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决胜时刻心得体会800字_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10篇

景清 1172分享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0年前的今天,中国的历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共谈判最终破裂,解放军挥师南下横渡长江,全国各地相继迎来解放,新中国成立已是箭在弦上。影片《决胜时刻》,就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原型,采用丰满细腻的笔触和颇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再现70年前,改变中国命运的神圣时刻。关于观看电影《决胜时刻》感悟体会,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观看《决胜时刻》感悟体会【1】

  《决胜时刻》中饰演*的刘劲也参加了专家研讨会,自踏入影视圈,刘劲便成了专演*的特型演员,塑造周总理有无可比拟的经验。很多人说,演员塑造角色,但在刘劲看来,多年饰演*的经验也让他不知不觉中重塑了自己。

  刘劲回忆,第一次饰演*是在1995年的电视剧《遵义会议》中。随后的24年间,刘劲扮演过不同时期的周总理形象,让他印象最深的是黄建新执导的《建国大业》及这次的《决胜时刻》。刘劲希望自己在《决胜时刻》中将*的另一面表现出来:谈判桌上,*与自己亦敌亦友的兄弟张治中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但在谈判桌下以情动人规劝张治中,展现兄弟情谊,“以前我们看到的*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为党为人民的革命情怀,理想信念表现得较多,但在这部戏中,周总理的形象会更为立体和丰满。”

  研讨会现场刘劲还表示,演员能碰到一个好题材是最幸福的事,“十年前我和黄导拍摄了《建国大业》,我们一直期待再合作,这次通过《决胜时刻》我终于又回到了这个团队。这是一个非常温暖、强大、出作品、出经典的团队,演员在现场随时都是一种创作状态,我们8月份拍3月份的戏全是穿着大棉袄,不拍戏时也不会把衣服脱掉,因为想一直在戏里。”

    观看《决胜时刻》感悟体会【2】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这部影片的叙事节奏控制得非常好,让观众非常容易被代入,“整部影片的观看过程当中,观众都沉浸在一种饱满的情绪状态中”。其中,的人民情怀和战友情怀表达得非常充分。饶曙光说,自己在看到任弼时拉小提琴向战友告别的段落时,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这样的细节有新鲜感,把几十年浴血奋战的战友情表达到了极致”。他还提到,小人物的塑造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小战士还有毛主席的女儿,这些人物能够跟当下的观众实现一个有效的对话,使得年轻观众不仅仅了解了革命历史,更感受到革命烈士所带来人性的表达和感动。”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身边很多年轻观众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当时我就觉得这电影成了。这部电影立意很高而表达又平易近人,情感浓郁而又理性深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分享了自己的直观感受,并进一步表示,“影片深度挖掘了北京香山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做到了很重要的奠基作用。我相信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双清别墅和香山会成为北京文化旅游一个新的胜地。”

  除了立意深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更肯定了影片在艺术上的突破。“以往我们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走过戏剧化、诗意化、多维度、细节化等不同阶段,但这部作品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它是人物的历史。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历史其实是人的历史,而这部电影就是用艺术的方式,让一些消失的历史和人重新在大银幕上鲜活起来。”在他看来,影片很巧妙地设计了警卫员、播音员、主席的家人以及民主党派不同个性的人士,为塑造人物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空间,提供了让人物活起来的可能性。此外,尹鸿也肯定了影片在制作上还原历史的精准把握:“这两年有些作品过度渲染战争场面,但《决胜时刻》在这方面树立了非常好的标杆,使影片的质感和最后纪录片的质感毫不违和,营造出真实的历史感。”

  “《决胜时刻》是一部出人意料的电影,一般重大历史题材都会有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和全景描绘,但《决胜时刻》更多的是宏大历史中的生动切片和壮丽史诗的细节。”《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注意到,影片的英文名是《*1949》,“这个译名很好地体现了它的艺术特点,代表了一种更有温度的想象,一种更富细节的遐思”。

  在细节处理上,《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特别喜欢毛主席帮贴身警卫写情书、和小女儿抓麻雀、去戏园子看《霸王别姬》等情节,“这些情节生动刻划了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儿女情长和人之常情。这种虚实衔接恰到好处天衣无缝,唐国强在塑造上真的是炉火纯青。”

