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学生关于心怀天下的议论文800字五篇

廷峰 1172分享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学生关于心怀天下的议论文8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学生关于心怀天下的议论文800字五篇(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成为被人们传诵的千古佳句。我认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应该做到——心怀天下。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中国之所以屡遭挫折而不衰,历经失败而不竭,数遭磨难而不馁,常逢泪水而不懈……这正是因为从古至今在国之危难之机有着一些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者勇敢地挑起了国家与民族生死的担子。正是因为这些心怀天下的炎黄子孙,中国才越挫愈勇。

  文天祥在元军濒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可考虑到这关系到宋朝大事,秋千去谈判,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重振士气,为国雪耻。临死前还一心要救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写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及贼”,他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以天下为己任,从小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他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受到人民的无比爱戴。周总理是心怀天下的榜样。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具有了高尚的幸福观。他说:“我的幸福属于全人类。”他就是以此为目标,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贡献了一生。

  这些伟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心怀天下,为何我们不能?难道我们是忙于学习?不,不是。而是我们心中已经没有这个社会、国家,在当代中学生的眼中,觉得这与我们离得很远很远。

  不,一点也不远。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由此看来,少年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为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心怀天下呢?

  唐代诗人高适说过“男儿本自重横行”,主张有志男儿为国效劳,奔走四方。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也应这样。我们应有心怀天下的品质,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力量!

  八年级学生关于心怀天下的议论文800字五篇(二)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要站在中国看世界,还是应该站在世界看中国?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我们要站在中国看世界,不然就会成为无根之萍。”,也有人说:“我们要站在世界看中国,不然就会成为井底之蛙。”。我说:“我们应该站在中国看世界,心系祖国,胸怀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从你呱呱坠地开始,你就还被外界保护。不管你的父母是否尽到他们的义务,但你的祖国会保护你。至少,你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如今,中东地区战火连绵不断,许多人流离失所。他们虽然已经没有了祖国的保护,但他们仍心系着那片曾经孕育了他们的土地。他们中的许多人,对着中国人说:“真羡慕你们,有一个那么强大的国家政府保护着你们。”听到这些,你还会为因为你不是那些发达国家的公民,没能享受那么好的社会福利待遇而唉声叹气吗?不!你不能!因为你在祖国的庇护下,所以你才能看见这个美好的世界!

  有多少科学家为了能让祖国的科学事业蓬勃发展而外出留学,有人说,他们是为人家搞科研去了,是在卖国。但是,是这样吗?钱学森,邓稼先,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科学家,无不是心系祖国,胸怀世界啊!钱学森从美国留学回来时,受到了美国当局以各种借口进行阻拦,但他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回国,研究“两弹一星”,成为了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这正是因为他心里念着祖国啊!

  经历了几千年年的风风雨雨,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他新鲜的血液流淌着。逐渐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也正在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面向这个世界,世界各国也在向中国敞开国门,我们已不再是那个闭关自守的中国,反之,我们是进取的,善于吸收他国优秀文明的中国。站在中国看世界,也会更加全面,更加安全。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中国正在以更加崭新的面貌面向世界。站在中国看世界的方法也会更加安全可行。中国话会以更加开明,开放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世界也会用更加尊敬的眼光来看中国。

  如果再有一次让我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选择:“心系祖国,胸怀世界!”

  八年级学生关于心怀天下的议论文800字五篇(三)

  鲁迅曾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所谓的正视不正应该是问题来临时舍我其谁的自信,敢于担当的果敢吗!

  我曾听人说过所谓的爱国主义对普通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真正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都是那些大人物,绝非我辈可以做到的。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每一个人正如巴金所说的一根火柴,即便我们散发着微弱的火光,我们依旧不会放弃,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积蓄着力量,只因相信,星星之火仍可燎原。当才华配不上野心,能力无法承载梦想时,我们会不顾风雨兼程的前行,努力提升自己,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只要肯努力,未来的一切都不会是梦。

  家国相依本为一体,没有家何来国。弱小的我们由最初的安家乐业到后来的兼济天下。由于能力的提升,我们所承担的越重,由一室一家到一国万民,我们愿意为这一切奋斗,实现人生价值。我们深深的爱着脚下这片土地,这养育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土地。正因如此,林则徐才会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豪迈话语。外寇侵华国人奋起抗争这样的历史事实我们仍历历在目。正是本着对国家的那份责任,我们才得以在历史长河中守护住我们古老中国的紫色灵魂。刘和珍被我们所铭记的。干练决绝的她不惧血腥的枪口,她虽然倒下,但却有更多的人认清现实,在沉默中爆发了,心中爱国烈焰在熊熊燃烧。

  眼中常含忧国伤世之热泪,心中常怀富国强民之理想。这样的爱国情怀贯通古今,古语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古训无不向世人倾诉我们心当忧天下,承担起我们本该承担的,要做真正的猛士。

