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周年坚定自信走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心得体会5篇

福萍 200分享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挑细选的改革开放40年主题作文,希望大家能喜欢!

  改革开放40年主题作文(1)

  改革开放40年:前进吧,我的国

  最近一张图片火遍了网络和朋友圈,图中一名来自1937年的女孩和一名来自2017年的女孩隔空相对,彼此伸出手想要抓住对方。其中1937年里的女孩全身是灰,衣服单薄,光着双脚,她的身旁是枪火留下的烟尘和战争留下的荒乱;2017年里的女孩穿着暖和的棉服,在她身后,是现代的高楼和乾净的街道。两人的中间写有一行字:

  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

  正是这一行字,让不少网友的泪水决堤,感叹着历史的悲凉,感激着当下的富强。2018年既是改革开放第四十个年头,12月13日也是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在如此特殊的年份,这样一张图片的走红,正是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写照,也是国家改革进步的变迁剪影,更是当前中国社会从上到下对于历史潮流滚滚而前的清晰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不忘初心,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就是一次命运改革的大创新。改革开放作为一次壮丽史诗般创新,是建立在改变社会贫穷状况的决心上,是建立在人民富裕起来的信念上,更是建立在中国以强盛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期盼上。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了,对外,我们已经在世界战场上向列强证明了新中国的力量;对内,是时候向人民兑现幸福生活的诺言了,所以改革开放是既是应运中国发展潮流的创新,更是实现全中华民族富裕自强的保障。风雨同舟四十年,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中国已经踏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向着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大步前进。

  直面发展,追根溯源,改革开放就是一次改革实践的大跨步。中国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怕是有志之士问过的最多的问题,然而1978年时猛然响起一记定音锤: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中国身处的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无法跟上世界的脚步,中国渴望突破,人民渴望改变,正是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大跨步,释放了企业的活力,激活了人民的斗志,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家里存留的粮票,成了这段塑骨铸魂岁月的小小写照。

  全民小康,富国富民,改革开放是一次人民自强的大时代。从“东亚病夫”到大国强民,从一个人的奥运会到金牌大户,从建国初期约80%人口的文盲率到当今义务教育全面发展普及,中国人正在经历一个时代到一个时代的跨越式进步。世界各地都能见到中国人的身影,游学、旅游、定居、旅居,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正在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学汉语已经是不少国家青年追求的流行。这些都是强盛国家给她的国民带来的自豪与骄傲,中国人真正看见了世界,迈向了世界,赶上了世界,领跑于世界,恰恰都源自于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那星空下每一盏明亮的灯光,都是一个家庭,一份温暖,一份希望,重任在肩,砥砺前行,守护着每一盏灯光,每一个家庭,就是保护着国家的根基,民族的基因;呵护着每一份温暖,每一份希望,就是追求着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

  那年乱世如麻,谢谢你们的付出,我们才拥有如今锦绣年华。

  改革开放40年主题作文(2)

  奋进新时代坚定自信走“必由之路”

  四十不惑,春秋正隆。为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央视8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正在热播,以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主题,全景式地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以风云激荡的感人故事,铺陈出一部国家民族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引起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

  奋进新时代,要更加坚定自信地走“必由之路”。实践证明,这既是跨越之路,引领之路,更是创造之路,共赢之路,复兴之路,是一条前景光明的人间正道。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风雨历程,如黎明前的一声春雷,沸腾了整个神州大地。《历史之约》、《关键抉择》、《伟大跨越》、《力量之源》、《立国之本》、《兴国之魂》、《大国之盾》、《共同命运》一一见证,这是一条伟大道路的艰辛探索,是由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响亮回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假如没有走改革开放这条道路,中国又会怎样?不敢想象,但苏共的解体就是最好的答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已然证明的实践。正是有了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抓住了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才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四十年改革潮涌,沐浴着开放的春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长足发展,从“1978”到“2018”,40年改革开放的激扬乐章流淌在亿万中华儿女的指尖,从“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如一把万能钥匙,一下子打开了中国大地生机盎然的绚丽花朵,走上了一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书写了史诗般的人间奇迹,让世界瞩目着这个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信的“东方雄狮”。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豪迈誓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一席话,“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走过40年,我们从未如此自豪。迈向新征程,我们更加自信坚定。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必将在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梦想成真。

  改革开放40年主题作文(3)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市大崛起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城市崛起波澜壮阔的40年。“改革开放40年中最眩目的是城市化,中国城市人口目前也超过了8亿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城市的星火燎原和整体崛起,无论对中国、对世界还是对人类文明,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它直接推动民族繁荣富强梦想的实现,带领城乡跨入文明现代社会的大门,打破传统社会发展的路径依赖,加快人类文明的进程,改变世界的发展格局。

