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关于电影《三毛流浪记》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廷峰 1172分享

  《三毛流浪记》是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喜剧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关于电影《三毛流浪记》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关于电影《三毛流浪记》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一)

  今天,我看了故事片《三毛流浪记》。

  三毛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所以,他天天在大街上流浪。一天,三毛饥寒交迫,去买点食物吃,可是他身无分文,只能望着食物空流口水。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家那塞满零食的冰箱,正等我回家吃呢!好想拿一些给三毛吃!可我现在是在看电视……

  这时,三毛走到一条大街上,他闻到了烧鸭的香味。好香呀!摸了摸自己饿得咕噜叫的肚子,想:如果我能吃上一口,哪怕是一点皮也好呀!

  三毛现在多饿呀!可在那个可恶的社会,有谁会有同情心呢!有谁会白白送给三毛食物吃呢!

  看完这部电影,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呀!

  记得那次是我的生日。妈妈特地为我烧了一桌子丰富的菜,有鸡、排骨、鱼、烧鸭、鲍鱼……我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叮铃铃”,爸爸回来了。只见他手里拎着一个奶油大蛋糕。这些,是三毛想都不敢想的,可在这个充满爱的社会中,三毛却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他在那边也幸福吧!

  看!我们周围没有“三毛”,也没有饥饿,只有被爱包围,拥有幸福的我们。跟三毛对比,这样的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吗?

  小学四年级关于电影《三毛流浪记》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二)

  我今天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完《三毛流浪记》这一部很老的黑白影片。

  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晚上只能睡在马路上。饿了吃贴广告用的浆糊,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不仅这样,他还经常受到别人的欺凌,身上到处都是伤疤。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干,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脱下华丽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儿队伍中来。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和三毛比一比,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应该珍惜这一切。

  小学四年级关于电影《三毛流浪记》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三)

  今天,我看了故事片【三毛流浪记】。

  三毛是一个孤儿,他出生在旧社会,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天天在大街上流浪。

  有一次,三毛非常饿,于是他趴在肉店的窗户上,望着那令人垂 涎欲滴的食物发愣,可是他身上没有钱买。他又来到了一条小吃街,这里有卖各种小吃的小贩,有的卖肉饼,还有的卖麦烧。各种小吃诱人的香味让他垂涎。有一个小孩端着一个小竹框卖小吃,三毛走到竹筐前,用手摸了摸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沾食物的舌头,再看看自己露底的衣兜,只好继续往前走。一路上,各种各样的香味向他扑来,他把眼睛闭上往前走,鸡,鸭,鱼,香肠等食物在脑海重现。三毛多饿呀!可是他却没有钱买,只好饿着肚子。

  我家冰箱里放着很多好吃的东西,我多么想拿一些给三毛吃,可我又一想,我只是在看电影。你看,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社区里的儿童,生活条件是多么悬殊啊!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小学四年级关于电影《三毛流浪记》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四)

  电影《三毛流浪记》,是根据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同名漫画故事改编。这些素材来自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流浪儿童的悲惨生活状况。抗战胜利后的上海,一个严冬的雪夜,张乐平走过乌鲁木齐路一个弄堂口,看到几个七八岁衣不蔽体的赤脚流浪儿,围在一个白天用于烤红薯的炉子旁取暖。第二天清晨,他上班再路过那个弄堂口时,却看到两个骨瘦如柴的孩子已经冻死在冰冷的炉旁。这使漫画家受到极大的震动。他便穿上苦力人的衣服,怀揣大饼,到“陈家木桥”等流浪儿集中的地区,送饼给他们充饥,与他们交朋友,深入了解这些社会底层的可怜孤儿的悲惨境遇。这样,在张乐平幽默、夸张的漫画艺术笔下,便产生了光脑袋、三撮毛、蒜头鼻、细脖颈的三毛形象及其流浪故事。于1947年6月中旬开始,在《大公报》上连载,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许多民众纷纷给报社寄钱、寄衣物救助“三毛”。

