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作文-跟随自己的心

小妹 1172分享

  自己的一生应由自己掌握,无需受世俗左右。在短暂的一生中,让自己的灵魂做主。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高中议论文,望对你有所帮助!   

  跟随自己的心

  北国的深秋,万物开始凋谢,朔风阵阵,红叶飘零。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秋的寂静,一个非凡的生命降临人世。一位富商的家中,多了几分繁忙,多了几分喜悦。他就是李叔同,后来的弘一大师。早年严格的家教,使他成为一名绅士,少年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为文人,自己的勤奋又使他成为画家。青年时,他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娶妻生子。这时的他,可谓达到完美。人间凡是想得到的优点他几乎都拥有:高大帅气,诗文书画,珍宝钱财,应有尽有,而且家庭和睦。

  正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只身前往杭州一家寺庙遁入空门,法号:演者。

  这时的他已经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画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来劝他还俗,但都被拒绝。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只是淡然答道:“我想来就来了”。这句话令多少人震惊。在现今的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心不为形役”?世俗的世界上让多少饮食男女承担了欲望的负载。他却轻松地从中走出,让人感叹也让人敬佩。

  当时的国画大师金智勇对他的行为也不理解,并亲自到杭州看他。而他的问答却是:“我能做到最好,所以我就选择了。”此后的他一心钻研佛法,足不出户,终于成了佛学专家,被人们尊称为弘一法师。

  这是一次世俗与心灵的交战,这也是一次“心”和“形”的较量。

  人定时分,独自侧倚栏杆,回看历史长河,人生只不过是转瞬而逝的浪花。自己的一生应由自己掌握,无需受世俗左右。在短暂的一生中,让自己的灵魂做主,即使在风烛残年之时也不会有悔恨一生的虚度。正如公元4世纪时的荷马,他处在一个迷茫的时代,当时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社会。人们纵酒欢歌,而荷马却在人声的喧闹中跟随自己的灵魂,独自寒窗沥血,青灯走笔,为自己奔跑,用灵魂铸造了《荷马史诗》,同时也铸就了自己不朽的名声。

  跟随自己,为自己奔跑,抵制物欲的袭击,使心不为形役。即使自己不能成为圣人,只要心中有了圣人的目标,在别人眼里,你也将成为一位圣者。

  跟随内心走向未来

  松松要去越南了,接受派遣之前,她打电话问我:去还是不去呢?

  我说:去,为什么不去?

  她说:你是第一个叫我去的人。

  进入公司三年,松松是最有韧性的一个,在一个升职可能性不大的小组,夜以继日地担着重任。在我们看来,她不必放那么多心思在工作上,还得有自己的生活,她在疲惫忙碌的过程中,就是在放弃自己的生活。但松松不这么认为:“你以为工作耽搁了你的生活,其实工作也是你的生活,你以为那些说走就走的旅行是潇洒吗?并不是,能够兼顾工作的同时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才是潇洒。确实,公司缺少了谁都能运作,但如果有一天,你能做到公司缺少了你就不能运作了,才是真正的成功。”

  她在前不久将自己保持了三年的长发突然换成了干练的短发,在每一次对待工作的时候,她都能拿出时间和它对抗,更机智的是绝不会错过每一次旅行和聚会。

  所以,当得知自己要被派到越南的时候,她是发自内心地笑了。这种笑,不是因为公司对自己的认可,而是她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次与众不同。

  松松打电话给我,真的是在询问我吗?其实不然。我知道,她只是在告诉我:她是一个特别懂得自己的人。或许有人说她不必那么勤勤恳恳,但她还是执念每天都要带电脑回家。松松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问自己,做还是不做,自己认为应该做,那就没有必要拒绝。

  “那结婚怎么办?去越南两三年,回到上海来,可能很快就三十了,你也知道,青春就像信用卡,不知不觉就到期了。”我故意揶揄道。

  松松却很坦然地回答:“说得好像我在上海就能立马结婚一样,其实结婚和环境有关吗?我觉得,结婚只和心境有关。三十岁也不过只是三十岁而已,人生还有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如果仅仅因为惧怕时间,就放弃想要做的事,那人永远都会失败,因为,没有任何人敌得过时间。”

  我和松松一拍即合。其实,正因为知道我会支持她,她才会给我打那个电话,她也知道,我是一个不惧怕时间的人。二十几岁的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并不是要去担心三十岁之后会不会一无所有,而应该担心二十几岁会不会错过太多。人的一生不可能抓住每一次机会,但那些碌碌无为绝对是自我浪费了所有的机会。在求得安稳的同时,就是错过内心的开始。