  在这40年中,中国城镇数量随着改革浪潮快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张,城市群、城市人口快速聚集,城乡人口结构急剧变化,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高速发展,城市的社会治理体系日趋迈向现代化。

  经济总量飙升,万亿GDP城市渐渐涌现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我国城市的发展也在改革开放中突飞猛进。

  据《中国报道》记者统计,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万亿的城市已有14个。

  “城市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领头羊作用,国家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城市要领先、起到带头作用,这是一个基本的战略。要实现国家意志的竞争力战略,这是一条发展的主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这些“万亿”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生产总值均超2万亿。2017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万亿元,上海为3.01万亿元,广州为2.15万亿元,深圳为2.2万亿元。上海突破3万亿元,深圳首次超过广州。

  从数字上来看,北上广深GDP总量超过10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8。与此同时,4个城市的经济增速保持平稳。2017年深圳的经济增速为8.8%,广州为7%,上海6.9%,北京6.7%,全国增速为6.9%。

  可以看出,在淡化GDP增长目标、追求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下,北上广深优化结构、创新驱动的特点愈发明显。从创新驱动方面看,以广州为例,2017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达到66%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7%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

  从产业分布看,北京和上海早就以第三产业为增长主导。2017年北京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9.3亿元,增长7.3%,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3.3%。以中关村示范区为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已近1.8万亿元,约占全国11%。

  “城市占了地球陆地表面积约2%,城市人口在全球人口中占了50%以上,而城市创造的财富占了80%以上。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李迅说。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张学良的一份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23个主要城市群占全国30.21%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65.69%的人口,创造了90.49%的地区生产总值,而前十大城市群更是以14.72%的国土面积,集聚了46.8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71.67%的地区生产总值。

  从“农村社会”迈入“城市社会”

  城市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城乡面貌和社会结构。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民占大比重,过去我们说‘10亿人口8亿农民’。随着改革开放这40年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城镇化成为世界上的奇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曾经说过,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一是中国的城市化。”李迅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李迅表示,4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8.52%,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农村社会”进入了“城市社会”,现在是“8亿人口在城市,6亿人口在农村”。而且城镇化还在快速推进,预计还会有2亿~3亿人口进入城市,到2035年左右城市人口会达到10亿。“城市规划也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在进行着变化,中央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要的部分,因此‘城市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随着“城市社会”的到来,城市规模的壮大,城市发展形态也进一步发生变化,分工协作的都市圈和城市群逐步形成。

  “城市是社会经济的增长极和引擎,随着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城市的经济总量也在不停增长。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虽然增幅减缓,但增长仍旧持续,过去百亿GDP城市都没有多少,而现在省会城市基本上都是千亿GDP城市。下一步大城市发展趋势就是进入万亿GDP城市行列、形成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带动和辐射周边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城市群是承载国家经济实体的最重要平台。”区域经济专家、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说,未来城市群发展至少有3个等级的趋势:一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大城市群,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引领作用,也会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新的贡献;二是一些对区域产生影响的城市群;三是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的城市群,在省内或跨省份。

  2017年8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发布研究结果:2015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海西、山东半岛、中原、武汉、长株潭、关中、成渝、辽中南、哈长等12个城市群聚集了中国经济总量的80%。而这12个城市群的总面积只占了中国国土面积不到20%,人口占60%多。

  课题组称,过去10年,这12个城市群占全国经济的份额增加了近1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中国经济集聚的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所在。其中,长三角、成渝、京津冀、中原、海西份额增长最多。“可以说,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城市群的贡献最大,城市群是承载人口、产业、经济的主要载体。国家参与全球化竞争,主力就是城市群。因此,我国应把城市群作为主导形态发展。”陈耀说。

  城市发展改变亿万人民生活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介绍说,中国城市崛起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是工业化发展及其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1978年到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城镇占全国的比例分别约从30%跃升到80%、从20%跃升到80%。城市经济40年长期高增长,增长率平均达到9.5%。中国城市经济结构实现了持续的升级和转型。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6次报告》称,城市崛起使中国国土空间经历了重大重塑。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198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3.67万平方公里,2016年建设用地总面积39.07万平方公里,增长1.65倍。而其中建成区面积与城市建设用地40年分别增长7.44倍和7.88倍。