    观看《决胜时刻》感悟体会【3】

  影片《决胜时刻》让大家在重温激荡人心的光辉历史中,深感新中国成立的不易,这是无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响,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8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归根结底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结果。新时代,斗争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党员干部唯有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气神,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经风雨、壮筋骨,行稳致远。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梦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逐梦之途也从不是一马平川,而仍有重峦叠嶂、狂风疾雨,我们还有不少硬仗、苦仗要打。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始终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看齐的核心意识,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怀着真挚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在逐梦之路上阔步前行。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实干情怀。俗话说:“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实干是检验斗争精神的试金石,也是逐梦成真的唯一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话振聋发聩。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铁杵磨成针”的实干情怀,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像焦裕禄同志那样,“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以担当实干、攻坚苦干、善谋巧干,强发展、惠民生、优服务,让复兴梦想在“干”中绘就,让美好生活在“干”中实现。有实干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有破浪前行的勇气动力。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斗争就就意味着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无。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是党员干部以忠诚奉献铸就的。逐梦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向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共产党员看齐,以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凡是吃苦吃亏的事,主动走在前面,毫无保留地把智慧和温暖带给群众,满腔热忱地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当好党的“代言人”、群众的“贴心人”。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清廉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也是取信于民、奋斗前行、实现梦想的重要品格。在逐梦路上,有腐蚀诱惑,也有清苦寂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把加强党性修养当着终身必修课,修好廉洁自律的心学,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心有纪、行守纪,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清廉服务赢得群众信赖,聚集逐梦前行的强大人民力量。

    观看《决胜时刻》感悟体会【4】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自1949年再回北平进驻香山后,到国共和谈、渡江战役再到筹划新中国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

  从前的我们对毛主席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一位伟大的领袖”。而电影选取了许多生活的小事,让毛主席在我吗=们的心中逐渐丰满。

  “我离开北平时才26岁,转眼间56喽。”轻松的语气,微笑的神态,然而三十年来的辛酸苦楚有几人知晓。刚入北平便知火车站外有国民党埋伏,依然微微笑着从容迎接。这种幽默豁达或许早已经深入了主席的骨髓,如此才能让他一次又一次带领着人民解放军走过一次次危难。

  和女儿一起抓小鸟,躲在树后悄悄等待的模样完全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关心下属的感情生活,教他用诗经里的爱情诗歌表白,事成之后满脸骄傲;为了能去戏园看梅先生的戏,“套路”自己的警卫员;看着老乡捎来的辣椒笑弯了眉……这一件件的小事让主席十分的“接地气”,主席不再是处于云端只能仰望,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伟大的普通人。

  “一切为了人民”是贯穿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工作的基础思想,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奋斗不息。国共和谈本不必谈,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解决一切障碍”。但为了人民免受战火纷扰,我们一让再让。“天下为公”是他们永远的初心。南京政府派来的和谈代表来到北平时说“人人笑容挂念、容光焕发”。全国上下都渴望着解放军的到来,因为他们带来和平与自由。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影片中也有许多对比。已经解放了的北平总有暖融融的阳光鲜明的色彩,哪怕是夜晚也温馨祥和,而国民党那边,不论何时总是一片阴云笼罩,压抑悲凉;共产党内部上下同心,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互相猜忌、推卸责任。而国民党军官毛人凤办公室悬挂的“天下为公”更有些许讽刺意味。

  影片末尾时,16岁的田二桥紧紧抓着旗杆不让它倒下,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那封留着弹孔,浸着鲜血的信是他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有这样一些满身烈焰从炮火中走来的人,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

   观看《决胜时刻》感悟体会【5】

  今年的国庆档影片,虽在类型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其影片核心均有“主旋律”色彩。而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决胜时刻》,是“主旋律”电影顺应时代的重要新作。

  《决胜时刻》截取的是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党中央领导人进驻北平香山,再次开启国共和谈、筹备新中国至10月1日开国大典那一段“关键时期”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大人物与小人物的生活点滴。

  关于这段“共和国前史”,早在1989年国庆40周年献礼影片《开国大典》就有呈现,十年前同样由黄建新导演,云集百余位华语影星的献礼作品《建国大业》(2009)对这段历史也有着浓墨重彩的表现。

  相较于《开国大典》和《建国大业》,《决胜时刻》在对建立新中国重大战略决策和历史事件的展现上,采用了更为具象化和人性化的手法,影片更多着墨在“伟人”周围的身边人上。

  片中饰演手枪队队长的是曾出演过《红海行动》的青年演员黄景瑜,这个角色还兼任着北平解放后维持肃清特务的治安任务,明显是结合多个“伟人身边人”的原型再创作而成。在黄景瑜的演绎下,这个人物既有凌厉的一面,也有朴实的一面,令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在片中,此类人物不胜枚举,都极好地丰富了影片。

  在《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以往“主旋律”作品中,“伟人身边人”至多是作为闲笔呈现,或者更多是贯穿在诸多重大历史事件间作为缓冲之用。而在《决胜时刻》中,足足有一半“伟人身边人”的戏份,并大多由高知名度的青年演员饰演,必然会贴近青年受众,增强年轻观众族群的代入感。

