919》观后感900字观后感想,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1919观后感想900字

  今天天气还蛮不错的,老师让我们观看了《我的1919》后,我的心情充满了愤怒。历史上的 1919 就是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转折点 , 而电影《我的1919》却是记录了1919 年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

  回顾中国的历史 , 我们总是看到了江山的满目创伤 , 多少的英雄长眠地下 , 多少失去家园和儿女的中国人在哭泣。我的心情很沉重 , 总觉得中国那个时候的因果关系是 : 清的闭门锁国和糜烂的王朝 , 腐败的官僚 , 造成的民不聊生。人们的无知和社会的现实 , 让中国的历史上重重的落下了耻辱的痕迹。

  《我的 1919 》是外交官顾维钧的回忆录 , 里面记实了本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参加 1919 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肖克俭,为抗争列强,为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肖克俭自焚的场面 , 我仿佛和大多数的人一般 , 看到了中国大地上燃起的熊熊烈火 , 在不断的壮大 , 永不熄灭。列强们的逼迫 , 中国人却是不屈。我们仍然要昂首 , 我们要向前看。山东的割据 , 让我们看清楚了列强们的无耻 , 这也让他们在以后的历史中受到了惩罚。

  我想到了弱国的悲哀 , 没有在国际上占据地位 , 所以我们的土地就要受到列强们的割据 , 却割给日本。这个恶心的民族。我们的一系列的内斗 , 已经是创伤累累 , 已经没有办法和他们斗了。所以我们就要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只有向上 , 别人才不会看不起你 , 只有向上 , 我们才不会带着耻辱。只有向上 , 我们才能够站在世界的顶峰。我们要迎头向上 , 冲破前面的阻隔 , 冲破黑暗的束缚。黎明 , 永远都是象征 ! 我们不要背负着亡国的耻辱。我们更不能让那个充满了幻想的民族凌驾于我们的头上。我们应该努力。

  我热爱中国 , 这个祖国是我们的家庭 , 我们只有和睦相处 , 才能够团结一心。我想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分子力量 , 虽然和螺丝钉一般 , 却也是力量。全国的各个人们都献出自己的力量呢。是否能够推动这个社会。推动地球 , 那是我的幻想。而创造完美的社会 , 这是我的梦想。

  我们都应该向前进。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 那只能够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决不了问题 , 那只是懦弱的表现。创造 , 拿起手中的工作。因为我们在推动这个社会 !

  通过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了,它会永记在我们心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更激励我们发愤图强,学习更多知识,长大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1919观后感2500字左右

  《我的1919》是近代史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来就让同学帮忙下了一下,同学说是一部很老的电影,说实话还真有点不想看,平时只会关注什么好莱坞影片,和所谓的大片的我,哪里还会在意这种也不知是战争片,还是历史记录型的片子,于是带着3000字观后感的沉重包袱,在某个深夜,我躲在被窝里看完了这部电影。

  当夕阳染红了天空,当冰冷的铁门上出现了一个雄壮的身体,当荧屏上打出“1919·····中国历史的分界线”,心里咯噔了一下,感觉到自己热血在不断的沸腾。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可这一切没有解决山东问题。英美法在会议中,为了自身利益出卖了中国。这本应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本国内部纷争不断的国家,一个弱的没有会议席位的国家,哪里会有强悍的外交?纵使顾维钧如何的妙语连珠,如何机智过人,也不过是个花架子。当弱国无外交如此真实地再现时,我也许能最终理解中国热血青年的悲壮历程。