  与此同时,城乡基础设施网络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国土空间。我国依次经历公路时代、铁路时代、高速公路、高铁时代,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极大压缩了“国土空间”,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以公路计算,每百平方公里公路里程,1978年为9公里,2018年预计超过50公里。航空方面,1988年全国民用机场数量为143个,截至目前,全国民用机场总数已多达229个。2018年交通、电信、互联网、物联网通信信息基础设施与水电煤气的公用基础设施,在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初步形成多个网络化和一体化的体系。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城市不仅持续崛起,还展现出了更多积极的变化,在化城、化人、化市和化地等方面成绩更是有目共睹。

  城市的崛起还带动了微观主体经济和社会治理逐步迈向现代化。“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1993年公司法的实施,以及产权制度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中普遍实行。市场微观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与此同时,众多非营利事业单位也都分别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中国在微观主体的治理现代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倪鹏飞说。

  “一个国家城市化率在50%左右时,其重要特征是要素集聚,把周边的资源都吸引过来。对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城市化率超过50%后,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该是增长最强的,在50%以前以集聚效应为主、辐射效应为辅;超过50%后,辐射效应也会增强。所以我国提出城乡统筹发展、融合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会让更多人享受到红利。”伍新木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倪鹏飞表示,过去40年,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加快迈向城市社会,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形态和结构,提升了人类的发展水平和人类整体素质。中国城市参与全球分工,供应全球价廉物美的商品服务,不仅给全球城市居民提供了福祉,也给更多城市带来发展机遇。40年中国城市崛起对人类文明和世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城市未来发展的宏大蓝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无疑,城市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讲了地带间的协调,又讲了城市群的协同。地带间的协调即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发展战略的协调,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发展涉及到大中型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随着城市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内涵上也有了新的变化。”陈耀分析说。

  “未来城市的发展,除了要提高竞争性,还要提高宜居性,让老百姓感到幸福。城市发展的最终要实现田园化、山水化,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低碳、绿色、生态,提高韧性、弹性、安全性。”李迅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从过去单个城市的规划转向区域规划,城市的品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在城市的发展中开始出现了城市病,社会环境开始要协调发展。因此城市规划要起到刚性控制作用,要把底线守住,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等。”李迅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说,从提高城市的品质角度来看,过去强调经济发展,现在强调要绿色、智慧、人文,要在发展中贯彻新发展理念。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6次报告》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城市布局将是由数万个中小城镇、数千个中小城市、数百个大城市组成,数百个都市区(圈)、数十个城市群、数个都市连绵带,组成一张城市大网络。

  再次,中国有可能进入智能城市国家,这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未来科技对人类的改变将主要表现为对城市的改变,人类进入智能时代就意味着城市进入智能时代。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深度发展,中国城市很有可能成为全球重要的中心。中国可能出现全球科技、经济、文化等最强大的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也可能出现全球最具个性或者最多样化的大都市和小城镇。中国城市将为人类文明做出卓越的贡献。

  改革开放40年主题作文(4)

  “穿”越4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芳华”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从1978年到2018年,我们用40年时间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亲历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也见证了几代人的不负韶华。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小到人民百姓的衣食住行,每一个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一步的成长。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要,那服装可以说是社会文明的晴雨表。俗话经常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回顾我们过往40年,会惊奇的发现,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穿在身上的一副历史画卷。

  服装就好比是人类的外在皮肤,同时也是人们最直观的第一视觉感受,一个时期人们的着装能够很直接的体现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反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生活方式。

  一、改革前:“绿蓝黑灰,美的单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物资匮乏,人民全心全意投身于重建家园和社会主义改造上,全社会崇尚艰苦奋斗,朴素就是美,自然衣服也很单调,以实用为主,多是绿、蓝、黑、灰的单调色。放眼望去,当时统一的灰色中山装和蓝色解放装,简直一片“蓝色的海洋”。还有那爸爸妈妈辈挂在嘴边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哥穿了二哥穿,二哥穿了小弟穿,衣服裤子全补丁”,这些都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对当时的人来说,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美,而是满腔的热血、革命理想和崇高的信念。

  也因为改革前没有成品的衣服卖,需要大家用布票买布做衣服,所以颜色单一,款式千篇一律。最令人羡慕的就是穿上一身绿军装了,电影《芳华》里演的军队文工团女生宿舍因为一件军装吵架也正反应了当时人们对军装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即使是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是挡不住的春光。

  二、改革后:“走出灰暗,服装春天”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老百姓服装的春天也随之到来。“绿蓝黑灰”的帷幕落下,一种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织品“的确良”风靡全国。的确良是一种合成纤维纺织物,源自英文dacron的音译。面料光滑,不易起皱,多用来制作衬衫和连衣裙。对于习惯了粗布、棉布的中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的确良衬衫就是洋气、时髦的代名词。

