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子为话题的议论文

嘉欣 233分享

  竹,虽然没有梅那样的美丽,也没有菊那样的芬芳迷人,但是我喜欢它。因为它是岁寒三友之一,也是四君子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竹子为话题议论文。

  竹子

  在初夏之时,姹紫嫣红的花园中,往往一片喧闹的场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娇艳的玫瑰,有傲立的菊花,还有……看着人们在花圃中挤来挤去,争先恐后地想一睹它们的风姿,而我,就想静静的看着竹子发呆。

  竹,是雅物。每当晚霞铺天,夕阳西沉的时候,那由一株株亭亭玉立的竹子构成的一把把绿绒大伞,在微风的吹拂、夕阳的照耀下,与天地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难怪千百年来,竹一直被艺人所雕刻,被诗人所赞美,被游人所向往……正当我心潮澎湃、无限感慨之时,一阵阵微风夹着一缕缕清香向我袭来。"什么香?如此淡雅?"我深深地陶醉了,急切地来到翠竹边,我望着那青翠欲滴的竹叶镶嵌在挺拔的竹竿上,不禁思绪万千,便低声吟诵起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今中外,是谁,在白茫茫的世界中撑起一片难得一观的绿色?是竹子;地北天南,是谁,在大地冰封之时在黑暗的泥土中孕育了一片片的勃勃生机?是竹子!

  我爱竹子那高大挺拔的身躯,我爱竹子那青翠欲滴的绿叶,我爱竹子那优雅高贵的品质,但是,我更爱竹子那坚韧不拔的精神!

  竹子

  我喜欢竹,小时侯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曾迷恋村前宅后的竹园。干活劳累时,躺在竹荫里休息,听风吹竹叶幽响不绝,看眼前天光绿影班驳,记忆中和竹子有关的古诗纷纷涌上心头。

  最熟悉的是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从小就会背,在乡村竹园里独自吟诵时,却难以体会它的妙处。那时,衣衫褴褛,面有菜色,饥饿,疲惫,没有明月相照,更没有古琴可弹,哪里来那一份闲适和风雅?

  倒是想起李商隐的《湘竹词》,有些共鸣:“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写诗需要灵感和情绪,读诗其实也一样,不同的心情和处境,读相同的诗,也许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在城市里生活,和竹子相处的机会不多,读古人的咏竹诗篇,似有清风扑面。

  南朝刘孝先的《咏竹》,是最早以竹为题的诗:“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人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那也许是诗人以竹自比,感叹怀才不遇,最后那两句很有想象力。

  唐诗宋词中,写到竹子的诗不计其数。李贺写过一组咏竹诗,流传虽不广,其中有佳句:“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苏东坡的爱竹,也许前无古人,竹子和他终身相伴,不管到哪里,他的眼帘里不能没有竹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他的名言。年轻是,东坡咏竹有豪迈之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中年看竹心情平淡:“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到老年:“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由豪迈到平静恬淡。这是他人生的轨迹,而诗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心态写照。

  唐诗咏竹诗句中,读来最亲切者莫如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中的那两句:“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这句诗句中,竹子是忠诚亲切的朋友,永远默默地站立在那里,以清凉的绿荫迎候诗人的归来

    884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