  影片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句话是:“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也是因为之句话,一位堪比周恩来的外交家。一切利益都是强国的囊中之物,这些物就是中国的山东——那个孔子、孟子出生的地方。那个矿产蕴藏丰富的地方。那个孕育百家,有了战国百家争鸣胜景的地方,那个让1919年无数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顾维钧,我想看了影片之后崇拜他的肯定不止我一个,这个被人民的呐喊,被权力的纠缠推在历史坐标的男人,没有愧对当时的四万万中国人,也没有愧对我们这些后来的回望者,他在巴黎和会上坚定的拒绝在条约上签字——中国成了战胜国中唯一一个没有签字的国家。并且直至他和陆征祥离开,也没有收到政府任何有关拒绝签字的指示。他凭借着自己的良心,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为中国的外交史展开了新的一页。当顾维钧要送给房东食物时,遭到了老太太的拒绝,也许作为贵族的夫人,她还没有认清现状,还没有醒悟过来战争留给她们的只是一个空壳,她们连买一片面包的法郎也没有,看来老太太自尊心很强。但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在自己都揭不开锅的时候别人送来的帮助,怎么能说“我们认为这是耻辱,您应该道歉!”后来老太太醒悟过来,并且支持顾维钧不在协议上签字,她的转变,也确实让我有点惊讶。

  之前提起1919年,也许我们所能联想到的最直接的事件大概就是五四运动了。至于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历史书上只有了寥寥几个字: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然而中国代表团的拒签是两千多年来,是自从欧美等国进入中国土地,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世界外交舞台挺直腰杆对递来的不平等条约说:“不!”这样的中国人,才是真正把辫子剪掉的中国人,而不是在头上没有辫子,在心里却拖着一条又长又重的,把辫子缠绕在脖子上宛如枷锁的中国人。

  话说我这个人虽然冷血点,但是一提起爱国,那绝对是有的,其实每当上到历史课就特别激动,尤其是看那些照片,顿时那种爱国热情,心潮澎湃,眼泪都稀里哗啦的流下来了。

  我也有个同学在美国留学,偶尔一次去他的QQ空间,看见里面有一张照片,顿时让我心生怒火。那拍的是类似于街头的宣传片,黄色的底板纸很刺眼,上面写着这样的一些字:“不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不要加入中国共青团,不要加入中国少先队。”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子,中国人都知道是谁带我们走上了富强之路,他们坚强的,努力的为人民服务,才有了我们当今和平又幸福的生活,反动分子在国内不能够胡作非为,就跑到国外去“为虎作伥”。然后就问那同学当时看到那些话是什么样的心情,他回答了我两个字“好笑”。确实,十分好笑。我不太清楚,也许这种行为可能是犯政治错误的。但是那在国外,可能就是像贴一张广告单或者是发一张传单一样随意吧。他说中国人在国外还是相当团结的,当来到异国的土地,身边都是不同肤色的人,看到同胞一定会很激动,他还很兴奋的告诉我,原来他自己也是那么的爱国,还经常发帖说他又给中国人长脸了。

  曾经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报道,是一个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74.19%的人能够很好地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物,原因以及影响,同时对于五四运动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但也有一部分人不太了解五四运动,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大约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引起:66.5%的人认为社会宣传力度远远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并有少部分人认为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不到位。同时38.71%的人是出于升学考试目的去了解认识五四运动,22.58%是因为深感兴趣而去了解五四运动的。这说明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学生们只是为了考试才去了解,对此我们是否应该端正学习目的呢?对于“五四”精神在当今的延续,一些人也做了调查,72.56%的受访者认为五四运动对于他们的影响是“一般”,30.23%受访者甚至觉得“没有”。而问到为何接触“五四运动”时,有大约75.81%的受访者说是被动的去学习这些知识的,包括“耳濡目染,被动接受”和“升学考试”,让人稍有安慰的是22.85%的人选择了“感兴趣”。

  92年前,先贤热爱祖国,他们采用了最激烈的方式。这是爱国情感累积的爆发,这是中国人民在面临祖国被外国侵略和侮辱时做出的最强烈的行为。虽然事实证明,在今天,我们热爱祖国,我们应该采用最和平的方式,但是,对于过去曾今的爱国精神,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学习。五四的爱国精神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

