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观后感范文2000字左右

小妹 1172分享

  《复兴之路》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舞台艺术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复兴之路观后感范文2000字左右,欢迎大家阅读!

  复兴之路观后感范文2000字左右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1661年的时候,清朝第3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连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邂逅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在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确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船厂的创办者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马尾造船厂开始修建的26年前,危机从海上而来。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历史学家将这场战争称为战争。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史。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战争,它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这一切看起来好像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和中国人的茶叶。

  对于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迫的愿望。中国邻邦印度此前已沦落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获取利润,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人中制造了一种需求-。以此在40年的时间里,掠走了三、四亿两的白银。马克思曾谴责道,非法的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英国议会最后以5票的优势否决了反对党提出的反战议案,战争爆发。

  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挑战中,完全没有准备的清政府遭遇了完全没有预料的失败。道光年间的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拥有80万的兵力,而英国派出的远征军初期只有7000人,到战争结束时也不过2万人,偌大一个帝国为什么败于远道而来的英军。在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而英国人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做了周密的准备。

  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等为主要内容的<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qiāng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

  1841年8月的一天,遣戍伊犁的林则徐在镇江与老朋友魏源会面,林则徐将<四洲志>交给魏源,希望他能编纂成书,唤醒过人了解世界。一年之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完成了。魏源的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的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产生就已结束,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的消亡了。

  就在这一时期,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周期性危机在清王朝再次上演,1851年反抗清政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起义不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然而,这场历时14年的农民起义却被清政府镇压了。

  而此时,大英帝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铁路里程和机动船舶数量达到世界的一半,依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富裕的国家。

  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1860年的10月18日,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同时也焚毁了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时,距离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图变的宝贵时间。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救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风生水起,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企业出现了。洋务运动能够帮助清王朝实现国家的自强吗,这是否就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方向呢?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陆军更是一败再败。为什么大清国会败于近邻日本呢?第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第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此举暴露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此时,欧美各国已进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的目的,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究竟什么才是救亡的良方呢?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指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1898年严复再次为中国人敲响了解放思想的警世钟,翻译了赫胥黎的著作,取名<天演论>。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希望拜见李鸿章,表达自己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于新政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失望的孙中山远赴海外开始以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而此时,康有为想用变法维新来挽救清政府的危亡。1895年春天,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千余名举人共同发起了“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

  中国人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康有为的主张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就此开始。但是仅仅103天后,维新派的改革被迫终结。对于亟待变革的中国来说,失败同样宝贵,作为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将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

  19xx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xx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

  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复兴之路观后感:在复兴之路上感受变迁触摸幸福

  昨晚,央视一套推出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落下帷幕。“震撼”、“激动”、“落泪”,这是很多网友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用的词语。“有着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们制作这样一部片子,就是想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的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从变迁中感受和触摸幸福。”昨天,央视经济频道副总监、<复兴之路>总编导、总撰稿任学安接受了记者专访,讲述<复兴之路>创作始末。

  “9+1”工程——从<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

  很多人把<复兴之路>看作是<大国崛起>的姊妹篇,任学安对此说法颇为认可:“无论是在叙述的理性、客观性,全球视角,还是构建大的历史框架‘大历史’的结构方式,寻找基本历史脉络,用历史细节说话这些方面,两片都有相似之处。追求制作精良度、包括采用现代最新的制作手段,也都是从<大国崛起>延续下来的。此外,梳理的方式,观察国家发展的视角也是同一个,所以这两部片子看起来很像,说是姊妹篇也比较恰当。”

  拍<复兴之路>的想法缘自<大国崛起>的制作后期。“当时我们就有一个想法:把中国历史也做一个梳理,这样感觉就比较完整了。而且做<大国崛起>大家在看国外9个发达国家时也有一个中国心态。我们说这是个‘9+1’工程。”任学安讲述了创作<复兴之路>的初衷。

  “<大国崛起>一收尾,我们就着手做<复兴之路>了。制作过程中,我们想到,如果它能赶在十七大之前播出,也挺好的。”任学安说,这部片子正常制作周期应该在两年左右,但剧组只花了10个月就完成了片子的制作。于是,反复地熬夜就成了令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事情。

  这部时间紧任务重的片子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央视国际网站甚至以此为契机,倾力打造了大型时事论坛——<复兴论坛>,8日开坛以来每天的浏览人数逐日上升。

  “以影像叙述历史更具冲击力”

  <复兴之路>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片最难的是历史素材的取舍,拍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更难,难在毕竟观众的陌生感要差一些。国内有多少人会对西班牙史、葡萄牙史、荷兰史,甚至美国史有多少了解?除非是专业人士和学者。因此,拍<大国崛起>时我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但对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可以说每个中国人从小时候都接受过基本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表达出最基本的新鲜感,就成为最困扰我们的追求。”任学安在介绍剧组面临的最大困难时说。

  任何一个创作都希望呈现一种新鲜的面孔,这样传播效果、到达效果才会更好。否则传播就没有意义了。如何给观众新鲜感?任学安和剧组成员们从电视梳理与文字梳理的不同之处入手,开始探索。

