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1作文拟题失误探微 - 考场作文标题写作指导

李选萍 1172分享

  在时间短、压力大的考场,考生是很难拟出好题的,弄的不好还会陷入误区。那么,怎样的题才是好题?如何避免拟题失误?怎样才能快速拟一个好题?这些问题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了。

  下面对2017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具体分析。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所涉及的内容面很广,让不同的考生都有话可写,有感能发。写作要求部分更加细化,“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都是具体的指令,使写作的方向明确。

  按说,这样的题设定会让考生在拟题时一语中的,但许多题目出现失误,下面是几类典型失误情况的列举。

【失误举例】

  1.标题与材料内容或情感倾向不符合。

  题目是内容的浓缩,是内容情感的提示。好的标题读者一看就知道文章大致内容和情感倾向,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大美中国”等标题,一看就是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作文的内容与作者的感情色彩一目了然。这样在拟题时就要特别注意审准材料,不能出现偏差。

  但是今年的高考作文,有的考生拟题为:《一个罪孽深重的国家》《老东西》这样的题目带有强烈贬义,认知出现偏差,略显消极。不能客观积极的达成“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样一个写作目标。这样的作文甚至有可能被判为是思想偏激,价值观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失分严重。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考生对材料的审读不够仔细,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更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材料呈现出来的情感倾向,导致写作时,大方向出现偏差。

  要规避这类的失误,就需要在审题时牢记三步走:整体把握、抓关键词、明倾向性。带着这样的读题思维,去仔细审读作文材料,并圈画出重点,将三步完成之后,再进行归纳整合,找准作文的立意,才能避免审题、拟题出现大的偏差。

  2.故弄玄虚,不合语法逻辑,让人不知所云。

  有的考生拟题为《拥史携化,华竞殷强》《远离“气染”,还原“美村”》《于文化中之味真涵》。这样的题目,要么拼凑文言词汇,要么生硬的拆解或简化词语,要么生造词语,不合语法逻辑,表意不明确,让人不知所云,严重影响自己作文的得分。

  出现这样的现象,往往是考生求胜心切,一心想给阅卷老师一种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却忽略了最根本的表达,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要避免这类情况发生,建议考生在审准材料,写好立意后,先概括浓缩立意,使之成为凝练通顺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美化修饰,若感觉修饰起来很别扭,就不要弄巧成拙了,干脆保留开始拟好的题目,虽比较普通,但总比含混不清的表达要好得多。

↓↓↓ 下页更多"作文标题技巧" ↓↓↓

415901