  那一刻,我看到松松笑,心里却感动得想哭。

  能有几个女生可以大无畏地说:我只过我想过的生活,我发自内心想要去经历那些未知的领域,未来对我来说太远,灾难病痛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既然如此,我不能让时间恣意妄为,就只好用自己的经历和它正面作对。

  那天,我和松松在华灯初上的大街上再度告别,松松说:“我十月就要走了,不知道这一走,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不过,我一直觉得,你跟着自己内心走,过得很精彩,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知道她会越来越好,因为不背叛自己内心的人,才最有可能走向他人羡慕的未来。

  跟随自己的内心

  我之前抱有这样的想法,不管你生活在哪种环境下,人们在决定做任何事之前,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跟随自己的内心,自己真实的想法,那些不得不去做违背内心的事,都是现实情况所迫。由于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人们做事变得不再纯粹,无法舒心,甚至痛苦不堪,因此把原罪归于自己没有跟随自己的内心做事。

  看来我是要删除这样的误解了,跟随自己的内心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靠谱的,那些痛苦不堪的生活,其实你早期选择跟随自己的内心时,就埋下的痛苦种子。

  在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大家对于跟随和自己内心的事都有不同的定义,每个人出生的环境、接受的教育造就了他的视野,跟随必定有所选择,不跟随必定有其他筹码。那内心呢,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在这个物质极度富余的社会,内心想要什么很多人都弄不清楚。

  在我的理解之中,跟随不仅是一个既定的前方,也包括前后左右。我不认为选择跟随之后,就是一条直线到达,这条路会被裁剪成很多段,可能左拐右拐,即使给了既定的方向,也会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它就是一条走不完的山间小路,人们喜欢沿着没有荆刺的方向迈出脚步,选择靠近河水的山路前行,只要不断伫足观望,兜兜转转,改变方向,舒舒服服地抵达。

  可是抵达的终点还是你最初想要抵达的终点吗?终点挤满很多跟你一样,跟随自己内心的人,你作何感想?

  既然终点可以舒舒服服地抵达,谁会选择荆刺的路行走,这是人们生活中选择跟随的惯性,看到别人下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到别人上坡,认为自己舒服一点。

  很显然,人们跟随自己的内心,往往会选择往没有荆刺的方向迈开脚步,选择靠近河水的山路前行,选择开满红花的山腰驻留。跟随自己的内心,其实是想不费力气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不用跋涉千里,那样的生活就会出现。

  因此,跟随自己的内心,对于一些人来时,如同得到一剂止痛的良药,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依靠这一剂良药麻痹着、蒙骗着。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惯性,稍微跋涉数十里就浑身不舒服,就觉得自己没有跟随自己的内心。

  那么,所谓的跟随自己的内心就很容易变成自我欺骗,就会认为,让人痛苦的不是眼前的生活和工作,而是当初没有选择跟随内心的结果;让人舒心的生活,都是选择跟随自己的内心的结果。殊不知,那些过着让人舒心的生活的人们,在抵达终点之前的路途上,是如何踏过荆刺、跋涉千里来获得的。

  我也才理解,在没有抵达之前,真正跟随自己的内心的人,是极度痛苦的,为了构建一个让自己舒心的世界,踏过别人不敢踏过的荆刺,愿意为此跋涉千里,哪怕明知道会是一场空,依然满腔热血前行。

  我同样也看到另一种表象,这是在动荡环境下人们的想法,想过普通生活的想法,也是很多人想要跟随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其实很多人都在过着这种普通而平凡的生活,只是又无能为力把普通的生活过得有趣,反复循环地低、成本地从网络上获取快乐,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毫无兴趣,又不肯去创造、去发现,因此无聊而又痛苦不堪。

  跟随自己的内心需要足够坚定的毅力,而不是跟随着就在寒冷的冬天里睡觉,没有足够多生活阅历来磨练你的毅力,跟随自己的内心这件事就不靠谱,没有方向,不懂自己所需,摇摇晃晃在人间。

  明白这些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让别人看起来都像是在跟随自己的内心一样,确实是跟随自己的内心,换取来一种舒适的状态,同样我也看到开满红花的半山腰挤满了人群,我试图想下山,却发现前方的路堵满人群。我也不厌其烦的鼓励过很多人,做事要跟着自己的内心来,不然生活会过得很累,内心会很痛苦的说辞。

  现在回想起来冒犯了很多人,认为那些人能够理解什么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跟随自己的内心之后,获得愉悦时,还有一种可怕的状态等待着你,不该过早就选择舒心的生活,觉得我像是赠送他人一剂止痛良药的医师一样,颇为自责。

  对于那些没有身陷跟随自己内心的人而言,单是看到别人跟随的样子,对未来多了些许的欣慰。

  现在删除误解,跟随自己的内心。

    90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