  1979年,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卡·尔丹率领的法国时装表演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台上服装的异彩纷呈和台下的“蓝灰黑”形成了鲜明对比。那场演出的入场券被炒到上千元,而当时一名中国职工的月工资只有约300元,足以见得当时人们对服装美的追求已经极其热烈。

  三、80年代:“色彩缤纷,绽放异彩”

  1980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改革大门越开越大,西方和港台文化传入内地,人们的生活越发多姿多彩,尤其是服装也已经从单一的绿蓝黑灰转变成了五彩缤纷。此外,1981年中国大陆颁布了第一部服装号型标准,标准的实施促进中国服装工业的大发展。还有随着80年代的一批影视剧作《街上流行红裙子》《庐山恋》等的上映与流行,给新一代的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时尚与审美。一夜之间,带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成为爆款火遍大街小巷。

  花裙子、蝙蝠衫、运动服、羊毛衫、喇叭裤、健美裤……各式各样的衣服充斥着大街小巷的商场,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父母辈放飞自我的一个年代。那时候的流行语:“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是那个时代全民身穿健美裤盛况的写照。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中国,只要身穿健美裤,就是整条街最靓的“仔”!

  四、90年代:“瞬息万变,追求个性”

  进入1990年代,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巴黎、米兰、纽约等时尚之都的信息不断传入,人们的服装也在急速变化,追求个性是这一时期尤为突出的特点。紧身衫、吊带裙、T恤衫、迷你裙、单双排西服和松糕鞋等款式丰富多彩、层出不穷。那时候的照片都自带“复古”滤镜。

  五、21世纪:“文化自信,服装先行”

  进入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开始越来越多,“中国风”席卷国际设计行业,中国风服装以一种时尚与现代的姿态登上国际服装舞台。

  章子怡在柏林电影节上一袭带有中式风格的肚兜式晚礼服让中国风服装大展风采,跻身世界时尚前列。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统一身穿大红色或宝蓝色中式对襟唐装集体亮相,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走俏全球。

  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花瓷、祥云、刺绣等大量中国元素应用到奥运服装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服装就好比是文化的风向标,40年来的服装变化更像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在不断发展,文化在一直进步,思想在越发包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服饰发展当然也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服饰可以直观了当的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标志着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时期。就拿改革开放40年来的服装变迁来说,极其生动的展现了时代特色,尽管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流行与时尚,但贯穿始终不变的是人们通过服装来表达出的对美的追求。改革开放打开了一扇门,推开了一扇窗,让我们与世界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服装表面,还有背后深藏的追求美的心和自我的表达。同样的中华文化需要走出去,世界文化也需要中华文化,相互借鉴吸收才是全球化的文化表达。也正是通过服装这一滴水,折射出大千世界的明媚阳光,闪耀出我们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改革开放40年主题作文(5)

  数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大变化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断创造辉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市场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转变。

  经济发展

  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2017年站上8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达到827122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1978年全国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2017年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8%。

  基础设施

  40年间,中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供给能力实现从短缺匮乏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

  其中交通运输建设成效突出。2017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较1978年末增长1.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

  2017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35万公里,是1978年的5.4倍,年均增长4.4%。

  人民生活

  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元;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增幅达150倍。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8.5%。

  197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6.7㎡;2016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6.6㎡,增长超过5倍。

  1997年,中国网民规模不足百万;2018年,中国网民规模已增至8.0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近6成。

  1978年,中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为0.002部/百人;2016年,中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6.2部/百人,增长48000倍。

  197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为40.20万人;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为748.61万人,增长超过18倍。

  资本市场

  回到资本市场上,A股已走过28年,从1990年12月份8只股票到目前3566只,还不包括期间有60多只个股退市,上市公司数量增长了440多倍。

  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更是以万倍以上速度增长,从1990年合计23.75亿到最新的49.74万亿,市值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A股从1990年年报只有1家深发展A(现已更名为平安银行)实施了0.15亿元的分红后逐步壮大,到最新2017年年报2769家上市公司大规模分红,分红总额达1.13万亿。数量和规模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者也从中分享了资本市场成长带来的红利。

  A股投资者自1993年公布数据以来,经历二十多年的持续上涨,从833.27万户到本月最新的14587万人(以每人沪深各1个账户估算可达2.92亿户),增长超过30倍。如果算上资本市场刚起步时的从无到有再到现在的接近1.5亿人,发展可谓迅猛。


​相关文章:

1.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作文

2.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

3.2019纪念建国70周年观后感 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

4.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 观看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

5.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故事征文四篇 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作文范文

    89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