  1948年秋,新创建的昆仑影业公司决定拍摄电影《三毛流浪记》。由阳翰笙根据漫画提供的三毛流浪素材创作电影剧本,并亲自到流浪儿栖身的“滚地龙”、黄浦江边废弃的下水道等地方深入生活,了解流浪儿的生存状态,确立了三毛倔强、正直、善良、机智的性格特征。阳翰笙完成了电影剧本的第一稿后,由陈白尘进一步修改,加强幽默性、讽刺性、喜剧性的效果;完成第二稿剧本后,又交由李天济修改完成第三稿;最后由赵明与严恭两位导演在写分镜头剧本中解决漫画特征如何电影化的问题,即赋予未来电影何种喜剧形式。最终确定以人物的性格细节引人发笑,又同情三毛的遭遇,达到一种笑中带泪的悲喜剧效果,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电影剧本创作阶段的人物、情节、样式诸要素确定之后,选择三毛形象的演员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演员既要“形似”漫画的三毛外在形象,更要言行举止“神似”人们心目中的三毛性格形象。特别是儿童演员的本色性格,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两位导演为寻找三毛的演员,跑了许多学校,福利院,还登报招聘,总无合适的对象。开机日期为此一拖再拖,后延达两月有余。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在电影厂附近的一个小巷里发现了一个与人打架的七八岁的孩子,头大、颈细、体瘦,有一股倔强的性格,较符合角色形象,他就是王龙基——昆仑公司作曲家王云阶之子。导演让化妆师辛汉文为三毛造型,给王龙基剃光头,在脑袋上贴了三撮毛,装上圆鼻头,披上破麻袋,赤着一双脏脚,酷似漫画三毛形象特征。这样王龙基初试镜头,就被导演及张乐平认可和通过。

  为了让8岁的孩子了解自己所饰演的角色的生活境遇,导演便带着王龙基穿着穷苦孩子的衣服,到南京路、外滩,观察流浪儿卖报、捡烟头的生活;到北四川路拱形桥头看流浪儿争抢推三轮车过桥讨零钱的情景;还带孩子去外白渡桥桥洞下亲睹流浪儿凄苦的栖身境况;并在风雪凛冽的夜晚,到街头去看饥寒交迫的流浪儿颤抖地围在已熄灭的炉子周围取暖的情景……这些使年幼的王龙基纯洁善良的心灵受到很大感染,不由得流下了同情的眼泪。这样,王龙基很快融入了流浪儿的生活,与他们成为伙伴与朋友,一起在桥头推车,甚至一同到饭馆后门去争抢剩饭食。经历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导演便很自然地引导小演员进入规定情景的特定角色中。正式拍片时,正值春节过后的严寒季节,大多拍摄在街道实景中进行,王龙基始终穿着破衣烂衫,衣不蔽体;特别是一直赤脚在冰冻的马路上拍戏,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小学四年级关于电影《三毛流浪记》观后感范文精选五篇(五)

  记得小的时候看过一部黑白电影《三毛流浪记》印象很深刻!!!

  这么多年过去了对剧中的情节依然记忆深刻:躺在垃圾车里为了睡个觉、看到别人吃东西紧闭双眼告诉自己不饿、做了好事却被那些所谓的“上流人物”毒打等等,一幅令人不堪入目的情景,使人感到气闷、心酸。

  今天路过一家音像店看到了《三毛流浪记》的DVD,很是兴奋,一直想买这部电影再次观看,立刻买下。

  当我静静地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我流泪了我被感动了而且是深深地感动了。

  失去双亲的三毛在外流浪,过着凄苦的生活,却也弄出了许多笑话,让人在欢笑之余也不禁对三毛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同时也是启示我们要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幸福。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群穿着整洁大方衣服的学生在游街庆祝,旁边一个教育者在高呼“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要尊重儿童”,但当三毛也想和学生们一起游街时,却遭到他的谩骂,还对三毛动手动脚,甚至于要拿棍子打三毛,幸好三毛机灵的跑开了。这些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让观众也不禁为他的经历流下几滴同情泪。另外,这部电影还具有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却容易理解等儿童故事特有的特点。而观看《三毛流浪记》给我最深的感触是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最起码我不必为吃,穿,住而发愁,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可以让我在累了的时候休息一下,但是这些三毛都无法拥有。所以建议大家有空的话也去看一下吧,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985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