  “电视是时间艺术、时间作品,没有太多空间功夫去铺陈。电视是用画面叙事,让观众通过影像来了解。文字叙述的历史追求必须思想深远,有哲学高度,电视节目有时候可能甚至不需要说话,一个画面加一段音乐就足够了。”任学安介绍了<复兴之路>带来的影像冲击力:“在第一、二集中的开头,观众能看到当时的中国人用脚踩水车的画面,如果认真看,你就会发现那些人都是光着屁股的,那是真正的衣不蔽体。再往后看,看到第四、五,尤其第六集,画面转为恢弘绚丽,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观众能完整地看完这六集,基本能清晰看到中国由弱到强,由主权沦丧到开始独立,由人民受奴役受欺侮到翻身做主并且开始享受小康生活的变化。”

  任学安说,即便说<复兴之路>目前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本身仍是比较基本的,但放在电视上跟放在书上是不一样的,经过电视综合艺术手法表达,它产生了更强更新的冲击力。

  尽管制作时间短,但<复兴之路>剧组还是尽可能地收集珍贵资料来表达历史。比如片中展示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辞位诏书、孙中山成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民国公约等都是从中国历史第一、第二档案馆找到的原件。还有苏中建交时的俄文版文件的原件影像,则是第一次公开的外交部“镇部之宝”。

  为了使这部政论片经得起考验,剧组采访了140多位境内外专家,其中境外专家30余位。

  “<复兴之路>不承担对历史进行新解说”

  与<大国崛起>突出对事件的讲述有所不同,<复兴之路>不仅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轨迹与最后的影响,还将大量笔墨放在历史人物的命运之上,如林则徐、魏源、康有为、孙中山……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振聋发聩的名字,他们的命运在片中均有展现。

  “写历史绕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人,一个是事。在历史的关键点上,总能找到一些具体推动、承载历史的人,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通过他们的故事,现在的观众感受和触摸起历史来可能会更鲜活一些,更真实一些。”任学安说,<复兴之路>一片中出现的人物,应该说都跟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有些还是历史的创造和推动者,写历史不能忘记他们。

  《复兴之路》观后感600字

   在俱乐部观看《复兴之路》,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让我一直处在感动、激动与灵魂被触的状态之中,好几次,眼角挂着泪珠,心情无比沉重……

  《复兴之路》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舞台艺术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从没有见过如此庞大的演出阵容,这就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呈现给观众的特殊与创新。

  这部大型的音乐舞蹈史诗从1840年战争开始至今,艺术地再现了169年的历史画卷。全剧以历史时间为脉络,由序曲《我的家园》、《山河祭》、《热血赋》、《创业图》、《大潮曲》五个章节构成。169年的历史年轮在一台晚会上呈现出来,同时还要求节目不能概念化、不能口号化,要生动精彩,这是何等的高难度!这需要高度的凝练与概括,这更是我们普通观众很难想象的。《复兴之路》是广场艺术和舞台艺术的高度融合;是中国现代、当代和历史穿越时空的对话。

  国破了,挨打了!家穷了,挨饿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脆弱的灵魂……眼泪唰地冲出眼眶……坐在虽谈不上金碧辉煌但也现代气派的员工俱乐部里,虽然可以无忧无虑地观看精彩节目,但我的内心却充满了无尽的痛……我想起了无数先辈志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崛起,抛头颅洒热血……心情无比的沉重!也许有人会笑我那是杞人忧天,可我的那份“忧”却始终无法挥去。

  虽然我们如今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和平年代,可是无数次在新闻里看到一些国际争端和战争,总让我心惊胆颤,因为深知落后会挨打……

  看《复兴之路》,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如今所拥有的幸福美好生活;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如今的工作;让我少了平日里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与抱怨,多了甘愿付出与知足的情愫。

  自古以来,商场如战场,我们每位员工都是和平年代里的战士,只有每个人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共同坚守,才能让我们的企业在商场潮头、在行业之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辉煌永存。

  复兴之路观后感800字

  继去年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后,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另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在国庆期间与观众见面,虽然悄然开播,但同样引起观众的普遍关注,唤起了观众更多的关于民族复兴的思考和探讨。

  叙事宏大 解读深刻

  6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从10月5日开始到今天晚上每晚7:55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分别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每集50分钟。全片叙事宏大,解读深刻,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向观众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

  振兴之路 伟大成就

  《复兴之路》与《大国崛起》的区别在于,《大国崛起》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故事,而作为向中共十七大召开的献礼篇章,《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江泽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锦涛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探索方向 和平发展

  《复兴之路》对于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复兴之路》让观众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

  不懈探索 唤起信心

  《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观众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有观众表示,这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政论片,看了之后情绪激昂,更唤起大家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


相关文章:

1.《复兴之路》观后感范文1000字

2.复兴之路中学生观后感1500字心得

3.复兴之路观后感800字

4.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800字

5.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范文800字

    94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