  现在的家长都知道从孩子抓起,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进行胎教,孩子刚上幼儿园就让他们学习各种才艺,什么古筝,书法等等,争取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也许从小就已经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于是当今社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从前人们考大学,现在人们考研究生,公务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是人人都能过得了,所以看看现在上大学的我们,看看现在的90后,再看看那年90年前的年轻人,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我们已经满足了,可以休息了,我们有什么脸说“我很颓废”,对于这个国家,我们做了什么,贡献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小学学的一些诗歌中的几句“祖国,我爱你”就足够了吗?当然不够。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太阳,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中,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

  我们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讲到这里,我不经想对那些“很颓废”的大学生们说“别再睡懒觉了,别再沉迷于网络游戏了,别再成天谈恋爱,打情骂俏了。”不要求你为祖国做了多少贡献了,就为你自己想想吧,为你的将来打算打算吧。

  目前我们大学生很多都没有自己的成才目标,而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这种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又是少之又少。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就向全国大学生明确指出:“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原来我们的一腔热血还是不够的,知识就是力量,努力学习,武装自己,强大我们的国家,让我们摆脱“弱国”的尾巴,不再被帝国主义势力压倒,站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学生们,拿起手中的,捧起桌上的书,多泡泡图书馆,多做做实验,给自己的大学生活一个满意的答复吧。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前进要发展,就会面临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和美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应该确立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不要羡慕乔布斯,比尔·盖茨,没准儿你就是下一个。

   我的1919观后感

  历史步伐回到了1919年,思绪也追溯到了巴黎和会上,乌云密布就一定预兆着悲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从这里站起来了,他们没有在和约上留下任何笔迹。

  一幅幅中国劳工在战争中受奴役的照片,清晰地可以看到他们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一片片白色的墓地是劳工们所向往的“天堂”吗?难道中国人只有遭遇苦难才能得以生存吗?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愤怒地辩驳了日本代表指责中国未出动一兵一卒竟梦想着获得利益的谬言。各国代表似乎也认同,响起了掌声,文化的差异却有着共同的情感认知。

  东方睡狮还是没有凶猛的抗争,赢得掌声,难道是切实的利益,胜利的果实会降临到我们的头顶吗?弱国无外交,此刻一点也毋庸质疑了。

  雷雨交加,一个不好的征兆,山东问题未能如愿解决,一群华人和留学生满脸的愤慨,无奈与悲痛,顾维钧真的可以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解释与满意的答复吗?

  惟独用鲜血染红巴黎和会,让有良知的各国代表知道他们的媾和是中国人用生命换来的。然而,他们在烈火中真的永生了吗?

  一辆黑色的马车载着中国代表缓缓驶入了和会现场,各国代表们正襟危坐,等待着亲手一笔后将带来无限的利益,中国代表心情是沉重而又是忐忑不安的。顾维钧走到了红色的和约本子前,讲了一席让中国人听了热泪盈眶而又为之骄傲自豪的话语,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代表团不能签字!中国人会永远记住这沉痛的一天!”合上了和约,大跨步的走出了会场。凝聚的空气终于流通了,广场上空的云朵也散去了,呈现出蔚蓝的天空,久久回荡的钟声也在称赞中国,中华民族崛起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影片《我的1919》观后感

  影片《我的1919》是以1919年战刚结束在法国召开凡尔赛会议为背景来讲述中国驻美公使、即是已顾维钧为首的中国代表员与法、美、日各国在巴黎和会上周旋的故事。

  影片详细地描述了那段历史和那次中国人不会忘记的失败的经历。它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影片的主人翁顾维钧,个年轻、英俊、灵敏和机智的外交官。他的身上似乎拥有切优秀的品质,而他所做的切都足以证明他是个无可非议上午爱国青年。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拥有五个席位,他在法国总理克里孟俊面前表现的不卑不亢,深受克里孟俊的赏识,在面对大国的刁难(要求中国代表团在下午三点前简述自己在山东问题上的观点,而他们接到通知时已将近2点)时,他顶着国内政府的压力,发表了激情洋意的演说斩钉折铁的指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使得在场的每个人都震惊并赢得了全场的掌声。但顾维钧背后有个软弱的政府,尽管他再出色、再有才华横溢,他都不能为力,也不能改变中国失利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早已不是个外交官艘能左右局面的了。尽管,外交失败顾维钧依然用他的行动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和利益,即在没有接到国内政府拒绝在和会上签约的明确指示下,他拒绝在和会上签字。这是要在多大的压力下才能完成的啊!这就足见他是个爱国的青年了。