  在诸多“主旋律”作品中,对于党中央领导人的描写都是尊重史实为准。而在《决胜时刻》中,很多的“伟人段落”都做了较大幅度的“平凡化”处理——这与着墨“伟人身边人”有着密不可分的承接关系。

  从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与黄景瑜饰演的警卫员的互动中就能明显看出这种“平凡化”处理,说明创作者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大胆呈现了伟人平凡化的一面。这让角色更为生动,也拉近了作品与广大年轻观众的距离,对家国历史的代入感也更为强烈。

  影片制作层面,之前的《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片更多是以历史、传记类型片的形式呈现。在今天如此多元的国内电影市场中,历史、传记类型片并不是年轻受众热衷的片种,但重大历史题材又不能完全抛弃历史传记的大框架,所以,作为“主旋律”历史传记大片的《决胜时刻》也兼具着类型片优化升级的重任。

  影片开篇,党中央领导人坐火车进驻北平,并没有在市区停留,而是转入香山双清别墅办公;镜头一转,张涵予饰演的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向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汇报中共进驻北平但并未查清中共领导人办公地点。从这个情节能看出《决胜时刻》在类型上吸纳了“谍战动作片”和“政治惊悚片”的特点,加上黄景瑜的“肃特”职能,这个情节也给《决胜时刻》在类型优化定了基调。

  “谍战动作片”和“政治惊悚片”一直是好莱坞“全球电影”(Global Movie)中的热门片种,很多的大片中都有这两个片种的优质基因。《决胜时刻》在“主旋律”电影制作中吸纳这两个片种的优良元素,也是创作者自身求新求变的革新尝试,运用高度类型化的手法拍摄“主旋律”题材作品,也会吸引众多热衷于好莱坞大片的年轻观众群体。

  以往大多数“主旋律”作品对于“伟人桥段”的描绘都很严格地遵照真实予以还原,在写意的闲笔部分更多的只是起缓冲转合作用,并未有太多的创作空间和细节营造。而《决胜时刻》则在细节的把控上既有遵照真实的严谨,亦有创作改编的创新,令其有了鲜明的特点。

  在《决胜时刻》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现的是北平“治安肃特”的情节,国防部保密局北平站站长也是由参演过谍战剧《潜伏》的曹炳琨饰演,所以谍战动作和政治悬疑的戏码在片中也非常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段落在配乐上采用北方曲艺,借以贴近当时古都北平的京味儿质感,可谓匠心独具,尤为可观。

  作为重大历史题材的《决胜时刻》,除了上述的伟人“平凡化”、重墨“身边人”、类型升级优化的特点外,对于珍贵历史影像档案的呈现及利用以往“主旋律”作品影像素材也有了新的提升。

  十年前的《建国大业》开启了对珍贵历史黑白影像进行精致修复再呈现的先河,《决胜时刻》中对于开国大典的历史影像的修复更胜一筹,在影像修复的基础上加以颜色还原,把当年这些珍贵的开国大典黑白影像赋予了鲜活的色彩,使得这些珍贵影像档案获得了新的生命。(下图为两张修复对比图,清晰度和质感真的太赞了)

  回溯革命历程也是这类“共和国前史”作品中的必要桥段,此类作品多以重大历史事件中插入回溯革命历程的内容为主要表现方式。这些内容又多为“主旋律”经典作品的影像素材,譬如唐国强老师在多部“前史”作品中的形象,就在本片中得到了呈现。

  《决胜时刻》中对回溯革命历程桥段的处理是以“五大常委”之一任弼时的一首小提琴曲带入,浪漫、艺术化的处理突破了以往的惯常方式,不仅让伟人们平添了几分艺术气质,也让角色的形象更为丰富、多元起来。而小提琴这一段,称得上影片的一大泪点。

  在共和国70年华诞,新世纪即将进入二〇年代的关键年份,电影《决胜时刻》的问世说明“主旋律”电影作为历史传记片的优势片种,依然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和优化升级的可能。

  从《开国大典》到《建国大业》,再到《决胜时刻》,无论是在尊重历史史实,还是创作层面都越来越贴近普通大众的审美观、历史观。更多的年轻观众会从《决胜时刻》的大历史背景下的那些了不起的与朴素的人物角色中找到自身恰当的切入点。通过观看这样的电影代入到历史人物的故事中去,从中体会出国家与个人的情感关联,加深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观看《决胜时刻》的过程里,观众会因为宏大的历史叙述与国家情感而热血沸腾,也会因感动或自豪而热泪盈眶。


相关文章:

1.2019《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悟及心得感受【5篇】 

2.2019《决胜时刻》简短影评以及观后感心得10篇精选 

3.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大全

4.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5.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简短影评5篇

    97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