  苟活着在淡薄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猛士,将更加奋然前行。

  只是,在征途中,在云与火的光影里,走着一个心忧天下,不惧黑暗的人。

  八年级学生关于心怀天下的议论文800字五篇(四)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约翰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人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勇于担当的勇气。

  翻开史书,在时光隧道中穿梭,时间凋零了多少春花秋月,剥蚀了多少秦砖汉瓦。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一个个高大而清晰的身影;我感受到有一种精神在照亮着历史前进的方向,那便是勇于担当。正是因为你们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的车轮才能不断前进。

  我看到东奔西走的你——孔子。在周制分崩离析的大势下,你倡导“克己复礼”,直道而行,“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心中的“大同世界”,为了乱世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你周游列国,拱己以待。你悲悯苍生的襟怀和敢于担当的勇气直令万世景仰。

  我见到振臂高呼的你——王安石。为了富国强兵,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实,你力排众议,锐行变法。变法虽然最终流产,但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在千年以后仍令人敬佩不已。时针旋转到现代、当代。我见到你——鲁迅——深情地写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你“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满目疮痍中,以笔为枪,以生命为火把,肩扛着“救亡与启蒙”的大旗。而耳边响起的悠扬旋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则让我把目光投向你——小平同志当国事艰难、国家经历风雨飘摇时。

  你敢于担当,挺身而出,拨乱反正;你迈着矫健的步伐,在改革开放的蓝图上指点江山。然而,在物质充裕的今天,低俗、自私、狭隘却数见不鲜。地震发生时,范美忠“一跑成名”;小悦悦倒地时,18个路人视若无睹;少年落水时,船主不但见死不救,事后还索钱捞尸;那些“神医”“大师”们,打着“仁义”的幌子。招摇撞骗……这些人只顾及自身的名利、荣宠、安危,缺乏最起码的良知道德,更谈不上悲悯情怀与担当精神。总理说:“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有无悲悯情怀、担当精神,是衡量一个人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尺。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写道:“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割裂自己与他人的联系,沉溺于“小我”之中,当社会需要时不能关注他人、不敢挺身而出、不敢担当,直让人觉得悲哀,甚至面目可憎。我们是身负重任的一代,也是必须勇于担当的一代!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中国梦”要实现,就需要心怀天下、勇于担当

  八年级学生关于心怀天下的议论文800字五篇(五)

  刘邦征讨陈?,到了邯郸那儿,兵力不够,向彭越、英布调兵不成,只好就地招募士兵。他一边下令通告当地官员百姓及早反正,既往不咎,一边吩咐手下人招募当地的壮士,有能耐的就做将军。可招募了好多天,只挑出四个人凑合着能带兵,刘邦马上拜他们为将军,还封给每人一千户。手下人奇怪,说这四个人还没立过功,怎么一上来就受封啊?刘邦说,你们想想,赵、代的城邑一大半都叫陈?夺了去,我调兵不来,现在只好靠着邯郸的士兵打仗,为了奖励赵地子弟,我对这四千户又有什么舍不得的。果然,这么一来,从军人数就增加了不少。

  事实上,刘邦此举看似无奈,但更显现刘邦让人信服的一面。对百姓而言,最希望看到政府说话算话,只要从军,就能有官做有地盘,谁不想参军建功立业,这绝对是刘邦善于抓住人心的一种独到鼓励,和昔日商鞅城门立木、燕昭王千金买骨一样,都由此先来取信于民,继而更好实施策略。

  从这件事上,足以品出刘邦的能耐,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饱,这就是刘邦为啥能聚集到那么多人才、打败项羽、得天下的首要因素。区区四千户,就能招来为自己冲锋陷阵的士兵,换来一地的平安,何乐而不为。刘邦的做法是有收买人心之嫌,事实上却是脚怀天下的表现,得失有序。

  汉景帝时,许卢等六人从匈奴那边过来投降,汉景帝为鼓励汉人回归,决定把六人都封侯。当时的丞相周亚夫极力反对,说叛逆的人怎么能受封呢,过来投降是不忠,不忠者投敌国还能封侯,将来怎样鼓励我们的忠臣?汉景帝没听他的,只说了一句,你这话不合时势。坚持把这些人都封了侯,后来连前燕王卢绾的孙子也回归汉朝,辞官的周亚夫还反对,但汉景帝照封。

  很多时候,领导和下属考虑问题角度、高度就是不一样,如何决断,则是自我立场的定位。确实,从不同人、不同地位的角度来讲,是会产生不同想法。在统治者看来,政权安稳、四海升平才是最重’要的,无所谓过程,而臣子只是看到个人、官场得失,在意过程。所以,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手段,四千户和平叛、稳定相比,后者远重于前者,刘邦治国之道值得钦佩。

  劳心者才治人,用心触动或满足他人需求是一种非常的统治方式,江山面前懂得取舍,善用小钱推大磨,更显心胸之广大。

    98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