  与顾维钧相对应的另个人,他的好朋友肖克俭,个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者。他都次领导工人罢工,为争取山东权利和废除“二十条”,他领导巴黎华人游行示威。但情况是不如他艘愿的越来越糟糕――外交失败,为抗议巴黎和会的签订,他在凡尔赛广场自焚。他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他的行为深深的震撼着我,我清楚的感受他的爱国热情。相对于顾维钧,他的爱是激烈而又直白的容易引起无数的爱国者的共咛。他们两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对祖国的爱,其实是殊途同归。

  影片中顾维钧说了句很经典的话:’弱国无外交。“是啊!?个国家不强大,那么你在外交上是没有优势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用科学来强大我们的国家。我们要有丰富的知识与爱国的心,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事务中坚定不移地站在维护祖国利益,捍卫祖国尊严的立场上。我们要奋发图强不要让第二个巴黎和会再出现在中国。

  《我的1919》的电影观后感想

  《我的1919》令我头雾水。主要在于对个问题没有理清头绪:顾维钧从挣扎着痛苦着要不要签字,到最后慷慨陈词,坚决拒签――这中间的转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仅仅从我个人这个观众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有英雄主义历史观的倾向。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种倾向有定的真实性,这又与我们直所学习的群众历史相违背,二者对立,影片就有了趣味性 ――因为我们远在2011,所有的斗争、燃烧、鲜血,都只是小小屏幕里的热闹。

  那么,顾维钧到底是怎么下定决心拒签的呢?

  爱国?这个理由似乎不太充分,作为个必须遵循列强所制定的国际法则的中国外交官,他无时无刻都体现着冷静与理智。“外交事务很复杂,你们无法理解。”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勇气和责任感上。当陆徵祥这个看起来洋化的人,跪在天父面前祈祷精神上的宁静,在比利时夫人的温柔中需找安慰,最后狼狈地逃离法国的时候,顾维钧的形象就开始高大了。骨子里同样是中国人,陆徵祥体现的是所谓的“良心”,不敢背负千古骂名,而顾维钧则是需找解决之道,纵使切现实条件都处于劣势。但是直到签字的前刻,这种爱国依然被埋得很深,深得无法作为拒签的理由。

  那么是五四运动的作用吗?这个理由最符合高中课本的描述:“五四运动取得了定胜利――罢免、释放、拒签”。然而看看大洋的这边,优雅的法国,列强们并不关心中国的派如火如荼,他们所作的就是权衡利弊,然后“出卖”而已。那么中国的外交官呢?陆徵祥反复强调他们是为北洋政府做事的。北洋政府呢?次次地下达指令:“要与各国共同协商”、“切勿直接与日本讨论青岛问题”、“顾维钧的言辞让政府不满意”……知道最后,北洋政府依然没有对拒签有任何的指示。五四运动似乎未能给北洋政府施加足够的压力。

  是肖克检的牺牲吗?肖克检的作为是如今的大多青年无法理解的,用个很容易联想的词来形容:偏激。细想下,所谓偏激,只不过是热血的种副产品而已。能够为了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果断撇下妻子的人――这种人才能那么全身心地投入“唤醒人民”的事业。不知道肖克检生命的最后刻,是否有想过自己的生命能换取怎样的筹码?他血红的眼里,充斥着种狂热,深陷那种极端的宗教分子在自爆之前的满足中。无论如何,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人们总是钦佩的。他燃烧了自己的生命,如点亮在自己墓碑前的白色蜡烛。持着蜡烛的顾维钧心里是怎么哀痛,然后怎么权衡的,观众不得而知。

  直到写完这篇读后感,我还是不能从这部影片里,得出个答案。

    90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